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雅安市寶興縣隴龍鎮的村民來說,東拉山大峽谷裡的野生桂花林一點不稀奇。在封山育林前,大峽谷是他們砍柴的地方,“用桂花樹枝薰腊肉,能吃出桂花香味。”只要有外地人來到當地,他們會熱情地推薦,“去看看桂花吧,四月就開了”。然而在今年4月15日,當這裡野生桂花林綻放花蕊,由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專家、教授組成的考察組來到東拉山大峽谷時,村民們驚訝了:“喲,一片野生桂花林竟然能引來世界級專家!” 山溝有多長,野生桂花樹就分布了多長,野桂飄香數十裡從寶興縣城到東拉山大峽谷,大約有四十多公裡的路程。一路上,連綿的青山高聳。從車窗望出去,能清楚地看到滿山的植被密密簇擁,一片原始的痕跡。寶興人見慣不驚的野生桂花林坐落在大峽谷的深處,進入峽谷後,還要經過大約10公裡的路程,才能一睹藏在“深閨”的芳顏。
據當地人介紹,野桂林所在位置名叫趕羊溝,這是一條非常狹長的山溝,溝內滿是碎石子。清澈見底的青衣源水冰冷刺骨。青衣源的兩旁,座座高山要仰著脖子才能隱約看到山尖,沒有被植被覆蓋的地方裸露出黑色的岩石,堅硬、厚重。
野生桂花就生長在這些高山岩石上。在路邊偶爾能看到幾棵野桂樹延伸向青衣源,大多數野桂樹生長在半山腰上,隨著山勢起伏,和其他古老的植物間雜,一大片、一大片錯綜分布。剛發現某處有幾棵野桂樹,走幾步又有幾棵出現在眼中。連綿數十裡,微風襲來,隱約能嗅到桂花的甜香。
在路邊,記者看到一棵很大的野生桂花樹,伸手能觸摸到樹上的樹葉。撿起地上的落花,白色的花冠比一般桂花要略大一些。一位慕名前來看野生桂花的老人說,這種桂花比人工種的看起來大一些,但是香味要淡一些,他撿了幾朵落花帶回家做紀念。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桂花野生群落,粗略估計面積超過萬畝。
我國是桂花的故鄉,也是木犀屬植物的分布中心。全世界有記載並為大多數研究者承認的32種木犀屬植物中,有27種在我國。木犀屬的代表種植物桂花在我國分布很廣,已有2500多年栽培史,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但也是此前我國十大名花中唯一沒有國際登錄權的花木。目前我國已整理出近200個桂花品種,但國外學者曾斷言,“中國所能見到的都是人工繁育的桂花,已經不存在野生桂花”。
所以當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桂花研究中心主任向其柏聽說東拉山大峽谷發現大規模野生桂花林時,不顧70多歲高齡,帶著考察隊連忙趕到寶興。向其柏研究桂花20多年,親身考察過我國所有的野生桂花資源,同時他也是被國際園藝學會品種和登錄委員會授權的木犀屬國際品種登錄權威,具有全球範圍內木犀屬植物的認定、命名和發布權。
一直以來,向其柏有一個心願未了,就是要找到成片的野生桂花林,打破國外專家的論斷。前年,當他偶然得知“大邑縣發現大面積野生桂花”的消息時,便立即前去考察,終於在海拔2200多米的原始林區找到了一片野生桂花林,可遺憾的是這片野生桂花林並不大。
此次,向其柏連續在東拉山考察了5天時間,行程近50公裡。4月20日在成都舉行通報會時,他激動地說:“東拉山大峽谷中的野生桂花林群落,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一正在開花的品種。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桂花家族中的野生群落,粗略估計面積超過萬畝,垂直分布在海拔1600米至2300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