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子溝游記

作者: lengxueniu

導讀距古都洛陽約150公裡的欒川縣城東5公裡,老君山東南側,有一處峽谷,名曰“養子溝”,相傳因唐貞觀年間巾幗英雄樊梨花在此安營扎寨、養子、教子而得名。盡管養子溝隱於欒川的層巒疊嶂、峻嶺叢山之中,但它因其青山碧水,竹秀林茂,溪鳴谷幽而名聲遠播。 從入口順溝而上,山勢平緩而又不乏秀美,但見溪水清幽,許多不知名的野生植物沿溪而生。若是在春、夏季,林 ...

距古都洛陽約150公裡的欒川縣城東5公裡,老君山東南側,有一處峽谷,名曰“養子溝”,相傳因唐貞觀年間巾幗英雄樊梨花在此安營扎寨、養子、教子而得名。盡管養子溝隱於欒川的層巒疊嶂、峻嶺叢山之中,但它因其青山碧水,竹秀林茂,溪鳴谷幽而名聲遠播。 從入口順溝而上,山勢平緩而又不乏秀美,但見溪水清幽,許多不知名的野生植物沿溪而生。若是在春、夏季,林茂竹繁,雉飛蝶舞,鳥語金箏。真可謂是:“高峽飛瀑藏幽靜,綠水秀竹懷古情”。吸一口山裡清新空氣,品一縷花草的清香,望一眼溫婉秀美的山巒,聆聽潺潺流水聲,使你不由得感嘆這難得的綠世界,晃如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若到秋季,這裡紅葉撒滿山坡、溪旁,此時幽谷戲水更是妙趣橫生,令人流連忘返,可謂:“人在溝內游,猶如畫中行”。

養子溝的水,或慵懶地躺在大山臂彎,任微風劃過,吹皺她平靜的心房;或在古樹的根系下奔流,潺潺的水聲,是她低低的訴說;或如鏡般透明,讓人一眼望到水底,偶爾有小魚搖擺而過,那種悠閑的樣子,讓人不禁羨慕……很想久久地坐在水潭邊,放一根小草進去,讓小草順著水的呼吸漂流。

相傳唐代巾幗英雄樊梨花途經養子溝,被如此優美的山水感染了,便安營扎寨,在此生下了兒子薛剛。樊梨花養育兒子的故事,在養子溝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這片美麗的山水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一進山門,參天大樹林立兩旁,秋風吹過,紅葉似火。待到開春,這片樹林開出雪白的梨花,微風吹過,衣服上、頭發上落滿了花瓣,那種浪漫,讓人陶醉。

抬頭看,高山巍峨聳立,那雄壯的陽剛與養子溝的陰柔秀麗形成鮮明對比,小橋流水之下,高山的影子清晰可見,天與地的精華就這樣融為一體。

走累了,隨處可見的潭水就是休息的最好理由,洗洗臉和手,那種被山泉礦物質滋潤的滑溜,讓你願意拋棄任何昂貴的化妝品,只想帶最大的容器來,把水帶回家。

如果要爬山,便會發現溝底有許多特殊的道路。那便是在岩壁上用樹枝和木板搭成的棧道、多個秋千搭建的秋千橋以及獨木橋和鋼絲橋,每走一種橋,便會有一種心情。如走棧道,走出的便是親近自然的懷古幽思,而走秋千橋,則走出的更多是驚險刺激的快樂感受,其實,每一種橋,都是景區開發者預留給我們的七彩心情。而走在溝裡,景點個個相連,似乎都是撲面而來,讓你猝不及防,細細算來,一路竟有92個景點之多。教子場、梨花橋、日月潭、御扇潭、寓言園、蜂糖崖、梨花坎……不僅景色優美,還伴之以美麗的傳奇故事。

一路看來,好像誤入歷史長河,一位英勇善戰的巾幗英雄、一個忍辱負重的母親形像好像就在眼前……雖然我們最終還是要離開,還是要回到喧囂都市,但是,在這裡所擁有過的輕松感受,在回到都市後也可以細細回味的。那種沒有擁擠的寂靜,那種沒有喧鬧的安逸,那種沒有失落的自由,是那樣的美麗動人;而那泥土的氣息,小蟲的叫聲以及清涼的山風,是那樣的讓人愜意;還有那天成的美景,神秘的傳說,是那樣的動人心魄……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