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龍潭峽文圖/王松興
龍潭峽,位於魯山縣堯山鎮西南的伏牛山腹地,距魯山縣城66公裡,景區30平方公裡,全長5公裡,自然落差1200米,最高峰海拔1672米。
春日的龍潭峽,石現神奇,峰戀吐翠,可謂一步一景,心曠神怡。
景區內已命名景點百余處,尤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樹最為著名。景區內花崗岩體地形、地貌獨特,兩岸石壁陡峭,飛瀑幽潭疊落不窮,林木覆蓋率90%以上,各種鳥獸成群棲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
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鵑花紅滿山;盛夏,飛瀑歡歌,林蔭遮天,谷內涼爽如春;金秋,果香四溢,山紅枝綴,盡享豐收樂趣;隆冬,冰柱雪掛,銀裝素裹,滿山晶瑩剔透。
走進龍潭峽,猶如踏進一個美麗的山水畫廊,激情飛越。 難怪被譽為“伏牛水魂”。
入山門,水聲傳來,迎面見“迎賓飛瀑”。過飛瀑乃一潭一橋,潭曰鎖龍潭、橋為接龍橋。
水源涓涓溪流,水流湍急。
接龍橋南一公裡處,有一酷似烏龜的巨石,多年來一直被人稱為“金龜石”。
走不遠,抬頭可見舍身崖,仿佛在傾訴一個古遠而感傷的愛情故事。
走一路,峰回路轉,怪石嶙峋。若雨天,更有一番風情。
該景區,據說文人墨客不少光顧,此乃墨子故居。
回首便見五指山。迎面則是雙劍峰。
走累了,可以光顧當地農家小店,有吃的有喝的,順便買點山珍野果,我看也不是壞事。
到了龍潭,據說往龍身扔錢幣,擊中龍頭,可保佑些什麼的,游人為之。可我不信這個。
往前走,犀牛巨石攔道,你只得磐石旁爬梯而上,來到仙女潭水,清澈見底。
狐狸洞裡空空如也,雜草叢生,倒可讓人想些聊齋裡的美女、白狐什麼的故事來。繞三彎,見同心石了,上醒目刻著桃園三結義五字。很快就到景區深處——通天峽。
沿峽底棧道越過通天峽,號稱“中原第一飛瀑”的“通天飛瀑”就掛在面前了。
通天瀑寬5米,從30米高的峰巔上奔瀉下來,望去仿佛從天而降。如銀色緞帶,雲霧半峽。
其後,你得花40分鐘光景攀岩石梯,方可上山,此乃該景險要之處,亦為此景最為誘人之處。
老人小孩能自個爬上實在為難,年青力壯男士一口氣到達此處天井,估計也為數甚少。
到達天井你得拽著一條鐵鏈而上,否則別無選擇,艱險罹難方可出井,到達山巔,亦為成仙。
一般游客多是繞路而走,看來不成仙也罷。
出天井,還有半小時光景就可到達山巔之峰,當地人介紹,立山頂望不遠就是南陽南召縣的轄地了。
佇立高遠處,涼風陣陣,好不愜意,就連杜鵑花也笑的得意,原來山頂一片乃杜鵑長廊是也。
到山頂,便為龍潭峽一景的最高峰了,有數字顯示海拔為1672米。
再沿著山路而下,迂回山路加之怪石滿眼,不免讓人累意倍增。走不遠,又到另一山巔,方為真正下山之路。
山高風大,山下的村民告訴我們,一到冬日,寒風呼嘯,山頂不時傳來虎嘯之聲,興許是風也許是虎。
因此取名為呼嘯峰。
過了虎嘯峰,繞山道而下,經過一線天,才到半山腰。
上山容易下山難,疲憊的你就得想下山的問題了,還好有高人指點,建有水泥滑道,道長800多米。
景區工作人員用軍用粗布裹住你屁股,滑上兩段就到山底,老少皆宜,算是游玩結束。
相關圖片:

(鎖龍潭)

(水流湍急)

(雨中即景)

(通天瀑)

(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