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起床,就有兩個人水土不服,馮衛芳肚子疼不吃早餐,孫連龍也是說晚上突然昏倒在房間裡,讓我對朝鮮的食品有點緊張。我們用餐是在3樓的1號餐廳,那個餐廳感覺很氣派,空間很高,有高大的圓柱支撐,吊燈也很古樸,大廳呈半圓型,巨大的玻璃窗和窗簾使得整個餐廳感覺有點像以前的國宴廳。朝鮮餐具也非常有講究,銀筷子,兩人一份食品,一份食品由幾個碟子組成,雖然感覺吃不習慣,但過程還是比較過癮的。
早上吃完飯我們就去萬壽台紀念碑參觀,萬壽台是一個三層的階梯狀大廣場,最高一層是金日成的銅像,兩邊是旗狀的浮雕遙相呼應,十分氣派。在廣場上我們看到一群老師摸樣的人站成非常整齊的放隊,一二一地並排走到銅像下,然後由一個老人用麥克風講話,雖然我們聽不懂,但聽得出口氣非常義憤,時而憤怒,時而悲哀,看到他們必恭必敬的樣子,想起我們散散漫漫地走上前去瞧像是不是銅做的,真的很好笑,導游還在車上叮囑我們在照相時不要學他們偉大領袖的樣子,我想如果我去學的話,肯定被這些思想可怕的人給撕了,真有趣。
在車上,導游給我們介紹了平壤的概況,這裡分東、中、西三個部分,地區平坦,故起名叫“平壤”。平壤共有人口200多萬,2696。40平方公裡,海拔107米。平壤幾乎全都是女交警,每天只上一個小時的班,事實上這樣蕭條的一個城市基本上不需要什麼交通警察,女交警只是一個裝飾而已。而且我猜測她們一定都是一些官宦子弟,因為我親眼看見一個女交警下班後坐一輛高級小轎車離開。
我們隨後參觀了人民大學習堂,這裡是朝鮮最大的圖書館,內部感覺非常古樸、嚴肅、氣派,我終於看到了電腦和網絡,但那裡的網絡不能與INTERNET連接,只能在國內訪問。這裡的學習設施非常陳舊,但他們引以為豪,我想他們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知識不應該是封閉的。在朝鮮我感覺人民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一些人邊走邊看書,雖然書本都是用很粗燥的紙印制的(是我小時候打草稿的那種褐色粗牛皮紙),但他們都非常認真地在上面寫著標注。我們在大學習堂頂上可以看到廣場的全貌,這個廣場類似於天安門廣場,十分漂亮。
接下來我們又去參觀抗美援朝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叫中朝友誼塔,只有30M高,非常孤單地立在遠離中心廣場的地方,我們很多人在這裡獻了花,這裡看得出來非常冷清,和金日成雕塑、中心廣場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似乎只有中國的游客才到這裡來參觀瞻仰。我們在紀念塔下看到了陣亡主要烈士的花名冊,我給潘潘拍了照片。等我倆最後走出黑暗的紀念塔,我們發現程明萱坐在一邊哭泣,潘潘就去安慰她。原來她的親戚在抗美援朝中犧牲了,她到這裡來本希望能在墓前吊唁,沒想到這裡竟然是這樣的簡單,歷史在這裡被敷衍了,我也感到非常的氣憤,中朝友誼,去見鬼吧!
下午我們去參觀萬景台和萬景峰,這裡是金日成家族的發祥地,因為有了上午的不愉快,我感覺很沒意思,就像是在逛公園。在萬景台有一口水井,導游讓我們從裡邊打水上來,程明萱非常興奮地搶到井繩並順利打出了水,但我們感覺那裡的杯子很髒,只有幾個人喝了水,等我們一離開,等待在樹下的朝鮮人蜂擁而上,像喝酒一樣地大喝特喝起來,原來他們是讓給我們喝的,可憐的人們。
我發現程明萱和潘潘是隊伍中的亮點,一個非常活躍,對一切都很興奮,另一個孩子氣十足,對一切都很好奇,每天在車上寫戰地日記,同時穿著時髦開放,使得別人以為我們是從台灣來的隊伍。第一次見潘潘就感覺非常面熟,像一個我熟悉的人但就是想不起來。想起第一次和她聊天就比較有趣,在一起跑了幾天了我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大概年齡,她猜我的年齡非常准,一般人總是會猜錯,因為我面相很老,而她猜得一歲都不差,真是厲害,但我猜她就差太遠了,我以為她是八十年代的小丫頭,誰知道她是77年的,而且小孩都一歲半了,什麼眼光,我倒!!!
萬景台少年宮是平壤最大的一個少年宮,我們進去參觀的時候已經有很多游客了,在一個個興趣小組活動室裡,小孩子或者跳舞,或者彈琴,或者刺繡,處處表現出孩子的才氣,最後就是看少兒文藝表演,演得真是太好了。但奇怪的是坐在我們前排的一個小女生總是用毛巾擦著眼睛像是在哭,我們就給了禮物給她。那些孩子們的笑容都是非常專業的,否則就是非常的嚴肅、謹慎,讓我對眼前歡歌笑語所希望表達的東西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晚上是在體育館觀看阿裡朗表演,這是整個旅游中的最關鍵部分,阿裡朗表演有十萬群眾演員參加,號稱世界之最,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壯觀的團體表演:兩萬人在對面的看台上不斷變換著牌子,拼成各種各樣的色彩斑斕的巨幅標語、宣傳畫,同時還有電影投射在牌子上,效果非常好,而場子中間的團隊表演整齊劃一,設計輝煌宏大,令人嘆為觀止,可能也只有思想高度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有這樣的表演。我們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紛紛照相,想留住這輝煌的時刻。沒有比阿裡郎表演更能反映朝鮮人民凝聚力、民族心的東西了。我想晚上看到的這一切我可能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