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杭州,楊梅嶺下書式生活【圖】

作者: 理安

導讀江南之上,楊梅嶺下1理安在九溪邊走的時候,旁邊的青山已經染成了黛色,一團一團的,樹木也都變得厚重,有了體積,溪水的聲音也不那麼清脆了,仿佛睡著了一般,周圍寂靜無聲。白天的九溪可不是這樣子的,從九溪源頭楊梅嶺下來,出了村莊,就進入了綠色的世界。山不高,水不深,卻錯落有致、叮咚作響,山色、水色搭配在一起,卻是絕佳的風景。理安聽村裡人說, ...

江南之上,楊梅嶺下1理安在九溪邊走的時候,旁邊的青山已經染成了黛色,一團一團的,樹木也都變得厚重,有了體積,溪水的聲音也不那麼清脆了,仿佛睡著了一般,周圍寂靜無聲。白天的九溪可不是這樣子的,從九溪源頭楊梅嶺下來,出了村莊,就進入了綠色的世界。山不高,水不深,卻錯落有致、叮咚作響,山色、水色搭配在一起,卻是絕佳的風景。理安聽村裡人說,以前的九溪也只是他們出去采茶的一條路,是坑坑窪窪的,前面看似沒有路,沒有方向,但路、方向都在他們心裡的,已經熟稔。這樣的路連小橋都沒有,碰上下雨天,溪水大了的時候,都要淌著水過去的,是很野的一條路,而現在旅游發達了,杭州政府也把眼光投向了這裡,1985年九溪評上了杭州十景,九溪的樹也都不普通了,變成了煙樹,而九溪的水更不普通了,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九溪十八澗,雖然這個名字以前也有,但只是在小範圍內叫叫,被更多的人知道還是在90年代以來。這樣一個極具文學色彩的名字,很富有詩意,讓人浮想聯翩,有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骨。這樣的風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鍛造,到了現在,政府又用了很現代的手法,完全用江南民居的式樣打造九溪,這種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包裝在當代人看來是非常舒服的,以為這就是江南。所以,本來就是自然的風景,再加上有了一些詮釋的理由——文化就在這個時候發揮了用場。雖然這些江南的風景是現代人所理解的風景,但不管怎麼樣,江南所剩無幾,能夠讓可以成為江南的地方成為江南,也是現代人的福祉了。杭州的很多景點都是這樣,看上去平淡無奇,但給人帶來的聯想卻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就如斷橋一樣。斷橋只是一座橋,很普通的一座橋而已,放在中國很多地方都不足為奇,但就因為它是傳說中許仙白娘子相會的地方,就成為了一座愛情之橋,一座很人文的橋,站在橋上,如果開始聯想,開始把自己置身於那個年代的話,好了,不得了了,這哪是橋啊,分明是一個城堡。就在城堡裡,有美好的愛情,有美好的生活,更有生活之外的精神空間,這種空間不用和任何人衝突,主角由你來定,而情節的發展也由你來定,什麼時候都可以結束,什麼時候也都可以開始。這是斷橋,還有孤山,長橋,等等等等,當然,還有西湖。九溪也是這樣。理安所在的家鄉不是像杭州這樣有山有水的,而是完完全全的平原,是看不到山的,水也不多,水的顏色也是給人一種沉重和滄桑的味道,雖然意義也不少,但更多是生活以外的意義,而不是像杭州這樣,生活的意義似乎更多。在理安的家鄉,站在平原上一眼望過去,視線的最遠處就是天與地交接的一條線,而杭州呢,則是山與天交接的一條線,這條線還是不規則的,是彎彎曲曲的,這個時候如果再聯想的話,更是風情萬種的詩意,這也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理安對於杭州、對於九溪,盡管不會去作比較,九溪也只是杭州的一個地方而已,是和西湖這樣的大家閨秀沒法比的。九溪雖然不錯,但充其量只是村姑這樣的大家閨秀,和城市裡的大家閨秀好比的,畢竟每天吃的喝的都不一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九溪的美麗也只有在今天,在城市自然資源匱乏、空氣污染、人際關系堅硬的今天,九溪的靈動、飄逸、秀麗、自然、純真才會散發出她的無窮魅力。理安喜歡九溪這樣的地方,安安靜靜的,即使九溪旁邊村莊楊梅嶺下來的村民會很熱情的叫你過去他們家喝茶買茶,有那麼一點原始狀態的商業交易,不是很自然的,甚至有點別扭,也會讓你覺得突兀,但從他們的角度來考慮,種茶的人就是要賣茶給客人的,再說,村民骨子裡也還是把你當做了客人來對待的,理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雖然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但事後想想,只要茶好喝就可以了,更何況楊梅嶺的阿姨們每天要趕幾個來回的,是一對一的服務,杭州女性的偉大就從這些小的方面體現出來了。而這樣的工作往往是需要勇氣的,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不同於他們的丈夫——只管把茶種好就行了,還有就是炒茶,而種茶是一勞永逸的,采茶已經換成了外地的采茶女,炒茶很多也要靠機器,所以,如果能少一些心胸狹隘式的目光短淺,多一些相互退讓,少一些利益衝突,再往遠一點說,就是請客人喝茶,而不要動不動就要買茶,當然這樣的情況還是要建立在楊梅嶺人富足的基礎之上,不過現在的楊梅嶺人已經步入了小康社會,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城裡人所謂的別墅,也有車有房了,如果還是出現為了拉客吵架甚至打架的情況,那只能說明,這不是經濟上的原因,而是骨子裡的,是素質的原因,也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但話又說回來,文化素質高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那麼拿得起放得下的,但至少會讓茶顯得更加干淨一些,也只有這樣的小的讓步才能換來更大的長遠發展。理安也覺得杭州,乃至九溪都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浙大,去辦事情的時候,竟然會碰到兩年前認識的朋友,確切說是網友,因為只是見了一面,從此就再沒有遇到,手機掉的時候,更是把號碼給丟掉了,就這樣兩年一點訊息都沒有,可沒想到,竟然還能遇到,當然是在沒有任何心理准備的情況下。杭州幾百萬人,而浙大也有好幾萬人,遇到的概率少之又少,這就有點很難得的意思了。老朋友見面自然是寒暄個不停,在有點小資的浙大食堂兩個人吃了一頓飯,說了很多這兩年各自的生活和感情經歷,雖然,各自都有了歸宿,但去除了那些牽扯到個人感情的原因,朋友的關系卻更加濃厚,似乎真的成為了好的朋友。那天在回去的路上,也是興奮的,經過西湖蘇堤,長長的蘇堤望不到盡頭,蘇堤周圍夜色純純,水如平鏡,是暗藍色的,燈光是迷離的,有一種文學的氛圍,怪不得人家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雪湖不如月湖,晚上的西湖更加迷人,卻是安安靜靜的,只有這樣,散發出來的魅力才能攝人心魄。理安還在九溪遇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個朋友,交往的時間上比在浙大遇到的少了一年,但也有一年了,一年中也沒有聯系過。記得在朋友走的時候,就想到可能不會再見面了,但也沒想到還是見了面,而且也是在沒有任何思想准備的情況下,朋友他們三個人,可能有點尷尬,就只是在書吧隨便看了看,說了一些不疼不癢的話,然後就此告別。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再見面,不過,理安也想,也許這就是生活吧,沒有確定的結果,即使事先想的再好,也是充滿了變化。這樣的事情理安以前也碰到過,但在前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碰到了兩次,理安就覺得杭州太神奇了。可能是地方小,但杭州的地方再小要想有什麼事情發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現在這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發生了,這也是生活的一個內容吧。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制造一點驚喜,然後達到一個小的高潮,給心情放一個假期,然後再在平平淡淡中度過,為下一個高潮去慢慢鋪墊。2每次在杭州大街小巷走的時候,特別是在西湖周邊,剛到杭州生活的理安似乎還沒有把杭州完全給接納下來,還沒有家的感覺,但有一點理安卻是不會反對的,那就是西湖真的是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大凡風景好的地方是會給人一種家的感覺,一種溫馨和浪漫的感覺,理安就想,也許時間還不夠,有許多感覺是需要時間來慢慢沉澱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把它完全劃到自己的心理範圍內,即使自己覺得這個地方很好了,那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慢慢磨合。只有生活了一段時間,經歷了酸甜苦辣,才會和所在的地方有可能達到一點點融合。理安認為,杭州還有一點讓人覺得偉大的地方,那就是杭州雖然是依靠中國傳統文化來營造旅游的氛圍,營造人文的感覺,但並沒有照搬傳統文化,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都是往大往繁瑣的一面發展,而如果杭州這樣做的話,那很容易造成景點的擁堵,就如同現在杭州的交通一樣,也會變得俗氣,杭州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在於,是盡量的往下減東西,把繁瑣的東西往簡單的一面減,變加法為減法。西湖南山路旁邊的很多小橋,欄杆都沒有的,除了有安全方面的隱患之外,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其實更有一番韻味,有很多橋還一邊有欄杆,一邊沒有,雖然有點奇特,但其實很佩服設計者的勇氣,而且他們把橋設計的離水面很近很近,西湖很有名的一座涼亭,具體名字忘記了,幾乎貼著水面,與西湖的水沒有一點距離,也沒有欄杆,換在很多地方,不是要加欄杆,就是抬高亭子的海拔,讓游客站在水的上面,而不是直接與水幾乎零距離的接觸,但這樣一來,親切感就大打折扣,也似乎顯得有點莊重嚴肅,當然,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欄杆還是要在適當的位置安裝的,上次朋友帶小孩子過來玩,他的小孩子就很不幸掉到了西湖裡,在看魚的時候,還好湖水不是很深,但還是嚇了朋友一身冷汗。另外還有斷橋,這座橋用再多的語言去描述也不過分,從建築的角度,從文學的角度,從美學的角度等等。一般來講,橋的功能對於橋來說是第一位的,是交通方面的功能,而不是文學、美學方面的考慮,斷橋如果從交通的功能方面去考慮就有點不實用,橋臂太長,遠遠看過去幾乎不像是一座橋,即使縮短一半,少了一半的橋也還是橋,沒有減少它的交通功能。斷橋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個中原因無從知曉,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從美學的角度,斷橋的長度可以給人無窮想像的,如果下雪之後,太短的橋就顯得局促,而長一點的橋面就會讓這條白線顯得更加綿長悠遠,中國畫講究意味雋永,線條勾畫起來也不是短平快的,而是深厚悠遠的,是把人的希望給延長了的,在構圖中這樣的構思也會比較討巧,會在畫面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不至於只是點綴,也讓人不得不加以注視,如果再加上神話故事的潤色,那長一點的橋就更能承載起人們的想像和沉思;如果從文學的角度,則更讓斷橋成為人們心頭的欲罷不能了。許仙白娘子雖然是神話傳說,但故事的內容也是要具體呈現的,尤其是現在的影視劇,兩個相思苦久的人,終於在斷橋相會,如果只是很短的橋,還沒奔跑就見了面,沒有了緩衝的空間,感情就沒有了積累,也就沒有了爆發的那一瞬間,而長一點的橋面,從兩個人遙相呼應到相見時的百感交集這樣一個過程沒有一定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幸好斷橋夠長,就這樣,許仙白娘子用那復雜的表情和充沛的感情把愛情演繹的淋漓盡致。就如同T台一樣,把該做的都做了才能得到挑剔的人們的認可,即使許仙白娘子不需要觀眾,但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就是觀眾,一旦了解了這個故事,進入到故事的內容中,看著他們一步步一小步一大步三步並作兩步直至挽手相見淚流滿面,感情的渠道也就算打通,每個人的心頭才算了卻了一個夢,一個有關愛情的夢,這個夢是可以慢慢做的,等這個夢到了現實中,斷橋就更加不像是一座橋了,成為了一個長長的符號,一個希望的像征。看來,能夠像征某種東西的事物是需要有一點不同於常規的,該簡單的時候就簡單,該復雜的時候也要復雜,而對於西湖,簡單一點可能更好。西湖的景點太多,簡單一些會把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游客,留給喜歡她的人們,本來江南風格的風物其實都是預留很多空間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那一面粉白粉白的牆壁,什麼都沒有在上面,而西湖的水呢,則也只是有一葉葉輕舟在上面飄來飄去,沒有重量的,也不占地方,這樣一大塊水面猛一下會讓初次到訪的人有點不太適應,瘦西湖都成了經典,眼前的西湖雖然不能說是胖西湖,但體積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站在蘇堤上,看著遠處的那一大片水面,就使勁去想吧,想成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西湖十景,以及許許多多不知名的景點,即使就只有一片水面,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心情下,看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理安現在所在的地方是盛產名茶——龍井的,西湖邊的群山裡,大大小小的山上遍布了茶田,茶農們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就是春天,最好的收成也是春天,春天裡就有了結果的,就看到了希望,甚至誇張一點說就是春天忙完了一年也就忙到了頭,就可以去享受生活了。也怪不得茶農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春天在很多地方都是還沒開始的,莊稼也才剛剛嶄露頭角,而西湖這邊已經開始收獲了。龍井茶在理安看來也是非常簡單的,是簡單到了極致。茶到成品的時候就是幾片幾片葉子,拿在手中有點弱不禁風的,看似這麼簡單的幾片葉子一旦泡在了水中,就開始展開了她妖嬈的風姿,馬上豐富了起來,水的顏色也變了,味道也變了,一股清香就開始從水底滋生了上來,不一會就形成了一個有關龍井茶的磁場。讓人欲罷不能。龍井茶也是化繁為簡的一個例子,是文雅的像征,文人的喜好,時間長了,走到了大眾中間,茶也才真正落地生根,成為一種風俗,一種生活方式。所以,理安認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江南或者說是真正的中國、真正的世界其實不需要那麼多的彎彎繞繞,好的東西讓人一看就明白,一看就喜歡,簡潔明了,淳樸自然,好的東西往往是直抵人心的,是不需要繁文縟節去刻意修飾的,特別對於生活而言,一天天的過,如果從早上就刻意去講究要怎麼怎麼樣,一日三餐也要講究,怎麼睡覺也要講究,那這日子就會活的很累,盡管這可能是理安這樣的年輕人的一種世界觀,是簡約時尚的觀念,但看看世界上,宜家家居,以及更多的方面,都在提倡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往上追溯中國,在明代,宋代,人們的喜好其實也比較簡單的,簡約風格在古代也初露端倪,明代的太師椅、家具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了,但卻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是那種鮮花燦爛後的極致,是喧囂中的寧靜,也是世俗中的清流,雖然有點曲高和寡,但正是這樣一種方式代表了最高水平的工藝,是生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3理安也記不得去杭州玩了多少次,上海到杭州越來越方便了,以前到杭州還顯得不那麼容易,也甚至有一點長途旅行的意義,那個時候去杭州還是從梅隴上車,一個小小的車站,到車站必須要爬過高高的台階,大概有三層樓高的樣子,然後繞過一排房子,就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售票廳和候車室,一般都是到杭州的,買好票之後,等車來,一股濃濃的鄉下小站情調,溫馨也不失浪漫。去往杭州的火車那個時候也是N字開頭的,是那種上下層的,紅皮子的,旅行的痕跡很重,但也很小資,充滿了一種激情的味道,很時尚,特別是在二層,每次坐在上面總有種跳出生活的感覺,是一種放松後的尋找,再加上是杭州,稍微一聯想,浪漫的感覺就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來,這樣的火車坐的多了,再坐過分擁擠的春運車,你就會感慨,原來火車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坐。理安和大多數人一樣,初次到杭州,腦子裡只有西湖,從火車站坐公車到西湖不是很遠,第一次看到西湖,天氣不是很好,是陰天,遠處根本看不到西湖的全貌,水面也是泛著白光,雖然是春天的時候去的,但那天的天氣真的沒有賞光。還好,理安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暗戀的女孩身上,至於風景就不那麼在意了,不過第二天放晴,西湖的春光又恢復了原樣,理安、還有暗戀的女孩還有他們各自的同學四個人就繞著西湖逛,直到逛到了曲院風荷,理安這才感覺到了西湖的美好,是很江南的,楊柳依依,湖水的形態也是溫潤的,遠處劃船的人們點綴在西湖中,西湖的風姿綽約時隱時現,是太平盛世的摸樣。那次回來以後,理安並沒有和那個女孩繼續享受杭州的美好時光,剛剛表白就遭到了否定,於是,杭州也就留在了記憶的深處。再一次到杭州,是一個人了。但還好是在同學的老鄉的弟弟那裡,他一個人租了房子,就在老和山腳下的古蕩小區,小區是舊一點的小區,但生活味道很濃,門口處有數不清的小吃美味,還沒出小區也可以看到青山,簡直是天堂了。第二天理安還和弟弟一起爬了老和山,然後順著山脈大概走了五六個山頭,到北高峰的時候,兩個人感覺有了興致,然後又下了山到了靈隱寺,玩的很瘋。理安現在想,可能第二次以後,杭州在自己旅行的地圖上才慢慢變得豐滿,不再只有西湖,不再只是和大多數的游客一樣到此一游拍拍照了事,杭州的巨大體量讓每次來杭州都有不同的收獲。杭州——從字面上理解,連木頭都亢奮,是啊,連木頭都亢奮,那山山水水的基本都仰仗這些大大小小的樹木,雨水充足,湖水也充足,樹木郁郁蔥蔥,整個城市也就有了背景,有了襯托,甚至有了內容,原來這些樹木是可以帶來無窮效益的,不僅僅是文化方面的,還有經濟效益。有了蔥蘢的樹木,有了青翠的青山,有了碧綠的湖水,杭州就是一個人文城市了,哦,不是就是,而是更加是一個人文城市了,有那麼多的神話故事傳說,有那麼多的名人軼事,如果水沒有、樹沒有、山沒有,也只是光禿禿的,是孤零零的,顯示不出完整的魅力,而該有的元素都有了,一個東西便可以散發出多個方面的魅力。理安覺得杭州乃至江南,有時候其實一點就可以了,這一點是有一定的基本特征的,比如粉牆黛瓦,比如小橋流水,城市要發展,沒有房地產不行,但杭州的很多房子造的那麼現代,那麼西式,所以在市區不像是在杭州,這一點也說明,杭州給人留下的印像便是江南的風物,便是粉牆黛瓦、亭台樓閣,在風景區,的確政府也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來發展的,有了古木,有了粉牆黛瓦,有了小橋流水,不像是江南都難。就如同現在的楊梅嶺一樣。楊梅嶺如果沒有九溪十八澗的滋潤,如果沒有乾龍路的陪伴,我想,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西湖邊的村莊而已。即使整治得再好也沒用的。好就好在楊梅嶺是和九溪十八澗、杭州十景之一——九溪煙樹聯系在一起的,更有乾隆下江南的臨幸,幾百年的小村莊在皇帝光顧過之後可能面臨的任務更重——那就是貢茶的任務,誰讓這裡的龍井茶好喝呢,但那個時候的人們是不懂得什麼旅游的,即使是在民國時期,郁達夫到九溪游玩,雖然風景不錯,但也只是極少數人能夠感覺到的,普通大眾享受風景都跑到西湖了,這裡是不會有那麼多的人來。只有到了現在,旅游和大眾發生了關系,什麼樣的景區基本上都可以進去的,只要門票就行。九溪被包裝了出去,用風景來吸引各個地方的人們。但楊梅嶺作為一個江南村落的面貌出現也只是現在。我想做規劃的是很聰明的,能夠把一個雜亂無章的小村落建設成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形態,讓山水和村落融為一體,這樣的能耐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出來的,必須要有洞察的眼光,要有把東西變廢為寶、把石頭變成玉石的勇氣,破繭成蝶,這是一個大的工程,但他們都做到了,於是,楊梅嶺很快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庸俗的瓷磚變成了粉牆黛瓦,簡陋的小路變成了簡潔有品味的青石板路,與乾龍路的名字更加吻合了,走在村子裡,你不會想著迅速逃離這個村莊,沒有感覺到庸俗啊什麼的,而是一步一景,江南民居的風格處處得以完美體現,一棟棟房子錯落有致建在路邊的山坡上,遠處是茶園。看似沒有路了,走過去柳暗花明,又是一道風景。有的人家院子裡還有桂花樹,秋天更是十裡飄香,要把你熏醉的。楊梅嶺的路邊有小溪水,過了村莊就是九溪十八澗的淳樸自然,山水迤邐,氣像萬千。怪不得理安的校友說,現在的西溪濕地那麼有名,我看也沒有九溪十八澗那麼好,至於植物園就更加人工了,而九溪這邊完全是自然生長的,是一座天然的大公園,去玩一次就可以洗滌一下心靈的,就可以重新激發起生活的無限熱情。的確,楊梅嶺沒有那麼大,才有100多戶,到了晚上,是很安靜的,安靜的可以聽得見鳥叫、犬吠,早上醒來的時候,看見遠處山坡深綠的樣子,一個天然的屏障,充滿了美感,完全把你自己的生活情緒調動了起來,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地方到不一定要那麼大,但要有味道,如果有了味道,再小的東西也會成為經典。我們現在做很多事情,希望要每一個方面細節都要到位,都要精彩,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特別是比較繁瑣的事物,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能做到某個方面的出彩也就可以了,先做到一個方面讓人們難忘,然後再慢慢來,從長遠的的角度是需要能做好的都要做好,但近期考慮,有很多事情有了一個鯰魚效應,就會整體面貌得以極大改善。江南也是這樣,不可能所有的方面都要好了之後才能稱為江南,江南——也許一棟房子就是江南、一條小河就是江南,把某個方面——關鍵的方面做好了,人們也會對不能現在就做到完美加以諒解,甚至是默許的。所以,能夠拿捏到做事情的火候,雖然比較困難,但是要遵循的游戲規則。江南也只有在現在的一個經濟和社會環境中才會慢慢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在人們都吃不飽的年代,江南還不是江南,人們都在為基本的生存問題考慮,而現在,是人們的需求成就了江南,周莊火了,就有了同裡,同裡火了就有了烏鎮,等等等等,這裡的人們習慣了保守,但還保持著一種做生意的直覺,即使只是復制,但都是江南的精粹,也是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喜愛。4在九溪楊梅嶺,理安也生活了一個月了,時間不長,很多東西都還沒來得及沉澱下來,漂浮在半空中,又再加上做了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了一家書吧(附:書吧簡介http://blog.eastday.com/sp1/beyondli/090311625629.shtml),客人看看書、喝喝茶、聊聊天,累了可以休息,是可以當做旅行的中轉站的,如果是純粹的生活,可能會悠閑,但畢竟理安的經濟狀況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地步,只能說先有溫飽,才能追求精神方面的生活,所以,書買了那麼多,真正靜下心來看書的時間並不多。理安想想都有點慚愧。而且,這生活的不易對於現在的理安來說,要比原來在事業單位安安穩穩上班來的猛烈很多。很多人問理安,為什麼要跑到這小山村來,難道真的是隱居嗎,理安每次面對這個問題,是有點尷尬,不知道怎麼回答的,隱居這個詞理安當然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他覺得,現在的這個社會,要想真正做到隱居是不可能的,尤其像他這樣,主要靠自己打拼的年輕人,家裡又不富裕,而隱居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即使大隱隱於市,說起來灑脫,但整個身心也還是浸在世俗生活之中的,出了門就要花錢。即使在現在的九溪楊梅嶺——周圍都是山山水水的地方,要想真正做到隱居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畢竟每個人都要生活,不可能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吃喝拉撒睡,哪一樣能離開社會呢。所以,心境很重要。當然,如果有一個很好的自然環境,能夠不用每天面對鋼筋水泥叢林,人的心境是會慢慢沉澱下來的,如果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經營好,最起碼每天不用擔心自己的吃飯問題,可以做喜歡的事情,時間長了,即使不是打著隱居的名號,客觀上也是在隱居。理安還覺得,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隱居更像是內心的隱居,是心靈的一種淨化的過程,隱居並不是結果,即使出了家,六根也難以清靜的,但隱居的心態其實是一種對生活的更高要求,我們不必每天要忙忙碌碌生活,每天不用為了房子、為了車子、為了交通擁堵、為了環境污染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可以在青山綠水間真正靜下心來,思考一些事情,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理安始終認為不變的是,人是社會人,從生下來就要依靠社會,然後長大了,也要反哺社會的,無論是為了家人,還是為了社會,但現在都市的煩心生活和庸碌心態其實是不健康的,這也是很多人要走出城市的原因,但走出城市不代表著就不做事情了,在中小城市、在鄉村,都是可以發揮自己作用的,還是要做一點有益於社會的事情才會舒服很多。話又說回來,一般隱居的地點都是自身素質和當地人素質不對等的地方,這個時候更需要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盡可能為當地人服務了,不是不管不問,不是充耳不聞,能做一點是一點,時間長了,和當地人打成了一片,你的心態反而會更加潔淨,也會覺得有價值很多,在城市裡也許一輩子都實現不了的夢想就會在這裡實現。隱居,隱的是人,居——居的是心,是安寧,而只有付出了,心才安寧。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吧。其實,在現在的楊梅嶺,理安也覺得因為是在風景區,游客也很多,門前就是乾隆皇帝曾經走過的路——現在叫做乾龍路,更加具有廣告效應的一條路,不可能只能聽見雞犬聲的,白天的車子也很多,再加上現在的網絡那麼發達,有線電視更是每家每戶都有,又有手機、電話,從楊梅嶺到西湖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只不過是在半山腰而已,杭州的山又不高,所以,要想楊梅嶺做到與世隔絕那也是不可能的,最起碼當地的村民也不答應——他們的龍井茶賣不出去的話,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什麼都沒有了。這也是楊梅嶺現在看起來顯得那麼欣欣向榮的原因吧,很多當地人都會很熱情的拉你到他們家裡喝茶,茶的利潤那麼高,他們熱情一點也可以理解。只是希望他們不要過度熱情,背後有著利益的熱情,商業味很重,搞不好就會把那麼優美的風景的氛圍給破壞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人都是這樣,有了一點滿足之後,胃口就會大開,就會追求更好的東西,賺更多的錢、蓋更好的房子、買更好的車子,普通大眾就是這樣的吧,然後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就這樣培養出能力不強靠吃老本的小孩子,父母愈是強勢,自己的孩子就會弱一點,而父母弱勢了,小孩子就會強勢一點,所以,理安覺得將來的形勢也是蠻悲觀的,那麼多城市裡的人把資金都押在了房子、車子上,根本就沒有多余的資金和心情來投資有關自己成長的事情,比如學習、比如游歷,時間長了,這個社會是會越來越平庸的。就為了那麼幾十平米的房子把一個人、一家人的一輩子搭進去,呵呵,這樣的生活說起來都有點幼稚和可笑,但現實中,那麼多人樂不思蜀,就有點奇怪了,也甚至有點荒唐了。這也是現在那麼多人一提到所謂的隱居,雖然可能有些人會動心,但面對那麼高昂的生活成本,心想還是大隱隱於市吧。但時間會很快過去,生命走過了大半,而思考卻不再有、游歷的精彩也只能停留在夢中,至於實現的時候——就會流於表面,物質的享受永遠不能替代精神的愉悅和自在。有一個上海人給理安打電話的時候,從電話裡,理安絲毫聽不出來對方已經四十來歲,而是感覺幾乎是二三十歲的才會有的聲音,他說要來杭州玩,准備在理安的書吧——【家·江南文化生活館】停留一晚,理安是滿口答應,還特地叮囑了晚上不要太晚,要不傲慢的杭州的士司機會拒載的,上海人姓王,王先生白天到九溪楊梅嶺54號的時候,書吧正在幸福地沐浴陽光,理安在看書,當看到王先生出現在面前的時候,還真是吃了一驚,對方是身體發福又是知識分子戴著眼鏡還手拿登山棍的中年人,很儒雅,也很有內涵,文質彬彬的,王先生說,自己剛從五雲山那邊的十裡郎當下來,經過龍井,就到了楊梅嶺,說這話的時候,理安就帶著王先生安頓好了房間,休息了一會,不知疲倦的王先生就去西湖玩了,夜游西湖,不過晚上九點多回來的時候,在村口看到了幾只狗,還是理安過去把他接了回來,西湖周邊的村落裡一般都喜歡養狗,但這些狗其實都不凶的,只是擺擺樣子而已,不用害怕的。第二天,王先生走的時候,手裡面還是拿著登山棍,理安看著他的背影,心想,如果社會上多一點特立獨行的人該多好,他們自我的清醒和對生活的理解都凌駕在一般人之上,但並不是那種很追求極端的人,不是動不動就要去西藏的人,而是就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在小山小水之間用心境來丈量每寸土地,在心情得到放松的同時也用更好的心態來服務這個社會,然後再游歷、再成長。但卻越來越年輕。5對於江南,理安也認為,面對現在這樣一個發展情形,是要和文化、和書發生關系的,雖然現在江南的很多景點,所標榜的基本都是以景色為主,但細細探究這些景色,很多都離不開歷史,離不開文化,這些景點多多少少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是和古時候的人們產生了關系之後才流傳至今的,紀念他們或者他們紀念別人,總之都是和人發生著關系的,不是說當代人不如古人,而是如果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衡量的話,卻是古人的那種文采和那種想像力是當代人沒法比的。要想再寫出蘇軾那樣“水光瀲灩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句,是有些難度。現在的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鋼筋水泥叢林,旅游很多也不是和這些建築發生關系,旅游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歷史所遺留下來的,這些遺留下來的東西一般都是迥異於現在的,即使現在建造的人工景點,效仿的對像也是過去的東西。這在國外也是如此。旅行中人的心理其實都有點獵奇,想看不一樣的事物,想聽不一樣的聲音,而在現實中,不一樣的事物、不一樣的聲音,也只有通過旅游來滿足了,無論是近一點的旅游,還是遠一點的旅游,發現新鮮的東西,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卻是大致相同的。旅行,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基本都是淺嘗輒止的,即使是感受過去的人和事,也只是做到了解也就可以了,再深入一步往往被看做是研究的像征,而不是旅行了。一般的旅行者到了某個地方,拍個照片也就算完成任務,這裡不奢談和當地的人和事發生更高層次的交流、對當地文化的知根知底,就是對當地人和事有個普及層次的知道,也是有點勉為其難了,很多游客即使看到再經典的景點,面對西湖、面對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杭州十景、新杭州十景,真正能夠說出它們典故的又有幾個呢?真正像過去人們那樣欣賞斷橋殘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等的又有幾個呢?這或許是有點附庸風雅,但古人就是這樣生活的,是把一杯淡酒、一杯清茶能喝出天人合一的感覺出來的,現在的人們又有誰能這麼完全不顧現實、清雅到出塵脫俗的程度呢?所以,悲觀一點說,旅行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層次,很多還停留在到此一游的程度,還沒出門,就把出行的吃住行安排好了,一切安排停當,有賓館、有飯店、有車接送,不用擔心旅途的舟車勞頓,不用去思考去哪玩,只是人過去就行。這樣的模式的人是大有人在。可是,仔細想想,這樣旅行下去,又有什麼意思呢?什麼都安排好了,旅行就變成了沒有任何驚喜發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就只是到了某個地方像模像樣的巡視一番,然後拍拍照片就了事,也真的是走馬觀花,然後剩下來的時間就是吃飯睡覺,如果說以後說起來有什麼感受的話,好像也沒有什麼感受,沒有什麼欣喜的情況發生。所以說,什麼都安排好的旅行,往往都是平淡甚至說是平庸的旅行。旅行講究的是行,是要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雙腳去和當地發生很多關系的,是要慢慢體驗的,不是走馬觀花,不是到此一游,不是淺嘗輒止。只有這樣旅行的話才有意義,也才不虛此行,也許這樣旅行會有點慢,但慢又能怎樣呢,有時候一個地方真正熟透了,才會有真正的收獲,這種收獲不亞於玩了十個八個籠統的景點,我們都講究旅行中有沒有什麼啟發性的東西帶給自己,這種啟發性的東西往往是不經意間獲得的,是安排不出來的,如果沒有得到這種東西,那只能說明你的旅行還沒有到那個層次,還只是小學的水平。江南可能更是如此,需要慢慢體驗,需要深入下去,需要不是按照景點的安排來的,是要依據你的所想所愛來的。回到開頭,江南的很多景點是需要更多文化來增進內涵的,比如說西湖,現在已經開始有了一些流行的元素,比如音樂節,比如啤酒節什麼的,用現在的文化來讓西湖更加時尚,這樣做也無可非議,西湖本身古代的文化已經算是很充分了,增加一點流行的東西也未嘗不可,也更加讓現在的人們接受。但西湖要想更好的發展,要想做到一年四季都是旺季,現在還有點難度,特別是冬天,另外,西湖最重要的是,要給大家傳遞一種信息,就是,西湖是要慢慢體驗的,不是走馬觀花的,西湖的很多景點還需要進行一些合理化的包裝,一些更加人文的景點比如平湖秋月,其實就可以弄一些類似於文人雅集的活動,當然不是要曲高和寡,而是和學校、和知識界的一些人發生關系,當然也不是要做到多麼奢侈奢華,簡單低調就行,成本也不要太高,用大眾的標准來做有文化的事情,我想這樣的話,如果組織好,是會有很多熱心人士參與其中的,時間長了,就會提升景點的內涵,也會提升旅行的層次,一開始可能局限在當地人的圈子,但擴散出去,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也讓他們知道原來旅行不只是走馬觀花,還有更精彩的。類似於這樣的策劃應該還有很多,旅游事業越是往後發展,就越需要有點內涵的東西,普通大眾玩的多了,也會挑剔,只有把內涵搞好了,層次上去了,才會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也會吸引到越來越多高質量的旅行的人們,這些人群才是這些景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可持續的,也是不會輕易變更的。還有現在的楊梅嶺,理安也是認為,要多增加一些文化性的東西,提升文化內涵,多開設一些有特色有文化有內涵的文化類的場所,比如書吧、比如畫室、比如青年旅舍等等,甚至搞成文化一條街,也不是不可能的,楊梅嶺這樣的山地民居還可以加入些體育元素,用體育文化進行適當的包裝,這樣有文的也有武的,會更加協調。當然,文化並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是立體的,也是活生生的,即使弄書吧,也可以搞一些有特色的活動,比如講座、比如懇談,就某一本書大家發表一些意見,交流一些彼此的看法,多產生一些互動,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顯現出來。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在山地江南民居的楊梅嶺,有這麼一個外在的環境,是讓人靜下心來慢慢體會的,到嶺上看看楊梅嶺的全貌,采采野草莓,順著當年乾隆皇帝走過的路到九溪十八澗、九溪煙樹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理安寺的清幽、品嘗甘甜的泉水,去郁達夫到過的溪中溪品味地道的杭幫菜,到書吧看看書,和三五好友小聚幾日,談天說地,做到徹底放松,把自己遺忘在那片鋼筋水泥叢林之中,重新找回原來真正的自己,在山水間自由徜徉,我想,江南的定義也不過如此吧。有了人的加入,江南才算完整。有了知己好友的加入,江南才是一個人文的江南,一個富有人情味的江南。

未完待續

更多內容請看我在攜程上的其它有關楊梅嶺的游記,還有我在東方網的博客:

http://blog.eastday.com/sp1/beyondli/



(午後的楊梅嶺)



(逶迤的山巒)

(伸向天空的樹枝)



(楊梅嶺全貌)

(書吧一景)



(書吧一景)



(生活館)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