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日記之十三-比薩:“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作者: hf22204

導讀2008年8月20日 晴 女兒起床後去街角的面包店買羊角面包當早餐。女兒說這裡的面包比裡昂便宜。羊角面包這裡是0。9歐一個,而在裡昂,需花費1。2歐!意大利也許是歐洲物價最便宜的國度。誠然如此,對我們來說,物價還是昂貴得不可思議。在一個中國人開的電器店裡,想買個轉接插頭,居然要九歐!看我們嫌貴,那人眼皮也不抬,就收進了櫃台。女兒說,也不用買了,我 ...

2008年8月20日 晴

女兒起床後去街角的面包店買羊角面包當早餐。女兒說這裡的面包比裡昂便宜。羊角面包這裡是0。9歐一個,而在裡昂,需花費1。2歐!意大利也許是歐洲物價最便宜的國度。誠然如此,對我們來說,物價還是昂貴得不可思議。在一個中國人開的電器店裡,想買個轉接插頭,居然要九歐!看我們嫌貴,那人眼皮也不抬,就收進了櫃台。女兒說,也不用買了,我訂的羅馬的家庭旅館是有廚房,可以做飯的。整好行裝後出發。照例是步行到火車站。車票是臨時買的。意大利的售票員態度極為耐心。這回售票的是個漂亮姑娘。女兒問,要去比薩,但當天要到羅馬,坐哪趟車比較合適?比薩有直接到羅馬的車嗎?有便宜的車嗎?問題提了一大堆。一一得到答復。還特別告知,比薩去羅馬的車有13點45分和15點45分兩趟。可以選擇乘坐。車票通用。歐洲坐火車的規矩我們早已熟知。還是非常感激她的熱情周到的服務。相比在國內買火車票,每次輪到自己,總是很緊張,把要去的地方和要買的車次在心裡反復念叨,生怕一句話不連貫,或說錯了,要麼遭來白眼,要麼把車票一扔,你自己看著辦吧!我的冬泳朋友裡有幾個鐵路職工。回來後把這個比較對他們說了,他們說,中國的火車站售票窗口排那麼多人,售票員能和你閑聊嗎?!又上火車了。不一會有人過來發傳單,以為是廣告,遞給女兒看。女兒說,是討飯的(蘇州人把乞討行為都稱做“討飯”)。問內容說什麼?女兒說,大意是找不到工作,所以需要錢。還說至於給不給錢無所謂,但要尊重他的人格。

這倒大跌眼鏡!討飯居然還要先發通知!只見那人面無表情的繼續發著通知,整個車廂見人就發,過了一會,發完了。估計前面的人也都看過書面通知了,就逐一過來收錢。收錢的同時,又把那書面通知逐一收回。我注意到,給錢的人很少,而他也不勉強,默默的把紙收起來。我對女兒說,給半個歐吧,女兒找出一個0。1歐的,拿在手上。等那人走到我們跟前,給他。那人嫌少,站著不肯走。女兒攤開雙手,說沒有了。那人無奈的把錢和紙拿走了。我說,好像是太少了,這樣做是不是有點不尊重的意思啊?女兒說,那麼多討飯的,你給得了嗎?佛羅倫撒到比薩只有81公裡。很快到了。去比薩主要是看斜塔。小學時有一篇課文叫《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的是中世紀時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的一個實驗,通過一大一小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來證明地心引力的一個原理。記得語文老師在教這篇課文時,也做了實驗,拿一個粉筆頭和一塊小石頭一起從黑板上方丟下來。這在今天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科學原理,老師做實驗的目的是要我們記住課文,記住裡面的生字。而在數百年前的中世紀,伽利略的做法卻是大逆不道的。因為他居然敢挑戰宗教的教義。伽利略本人也因此差點被宗教勢力所吞噬。

《牛虻》也是我年輕時很喜歡看的一本書,故事的開始就發生在比薩。主人公年輕時在比薩神學院學習。他最崇敬的神父蒙太裡尼欺騙了他,從此,他和宗教勢力甚至宗教信仰,徹底斷絕關系。因此,比薩,科學和宗教如此集中發生衝突的地方,總是吸引人的。下車後,找到車站門前的廣告櫥窗,裡面貼有比薩城市地圖。從地圖上看,比薩城市不大。斜塔所在地在比薩城北,沿著車站前的馬路一直朝前走就行。公交車也很方便,車站門前就有。看看時間很充裕,就又習慣地開步走了。

和許多歐洲小城鎮一樣,街上少有行人,房屋都是四四方方的。不時可見一座座教堂的穹頂出露其上,默默地向人們顯示著宗教的力量和威嚴。城中有一條河流,過橋再走不多遠,就能看到斜塔了。斜塔所在地很自然的成了旅游集散地。外圍有很多賣紀念品的攤點。最多的紀念品就是袖珍型的大大小小的斜塔模型了。

斜塔通體由白色石塊築成,高約50多米,中間四層用一根根細細的圓柱支撐。形成上下四條圍廊。斜塔周圍還有一些教堂樣子的建築群,不知道是以前就有的還是現在新建的?就像蘇州的楓橋寒山寺,因唐代詩人張繼一首詩出名,原來一座荒野古寺,現在建得像玉皇大帝行宮了!古跡太精致漂亮,不由得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進入斜塔公園不用購買門票。看斜塔的圍廊上有游人走動,估計上塔才要購票。圍著塔兜一圈,發現那塔傾斜程度與我們蘇州的虎丘塔相似。傾斜原因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地層陷落所致。現在保護搶救的方案大約也是差不多的。但好像聽說虎丘塔在對外宣傳推介時,有人往往要搭上比薩斜塔,意思說是東方的斜塔。其實,我倒覺得大可不必。古跡的出名,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虎丘塔以戰國時吳王闔閭埋葬塔底而聞名,再配上丘壑奇特的虎丘山和門前山塘水鄉景色,就是獨一無二的商標資源,何苦硬要抹去自己的亮點,套用人家的特色呢?再說,這一特色,不過就像一個人不幸致殘,而造成與眾不同,卻被人大肆宣揚一樣。比薩斜塔,如果沒有伽利略的故事,我是不會來看的。又坐13點45分的火車,傍晚六點到羅馬。走出火車站,這個婦孺皆知的歐洲名城,像“閱盡人間春色”的世故老人,不動聲色的接納了我們。沒有震撼,沒有失落,我們平靜的走進了羅馬城。費用:在車站的售貨亭購買了羅馬三日通票。20歐一人。包括三日內的交通和四個旅游景點的門票。後來我們實際使用了三處,廢墟、羅馬鬥獸場和聖天使堡。至於交通,也只使用了六次,按每次1歐算,20歐差不多。買與不買,區別不大。



(比薩斜塔)



(在斜塔旁留影的游客)



(斜塔和周圍的建築--這樣看著似乎有點沉悶)



(比薩景區周圍的街景)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