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元旦菜驢游尼泊爾-7,Nagarkot,去去就回

作者: shairmao

導讀1/3從早晨睜眼看到外面不太藍的天空那一刻起,我就在激烈的思想鬥爭:到底是冒看不到日出的風險去nagarkot還是太平一點回kathmandu吃吃睡睡?最終懶惰的想法被壓制了下來。與其說是出於對喜馬拉雅日出的憧憬,不如說是實在不想回到kathmandu那個大菜場去。上午在durbar square、各小巷鑽來鑽去補拍照片。在55 winndow palace旁遇到個胖胖的白人老頭向我搭訕。他自稱來過中國四次。 ...

1/3從早晨睜眼看到外面不太藍的天空那一刻起,我就在激烈的思想鬥爭:到底是冒看不到日出的風險去nagarkot還是太平一點回kathmandu吃吃睡睡?最終懶惰的想法被壓制了下來。與其說是出於對喜馬拉雅日出的憧憬,不如說是實在不想回到kathmandu那個大菜場去。上午在durbar square、各小巷鑽來鑽去補拍照片。在55 winndow palace旁遇到個胖胖的白人老頭向我搭訕。他自稱來過中國四次。我猜他想說的是在中國剛剛向外國人開放的80年代初他就來過,盡管那一個中國在我記憶中已經模糊掉了,但對他來說仍是生動明晰的。也許二十年以後,已經是半老太太的我也會在某個旅游地遇到一個來自朝鮮或尼泊爾的年輕人。我深懷感慨地說我曾經去過你的國家呢,那是很久以前了。他/她對這樣的話題毫不感興趣,他/她討厭被外國人糾纏過去,他/她的目光全投向充滿無限可能的將來。中午check out,把登山包托付給g.h後循地圖到鎮子的東北角找到去nagarkot的公車。不少人買了報紙包的花生上車,一邊吃一邊把花生殼隨意扔在地上——衛生習慣好像中國的任何一個內地小城鎮。我企圖討好鄰座女子手裡抱的小女孩,塞給她一支棒糖。可她把棒糖攥在手裡,連看也不多看我一眼繼續埋頭玩她的橡皮筋。車票25r,順著山路轉來轉去得開,一個鐘頭後到達目的地。車站在半山腰的一片平坦空地上,上山的土路只有一條,沿途全是大大小小的旅館。規模和價格雖不同但位置都在山脊,看到的景致應該不會相差很多,力所能及地走得高一些當然更好。看似並不怎麼陡的路走起來還挺累人的,有幾個小孩來兜售明信片,ps過的藍天雪山色彩鮮明得不像話,跟了一會兒看我沒半點要買的意思也就放棄了。根據網上攻略的推薦,找到了一家較新的nagarkot besso。位置在green valley的隔壁,view point的稍下面一點。首先帶我看了30usd的房間,嚇了一大跳:視野極其開闊,喜馬拉雅的群峰就迫在眼前。在我這種沒見識的人眼裡看來簡直可以做新婚蜜月房了。問有沒有便宜一點的,轉到下面一層,視野略遜一點但只要10usd。yes就是這裡了。走出陽台感受涼風習習,山鷹在很近的距離外輕盈地滑過。面朝喜馬拉雅山脈,山體的本色融在天的背景裡,連綿的白色峰頂仿佛憑空漂浮在半空中。山的那邊就是中國的西藏了。以尼泊爾的視角來看:喜馬拉雅是將強大的西藏、中國阻擋在另一面,保佑她不受侵犯的守護山神。趁天色還早到四周轉轉看野景。從旅館前方的一大片梯田一層一層往下跳,一直跳到new dragone resoet前平坦的大草地。有當地人在這裡燒烤野餐,十來個人敲著手鼓就著簡單的節奏又唱又跳,自得其樂,一幅田園鄉村的悠然風光。看到這家new dragoneresoet似乎蠻有點人氣的,決定晚飯就在這裡解決了。點了banana shake和india set,上菜一如既往的慢,等啊等啊,一直等到風雲變色日薄西山,估計跑一趟bhaktapur買兩根香蕉回來的時間也足夠了,終於端上來我的晚飯。一看簡直厥到:和nepal set實在沒區別,一樣是一個大圓盤中間扣著一缽白米飯,邊上圍了一圈六七個小碗:咖喱花菜、咖喱土豆、咖喱蘑菇、咖喱雜菜醬、一張軟的面餅和一張硬的面餅、生的胡蘿蔔片和芹菜條作為色拉、一小碗扁豆湯。一向自以為最愛咖喱,眼下才意識到自己愛的是裡面有燒得酥爛的牛肉或雞肉塊,熱乎乎甜咪咪的日式咖喱,而不是眼前這種一點葷星也不沾的、冷冰冰且又鹹又辣的印度咖喱。三口並兩口扒完這一大堆咖喱蔬菜,趕在天黑之前回旅館。整個nagarkot besso上下冷冷清清,好像只有我一個住客,怎麼和一年前在demnoen saduak的情形一樣?!晚上六點很准時地開始停電。連首都kathmandu都雷打不動每天要停10~12小時電,其他地方可想而知。這個國家說穿了就是資源貧乏,支持不起2000多萬國民以及大批外來人口都過上電氣化的現代生活方式。盡管理論上蘊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但所需的巨額前期投入使得實際開發運用還是遙遙無期的事。沒有閑書,沒有電視機,當然停電之下也沒可能點著蠟燭看電視。又冷,把兩張床上的被子集中在一起,無奈開始睡覺。在尼泊爾我過起了像古代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真無聊啊。1/45點半醒,外面還一片黑。繼續在被頭裡賴了差不多一個鐘頭天色才漸漸泛白。穿了保暖內衣、兩層襪子,帽子圍巾口罩,全副武裝得不像上房頂看日出,倒像是去登喜馬拉雅山的。別人的游記:在最好的觀賞雪山的季節,清晨,星星點點排列在山脊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有幾位游客早早地登上屋頂向著喜馬拉雅和太陽升起的方向翹首以盼。沐浴在越過喜馬拉雅投射過來的第一縷金色的陽光中,互不相識的人們隔著那樣遙遠的距離相互揮手——何等的和諧,何等的美好。最好的季節是在10和11月。而現下,雖不算是旅游淡季,但在目力所及的範圍內我確信沒看到第二個人和自己有同樣早起的雅興。有一名戴著大口罩只露出兩只眼睛的可疑人物在無人的清晨時分四處跑動,嫌besso的天台視野還不夠廣,索性飛檐走壁,跳進了隔壁green valley的陽台。冬天多霧果然不是訛傳,喜馬拉雅的群峰藏在了厚厚的雲霧之後。只看到了一輪紅彤彤鴨蛋黃似的太陽。薄霧籠罩下的田野和山間小路,傳統服飾的村民背著大捆柴禾行走其間,倒比日出更有幾分味道。雖不盡興,也算是來過了一遭nagarkot。從現在的位置向南走4km的山路,有一個據稱可以“周圍的美景盡收眼底”的瞭望台,還有一條終點通往changu narayan的4小時徒步游路線。可這個時候我的懶勁又上來了,居然選擇了乘公車原路返回bhaktapur。我總是作這種會事後懊惱的決定。又回到bhaktapur了。目光所觸之處,全都是景,真舍不得離開啊。在有孔雀窗的木雕一條街上走過來又走過去,那首著名的《resham firiri》循環往復、循環往復地在耳邊唱,都聽出耳油了。木雕、紙制品、藍皮膚的印度教神的畫像,都蠻有尼泊爾特色,價錢也不貴,可惜我一樣也不需要。轉下來結果一無所獲,到g.h取回了登山包就這樣告別bhaktapur。最後再多表揚一記unique的老板,一個很不像生意人的生意人,不給客人壓迫感的細心體貼,而且還很年輕帥氣呢!回歸kathmandu的tamel,四下找地方投宿。原本對最開始的那家holy land g.h並無不滿,但因為他到處向人推薦pokhara的khaki g.h,我連同對holy land也一並產生惡感,想另換一家。可跑了幾家同等價位的g.h,不是沒有單人間就是條件還不如holy land,折騰了半天結果還是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受到了老板伙計們熱情友好的歡迎。khaki的那回事提了煞風景,不提也罷。旅程接近尾聲,開始采購手信。tamel商鋪密集,但因為面向外國人,開價也一並向國際接軌。廓爾喀軍刀的價錢豈止是虛高,簡直玄乎,傳說中幾百r一把的根本不存在,最粗糙的標價也在1000r以上!最不耐煩就是討價還價,而且就算辛辛苦苦磨嘴皮子把價錢砍下來,之後還要冒被海關沒收的風險。最後找到家明碼標價的店鋪一站式采購了大堆線香、天然精油,又到超市買了茶葉,還給酷愛方便面的某m氏先生帶了個杯面,可回去細一研究,只有茶葉是當地產(而且非常碎就是盒子好看),線香和精油made in india,杯面是泰國的。



(bhaktapur的好孩子)

(山鷹)

(曬太陽)



(你看他們是風景,他們曬著太陽在看你)



(nagarkot的山鷹)



(晨曦、薄霧、nagarkot)



(很沒禮貌地對著人家拍照)


精選遊記: 加德滿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