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真——不丹掠影

作者: 2032032818

導讀在打尖休息的別墅酒店,泡一壺頂級鐵觀音作為旅途無微不至照顧的報答,我們四個邀請了此行的不丹導游葉舍和司機尼瑪一起來品嘗中國茶葉特有的香甜。以為會等來驚艷的贊嘆,卻不期然發現與他們喝袋泡茶時一樣的表情……但在離開時,滿心歡喜的謝了又謝我們的招待——用什麼招待有什麼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你的真誠! 也許是因為沒有比較,他 ...

在打尖休息的別墅酒店,泡一壺頂級鐵觀音作為旅途無微不至照顧的報答,我們四個邀請了此行的不丹導游葉舍和司機尼瑪一起來品嘗中國茶葉特有的香甜。以為會等來驚艷的贊嘆,卻不期然發現與他們喝袋泡茶時一樣的表情……但在離開時,滿心歡喜的謝了又謝我們的招待——用什麼招待有什麼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你的真誠!

也許是因為沒有比較,他們不懂吧?帶著最開始的懷疑經歷了一路發生的故事,現在知道了,那是不丹人特有的淡定,是四百多年生生不息的藏傳佛教的洗禮,是那個偉大的第四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所施行的教化。不丹,如其意“西藏的邊陲”,一個隱藏在雪域神山中的神秘王國——“香巴拉”,在4.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著72.5%的森林覆蓋率,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堂。

我們四人作為不丹可接受的最小旅游團,從上海出發,經成都、拉薩到加德滿都機場轉機,經歷了行李丟失的意外,終於登上不丹皇家航空那尾翼上畫著醒目雷龍的空客319,沿著喜瑪拉雅山脈向東,一路領略珠穆朗瑪、千城章嘉和其他一些7000米以上的著名高峰。接近不丹後,飛機漸漸下降,透過飄蕩的雲團看到奔騰的河流、蔥郁的群山、幽寂的峽谷、金黃的稻田、飛揚的素經幡以及越來越清晰的青瓦紅檐的不丹民居。不久,飛機在帕羅機場降落了。

“簡樸,安靜,平和”是到帕羅第一天的印像。快速的入關,微笑的邊檢,平靜的接機人群,當然其中有我們英俊儒雅的導游葉舍和可愛率真的司機尼瑪的真摯笑臉。簡單的一條大街3公裡長,街上不時有少量穿著“果”(注:“果為不丹男子所穿的傳統服裝)的男子和穿著長筒裙的女子經過,看見異鄉人每個都頷首微笑。路邊,山坳中是一式青瓦白牆紅檐的不丹民居,如同中國丹巴的藏居。極少見自行車和摩托車,不多的汽車安靜地穿行在唯一的街上,聽不見喇叭聲,連狗叫也沒有聽見。最熱鬧的公園裡聚著一群射箭的男子(國術),一群在帳篷中跳舞的婦女和一群看熱鬧的——沒有喧嘩,只有歌聲不時同小雨一起飄起,彎弓的認真彎弓,跳舞的歡快跳舞,看熱鬧的嘴角含笑……對於一個小時前剛從喧鬧嘈雜的加德滿都飛來的我們,心在瞬間安頓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無論到哪兒,我們所有的感覺就是不斷加深第一天的印像。從帕羅到廷布到普納卡到汪迪波德朗再回帕羅,我們所見的不丹給人的感覺都是如此。恰如低調婉轉的江南鄉村女子,舉手抬眉間,讓人有說不出的純真、溫暖和安心……

在不丹最雄偉的建築就算是政府功能和宗教事務合一的辦公場所了,稱為“宗”。 “宗”過去是防御工事,依山而建,用佛教的白、紅、黃三色為基調。如今,這些“宗”的功能依然延續著宗教性質而且有些還是地方政府行政機構所在地,成為真正政教合一的權力機構。每個地區都有一個“宗”,所謂的雄偉也不過就是大了幾倍的民居圍成一個四合院而已。行政辦公室一半,佛家事務所一半。參觀者基本上只能在院裡和佛堂參觀,那裡的佛堂卻都是整潔敞亮的,渾不若在別處見到的幽暗神秘。

真正的寺廟在不丹稱為“常”。在帕羅和廷布等地,體力好的人也需要爬兩三個小時才能欣賞到建在陡峭崖壁間的“常”。從山下望上去,那些在雲裡霧裡若隱若現的寺廟恍若瓊台玉宇,不在凡塵。從峭壁上的寺院裡憑欄遠眺,只見山巒起伏,滿目翠綠,浮雲霧靄若薄紗羽裳漂浮其間;山谷中金黃稻田鑲嵌在墨綠的林間,白色屋宇星羅棋布點綴在這鮮艷重彩的大幅油畫中;村落裡炊煙裊裊,村民開始收獲辛勤勞作,一片喜悅安詳中的田園風光。

不丹近乎全體民眾篤信藏傳佛教噶舉派,包括移民到此原本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人,尊之為國教。以前規定每家必須有一個男孩要出家做喇嘛,現在沒有要求但自願和貧窮人家的孩子出家做喇嘛的也很多,所以時時與不丹的喇嘛擦肩而過,會心微笑。他們所做的功課、修行、服飾等與西藏是同宗同源。但,也許是真的遠離繁華,也許是幸福教育的影響,也許是有歸屬感……那種神態中的快樂和自信是親和、明朗而了無障礙的。

宗教帶來精神上的安慰對不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就如:無論我們做什麼,葉舍從來不催促。到任何地方參觀,除事先提醒能不能拍照外還耐心講解外有問必答;只要有人在車裡還站著,尼瑪總是馬上找安全的地方停下。每日早早的收拾干淨車子為我們裝行李;他們的經理在知道我們行李丟失在尼泊爾後,想方設法找了回來,到房間看見找回的行李干淨如新;沒有漫天要價的商店,面對習慣就地還錢的我們,店員微笑著一遍一遍說對不起;沒看見打雞罵狗,沒聽見當街鳴笛,連菜場裡都沒有吆喝聲;沒有要飯乞討的人,當葉舍把我們帶去的筆分給放學的孩子們時,每個孩子過來都雙手接過,用純真的笑容答謝並與同伴分享這微薄的禮物……接觸到的人民看來都比較幸福。不丹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創設了“國民幸福總值”(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主張促進並平衡經濟增長、文化發展、環境保護和提高政府治理水平這四個方面。“幸福始於微笑”,已成為不丹人民的格言。

國家博物館的帕羅宗塔二樓樓梯的房梁牆面上寫著“仇恨從未因仇恨而終止,在這世上,只有慈愛才能最終平息仇恨,這是永恆的法則”

終於要離開不丹了,我們和葉舍、尼瑪做了個離別擁抱,這次,他們的笑容裡帶著羞澀但並無不舍,一如接機時分。


精選遊記: 博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