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晨光喚醒的那一刻,時鐘停留在7點半,當我習慣性的想要賴床,意識迷離之際,身體像被觸電了一般,一骨碌從床上翻爬起來,記得當時嘴裡還嘟囔著“不能浪費美好時光”。我迫不及待的拉開窗簾,那一抹陽光透過斑駁樹蔭照耀下來,那一席綠色如浪湧般隨風疊疊飄灑開去,鳥兒歡快的叫,還可以依稀看見松鼠在林間覓食,這景色把我的目光牢牢吸引過去,我推開陽台門走出去,試圖能融入這仙境,眼前的美就滿滿的、滿滿的占據了我的心。我知道這樣的環境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感受,心中不免有絲絲傷感,因為我在這裡只能呆三天,我能體會多少?能帶走多少呢?
在出發來美麗雅之前,就對這裡的最豐富的自助早餐有所耳聞.我們洗漱完畢,放了10000比索當床頭小費,就前往餐廳.一路上碰見的盡是游泳回來的老外們,雖說身處赤道附近,但是早上還是有些許涼意;說到體感,這個身處熱帶的國家,最應該存在的昆蟲----蒼蠅和蚊子,昨夜都未曾造訪我們,而且連續三天的假期我們都未與印尼的蚊子親密接觸,這是一個號稱“花之國度”最重要的標准。
穿過大堂,走下樓梯,來到了餐廳,這是一塊坐落在花園中的區域,分為室內與室外,室內陳列的食物豐富至極卻有些陌生,除了純正的西餐、日式、韓式外,大多數的水果與料理都不曾留意過,叫不出名字,回國以後才從一些朋友那裡得知是蓮霧、釋迦等等。談起食物談起水果,又不得多說幾句,巴釐島雖然不是一個特產豐富的國度,但此次我們的旅行卻一度淹沒在美食之中,幾乎可以冠名為美食之旅取代honey moon,即使沒有刻意尋找,也會湧現出很多訊息,關於食物:他們以大米為主食、麥子一年收兩季、大名鼎鼎的印尼炒飯美味純正、熱帶水果品種豐富原味但不如國內的甜美(猜測那也許是天然的感覺)、我們吃過豇豆空心菜這樣的蔬菜、榴蓮核偏大但是夠臭夠香更是四十塊讓我們買到兩個、玉米特別甜、螃蟹肉質肥厚……自助餐形式一直是我們在國內喜歡的大餐形式,這裡的自助期間一直會有人來服務,為你撤換餐具、詢問你需要何種飲品;餐廳最受歡迎的是蛋餅,用黃油煎,放入起司和蔬菜,三天的自助餐,我大概吃了6、7個,分量很足,這是巴釐島留給我唯一一樣不懷念的東西---因為起司吃多了,會膩。呵呵。
飽餐後,我被一個小疏忽擾亂了心情,我在國內聯系好了包車事項,卻一直忘了記下相關聯系人的手機號,只是要求對方在今天的八點三十分到酒店門口接我們,此刻從餐廳出來按照國內的習慣一定打電話問對方在什麼方位是否到達酒店……
我疑惑的帶領大家往酒店的正門走,希望會有個人舉牌子之類的讓我看見,就在忐忑的時候,酒店走廊的側邊一個小伙子對著我期待的微笑,就在我們四目注視的那一剎那,大家都明白了,他就是來接我的司機。他很高興的招呼我們在走廊的門口等著,他去停車場開車過來。之前的顧慮煙消雲散,小伙子名叫Dewa,我回國後無意中看見在印尼社會中有4個等級劃分,第三個等級的人統稱為Dewa,是商人和鐵匠工人的階級,不知道他告訴的是真實的名字還是一個代號。小伙子沒有懸念的長著黝黑的皮膚,頭發有些許卷,總是憨憨的笑。還在思量這個司機的當口,我們的包車從拐角處慢慢駛過來,盡然出人意料的是一輛鈴木小面包,連司機可以坐8人的那種,這回可寬敞了,Dewa停穩車忙著跑過來給我們開門,我碼子大當然坐最前,池慶最苗條當然鑽到最裡邊,兩位姑娘當然坐中間,前後都有護法嘛。和Dewa簡單的招呼後,他問我們第一站是什麼地方,似乎他沒有拿到我們的計劃表,幸好我打印完放在身邊,第一站是巴釐島的地標景點--海神廟,這份計劃表可是我做了大量的功課征求了眾多驢友得出的相當有可行性的表格!
從努沙杜瓦酒店區到海神廟大概需要1個小時左右,實際距離並不遠,只是巴釐島的道路比較窄,而且會有大量的摩托車行駛,一方面本地人喜歡這樣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外國人最熱衷的便是花3美元租一輛摩托車玩一天。巴釐島的汽車也算比較多一些,很多汽車都是經過改裝的版本,最常見的改裝部位就是輪轂;絕大部分車牌都是日系的本田、豐田和鈴木,鮮見德系車和美系車,期間我只見過一輛大眾的寶來、兩輛奔馳S和一輛寶馬Z3,國內有的車型我看見了SWIFT、VIOS、YARIS、CIVIC,最值得的說到的是我看見過兩次QQ,驚的我大叫起來,並告訴司機這車產自中國,相當便宜。巴釐島沒有任何高樓建築,通常馬路兩旁的房屋比較敗落,最多的是汽車摩托車的租賃店。也許當地人的生活不是很富裕,比較清苦,但似乎當地人對外國旅行者都非常真誠與坦率,應該拿到的小費他們得到了會非常開心,即使沒有額外的收獲,他們也沒有太多非分之想。這也許真是精神世界的桃花源地吧?!
海神廟的進口設置了賣門票的關卡,分為國內和國外兩個口,門票通行費大概幾塊人民幣一個人,交了錢以後,沒有人來清點人數驗票,下車後,我們和司機說好了大概花費的參觀時間後,便自由活動了。
在制定旅行計劃的時候,我曾被質疑選取了一個所謂的“廟”來作為參觀點,以國內的概念來想,每個旅游景點都會有廟,有廟的便會被要香火錢,可巴釐島的海神廟卻徹底顛覆了“廟”的概念,這是一方坐落在海邊的區域,與其說是廟,更確切的是公園,一個海濱公園,站在公園裡的不同方位看海都會有不同的感覺,真正的廟也許在海上,和陸地被海水分隔開,只有退潮的時候才能登上去,即使到過很多海邊,可真正來到了巴釐島的海邊,我們的確還是被震撼了一下,天空碧藍、海更藍,站在海邊聽著不斷湧來的海浪拍打岩石,真如有某種魔力一般將人緊緊的吸引在原地駐足,靜靜的看著海、靜靜的聽著海、靜靜的想著海……
再華麗的辭藻也很難描繪那樣的場景,雖然我們去的時候是上午,但可以想像的出如果在海神廟看日出那是怎麼樣的情景,會有多麼浪漫的情懷與風味,即使此刻回想起當時的點點滴滴,心中依然會有感動和感慨,這樣的日記這樣的照片恐怕實在無法真真切切的還原,那麼只有淺嘗則止,就讓它作為想像的引子,將大家的思緒引到遙遠的人間天堂--巴釐島吧。
當回到和司機分開的地方,我們四下張望,也許是提早回到了集合地,Dewa估計還未趕到吧,正想四處溜溜,從一個角落裡,Dewa快速走了出來,原本以為在等待我們游玩的時間,他會去做自己的事情,沒想到,這麼熱的天,他卻是一直等在原地,我多少有點過意不去,想問他是否需要喝水,他卻指指車裡說自己已經帶了。
自由行的優勢在於我們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每個不同的景點之間奔波,邊走邊看,邊玩邊吃的態度很讓人向往。海神廟的下一站自然是網絡上非常有名的BANBOO CORNER了,它是位於庫塔的一家小餐館。或許它的出名不僅僅在於中國,當我告訴司機我們要去的餐館名稱時,他非常熟絡的形容了那裡的情況,並告訴我們這家餐館所在的位置不能開車直接到達,需要自己步行前往,在尋找的過程,我們充滿著喜悅和期待,這種感覺是多麼奇妙的過程,在地球陌生的南半球陌生的城市裡遍尋一家陌生的餐館。我們穿過一條條胡同,像是走進自己老家的小村莊一樣,經過一戶戶當地的民居,門前擺放著他們用於供奉祭祀的食物,孩童無憂無慮的在戲耍,偶爾有老外抱著衝浪板騎著摩托車呼嘯而過,抬頭望去蠻是英文的招牌讓你明白這的確是一個異域國度。
Banboo corner正如Dewa所描述的是一家小餐館,當我們發現它的時候,有點小意外,因為太平凡了,不過15分鐘後,我們就對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刮目相看,低廉的價格、美味的菜肴的確是物超所值,不過兩天以後,我們就覺得其實巴釐島絕大部分餐館都足夠美味。以下圖片中的黑板就是這家餐館的飲料單,RP5000代表的是:一大杯現榨的鮮檸檬汁是5000皮索,折合成人民幣為兩塊八毛錢左右。
我們在一群外國人的偷偷注視中進餐,也許他們在想我們到底是中國人、韓國人還是日本人,也許他們覺得我們使用的筷子很有意思,也許他們覺得我的英語口音比較奇怪,總之,坐在我後邊的老外們,時不時都要張望過來。我們的菜引起了一個小男孩的興趣,他總是將他渴求的目光投射在其中的烤串上,又生怕被我們發現
,呵呵,我很友好的給了他一串,並問他來自於哪裡,“瑞典”,一個遙遠的寒冷的北歐國家,也許巴釐島是人員結構最復雜的地方了。
照舊,Dewa在我們約定好的地方等待我們用餐完畢,雖然吃飽後有些困,但是一路堅持到了南灣海濱,我們的計劃是在這裡參與一些水上項目,南灣是我見過巴釐島最平靜的海灘了,人非常少
,大部分的外國人在海邊曬太陽、看書,水上項目比較多,我們選了幾樣游玩,我想這些項目在哪裡玩的感覺都差不多,不過在巴釐島的海上自由的騎行水上摩托多少有它特殊的感覺,因為在這裡天更藍,水更清,人更少,當自由自在的穿行在海上,有種想飛又想潛入水中變身一尾魚的衝動,在那一刻,所有生活的煩惱都煙消雲散,所有的憂慮都留給明天,留給離開巴釐島後的日子,也許那就是身處天堂的感覺吧,虛幻的像在夢中一樣卻又真真切切的摸的著、碰的到。近處的愛人活色生香,遠處天邊的雲又仿佛一夠手就能拽著,仿佛是畫在天邊為這一片無際的藍色增添新彩一樣。
離開巴釐島的每個地方都是那麼不舍,可誰又有魔法能讓時間停留片刻呢,每次要離開的時候,我才覺得我不屬於這裡,只是來作客的旅行者,於是每次離開的時候我都不回頭看了,就讓一切停留在腦海中,讓一切定格在腦海中吧。
我們前往金巴蘭海灘--世界十大觀日落之地,下午五點三十分左右,Dewa帶我們駛入一家餐廳,金巴蘭的海灘屬於海邊的餐館所有,要想觀看日落則必須選擇其中一家,在沙灘上享用燭光晚餐的同時體會日落的愜意,這是今晚的主題。由於對此地不熟,我們讓Dewa推薦了一家,他告訴我們通常來的游客都喜歡在這一家,後來我才明白,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所挑選的餐館所擁有的沙灘是正對著落日方向的,在這裡能最直接的擁抱夕陽。
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落日的色彩猶如火燒一般紅,只有日薄西方的時候,才能直視,當我們預訂好位置的時候,太陽還很高,照耀的沙灘亮堂堂的。是不是看日落的地方都會要玩沙呢?只可惜,這次玩沙的是兩個男人,而且是沒有任何想像力的兩個男人,我們能堆的只是一塊小土包,姑娘們則趁機擺姿勢拍照呢,玩到最後,大家都脫了鞋在沙灘上奔啊跳的。
每天經歷日出日落卻不曾真正記住落日的情景,抑或是以前看到的落日不夠美麗吧,才至於我覺得第一次看到的落日就是在此刻的金巴蘭,抑或是沒有經歷過燭光晚餐的溫存,才至於我覺得前無先例的浪漫情懷就是在此刻的金巴蘭第一次發生。
金巴蘭的海灘除了有大海的波濤聲外,還有歌舞升平的熱鬧場面,輾轉於各個餐桌之間的是一支歌藝很好的樂隊,他們用吉他和一些巴釐島的傳統樂器演奏出的歌曲歡快而又富含韻味,樂隊的主唱歌喉明亮而又動聽,如今回想起來,還有余音回響,他會的英文歌很多,只聽聲音的話很可能誤認為他是歐美人,不過當你在黑夜中張望他的時候,要仔細分辨才能看見他的面容,這提醒你他的黑皮膚、亞洲人臉孔證明他是當地人。與之相對應的是遠處舞台上表演的巴釐島傳統歌舞,一些穿戴打扮華麗的舞姬和著慢騰騰聽起來沒有節奏感的旋律翩翩起舞,或許是我們不會欣賞吧,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大凡晦澀難懂,誰說不是呢?
離開餐廳已經是7點30分,我們被沉沉的夜色淹沒,巴釐島的第一天即將結束,該是怎樣的心情呢?復雜、落寞而又期待……
還好美麗雅酒店變成了我們旅途的港灣。回到了酒店我們就又暫時忘卻一切流連忘返之情,投入另一場歡樂運動中了。
酒店的泳池非常大,形狀並不規則,泳池中間有塊小島,表面為植被覆蓋,在夜晚月光和燈光的映射下,藍色的水影伴著樹木倒影波光粼粼,這裡大概有20來人,都在打水上排球,嬉笑聲讓人覺得興奮激動,其實真正的派對就在離泳池不遠處舉行,老外們在吧台附近圍坐一圈,酒店的樂隊鼓手正在中間賣力表演,大家時不時隨著旋律拍動手掌,所有人都帶著微笑、忘情參與;另外一邊則是一排排露天的餐桌聚集在一起的區域,男男女女成雙入對的坐在桌邊品著紅酒欣賞民俗表演。在這片歡樂的海洋中,我倒像變成了局外人一樣,其實有時候能冷靜的體會生活反而不是件幸運的事情,能陶醉、能享受、能融入生活才能真正快樂。來吧,我的愛人與朋友,讓我們跳入泳池,盡情放聲大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