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青島舉辦登山節的活動,許多山頭公園免費開放。信號山離我家很近,卻久已未去。這次位列免費範圍之內,我決定下午三點多去看看。
我萬沒想到目睹了一件暴力事件。從齊東路入口有很短的一段車行道通到山腰間的停車場,售票處設置了欄杆,意為買好票抬起欄杆放行。我到的時候,欄杆前面有一輛中巴車。當我繞過欄杆往上面走時,忽然聽到後面有群起叫嚷的聲音。我回頭看看,那輛中巴車前面有一堆人。三個青年男人,聽口音是青島市區人,大聲喊叫“你找死!”,“不砸死你算是便宜你!”一類污言穢語。他們的目標是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有兩個男的,好幾個女的。形勢瞬間爆發起來,這三個青島人扯住一個男學生的衣領,拳頭即打在他的面部。男學生頭往後仰本能的躲避著。這時幾個女生都衝了上去,攔在男學生前面,她們也喊著,“你們太不講理了!”,“別以為我們是外地人就隨便欺負我們!”幾個青島男人松開了手,嘴裡尤不住的叫罵,似乎打人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從他們的後續對話中我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幾個年輕人來青島旅游,參加了散客拼團的某個組織。這幾個青島男人都是司機。年輕人就車輛的安排不滿意,幾個司機即以拳頭“教訓”年輕人。
我看到後非常氣憤。交錢給這些人後,一切必須聽從他們的意志。稍有不從,即遭受拳打腳踢。這究竟是全國文明城市的旅游市場還是黑煤窯,牢頭獄霸?
這一事件發生在“全國aaa級旅游景區”,而我聽到景區管理人員說什麼?有個中年婦女對他們說“你們打架到別處打,讓開位置,後面的車要進來。”如此的冷漠,不作為實在駭人聽聞。
這使我聯想到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黑照相問題。其實,退後十年,二十年,作為青島人,可以不時地在報紙上看到發生在棧橋等地照相攤位欺騙,毆打外地游客的事件。黑照相並不是個新問題。而且,出租車,燒烤攤等暴力宰客的事情也時有報道。青島旅游市場的醜惡現像十分嚴重。
八十年代的青島,街頭揮舞著鐵鍬,甩著石塊磚頭的打架鬥毆比比皆是。改革開放以來,青島人追逐物質經濟,在商業大潮中,文明程度逐日提高。在我的生活周圍,大家互相謙讓,動手的現像幾乎絕跡。而目睹這次毆打外地游客的事情著實令我吃驚。外地游客來到青島,是被我們的海濱風光所吸引,是饒有趣味的看看誕生出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的現代化城市是什麼樣子。他們來到這裡,需要吃、住、行、購物,有的甚至打算置業,投資。這些對青島的經濟交流,文化發展都有好處。如果說,將他們視為上帝幾近陳詞濫調,但是何至於出手相向?
這幾個囂張的青島人,顯露了極端惡劣的為人素質。如同我的朋友所說,他們遇到青島人絕不敢如此胡作非為。但是,醜惡的本性在他們認為“弱勢群體”的外地人面前即充分發揮出來。不服從就動手,打本地人可能遭到報復,而打外地人就無所謂(如同打人司機的一句話:惹惱了我們對你們沒好處)。外地游客確實對陌生城市的情況不了解,即使投訴到相關的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門,因為正常的調查,處理的程序,他們在時間上也耗不起。這些都是這類事件的相關因素。
有人認為,這些人是極個別,大多數青島人本性是善良的。這點我同意,但是問題是為什麼偏偏是這些惡劣的人參與了旅游市場?這三個青島人,主觀來說,從外表上看就給人流氓惡棍的印像,亟待他們開口,一般青島人就能斷定這都是些不好惹的主。正常做生意的公司企業不會錄用這樣的人。怎麼他們流向了旅游市場?而旅游市場是體現城市文明最直接的鏡子。
再想想其他不時出現的欺壓外地游客的醜惡現像,這絕對有某種原因。
我前段時間在工人文化宮聽了著名的經濟學教授程國有——一個在青島的江西人——的講座。程教授的講演飽懷激情,精彩生動,體現了他對青島的關注與熱愛。程教授的演講題目是“環灣保護、擁灣發展”,闡述了市委市政府圍繞膠州灣建設青島的英明決策。我聽後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所鼓舞,也為以前的決策失誤而扼腕嘆息。程教授提出的擴大青島的旅游景點的數目,改變目前青島旅游“半天海邊半天嶗山,然後去煙台威海”的現狀,使游客更多涉足黃島,周邊郊區城市,增加游客停留在青島的時間,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我思考講座中關於旅游的部分後,產生了兩個我自己的觀點。
第一是,無論青島市過去成功的“市政府東遷戰略”,“名牌戰略”還是以後的“膠州灣開發戰略”,旅游在青島都不是支柱產業。因此旅游服務行業的監管督察還不夠。
大家知道青島的出租車司機的名聲並不好。但是從青島機場乘坐出租車,上車前乘客會從機場管理人員那裡拿到一張監督卡,上面有投訴電話,而車牌號碼亦被記錄下來用以規範司機的不當行為,因此很少有出租車肆意妄為的事情發生。良好的管理制度淨化了市場,保證了乘客的利益。而這次信號山事件,我觀察到,中巴車上沒有任何旅行社的文字,也沒有通常的舉著旅行社小旗子的導游,因此,這很有可能是個非法營運或者簡單掛靠的個體行為。其實,觀察其他醜惡現像,黑照相都是流動推銷,未納入正式管理的個體,而宰客燒烤往往是沒有工商注冊的街頭攤位。因此,青島的旅游部門,應該履行充分提示外地游客的職能,使他們知道遇到惡劣行為後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監管部門必須對偶爾露頭的醜惡現像進行有效打擊。
其實,旅游不是青島的支柱產業從另外角度講並非壞事。中國經濟的發展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重視短期效應,忽視長期規劃。大型的工業產業如煉油化工等項目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城市的建設往往毀棄了古代文明的遺存,而旅游為支柱產業地區通常具有的現像是,門票高昂,人為設施破壞自然環境和歷史古跡等等。我們舉幾個例子,黃山,九寨溝的門票已經超過了200元;梵淨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當地政府不顧阻撓,執意修建索道;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內部有號稱世界第一的“百龍天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的遇真宮被改造成三星級酒店。
旅游產業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中國具有旅游市場意識之前,旅游資源被任意破壞。最可惋惜的是建國後沒有聽從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合理建議,將三環內的老北京大部分拆毀破壞建設新城。否則,以明清時代保留下來的完整北京城所帶來的旅游收入將直接推動中國的gdp。去年北京卻耗費巨資修建了仿古式的前門大街。
旅游市場發展之後,很多地方出現了涸澤而漁式的掠奪式發展。青島在這方面還不明顯。總體來說,青島的旅游門票相比中國的旅游大環境還不算太貴(僅僅是對比),破壞自然環境和歷史古跡的行為不多。
所以,我聽完講座所產生的第二個觀點是:青島應該怎樣發展旅游業?
我在外出旅游時,如果遇到朋友知道我是青島人,中國人一般馬上聯想到“大海”,而西方人想到“beer”。這是中外人士的區別。我需要進一步向他們解釋,青島除蔚藍大海之外,因兩次日本殖民地和一次德國殖民地的歷史形成了獨特的歐陸風情城市。中國海洋大學是國內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原先是德國軍營;迎賓館是中國最大最美麗的單體別墅,同樣風格的建築僅在德國還有一處;康有為、老舍、沈從文、梁實秋、聞一多和其他眾多文化名人在青島居住過,他們的舊居被保留了下來,而那時青島是中國的文化中心之一,可惜時間很短暫。青島的嶗山,海撥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最高山。明朝的憨山大師曾經在嶗山修行,後來惹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佛道之爭。現在還可以在韶關南華寺看到他保存完好的肉身。嶗山還是螳螂拳的發祥地。
我認為,青島應該改變作為膠東半島的一個旅游環節的現狀。游客沒有必要匆匆忙忙四處奔跑,而是慢慢體會青島的山海風光和歐陸情調所交織形成的獨特魅力。青島適宜發展休閑度假型的旅游模式。
青島作為城市風光型度假勝地優勢眾多。宜人氣候自不必多說。青島老城區經濟型酒店和小旅館眾多。住在這些地方,出門方便,價格也不貴。上海的衡山路,高安路,湖南路一帶也有一片英法租界時期保留下來的歐洲建築,但是那邊屬於高檔住宅區,沒有像青島這麼多住宿選擇。與廈門相比,鼓浪嶼的建築和環境與青島非常相似,但是島嶼面積不大,生活購物稍有不便,必須乘船返回市中心。青島的愜意時光可以這麼打發:逛逛中國海洋大學,從大操場上方觀看迎賓館,兩旁是參天大樹,古堡建築的亮麗色彩仿佛使人進入了安徒生的童話世界。建築上方的信號山紅色圓球是空中點燃的巨大火炬。校內西北角有聞一多故居。大學的西南角是青島市美術館,不但有豐富的藝術展覽,還有羅馬式,中國古典式和阿拉伯式的三組不同建築,洋溢著不同的文化氣息。美術館對面是幾幢漂亮的別墅。附近有老舍故居。
從海洋大學北門出來,右轉到沈從文和洪深故居,都是兩座單體別墅,或者直上青島山公園。公園裡面有德國炮台地下指揮部,近年來修復開放,十分有趣。進入地下,可以看到大小42個房間,還能鑽到瞭望塔內,依靠螺旋使幾頓重的鋼板頂蓋360度旋轉。
青島市區屬於丘陵地帶,那麼哪個山頭觀看大海的位置最好?其實青島有個不太知名的“觀海山”,莊嚴宏大的石砌建築“膠澳總督府”即背倚觀海山。這個位置距離海濱最近,沒有其他建築阻擋視線。天氣晴朗的時候,天空是淺藍色,海水是深藍色,海天相交的遠處是浩瀚的地平線。在綠樹紅瓦的襯托下,形成了絢麗繽紛的色彩組合。
觀海山附近有觀像山。中國海撥原點就在山上石屋的深井中。山頂有青年旅舍,是很好的住宿選擇。晚上可以居高臨下欣賞璀璨的萬家燈火。
從觀像二路下山來到膠州路,有一座建於1938年的基督教堂,紅色磚瓦,鐘樓直衝雲霄。在這個路口向東北方向望去,依山勢起伏的諸多建築層層疊疊,在明媚陽光照射下攝人心魄。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城市中最美的路口。
如此的路線在青島面積廣闊的老城區可以找到無數條。晚上到棧橋或者八大峽聽聽海濤,空氣中彌漫的海水鹹鹹的氣息,心中有說不出的舒服。偶爾去爬爬嶗山,根本不需要租車,乘坐公共汽車就可以到達嶗山腳下。
其實,青島是中國最不需要參加散客拼團的旅游景區。所有的景點都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或者走路到達。而走過的路,如江蘇路,沂水路,大學路等等,本身就是美景,何必坐車匆匆穿過?
當然,國內很多旅游者還不成熟。旅游對他們來說只是出門散散心看看景,並沒有上升到發展個性,陶冶情操的程度。對旅游的這種態度不能使他們獨立規劃路線、安排交通和住宿,所以必然依賴旅行社。我個人走遍中國的經驗是,沒有什麼地方是必須參加旅行社才能到達的,尤其是真正值得去的地方,反而沒有旅行社組織,比如雲南德欽梅裡雪山。
旅行技能是需要經驗積累的。作為青島旅游相關部門,我建議能夠針對休閑度假的旅游者提供更多具體信息。這是推動青島旅游發展的有效措施。
老市區需要大比例游覽圖,詳細標注山頭公園、優秀建築、名人故居、特色小吃、酒店住宿、購物商場的位置和距離等實用信息。富有典故的地方要用簡單語言描述。最重要的是,游覽圖必須主動散發出去,特別是通過互聯網工具。可以預期,外地游客在來青島之前有所准備,住和行的顧慮打消後,就會把精力放在搜尋美好景色和文化景觀,自然增多在青島停留的時間甚至多次到青島度假。
准備充足的游客不需要聽從出租車司機的花言巧語,不到無證攤點就餐,不必參加沒有保障的“一日游”,自然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而青島旅游市場的害群之馬也會逐漸減少。這是我們向往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