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新景區

作者: ilovealan2

導讀鄉村旅游新景區 游羅泉溶洞,品羅泉豆宴,過鐵佛古鎮,經聖靈山大溶洞,我們就到了距城區僅11公裡、位於成渝高速公路魚溪出口邊的“中國鯰魚第一村”。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是鄉村旅游的新景區,原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等曾來此視察,各地縣鄉村官成批來此參觀,縣內外的不少游人紛紛來這裡游覽,我們也決定進村一游。 走進新村,一幢幢改造和新建的民房, ...

鄉村旅游新景區 游羅泉溶洞,品羅泉豆宴,過鐵佛古鎮,經聖靈山大溶洞,我們就到了距城區僅11公裡、位於成渝高速公路魚溪出口邊的“中國鯰魚第一村”。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是鄉村旅游的新景區,原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等曾來此視察,各地縣鄉村官成批來此參觀,縣內外的不少游人紛紛來這裡游覽,我們也決定進村一游。

走進新村,一幢幢改造和新建的民房,鱗次櫛比,像一座座別墅掩映在青山綠水中。這些“別墅”,外面裝飾整齊劃一。我們隨意走進一幢“別墅”,院壩是硬化了的;正堂屋似客廳,電視機擺在正中位置,兩邊是布藝沙發;廂房是臥室,席夢思床上疊放著幾床色彩鮮艷的新棉被;廚房明亮、清潔、衛生,用的是自來水,燒的是沼氣。從廚房出來,見“別墅”邊有一口衛生井,井上安裝有抽水汞;還有沼氣池,導氣管把氣送往廚房。我們想這應是村中經濟條件較好的一家吧,可一詢問村中好幾位農民,才知道這家在村中只算中等水平啊。

走出“別墅”區,行進在鄉村路上,村民們稱之為“便民路”。環繞全村四社民居、山林、田地的“便民路”,全長30來公裡,都是硬化了的。這既便於村民上工、串門、出行,又便於客人游山玩水。再加上路基4.5米寬的、用混凝土(1.35公裡)或瀝青(3.49公裡)路面的4.84公裡的環村公路,徹底解決村民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也形成了旅游觀光的硬化路網絡。

這“便民路”被漫山遍野的果樹掩蔽著,好像游弋在綠色海洋中。同行的村民告訴我們,全村造經濟林300多畝,種植塔羅科血橙等果樹數萬株。你看,如今山上坡下、河邊地頭、屋前房後,到處都有果樹,有的塔羅科血橙成片成林,有的水蜜桃成行成線,有的枇杷數株成園,有的板栗單株挺立。陽春三月,各種果花,鮮艷奪目,香飄數裡;收獲時節,果實掛滿枝頭,惹人垂涎三尺。水蜜桃、油桃、彌猴桃、李子、枇杷、核桃、板栗、紅桔、塔羅科血橙,先後成熟,幾乎一年四季這個村都有新鮮的水果運往全國各地。我們眼前則是紅桔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一叢叢綠樹中,十分壯麗。

我們行進在“便民路”上,不時有水渠繞來繞去。村民告訴我們,這條新整治的近3000米長的水渠將全村塘堰串聯起來,保障著1000多畝耕地旱澇豐收。隨著水渠,我們看到了農田。這裡的農田不少是用石坎整治了的,我想這大概是為了更好的蓄水養殖吧。在一口新建的池塘邊,我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魚在游來游去。村民說這是我們養的無污染的鯰魚,專供我們鯰魚街的商店用。鯰魚村的鯰魚是自產自銷,怪不得大家都喜歡到鯰魚村來品嘗鯰魚啊!

順著“便民路”,我們來到了一個峽谷,一條河水向東流去。這條河原名麻柳河,東流經天馬橋、亢溪場,在歸德鎮彙入沱江,這裡的人們把它改叫魚溪河。峽谷中的魚溪河面有好幾米寬,水流平緩,水質清沏,兩岸山上山下全是成林果樹,掛滿紅燈籠的果樹,倒映在平鏡似的碧綠河面上,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畫。一到酷暑熱天,來這天然的游泳場游泳、劃船,來這天然的氧吧休閑、避暑,也該是很愜意的。

在峽谷中欣賞了亮麗的風景畫,我們返回新修的鯰魚街。這條新街,長3、400米,寬18米,兩邊房屋會是一樣的高矮、一樣的色彩、一樣的格調。這裡的鯰魚經營店,店堂名稱則是統一制作,統一規格,統一字體,統一顏色,統一懸掛;這裡還懸掛誠信經營宣傳牌,建立公平秤,設立價格公示欄,備配消費維權手冊,建立《進貨台賬登記本》和《消費者意見登記簿》,確保商品質量安全,確保消費者放心消費。!聽說“周鯰魚”在北京、成都、龍泉等很多地方都開有分店,於是我們在“周鯰魚”店落了。聽介紹,鯰魚肉含有很高的鈣磷,維生素A、D及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等,其肉細嫩、味美湯濃、香氣濃郁,具有易消化、滋陰開胃、水氣浮腫、利尿的功效。我們要了一份水煮鯰魚,這鮮嫩的魚肉凝脂般散發的香氣,吃過回味無窮;還要了一份紅燒鯰魚,這菜色紅亮油潤,口味鹹鮮微甜,肉質肥而不膩;再要了一份鯰魚燉茄子,這鯰魚肥而不膩,茄子鮮香味濃,湯色乳白清醇。

品嘗著美味佳肴,議論著鯰魚村所見,我們認為:“中國鯰魚第一村”確實是資中近郊鄉村旅游新景區。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