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夜色即將降臨時從一條小弄“潛入”西塘的。走上小橋,一幅美麗的圖畫呈現在眼前:窄窄的一條小河向東西延伸,沿岸掛著兩排紅燈籠,紅色的光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分外好看;東邊是一處有水鄉特色的二層建築,一輪明月剛剛升到它的屋頂,月光下的小樓格外引人注目。
橋上聚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我們雖然處在比較有利的位置,但因為拿著行李無手拍照,只好在欣賞一番後遺憾地走下橋去。
在西邊的路上來回走了兩趟後,我們被帶到了靜淑苑。據說那裡的房子有幾百年的歷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房子是老式的絕對沒錯。晚上,躺在床上,突然發現,屋頂很高,給人很空很大的感覺,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早上醒來,推開木窗,一抬眼就能看到高高的防火牆,呼吸著新鮮空氣,很是享受。
清晨的西塘同樣也是一幅圖畫:太陽還沒完全升起來,水面上籠著一層薄霧;夜裡的游船整齊地排在“碼頭”,船戶們依次將小船一只只搖出古鎮。路上的游客還不算多,小鎮很安靜。鎮上的“原住民”早就起來了,各自干著各自的事情,沒事的老人就看我們這些闖入他們生活的游客。往鎮中心走,游客多了一些。此時,太陽也出來了,河面上變得明亮起來。我們在廊棚下隨便找了一家小店吃豆花。吃過無數次豆腐腦,但還是頭一回看到完整的一塊兒像雞蛋羹一樣的豆花。好吃,不過3塊錢一碗還是有點貴。
說到吃,想起了網上赫赫有名的西塘“老品芳”飯館。游客都是慕名而去,但不知有多少能滿意而歸。從環境來看,那兒有點破舊,不過這還可以忍受。但服務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問有沒有座位,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點菜也很不耐煩。可能他們真的太忙了,桌子布都讓我們自己鋪,想喝水更要自己動手了。我沒把自己當上帝,但基本的服務還是應該保證的吧。好吧,環境、服務咱都可以不在乎,誰讓人家有名呢。但是,這菜做得也實在是太一般了吧。難怪剛到西塘時,帶我們去靜淑苑的阿姨說“老品芳就是便宜”呢。確實,它的菜比別家便宜,但味道就差多了。
西塘很小,18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們來來回回走了四五趟,還無數次地碰到同車抵達的游客。高峰時間,西塘很擠,幾乎找不到一個人少的地方,而且在中心地帶甚至到了摩肩接踵的程度。
傳說中的夢裡水鄉,風景的確很美,但除了窄窄的小巷,除了河邊的廊棚,除了水中的小船,除了寫生的學生,那兒跟麗江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大的古鎮中,開滿了大大小小的店鋪,一路逛、一路吃、一路買,就好像在新五道口或是動物園,所不同的只是那裡有古一點的建築。在全程最小也最有傳統意境的地方,我們卻花了整個旅途中最多的額外費用。
看過麗江,看過西塘,看過北京的銅鑼鼓巷,可以推測所謂的“古鎮”恐怕都是這般模樣——一個建在傳統建築中的大市場。可是,有一點不太明白,既然是市場,就應該歡迎顧客光顧,為什麼還要收費才能進入呢?真的很擔心,有一天,林傑夫同學在雲南邊境旁投宿的偏僻村莊也會成為一個新的“古鎮”,物古而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