2008年8月16日 晴 從尼斯到威尼斯尼斯到威尼斯,還是買的火車慢車票。本來說這趟車可以直接到米蘭再換車的。不知怎的,那輛車遲遲不到。眼看著開車時間已經過了,還是不見電子屏幕上顯示那輛車的車次。車站裡聚集的旅客越來越多了,估計應該是和我們的一個方向的。而且人流都在向站台上湧過去。我讓女兒問個訊,可女兒就是不喜歡找人打聽,情願自己像沒頭蒼蠅似的東找西找的。我急了,問她,是不是你壓根不會開口說外國話啊?逼急了,終於向人打聽。原來,這輛車取消了,但另有一趟到邊境線上的火車可以上,在那裡再換乘意大利的火車到米蘭。急忙進站台。第一次看見火車這麼擠,就像在國內。這還是一輛雙層火車,我擠到了上層車廂,車廂裡已有一大群中國留學生。看見我這個阿姨級的中國人過來,就有人起身讓座。這些學生告訴我,剛到法國,趁著還沒開學,先旅游再說。真替他們高興,趕上這好年月。想當初,我們那年紀,不都是在廣闊天地,接收再教育嗎?女兒站在過道上,沒擠上來,也許她不想過來參與這樣的談話。女兒是那種大齡留學生了,和小留學生似乎有著某種隔閡。“代溝!”她經常這樣說。不過,我倒不管什麼代溝不代溝,我喜歡在旅途上和人聊天,既解悶又能了解許多你不知道的東西。在意大利邊境換了車,擁擠的人們一下都不知散到哪裡去了。火車又恢復了歐洲火車那特有的寬敞和安靜。進入意大利,火車還是沿著地中海行駛。繼續欣賞著藍天大海的美景。漸漸的大海退後了,進入丘陵山地。意大利的農村,村莊和田野,明顯要凌亂些。看著窗外的景物,不像在歐洲,倒像是在國內江西福建那一帶。火車不時要穿過隧道,在一個不顯山不現水的地方,米蘭車站到了。在尼斯車站看見的似乎是同胞的一家三口又看見了。嘗試著和他們打招呼,果然,回答是帶著海外味的普通話。他們也是去威尼斯。大喜,急忙跟著他們一起找車。上車。在車上,大家聊起天來。原來這一家乘著孩子放暑假,從美國過來歐洲旅游。行程和我們大致一樣。這是一對在美國已奮鬥多年的中年華人夫妻,舉止溫雅而親切。火車繼續向東南方向行駛。氣溫明顯熱起來――意大利在歐洲是屬於緯度比較低的國家的。火車很有耐心的一站站停靠,車上的旅客上上下下,神態大多安閑而富足。讓人感到,究竟這裡還是歐洲啊。女兒說,喜歡看意大利人,他們一般都很漂亮。身材勻稱,膚色略深,臉形圓潤,五官端正。仔細觀察一下,覺得還真是那樣的。窗外的風景也漸漸好看起來。先看見一大片海灣(也許只是湖泊),遠處有高峻的山峰,呈現出一種大山大水的壯美景觀,以為威尼斯快到了。問了一下對面的老夫妻,說不是。直到又看見大片的水面,才意識到,這回真的到威尼斯了!鐵路現在已經延伸到威尼斯的最大的島嶼上了。那段鐵路完全是一座臥在大海上的長橋啊!按說,我們買的火車票不是到島上的。但一聽說這輛火車可以直接開上主島,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在這裡真要贊嘆一下中國人的靈活性(自嘲的,不好意思)!我們預定的家庭旅館在這個島上的裡雅朵大橋附近。那是一個中國人開的家庭旅館。打電話過去讓旅館的人來接,旅館的人回答說,只要沿著路標很快就能找到裡雅朵大橋,他們派人在大橋上等我們。從美國來的同胞一家也是訂好了旅店的。於是大家分手。
跟著人流,一路找路標。且喜路標還算清楚,沒費什麼周折走到裡雅朵大橋。那是一座架在運河上的規模比較大的拱形石橋。橋面上有些廊屋。在尋找裡雅朵大橋的過程中,我們也把威尼斯這座水城看了個大概。威尼斯不愧為世界著名的水城。據說由118個小島組成。整個城市像是飄浮在大海上的一朵朵蓮葉。真個是水連水,橋連橋。人家都臨河而居,出門小船開道,推窗帆檣入夢。走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思緒卻漸漸回到那遙遠的東方家鄉。自己的家鄉蘇州也是水城。近幾年還多了個名稱叫“東方威尼斯”。所以,對於這種“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的景像,我是不陌生的。五十年代,我家從蘇州城的東北角搬到城西南,就是雇了一條小船完成的這次遷徙。兒時的記憶就是從這條船開始的。而後稍長的我,幫做家務,淘米汰菜,就在門前的河灘(碼頭)上,很多鄰居家的飲用水也是從河裡直接拎(我家院子裡有水井,可以不必拎河水)。小小的河道裡每天船只往來不斷,從鄉下運送來新鮮的農副產品,又從城裡運去垃圾糞便,隔一段時間,還有來罱河泥的船只,竹槁上下飛舞――船只多,河泥大家都爭搶呢,這些都是鄉下上好的肥料啊!我們小學的後門緊靠運河。前門那條一年到頭總是濕漉漉的狹窄的石板街道上幾乎家家都是貨棧。而家家後門的河灘就是吞吐貨物的港口。這樣的景像,這樣的水城格局,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慢慢消失了。幾十年後的今天,雖然又開始致力於梳理水道,並打出水城牌子,但這大多是為了深度開發旅游,當然還有點泄洪,排污功能。現在新疏通的河道港汊,美則美矣,但和居民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關系。聽我念叨“東方威尼斯”,女兒不禁笑出來。說媽,兩個城市沒有可比性吧?是啊,女兒生長的八九十年代,正是蘇州高速發展經濟的年代,在女兒的印像裡,哪還有什麼水鄉特色呢?到處是人,車和建築工地。但是,身處大陸的蘇州,難道能不發展嗎?威尼斯能保持水城風格,和它身處大海,本身由無數的小島組成有關。有資料介紹說,威尼斯沒有汽車。是威尼斯的居民不想坐汽車?我想不會。是環境使然。至於現在,威尼斯更值錢的是它的旅游價值,有關當局當然更會注意保護了。威尼斯的房屋大多是石砌的,堅固而美觀。具有典型的歐洲風格。也和許多旅游城市一樣,沿街都被改造成飯館、咖啡店和賣各種旅游紀念商品的商店。尤其是威尼斯特色的玻璃水晶飾品,晶瑩璀璨,造型各異,奪人眼球。女孩子見了未免要被拖住腳步。這家中國人開的旅店名叫海中城(疑似和附近的一家大飯店同名),地處深巷之中。一扇不起眼的小門,直接上樓,三樓全部被改造成一間間的客房。我們下榻的那間,擺放著兩張雙人床,兩張單人床。那天實際居住四個人。我們母女倆和兩個中國女孩。住宿費是25歐一人。包早晚兩餐。旅店主人,從東北過來。據說,女主人還是朝鮮族。熱情而能說會道。飯菜還可口。
記錄一下今天的費用:尼斯到米蘭 火車 30歐一人 米蘭到威尼斯 火車 22歐一人威尼斯住宿 25歐一人一天

火車上鄰座的老夫婦倆,舉起相機之前,征得他們同意,非常配合地擺出這樣的姿勢)

(裡雅朵大橋上看到的威尼斯運河風光)

(聖馬可廣場前的運河上的貢多拉小船)

(人家盡枕河)

(河邊的咖啡館體現了威尼斯的閑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