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出門,先到附近的集市逛了一圏,接下來就去汽車站找車到猛罕。
果然,如昨天那個小姑娘所說,從猛侖到猛罕,的確沒有直達車,也沒有過路車。
說詞也如出一轍,高速公路通車後,老路不用了。
我剛想問,那你們當地人去猛罕怎麼走,難不成,也要去景洪換車?
工作人員有點意思,看出我想問點什麼,搶在我之前,把答案告訴我了。
你們先到五鄉,告訴司機說要去猛罕,然後他會在某個路口把你們放下,你們在那邊可以找到車去猛罕的。
這不就成了。雖說麻煩點,但好歹不用南轅北轍了。
去五鄉的車應該不少,到售票窗口買了票,馬上就可以上車了。
開了差不多30分左右,在一個我至今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路口,把我們四人像卸貨一樣,扔在了路邊。
去猛罕的車在哪裡?對面就是啊。
司機說的對面,指的是馬路對面。有不少當地牌號的面包車停在那裡。
找了個看上去比較面善的司機,問他去不去猛罕?要多少錢?你們幾個人?四個。那就算1個人7元,28元,馬上就走。這個價格聽上去比較合理。剛開出去的那段路,路況的確比較差,說難聽點,和搓衣板沒什麼區別。心裡嘀咕著,你這老路不用了,但也不能不修啊,就這樣搓衣板的路,要是搓到猛罕,那還不把人給搓散了。多慮了,其實就這一小段路,慘了點,之後的路,非常的平整。所謂的老路,在我看來,就是一般的鄉級公路,但不是差的很難走,非常好走。路邊開始出現了賣菠蘿賣甘蔗的攤位,時不時還有香蕉種植園,從眼前掠過。這才是我心目中的西雙版納。之前的兩天,天天見得最多的水果,就是柚子。有時候,都搞不清,我到底在哪裡?車停猛罕鎮上,我們說我們要去的是傣族園,問司機大哥,能不能直接幫我開過去?這人很熱情,說,你們等會,我問問朋友,能不能直接把你們帶進去?所謂的帶進去,肯定是不用門票,那敢情好,最多到時車錢再加他點。嘰哩呱啦一通電話打完,反正也不知道他說什麼,至少知道他說的是傣語,一個字都沒聽懂。結果是用漢語告訴我們的,搞不定,現在是國慶期間,查得太嚴。多加車錢,帶我們到傣族園是沒問題的。後來才知道,的確是要用車帶我們過去,就把我們這樣扔在猛罕鎮上,讓我們走到傣族園,這路,還不是一點點的長。進大門,就有人收門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國慶期間提價了,連100元的門票,都來不及印制,直接給兩張50元的,完事。說是把我們送到潑水廣場,實際在迎賓廣場就把我們放下了。也不知道是他說錯了,還是我們沒聽清。剛下車,就圍上來一群人,不是問是否住宿,就是問要不要吃飯?好濃的商業味。稍微辨別了一下方向,一邊是停車場,一邊是商業攤販集中區域。肯定不會進停車場,走沒多遠,總算看到了一幅簡單地圖。有點明白,和來之前看到的攻略大致一樣,整個傣族園,共有五個傣寨:曼將(藤蔑寨),曼春滿(花園寨),曼乍(廚師寨),曼嘎(趕街寨),曼聽(種花人寨)。明白不解決實際問題,當前最實際的問題,是要找個住宿的地方,把包放下,再出去逛。再往前不遠,路的盡頭有分岔,正對我們的,好像就是當地人的傣樓。路邊的牌子上也寫著住宿吃飯。上去看看,如果合適的話,就住這裡。今天依舊陽光明媚,中午時分,非常炎熱,這樣的天氣情況下,背著大包,到處轉,實在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傣樓,其實和苗家的吊腳樓,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樓都是用來堆些亂七八糟的雜物,文章,都是做在二樓。上樓,有人端著菜從我們眼前經過,見到我們,很熱情地問我們,吃飯嗎?我們不吃飯,還有房間可以住宿嗎?有啊。進來看看吧。事後才知道這人就是老板娘,很漂亮的傣族少婦。這裡,大多人來,還是以吃飯為主。住宿的房間,還剩兩間,而且還是相鄰的兩間。要說不巧也難。一早逛集市的時候,順便也去了附近的幾個傣族村落轉了轉,看到只是傣樓的外部結構。現在,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內部模樣,還知道了他們日常的起居環境是怎樣的。敢情,傣族人,平日裡都不睡床,365天,天天打地鋪。我們,入鄉隨俗吧。突然想起了老吳,我的一個好朋友,她大毛病沒有,不過就是有過敏性鼻炎,讓她住這裡,晚上,估計就不用睡了,要想的就是,漫漫長夜,如何度過?問了一下價格,80元一間房,在我們心理承受範圍內,那就住下吧。休整一下,把昨晚洗掉的衣服,拿到露台上去晾曬。10月來西雙版納,我發現每天必做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洗澡,二是洗衣服。耳邊傳來嘈雜的鑼鼓敲打聲,怎麼回事?才發現,原來樓下路口這邊坐了不少的傣家妹妹,但凡有旅行團的人馬從這裡經過,他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敲打一番,然後再動一下手和腰。好像他們管這種有點POSE的動手動腳,叫擺。還是好濃的商業味。稍微吃點東西,快下午1點半了,出去逛逛。昨天在熱帶植物園逛了一下午,回來就發現露在外面的皮膚,明顯已經發紅了。趕緊從小蓓那邊蹭了點防曬霜,擦點,否則,還沒等我離開西雙版納,就要快和當地人一個膚色了。園內有賣椰子的攤位,5元1個。買了一個,和小蓓分享。這椰子的味道不對啊,怎麼那麼淡?唉,又一個從小吃椰樹牌椰奶長大的受害者,不知何為天然椰香味?緊挨著賣椰子攤位的,煙霧繚繞。不用看,也不用想,肯定是燒烤攤。沒想法了,真的一點想法,都沒有了。下午3點30分,有歌舞表演,現在時間,還早,還來得及去曼春滿佛寺看看。說起曼春滿佛寺,很多人會不知道,但是要提及當年紅極一時的“孽債”,就是在這取的景,那大部分人,就明白這建築是怎麼一回事了。旅行團的大隊人馬,差不多都是下午來的,佛寺前的廣場,人聲鼎沸,和菜市場一樣的熱鬧。隨便拍了兩張,陽光太強烈,反差太大,不容易出照片,這是原因,關鍵,還是時不時出現在鏡頭裡的游客,很是掃興。明天一早,再來這裡好好拍一拍。進去轉了一圏,聽一聽一旁時不時從身邊經過的導游的講解,這地方,還是值得一來的。說是下午3點30分的表演,准時開場。對於一些成熟景區的所謂表演,我一向不是很感冒。只是看個熱鬧,僅此而已。沒想到傣族園的這場表演,看下來,感慨頗多。拋開那些民族歌舞表演不說,光是傣族服飾展覽,就值得靜下心來,好好觀賞。表演散場後,接下來,就是群眾參與活動,大家一起去潑水廣場潑水。在開潑之前,照例還有一段秀,估計有些急性子的朋友,已經按倷不住了吧。什麼都不拿,你就往潑水池子裡跳,那是最好的活靶。好歹也要弄個臉盆之類的吧。對於大部人而言,出門旅行,不可能隨身帶這種東西的。一打聽,借個臉盆,要20元。不知道這是不是國慶價?依舊是很濃的商業味。我發現大家一開始都還循規蹈矩,到後來,變成混戰,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鬼才知道,你這臉盆是哪裡來的?其實我們大可在出來之前,問老板娘,要幾個臉盆的嗎。瘋狂過後,得得還有藍天,要回去換衣服。才下午5點,還沒到吃晚飯的點,決定和小蓓再出去轉轉。潑水活動結束後,旅行團的大隊人馬,也該啟程回家了,整個傣族園,也總算恢復到了它原本該有的寧靜。還是最喜歡瀾滄江邊的風景,夕陽西下,享受著都市裡從未有過的寧靜。當年的知青,在忙碌一天之後,不知是否也會在這裡,尋找自己的知音,談些什麼。情侶交流溝通的絕佳去處。回到住處,好像有點晚了,光想著解決自己的精神食糧,卻忘記了,還有兩人,等著我們一起解決物質糧食。得得和藍天的確是等得不耐煩了,也出去有事沒事地轉轉了。那我們就今天晚上吃的東西吧。來西雙版納的第三天,總算吃到了一頓很有傣族風味的晚餐。炸豬皮,包燒,芭蕉花,菠蘿飯,這些東西,在別處,你有錢,也吃不到。真是大大的享受。晚飯後,等老板娘一家忙完後,最好的娛樂活動,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不知不覺已經晚了,整個傣族園,人人都已進入夢鄉,我們也該去休息了。

(猛侖集市的小熊餅)

(大家一起來潑水)

(傣族人的房子)

(瀾滄江邊)

(豐盛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