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精彩圖片請瀏覽我的博客:http://***/collegeroad)
2008年的秋天,我人在廣州上班,心卻飛去了‘人間仙境’香格裡拉。為了要把我的心找回來,我必須去一趟雲南。因為舍不得把媽媽和小A留下,我決定扶老攜幼一同去。因此,參加旅行團成為較為穩妥的方式,而參加火車團更是我們認為最高明的選擇 : 4歲的小A只需交很少的團費。
十月下旬,我們踏上了九天的雲南之旅,踏足昆明、大理、麗江、香格裡拉。旅途上,有長時間坐車趕路的枯燥、有只能蜻蜓點水般掠過景點的遺憾、還要餐餐吃備受爭議的團餐。但是,比起那些將永遠留在記憶中的人在途中的感覺,這又算什麼呢?
讓我的回憶,從先苦後甜來開始吧。
火車鋪位恐慌事件
小孫,我們的全陪,在出發前的傍晚打來召集電話。聲音親切而有禮貌,通知我們明天的集合時間地點,並確認我們會被分到一張下鋪票,以照顧老人和小孩。
第二天上午,比約定時間稍微遲了幾分鐘,我們來到火車站指定地點,沒看到有誰舉著旅行社的旗子在等候,卻見一群團友模樣的中年男女圍在一起,群情激昂,有人在熱烈地互相訴說著什麼,有人對著電話大聲怒吼:“不給我們換鋪位我們就退團……我們九個人,全給了上鋪……*%$**XX*&%”。我們聽了,心裡也不禁對他們有些同情。我有些不識時務地上前問:“請問你們是XX團的嗎?導游在哪裡呢?”沒有人屑於答理我,只顧著沉醉在他們的悲憤之中。
無奈,我四周轉了轉,在花壇的背後,找到了一個垂頭喪氣的年輕男子,坐在花基上,手中握著一面卷起來的黃色的旗子。一問,他竟然就是導游小孫。我問:導游,你怎麼啦?愁眉苦臉的小孫說:愁死我了,公司把兩個團的車票分錯了,一個團全是上鋪,另一個團全是中下鋪,吵起來,票給搶光了。
我嚇了一跳,追問:“那我們的票呢?”“唉,現在我手上只剩下最後兩張票了,都是上鋪的,還不是在同一個車廂的呢!”小孫的樣子慚愧極了。我這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再問小孫:“不是每張票上都寫好每個人的名字的嗎?誰搶了我們的票,我要向他們換回來。”小孫一再安撫我:“他們都進去了。先上車吧,我一定幫你想辦法,不行的話我把我的中鋪換給你。”想一想,發潑不是我的強項,還是先上車,把奪票的陣地轉移到火車上進行。
管理差勁的旅行社,軟弱、沒有經驗的小孫,蠻不講理的團友。這就是這個旅游團給我們的見面禮,我對媽媽說: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有心理准備,會有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發生,記住啊這可是個廉價團。媽媽內心緊張,表面鎮定,她說:“就當是開眼界,見識不同的人事”。
在火車上,我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戰略很快就敗下陣來。我的對手,另外一個團的一名中年悍婦,以絕對優勢取勝。我和她的論理演變成她和小孫的爭吵,很快上升為她和她的同伴與小孫對罵,還差點要出手向相。我明白我的票是換不回來的了,混亂中我回到我的車廂,只覺得既生氣,又可笑。
我爬上上鋪,嘗試練習如何把小A從地板上揪上三樓的上鋪,又開始擔心媽媽以60多的身段如何在上鋪和地板間上下。同車廂的剛游完廣東回家的雲南游客,把一幕“爭鋪”好戲看在眼裡,二話不說就把他們的一個下鋪和一個中鋪換給了我們。我的心情一下子變成既開心,又羞愧。
團餐
我是對吃要求很低的人,在英國生活十年,年復一年的每天面包夾火腿片作午餐,練就了很隨和、不挑剔的胃,稍有好吃的就受寵若驚。媽媽給這次團餐打分是滿分100當中的40分,我的胃很俠氣地打了個80分。既然不是美食佳肴,就不值得細說了,直接看圖感受一下吧。
景點的選擇
行程中有些景點是自願選擇,自費參加的,比如麗江的玉龍雪山、藏民家的歌舞晚會。偏偏是有了選擇的機會,就帶來了煩惱。
自費項目之一:麗江的玉龍雪山
旅行社把這個景點作為自費項目列在行程中。去玉龍雪山的前一天,在大巴上,小孫告訴大家,天氣預報說這幾天的天氣都不好,不利於參觀,景區那邊也答復說雪山的索道不開。小孫並沒有直接建議大家不去玉龍雪山,而是婉轉地提醒大家這樣的天氣下游覽玉龍雪山會讓人失望。
不料,小孫的好意被曲解了,他的話,就像雞窩裡跑進了黃鼠狼,飛起了一地雞毛。領頭抗議的是一位女團友,她很不客氣地嚷叫著說:“明明寫在了行程中,為什麼不去,把我們的行程減掉?”另一人附和:“我們這麼遠跑到麗江,不就是為了去玉龍雪山嗎?去、去、去,下什麼都要去。”在她們的鼓動下,大家的情緒變得有些激動,維權意識一下子都湧現出來了,矛頭直指旅行社和小孫。本來還在猶豫之中的團友,被這一陳叫喧刺激了,紛紛立定決心,去!
我有些不解,去玉龍雪山,是為了欣賞風光,還是為了維權?
結果,除了我們三人和高叔叔三兄妹外,其它團友都奮勇報名去玉龍雪山。
第二天一早,兵分兩路,小孫帶大隊人馬去玉龍雪山,我們小分隊在麗江古城自由游覽。中午,在約定的時間大巴來接回我們。
一上車,感覺氣氛不對,一片寂靜,所有人都沉著臉,有點像在默哀。我們像犯了錯似的,坐在位子上不敢做聲。過了一會,高叔叔忍不住問旁邊的一位老阿姨:“好玩嗎,看到雪山嗎?”老阿姨氣呼呼地說:“什麼也沒看到,一進山就下雨,走得我又濕又累,還這麼貴,早知道就不去了”。另一邊攝影發燒夫婦也忍不住埋怨起來:“一直下雨,上不了山,真可惜”。
在麗江古鎮流連之際,站在古鎮的制高點,我們遠遠的望見過玉龍雪山從雲層中露出雪白耀眼的峰尖,雖然只在瞬間,也讓我們歡叫。對於進了玉龍雪山景點的團友來說,錯失了一睹它風采的機會,只能說是:不識玉龍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這種沉悶、不愉快的氣氛中,大巴向香格裡拉方向駛去,也迎來了我們的新地陪-負責香格裡拉這一段的藏族小伙子扎西。扎西在不合適的時間提出了不合適的邀請,結果把僅僅是沉悶的氣氛引向了充滿火藥味的局面。
自費項目之二:藏民家的歌舞晚會
扎西有典型的藏人的體格,雖然長得並不高大,但是有很強壯的體格。臉是被高原日光曬出來的古銅色,眼睛小小的卻目光銳利,他的普通話帶有很濃的少數民族口音。扎西身上散發出來的異域氣質,把團友們吸引住了,車廂內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扎西一上車就開始給大家介紹藏區的風景,描繪藏文化的神秘與神聖,他的聲音充滿了感情,傳遞著他對藏文化的熱愛與忠誠。說到碧塔海的湖水,他一臉的柔和;誇起只有藏民才能隨身佩戴的藏刀,他的目光頓時鋒利起來;當提起梅裡雪山,扎西的臉忽然籠罩著一種神聖的光芒,他語氣沉重地講述梅裡雪山的山難,眼光是憂傷的。
從麗江到香格裡拉,海拔逐漸增高,車窗外的景色也悄悄地變化著。雲霧本來遠遠地圍繞在半山,不經意間已近在眼前,仿佛伸手到窗外就能捉到一把。車在山路上盤旋前進,一轉彎,有人驚呼:“雪山!”眾人問:“哪裡哪裡?”車又轉一彎,“過了過了”。山間的顏色越來越濃,原來的青綠,慢慢的被金黃和暗紅代替了。
離麗江愈來愈遠,就在團友對玉龍雪山的不快經歷幾乎淡忘掉時,扎西開始推介藏民家的歌舞晚會。和玉龍雪山一樣,藏民家的歌舞晚會也是作為自費景點寫在行程上的,但是這回,它不但沒有受到熱烈的擁護,反而遭遇冷落,全團人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團友願意參加。玉龍雪山留下來的陰影,再次襲來,藏民家的歌舞晚會,這次沒有人為你維權了。車上再次出現一片寂靜,媽媽說:“《黃帝內經》中講的‘默默不欲食’就是這個樣子了,我說:“改為‘默默不欲戲’如何?”
扎西對大家的反應詫異極了,他的熱情洋溢,一下子被這冷淡的回應揮灑的干干淨淨。眼看大家的情緒鼓動不起來,扎西開始有些惱了,他打算逐個盤問那些不參加活動的團友。扎西問老阿姨:“為什麼不去?”老阿姨有些怯,卻用氣鼓鼓的聲音回答:“太累了,想睡覺。”扎西沒辦法,想問老阿姨前面的兩位男團友,他們早就作出閉目養神狀,讓扎西無法發問。其余的人,要麼吱吱唔唔的,要麼就把眼睛移開,避免與扎西有眼神交流。
扎西的耐性徹底被磨光了,藏人的彪悍氣質開始綻放,他眼角閃過一道寒光,用惡狠狠的語氣對大家說:“既然大家這樣不給面子我扎西,不要怪扎西我不客氣!”
扎西的警告,不過是率直的他一時口不擇言罷了,其實後來什麼也沒發生。但是,由這兩個自費項目所引起的不愉快,卻包含了很多很多。我們是一個團隊的人,有時卻相互敵對。聖經說:原諒你的敵人,並愛他。這可不是容易做得到的,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愛我們自己,包括愛我們自己的形像。
關於高原反應
香格裡拉縣城的海拔是大約3300米,並且有部分地區屬於藏區,聽起來是令人有點擔心,會不會有高原反應?原先興致勃勃要與我們同行的喬表姐突然成了蒲志高,她認為自己身體不夠強壯,不能抵擋高原的氣候,決定不去了。
可能是喬表姐的退出產生了些緊張空氣,讓本來頗為處之泰然的媽媽有所行動。有天回家,赫然看見一大箱紅景天飲料擺在餐桌上,媽媽交待:現在開始每天吸兩支,再帶著去雲南,繼續吸。我感覺我們進入了備戰狀態。
還在麗江境內時,導游就提醒大家該裝備些氧氣瓶了,三十元一瓶,有備無患。我本來是很自信我們不需要氧氣瓶的,因為在網上讀到很多關於氧氣瓶的趣事。例如說有一個團,每個游客都買了氧氣瓶,卻一直都沒派上用場,眼看再不用就浪費了,於是在回程往昆明市的路上一車人捧著氧氣瓶使勁地吸氧。
然而,導游的故事更有趣:某人自稱有運動員的體質,孤身上玉龍雪山(還不是海拔更高的香格裡拉呢!),結果集合時間到了,大家久等不見他下山來,原來他因為出現高原反應而沒有備用氧氣瓶,魂歸雪山了。
這個故事可不得了,媽媽聽完當下決定要買兩瓶,其它團友呢,也幾乎全部都買了。
結果啊,我們的氧氣果真就是在離開香格裡拉的途中,很無奈地享用的。
表揚小A
小A媽媽的命理中有好幾顆驛馬星,天生喜歡走動,沒機會外出游蕩的日子,就會把家裡的家具移動變化一番。小A別無選擇,三歲不到,就在大西洋上空飛越了三回;過去的一年多裡,小A向北去了首都,朝東到過蘇杭上海台灣,往南去了香港,這回,是向西去雲南。
此行對小A定下最低要求:安全健康地回來就行了,其它的就算額外獎勵,結果小A得到四朵小紅花的獎勵。
第一朵小紅花:勇敢的虎跳峽
汽車翻越過一座又一座陡峭的山嶺,追隨著金沙江奔騰怒吼的江水,我們來到了上虎跳。從停車場到上虎跳的江邊,落差是300多米,全是台階,據說總共有五百多級。此地的海拔是1800米。比這五百多級台階和1800米海拔更大的挑戰是,我們必須在一小時內完成游覽,回到停車場(這就是跟團)。
於是,一下車,拽著小A我們就向下衝,扎西忙告誡我:小心,注意安全!
坐了幾個小時車,終於自由了,小A踏著歡快的步伐而下,有團友在身邊經過,不相信的問:你也要到底下去啊,真利害。小A受了稱贊,跑得更歡了,沒花多少功夫,我們就到達了虎跳峽的江面。
江邊修有棧道,幾乎與江面水平相等。靠近金沙江,呼吸著充滿江水味道的空氣,耳中回響著江水猛烈拍擊岩石而發出的隆隆聲,整個場景,非常適合做以下的舉動:跨出棧道去,傲然立在江邊的岩石上,手搭涼篷,向遠處眺望滾滾江水,吟誦一首《滿江紅》或者是《赤壁賦》。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竭。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縱使金沙江如何令人豪情萬丈,想到回程的艱辛,我們不敢久留。下山容易,上山難,何況我們還必須計時登梯。小A真棒,使勁地邁著他細小的雙腿,跑在我們前面,站在高處的台階上看外婆和媽媽狼狽地一邊爬台階,一邊看表,一邊氣喘噓噓,還向我們招手。小A 獨自完成了虎跳峽的與時間的競賽,沒有要求“抱一下”。
虎跳峽和小A,都很豪邁。
第二朵小紅花:困極了也不睡覺
如果平時在家,困極了也不睡覺是會被批評的,但是在前往高原的路上,是不可以在車上睡覺的。
這個旅程,坐車的時間是很多的。在昆明的石林市下了火車之後,從石林到昆明市,2個小時;從昆明到大理,4-5個小時;從大理到麗江古鎮,4-5小時;從麗江古鎮到虎跳峽再到香格裡拉,5-6小時。來回程就是雙倍的時間。
在車上的時間,小A總是被鼓勵好好睡覺,下車才有精神玩。可是在去香格裡拉的路上,小A被要求不能睡著,這是因為車越往高原進發,氧氣變得越來越稀薄,睡著了怕大腦缺氧而昏迷。可是要求剛剛跑完虎跳,快要累趴下的小A不要睡覺,真是有點不忍心。一路上,汽車晃啊晃,小A的頭也跟著晃啊晃,眼皮慢慢耷拉下來,眼看要睡著了馬上被我喚醒,然後又開始晃啊晃、、、好不容易車到達了終點,小A總算捱了過來。
第三朵小紅花:失望的隧道火車
觀音峽是在麗江古鎮附近的一個很美麗的景區,那裡有瀑布激流,古樹環繞,清亮的湖水中處處倒影著絢麗的樹影或雅致的瓦房。沿著湖邊,追尋著山頂的瀑布而去,步移景換,游人的贊嘆聲不絕於耳。在游完香格裡拉後再進觀音峽,完全沒有所謂的審美疲勞,竟然是意外的驚喜。
穿過豎立著奇異的圖騰柱的東巴廣場,就是茶馬古街,這裡曾是馬幫歇腳停驛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許多古舊作坊,如皮匠、木雕、銅鐵鋪、銀鋪,打量著這些光線幽暗的鋪子,摸一摸那根根栓馬柱,不由得感到雙肩掠過一股涼叟叟的氣,數百年前那些驚心動魄的馬幫傳奇故事仿佛在腦海裡演繹。再往前就是三眼井、納西族的木楞房,以及祭天廣場。
掠過這一系列的人文景觀之後,豁然出現在眼前的,是由雪山上融化的冰水會集而成的黃龍潭。黃龍潭的水真美,有時是深藍色的,有時是墨綠色的,把湖邊那秋天金黃的樹葉襯托得額外的耀眼。在淺水的湖邊,能看到湖底的水草優美地隨著波紋擺動著,傳達著水中的靈氣。
小A對水裡的魚很著迷,看到溪裡的小魚,他說這些是小班的魚(和他同班),看到大一點的就是中班魚,更大的魚當然就是大班魚了。想不到在雲南他碰見不少同學。
比觀魚更讓小A高興的是,我們要去坐過山小火車!因為有這個動力,小A鼓足了勁登上了山,在山洞口外排隊等待坐小火車。轟隆隆隆,來了一列車,隊伍向前移動了一段,小A開心地叫:上車了,上車了。還沒到呢,連火車頭都還沒看見。轟隆隆隆,火車開走了,又一趟開來,又開走了。小A愈來愈著急,伸長脖子張望前方,口中喋喋不休地發問:小火車是什麼顏色的?火車會不會開的很快?、、、幸好,下一趟車我們就可以上了。
火車終於來了,我們興衝衝的,有點迫不及待地(就差奔走相告了)坐上小火車,火車在小A的歡呼中啟動了,轟、、、咦,沒有隆隆隆,才開動了兩米,火車就停住了。怎麼回事?大家都焦慮的喊起來,喊叫聲的回音在山洞裡回旋,回--事--經過司機檢查,他宣布:火車壞了,開不動了,大家下車走過去吧。我顧不上生氣,閃過的第一個可怕的念頭就是,小A要撒野了怎麼辦?我腦裡立即出現小A雙手緊緊握住欄杆,放聲大哭,尖叫,滿頭是汗的樣子。靈機一動,我用《托馬斯和它的朋友們》(一出火車頭為主角的動畫片)中的情節來解釋我們必須下車這個壞消息,小A將信將疑的同意下車。我立即開心地,討好地對他笑了起來,旁邊的游客猜我大概是糊塗了。
行進在黑忽忽的山洞隧道裡,想起媽媽常說的那句話:生活百味,酸甜苦辣。但我們連甜味都還沒償到,就償苦的了。對了,還嘗到些酸味,就是步行在隧道裡,我們欣賞到山洞的牆壁上奇異的壁畫,如果坐火車“呼”一下就過了,哪裡來得及看到。
昏暗中,一邊走,我一邊繼續為小A編著《托馬斯和它的朋友們》的故事。
第四朵小紅花:鍛煉承受能力
這最後一朵小花,不是為了贊揚小A的表現,而是為了表達小A媽媽的內疚。4歲的小孩,沒有文化,不懂歷史,眼中的美景只有變形金剛和超人奧特曼,他應該被帶到兒童熱愛的迪士尼樂園或是一個能讓他自由奔跑的公園,而不是跟團去雲南麗江香格裡拉。我能感覺他的不滿足,但我希望他可以學會隨遇而安,在“逆境”中尋找快樂。
旅游回來後,有人問小A,雲南好玩嗎?小A把臉一歪,“鵲,雲南有什麼好玩”!那聲調跟《冬至》的結局中在瘋人院裡的陳道明那一聲聲自言自語的“鵲、鵲”有些相似。
阿伯和阿婆
團裡有一對老夫婦,兩人都七十多歲了,卻精神抖擻的,是團裡的活躍分子。有時在等車的時候,阿婆會爭取時間做些放松動作,扭扭腰,伸伸臂,偶爾還會出人意料地來個空中劈腿,惹得團友們一片嘩然。阿伯呢,進進出出時,總是提著兩人的行李健步如飛,毫不氣喘。最後一天在火車站進閘門時,阿伯走得太快,沒留意阿婆沒跟上來,回頭發現阿婆不見,嚇得慌慌張張,問團友“看到阿婆嗎?”“阿婆在哪啊?”原來阿婆去洗手間了,出來就被阿伯一手拽住,口發著牢騷,手卻再也不松開。
在藏民家的歌舞晚會上,當熱烈的藏族樂曲響起,扎西和桌瑪們拉起我們圍著圈瘋狂起舞。舞跳起來,是膝蓋輪流抬高至腰部,橫著跨跳、雙手高舉頭頂並不停揮動、一起轉圈圈那種。雙腳要使勁再使勁地跺木地板,能把木地板跺穿,表示對主人的最大敬意。同時,口中要高喊“呀休、呀休、呀呀休”。於是乎,舞者全情投入,觀者為之騷動。阿婆剛好在我的旁邊,和我手拉手。我感覺她的手非常有力,每次揮動都是她為主力,牽引著我的手。幾圈下來,我有點雙目昏花並開始大口喘氣,量力而為從行列中退下來,許多人包括阿婆和阿伯,仍在繼續。
那一場晚會,給我留下很深的印像,除了震耳的音樂,野性的舞蹈,還有從阿婆手中傳過來的那股如年輕人一般的力量。後來,這對阿伯和阿婆偶爾會在我的腦海中閃過。這時我會想,凡人的欲望那麼多,如果只有一、兩個能夠被滿足,我會選擇這一個:老了,健康著,有一個伴侶,執子之手,把臂同游。
購物的樂趣
雲南不單止風光美麗,而且物產豐富,特產真不少。小A那頭腦發熱的媽媽和外婆到雲南後,就變成了購物狂。
在大理我們去了一家規模很大的銀器店,名叫雲南僰銀。去之前就留意到我們的地陪,彝族導游小龍的脖子上戴著一條銀制的小魚,魚身胖嘟嘟的,串小魚的鏈子由魚嘴進魚尾巴出橫掛著,一晃動,身上的魚鱗閃出銀光,好可愛。小龍告訴我們,彝族的女孩喜歡戴銀飾,而且只戴純銀的,這樣才代表純潔。還有,純銀的餐具也很好,不但高貴,還能試毒、、、沒聽小龍的描繪之前,媽媽和我就心向往之,再被她一渲染,我們更如脫韁的野馬,一進店就直奔櫃台而去。
媽媽買了兩雙純銀的筷子,方頭雕紋的送給小A,圓頭雕花的送給小悅,當然還少不了銀鏈子銀吊墜甚至銀牙簽銀耳掏。出發前兩人充滿世故的一番信誓旦旦:“廣州什麼都有,出處不如聚處,什麼都不亂買”已被拋諸於腦後,而這食言,才是剛剛開始。
這一路上,好吃好玩好用的東西太多了,若不是因為只帶了一只旅行袋,不能塞進更多的東西,以空間制約欲望,還不知會如何盡興而歸。購物清單如下:
雲南澄海的螺旋藻
青藏高原的犛牛肉干
青藏高原的犛牛骨粉
麗江古城的手制石頭娃娃
雲南藥材:當歸、藏紅花、雪蓮花、田七
緬甸玉器數件
昆明花市裡的做成玫瑰花樣子的香皂
雲南出產的咖啡糖
雲南名茶:滇紅茶和三七花
大裡特產彩色的雲石小像
各種小吃
一向對帳目糊塗的媽媽,也對我們這次旅游的財務狀況有質疑,回來後算了下帳,幽幽地告訴我:那,團費是三千元,購物花了差不多六千。我們兩眼對望定格一秒鐘後,一起放聲大笑起來。
回來之後很長的一段日子裡,我們很容易被一些東西勾起對雲南之行的記憶。媽媽煲湯放些雪蓮花,喝著充盈著甘甘的雪蓮花味道的湯,我們又談起昆明那家藥材店裡各色各樣的名貴藥材,這種如何如何,那種又如何如何。或者是,洗手的時候,從玫瑰花上撕下一塊花瓣來,手一搓,飄起一股淡淡的花香,一下子,昆明花市裡花香與色彩交織的景像又再出現。
我相信,多年以後,當小A拿著外婆送的純銀筷子,對著飯桌上的人炫耀一番:看看啊,是外婆送給我的,是從雲南買回來的呀。他會記起童年時在雲南的旅途嗎?可能不會了,但是,他一定會記得外婆,記得他曾經與外婆一起去過一個什麼地方。
對於我,這一段旅途,是一種淡淡的,會心微笑的感覺。“我向四周眺望。靜默的天空,流動的河水,我感覺到幸福在向四方延伸,就像孩子臉上綻開純真的笑靨。我的心是充實的”。
(本文的精彩圖片請瀏覽我的博客:http://***/college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