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瀘州的N大好處

作者: ilovealan2

導讀微醺的瀘州在瀘州,你會發現,1元錢面值的鈔票原來是那麼有用。花1元錢,可以買兩個豬兒耙、三塊白糕、乘公交車環城一圈、或者在東門口喝一天茶。有個大娘端個臉盆賣5角錢一串的酒米糖葫蘆,竟還有6種不同口味。 在瀘州,經常可以見到人們手捧兩三個月大、粉嘟嘟的嬰兒在街上悠然行走;三四歲的孩子在沒大人看護的情況下昂首獨步;以各種姿態當街打盹的人們;� ...

微醺的瀘州在瀘州,你會發現,1元錢面值的鈔票原來是那麼有用。花1元錢,可以買兩個豬兒耙、三塊白糕、乘公交車環城一圈、或者在東門口喝一天茶。有個大娘端個臉盆賣5角錢一串的酒米糖葫蘆,竟還有6種不同口味。

在瀘州,經常可以見到人們手捧兩三個月大、粉嘟嘟的嬰兒在街上悠然行走;三四歲的孩子在沒大人看護的情況下昂首獨步;以各種姿態當街打盹的人們;大庭廣眾之下給丈夫擇白頭發的妻子;鬧市裡穿拖鞋的孕婦,還有那些不系繩子的狗,它們似乎深諳這個城市的秘密,所以表情善良,神情慵懶。

大都市的人們避大街惟恐不及,從一個盒子出來後,以最快的速度乘坐上一個移動的盒子,前往另一個盒子;而瀘州人是那麼熱愛大街,那麼喜歡把自己撂到開敞的大街上。

在這裡,大街不是危險、擁擠的代名詞,而是生活的河流。

在《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筆下,瀘州,這座四川西南部的地級城市,是如此的慵懶和幸福,人性的自在袒露,人與人之間不設防的狀態,如同我們早已遺忘的悠悠小詩和風土畫冊。

“瀘州的空氣裡有酒。夜幕降臨後,整個城市都是微醺的狀態。瀘州人愛喝39度的郎酒,許多壯年的男子可以喝二斤不醉倒。無論男女,30人以上的宴飲,每個月總得一次,朋友間的小酌,基本上天天都有。看到瀘州人喝酒的快活樣子,從不喝酒的人一定會忍不住破戒。酒宴過後便是歌舞,領導和員工稱兄道弟,60歲和30歲的人呼朋喚友,兩情相悅的男女之間也沒那麼多拘謹,一概親親熱熱,摟摟抱抱。”

生活在酒城的人們,也許會羨慕大都市的繁華富庶,卻不知道我們享有都市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情調——微醺、慵懶、沉醉。在百年老窖的香熏中生活,在長沱江水的濤聲中入夢,瀘州山美水秀,人傑地靈。本期《瀘州印像》將從瀘州人的視野和外地人的眼中,細致描繪瀘州的輪廓。

生在瀘州的N大好處

有兩千年歷史的瀘州,是一座自然環境優美、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2005年末,瀘州成功晉級,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6年初春,瀘州游人如織,我們從吃、喝、玩、住、行、游等方面,歷數生在瀘州的許多好處,力求從瀘州人的角度,描繪出一個完整的瀘州印像.....

到了瀘州,才知道“吃”是件多麼美好的事。古人說蜀地生活富庶,錦衣美食,擔心年少時進川會消磨意志,安於享樂,因此有雲“少不入川”,其實應該“少不入瀘”才對。

瀘州擁有外地人最不可能的模仿和引進的美味享受——在魚船上吃江河魚,於是到長江邊漁船上吃魚成為不少外地人到瀘州的必修功課。

到瀘州吃火鍋沒有人會放過最有瀘州風味的魚頭火鍋,憑著這道菜,有人斷定四川火鍋起源於瀘州。

瀘州是中國最北端的“南國風景線”,可以吃到典型的嶺南水果——荔枝和桂圓,楊貴妃是否吃的是瀘州荔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最後一顆新鮮荔枝和桂圓都是讓瀘州人給吃掉的。

四時均有土特產,春天時可到櫻桃山吃櫻桃;夏天可以到張壩桂圓林吃桂圓;秋天可到各農家樂吃紅桔;冬天可以到方山吃雪梨……總之讓你的嘴巴應接不暇,四季不休假。

瀘州的小吃和特色菜肴看起來更符合北方人的口味:黃粑、豬兒粑、倫教糕以及葷豆花、酸菜豆花,都不以川味的麻辣取勝,質樸而個性突出,一如瀘州人的性格。

在瀘州吃早餐絕對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光面食就有幾十種“常規武器”佐料讓人選擇。

瀘州很多小飯館炒的菜比大飯店還好吃,找這樣一家館子並不難,坐下點一份回鍋肉就知道好壞。

在瀘州吃一頓美味很便宜,一毛錢一串的串串香、10元錢隨便吃的片片魚、幾塊錢的豆花飯到處都是。

瀘州的街邊零食“豆腐魚”不用吆喝,不用做廣告,滿街的香辣味就會把人吸過去。

瀘州以酒城之名享譽世界,有著兩千多年釀酒歷史,以盛產國家名酒“瀘州老窖”和“郎酒”馳名中外。

瀘州好客,但請人“吃飯”往往不是真的,你根本沒有吃飯的機會,喝酒才是真的。

瀘州人在酒桌上行酒令的方式可以申報吉尼斯,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種,但萬變不離其宗,沒有一個人願意自己喝酒,都希望別人喝酒。

在瀘州人的餐桌上,一頓就可以吃到古今中外各種酒,從瀘州老窖到郎酒到啤酒到葡萄酒,作為酒城人,瀘州人在酒文化上包容性很強,不排外,曾經流行在白酒中加紅牛飲料便是明證。

和瀘州人在一起喝酒不可能喝到假酒、歪酒,很多人都是行家,不要說品種,香型、度數、年份都是他們選擇酒的理由。

瀘州酒文化崇尚酒仙、酒神,反對酒鬼。

瀘州也有兵馬俑,而且在溶洞裡——古藺郎酒貯存在天然的天寶洞、地寶洞中,無數酒壇方陣構成了獨特的“酒中兵馬俑”,氣勢壯觀。

傳奇的赤水河也是一條“美酒河”,茅台、郎酒、董酒等一大堆名酒都擁有赤水河的“戶口”,在跟喜歡飲酒的歐洲人介紹這條河時,直接說這是“中國的萊茵河”,只有屈駕,沒有高攀。

做一個瀘州人其實挺愜意的,不用燒煤氣罐,呼吸有天然氧吧,傍長、沱兩江,也沒有缺水的擔憂……

瀘州人居住條件太優越,想不依山傍水都不行。

瀘州的家庭很早就開始使用天然氣作燃料,瀘州城的汽車也是采用壓縮天然氣,清潔燃料讓瀘州的空氣質量很適合人生活。

有忠山香樟林這塊“綠肺”,瀘州的“小氣候”很不錯。

有張壩桂圓林這個天然“氧吧”,瀘州人享福也不難。

“夜瀘州”的繁華不亞於其他城市,而生活在其中就更能體會。

瀘州人要懷舊很容易,像枇杷溝、寶蓮街這樣風韻猶存的老街很多。

瀘州人要展望未來也很容易,到城北新區去看看,未來的生活離自己也不遠。

在瀘州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並不難,除了城區、各縣城的重點中小學外,即使在不少鄉鎮也有名氣很大、水平很高的學校,比如瀘縣的那些中學。

瀘州的公交和的士,走遍全省都找不到更好的。

瀘州人早晨上班能搭乘全省最好的公交車,車廂寬敞明亮,而且時常有空著的軟皮座位,不用像鐵道游擊隊員那樣拿爬火車的技巧來搶登公交車。

花上一元錢就可以坐上噴滿鮮花的觀光巴士,觀賞全城景觀。

瀘州的士車很多,打的非常方便,的哥非常文明,服務態度一流,很難見到他們出口成“髒”。而且眼睛特別尖,在街上用手梳一下頭都會引得幾輛的士“注目”。

任何一種交通方式都可以到瀘州——無論是鐵路、公路、水路還是航空。

瀘州人發展了公路超長客運的交通方式——用汽車把旅客運送到幾千公裡以外,歷時幾天幾夜。對上千萬的打工者而言,瀘州成了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和衣錦還鄉的見證。

雖然瀘州城的橋梁越修越多,多到大家都不知道沱江三橋、長江三橋在哪裡,但瀘州人依然保持了坐渡船過河的生活方式,沱江渡口保持了幾百年也許上千年,長江渡口已經成為四川最大的渡口。坐船渡河的獨特感覺是過橋沒有的,尤其是在客輪運輸漸漸衰敗的今天。

無論從成都還是重慶到瀘州,瀘隆高速公路的開闊都讓人眼前一亮,比起小氣的成渝高速,讓駕車人和旅客一進入瀘州就有個好心情。

瀘州人看飛機編隊飛行表演已是家常便飯,作為抗戰時期著名的“駝峰航線”重要的後方基地,軍民共用藍田機場給了瀘州人很多開闊眼見的機會。

瀘州的街道高低起伏,讓瀘州沒有成群結隊自行車的煩惱。當然,擁有一輛自行車也不錯,至少在城市裡騎得很悠閑。

瀘州沒有三輪車——很多年以來就沒有,讓城市不會顯得擁擠不堪,這在繁華而狹小的中心半島意義更大。

有道是“蜀人尚文、巴人尚武”,瀘州地處川南蜀地,文采風流自是不必多說,風俗民情中卻有些憊懶的意味。只有置身瀘州才能感受那種光陰停頓的感覺,只有置身瀘州才能體會閑暇生活的滋味。

瀘州的城市廣場個個都有個性,在白塔廣場看噴泉、在館驛嘴廣場看兩江彙合、在鳳凰山游園晨練、在澄溪口廣場喝茶、在國窖廣場品味酒文化、在大梯步跳舞、在百梯步隔江看新區,這樣的城市生活其樂無窮。

每到枯水期,長江、沱江江邊和江心就會露出河灘沙壩,瀘州人可以享受海灘的樂趣。

“瀘州有座鐘鼓樓,半截陷在天裡頭。”雖然鐘鼓樓已經變矮了,但聲音還是很宏亮,半個城都聽得到。

忠山公園不用門票就可以進去,這個曾經是不少瀘州人童年向往的地方,很多人小時候都玩膩了,搞得現在不怎麼去,但就園林景觀而言,這裡依然是瀘州最好的。

在濱江路上可以悠閑一天而不覺得枯燥,早上散步鍛煉,上午喝茶,中餐晚餐都可以在“城市農家樂”裡解決,下午在路邊打麻將、看報紙,晚上唱卡拉OK、喝夜啤酒、吃炒田螺。

小市沿江路雖然名氣比不上城區濱江路,但在漲水期,市民可以在沿江路上直接垂釣,從沱江裡釣起來的黃腊丁味道很不錯。

*瀘州電視塔是全城至高點,夜間置身塔上伏看全城,有君臨天下的感覺。

在瀘州,游泳橫渡一條江也很容易,比如冬季的沱江,當然,你得冬泳。

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春節到鄉下家串門。主人多半要殺只整豬,而後酒不喝醉不離宴、肉不吃飽不下席。游在這片土地上,構築了集名山、江川、湖光、瀑布、清泉、洞穴、生物為特色的七大自然旅游資源,形成了古鎮、古民居、石刻、木雕、寺廟為特色的人文景觀。

工作生活壓力大了要過一段“躲”起來的生活,瀘州在這方面得天獨厚,無論是城郊的張壩桂圓林、佛教名山方山,還是原始的佛寶森林、質樸的福寶古鎮,都可以讓人忘掉煩惱和苦累。

春天,瀘州人可以觀賞到獨特的“桃花水母”。

冬天,瀘州人可以在城郊以及附近的高山上賞雪景。

從城區出發,只要幾個小時,就能感受到少數民族民族風情,特別是苗族場和一年一度的踩山節。

看看神臂城、龍透關、棉花坡的戰場遺址,就知道“鐵打瀘州”是怎樣來的。

瀘州有最好的石匠,看看龍腦橋就知道了。

瀘州有最好的木匠,看看春秋祠也就明白了。

瀘州的“農家樂”像賓館一樣評“星級”,市民耍起來很上檔次。

到佛寶森林、黃荊老林、堯壩古鎮、蜀南竹海、赤水旅游,瀘州是最好的中轉站和後勤基地。

瀘州的“現代山頂洞人”仍然生活在福寶的岩居中,冬暖夏涼的自然空調讓城市人羨慕不已。

在瀘州,可以體驗著名的“雞鳴三省”,全國這樣的地方很多,因為紅軍長征中在這裡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所以這裡是最有名的。

川南二級城市的瀘州,聚集了彙通、人人樂、摩爾、成商等大商場,也成了諾瑪特、芳鄰的滑鐵盧。

“瀘州有座塔,離天三尺八”。說對了,報恩塔離天堂最近——購物天堂。這裡聚集了四五家大商場。

瀘州美女有好福氣,打扮購物不愁、瀘州人均擁有的商場面積在國內同水平城市裡是相當高的。

瀘州的商場促銷大戰能把老大爺老大媽也吸引到超市裡,每打折促銷,最情緒高漲的就是他們。

瀘州商場的“促銷秀”每周都有,從普通的歌舞演出的時裝秀,到綜藝節目,瀘州人都可以一飽眼福。

瀘州的專業商城可以把瀘州人“武裝到牙齒”,從電腦、家具、燈飾到建材,每一個商城都能輕易擺平自己領域的事情。

回龍灣市場發展很早,名聲在外,這裡的商品像百科全書一樣多,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又有專業的購物精神,這裡可以淘到很多物美價廉的東西。

瀘州出美女——不是自誇,這跟一方水土關系很大,成都重慶街上的美女拉來問一問,說不定就是個在那裡學習工作的瀘州人。

瀘州人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很好,不相信就坐坐公共汽車,很容易看見有人給老年人和不方便的乘客讓座。

瀘州人很幽默,對大街老是翻修有意見,就用本地兩個企業的簡稱概括:“長起長挖”。

瀘州人善於學習,成都重慶時興的東西,沒幾天就傳到瀘州來了。

想發財嗎?到長江邊去吧,一不小心就撿到一塊黃金——瀘州奇石價格不菲,關鍵看你是否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戴望舒的《雨巷》很美,但目前中國還能生產傳統油紙傘的地方已經不多了,瀘州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油紙傘是出門人的必備品,人手一把,重要性跟今天的手機差不多。

瀘州人擁有四川第二大的圖書館,在精神財富領域裡算是富貴之家。

瀘州活在很多文化人的記憶裡:茅盾筆下的龍馬潭,瓊瑤筆下的瀘南中學。雖然茅盾根本沒來過瀘州,瓊瑤也只是在瀘州度過童年。

瀘州其實有點帥

一群開著房車旅游的外國朋友2005年5月12日夜路過瀘州時這樣稱贊瀘州:Hello!I am joseph from Australia.He is Lawrie from New Zealand.We are glad to come to this lovely city(你好,我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傑森,他是來自新西蘭的勞拉。來到這個可愛的城市,我們感到很高興。)

曾榮獲“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星獎”的國家一級導演舒崇福2005年6月6日來瀘講學時稱贊瀘州:瀘州其實有點“帥”,瀘州有大都市味道,很適合人居住。

印度加爾各達市市長比卡希·查亞馬2005年10月15日來瀘訪問時贊美瀘州:我對瀘州一見鐘情。

國家創優檢查組組長、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彭志凱2005年12月11日來瀘時發出感嘆:來到瀘州,才發現瀘州不僅有酒,她的城市文化底蘊相當厚重,旅游資源相當豐富,不僅有可以品味的歷史——國窖1573,還有堯壩古鎮、張壩桂圓林這些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由於時間緊迫,還不能完全感受到瀘州的城市魅力,但就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已讓我為這個城市驚嘆!

宜賓網友“豆豉魚”:去年國慶,我和朋友一起去了瀘州,瀘州給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像。

瀘州和宜賓的自然地理環境十分相似,宜賓在上游,金沙江和岷江交彙處;瀘州在下游,系沱江和長江交彙處。宜賓有濱江路,瀘州也有濱江路,但是瀘州的濱江路明顯好於宜賓,整個濱江路顯得大氣、系統,與周圍環境交相輝映,水天一色,捧得了聯合國良好範例獎。

中江妹兒楊敏:成都、重慶我都曾呆過一段時間,也結識了不少當地人。和成都人的“溫柔假打”、重慶人的“火爆直爽”相比,瀘州人的性格介乎二者之間,恰到好處。這絕不是說瀘州人的好話,有例為證。如果惹急了成都人,一般情況下是光說不練,“好煩哦”、“瓜娃子”的成都式國罵說了半天,就是不見下文;重慶人則不然,幾句話說毛了砣子碇子就開整,如果外地人看見幾個重慶女人在打架,千萬不要奇怪。而瀘州人火候就把握得很准,不會像重慶人那樣輕易與人動武,先劈裡啪啦放鞭炮一般把自己的理由陳述完畢,假如對方還是油鹽不進,執意妄為,那對不起,不會像成都人那麼火巴 和,打架奉陪。

簡陽來瀘人士吳小姐:去年9月份隨赴瀘工作的老公來到瀘州,一進城區,發現這裡和重慶很像,到處坡坡坎坎,起伏不平,原本一些不夠高大的樓房、建築因此多了幾分氣勢。夜間整座城市燈火通明,有點“重慶夜景”的味道。也許這就是“小山城”的魅力所在吧。不過有的瀘州朋友也認為這是無奈的選擇:一馬平川畢竟安逸點。早就聽聞瀘州是國家級衛生城市。親眼目睹,應該說還是名副其實的。特別是主干道,走上去心情非常舒暢。但個別小街小巷還是存在衛生維護不到位的情況。

在瀘工作的成都林先生:老家在成都郊縣,來瀘州工作兩三年了,對這座城市是又愛又恨。愛的是,整體而言這座城市還算不錯,和成都主城區相比雖然小了許多,但街道比較干淨,商場、超市林立,城市功能十分健全。恨的是,這裡夏天太熱、冬天太潮,初來的時候很有些不適應。並且,瀘州的日用品和糧油肉蛋菜等農副產品價格偏高,有的甚至比成都還貴。在經濟水平和成都尚有較大差距的瀘州,是讓人不得不有些驚訝的。

北京客商姜先生:瀘州的辣椒給外地人留下極深的印像。無論是串串香、豆花火鍋還是砂鍋米線,都少不了具有瀘州特有香辣口味的辣椒作料。鄙人去過川內許多城市,感覺瀘州辣椒的勁道無疑是最巴適的,不像成都淡而無味的“干辣”,不像重慶辣出鼻血的“死辣”,味道醇厚,香辣爽口,一如瀘州人的性格,令人喜於接受。有人說:有什麼樣的飲食就有什麼樣的人。酒和辣椒已將其濃烈醇厚的精髓滲透進瀘州人的血脈,潛移默化地浸潤到他們的內心深處。

貴州來瀘務工人員李先生:瀘州城市熱鬧繁華,當地人也不勢利,對人熱情豪爽。給我印像深刻的是城北新區。那裡修得很漂亮,像“移動大樓”和“廣電中心”這些建築以前我只在電視上見過,非常有氣勢。

瀘州醫學院大學生馬先生:來瀘州讀書兩年了,覺得這座城市很干淨,許多街道幾乎看不到什麼果皮紙屑。另外這裡商業氣息很濃,在水井溝商家各種各樣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我從大一就開始在城區四處打工,知道瀘州在二級城市裡還是有規模的。(文/宋煒采寫整理)

記者視點:

記者采訪的10個具有代表性的外地人中,有八成對瀘州便捷舒適的公交系統持肯定態度,但也有個別反映起價一元的公交車票價過於高昂。此外,密集的商業購物場所及發達的物品批發中心也成為大家不約而同提及的話題。由此可見,在城市功能方面,瀘州是獲得較高評價的。從城市建設角度來看,七成的人對街道、公共場所的“衛生潔淨程度”表示認可,仍有三成人對個別地方的衛生維護情況和衛生死角有所看法。對城市建築、綠化建設,受訪者認同度尚可:“變化很快,進步很大,都市味越來越濃!”尤其是濱江路,幾乎無一例外地被大家贊賞。反映瀘州存在的問題時,“衛生死角”、“物價較高”及“部分建築陳舊”是提及頻率較高的詞語。除開瀘州自身經濟尚不發達的因素外,看來我們的相關工作還有待加強。最後,外地人對瀘州人亂闖紅燈的問題也有所提起,他們認為:以小見大,在瀘州邁入現代化大都市行列之際,部分瀘州人的城市公民意識還較為缺乏,急需補上這一課。

心,醉在酒城

提起瀘州,不由得想起“酒”負盛名的瀘州老窖。一到驛通車站,隨即見到了等候已久的幾位朋友,簡便快捷的握手寒喧後,便被塞進一輛車內飛一般駛出,許久,才定了定神對旁邊的司機說:“你真該換輛越野車,可以直接參加越野拉力賽了。” 司機笑道:“這裡的路窄、彎多,我們都跑慣了,你是不是有些怕了?” 我含糊其辭的哼了一聲,連自己都沒搞清楚到底是怕還是不怕。車直接開到了酒店,踏在走廊厚厚的地毯上,雖未喝酒,卻有了醉意的搖晃。

進得房間,寬敞的客房感覺頗好,特別留意了一下床單及被罩,笑了,是我喜歡的那種嶄新、干爽的白色緞條——尤其在洗完澡鑽進去後——感覺甭提多爽了。正待表達自己的滿意及謝意時,性急的朋友卻催促快下樓,江邊喝茶去。薄霧蒙蒙,江風拂面,繽紛的花葉在風中起舞;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恍惚中遠離那熙攘塵世。茶香撲鼻,閑適中品味著人間溫暖。那木桌、竹椅、清茶、奇石、根雕及緩緩流淌的江水,無不彰顯著酒城人文的飄逸與灑脫。也許正是這份濃厚的文化精髓深深融入了酒中,才造就了聞名於世的人間佳釀。酒,朋友相聚怎能少;辣,坦誠相待不可缺;茶,淡泊名利無可替!

美酒與麻辣是那麼和諧統一,步調一致又相輔相成。酒與辣的結合造就了瀘州人的直爽與豪邁,而茶的清淡又將這種豪爽揉入幾分儒雅。哎,難怪川地多豪傑了,更難怪我流連忘返,“樂不思蒙”了。陶陶然信口拽道: 四百年國窖入杯,濃香飄,情誼長。十數載劍南一揮,酒未進,人已醉。心已醉,醉在酒城!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