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那些風景,那些人

作者: 吳哥仔

導讀像玩雜技一般,車頂、車頭都擠滿了人和貨物;烈日下,披著袈裟的和尚打著黃傘挨家挨戶化緣;小孩像是野生的,在樹干上跳來跳去玩著危險的游戲,即便是女孩,也一點都不害怕;在河邊游完泳上岸休息,片刻功夫,就可招來一堆蚊子,整整齊齊排列在手臂上猛吸;精瘦精瘦的水牛,散布在田野,悠閑的啃草;還有那藍得讓人心醉、一塵不染的天……其實坐飛機從廣州到 ...

像玩雜技一般,車頂、車頭都擠滿了人和貨物;烈日下,披著袈裟的和尚打著黃傘挨家挨戶化緣;小孩像是野生的,在樹干上跳來跳去玩著危險的游戲,即便是女孩,也一點都不害怕;在河邊游完泳上岸休息,片刻功夫,就可招來一堆蚊子,整整齊齊排列在手臂上猛吸;精瘦精瘦的水牛,散布在田野,悠閑的啃草;還有那藍得讓人心醉、一塵不染的天……其實坐飛機從廣州到暹粒,也不過兩個半鐘頭,都沒有出了國的感覺,好像不過是到附近的一個鄉村小鎮去郊游。午後,騎著車想去暹粒城外的西池玩,迷了路,幾個熱心的中學生把我帶到西池邊。我吆喝大家一塊游泳,他們比我動作還快:既不用脫衣,也不用脫鞋,撲通就這麼下水了,剩我一人在岸邊嬌柔做作地脫衣脫鞋脫襪。解開岸邊拴著的柳條船,推到湖心。游累了,就爬上船歇歇。不遠處有座小島,我猜是攻略書上介紹的西奔梅寺,一問,果不其然。從島上劃來一條小船,船主遠遠的就和我們打招呼。原來也是本村人,在島上做小買賣,收了工回家。游完泳上岸,天色已晚。“如果不嫌棄,就住我家吧” 一起游泳的孩子邀請道。從小店買來幾罐啤酒和零食,又買了些路邊阿婆炸的小魚。沒有電,一盞連著蓄電池的燈,高掛在屋檐邊。爸爸、媽媽,他,他的弟弟,他的女朋友,女朋友的弟弟,還有其他一些親戚,再加上我,一大家子的,圍坐在一個木台上。一邊喝酒,一邊大聲的談笑,輪著唱歌。親熱,隨意,開心。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什麼朝鮮衛星上天,什麼美國奧巴馬當選,什麼禽流感豬流感,全沒聽說過。酒足飯飽,就睡覺。沿著小小的木梯爬上閣樓,也不用洗臉漱口,和一群男孩子,直接躺在木板上就睡。半夜起來撒尿,還要從小木梯爬下來,沒有廁所,在屋邊的空地就解決了。附近人家的狗,懶懶的叫幾聲,不過是像征性的在盡看家的義務。沒有燈的夜晚,星星特別清晰。斜橫著的銀河,都數得出一顆一顆的。離開暹粒,還去過金邊、西哈努克、上丁、邦隆。邦隆比較偏遠,在一間飯館偶遇一幫從台灣來的朋友,都說國語,感覺真親切。通過他們,結識了雲曬中國人村村長的兒子:張育成。育成家的隔壁是光華學校。坐在教室裡,突然聽到屋梁上發出很大的怪聲,嚇我一跳。過去一看,是一條趴在牆壁與木柱之間的縫裡的蜥蜴類動物在叫喚。塊頭不大,嗓門卻不小,見人來了也不逃。雖然當過生物老師,這樣的場景還是第一次見呢。突然想:到這裡教書該多好玩啊!育成告訴我,從1997年開始,確實一直有一個名為知風草的社團,組織義工到這裡來援教,去年才終止。現在學校從一年級到初二,共有50多個學生,八個老師。看來,不缺人,還有多的。附近有10多戶華人家庭,生活普遍也不錯,明顯比周邊的其他民族富裕很多。沒有電,但華人家裡基本上都有發動機,而在旁邊其他村子,有發電機的人家不過十分之一、二左右。沿著河堤,每家每戶都建有一座涼亭。以前,傍晚時分,大家都會聚在涼亭乘涼,閑聊,十分熱鬧。現在有了電視,這裡也冷清了。涼亭下面是自家的小碼頭,泊有小船,還可以在這裡游泳、洗衣。時不時遇見些個西方游客,好奇的在村裡東張西望。看見掛在河邊的香腸,舉起相機就是一陣猛拍。為什麼沒有想到好好發展一下旅游呢?應該是很有前景的。育成說,因為大家都不會英語,語言不通,接待不了。其實可以試試的。正說著,遇見前兩天同車來這裡的兩個歐洲游客,一聊,正在找落腳休息的地方呢。“就住這裡吧,這是村長的家,很不錯的。”育成的家人把樓下偏房收拾了一下,簡單炒了兩個菜,安頓他們在外面吃。我在他家呆了三天,住的都是樓上的正房,吃飯也是和他們全家一起吃的。他們沒把我當外人呢。離開時想留下10萬瑞爾作為謝禮,育成家卻怎麼也不肯收。說是家鄉來的客人,招待是應該的。吳哥城是留到最後快離開柬埔寨時才去的。買了張可用三天的門票,每天早早起床,騎著車把吳哥四周轉了個遍。在吳哥窟發現一間學校:school poor children and orphan。老師很年輕,也沒怎麼講課,只是讓學生做著練習和作業。課後和這個年輕人聊天。他叫bou sophanith,來自金邊的志願者,是這間學校唯一的老師。18名學生全部是孤兒或家境貧寒者,而學校的所有開銷則來自游客們的捐贈。他拿出一個本子,上邊密密麻麻的記著各國的游客姓名及捐獻的金額數目。因為囊中羞澀,我只捐了5萬瑞爾,是所有捐獻者中捐得最少的。“我也是老師,下午我來幫你上一節課吧。”我說。有錢捐錢,沒錢就出力吧。中午,在教室旁邊的一個涼亭旁休息,這些小孩也坐了過來。一個大些的孩子不知從哪裡摘來一些果子,分給大家,我也得了一份。因為語言不通,和他們說不上話,就看他們在旁邊嬉戲。有的還拿著本經書,咿咿呀呀的念。聽著像催眠曲一樣念書聲,倒在長椅上困一會兒。醒來時,發現我旁邊的這些小孩兒也都一個挨一個的在椅上睡著了,念經的也停了下來。我悄悄的起身,四處走走。到小攤上吃了份快餐。3美元一份,比傳說中的便宜,味道也不錯。下午再回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教些常用的中文會話,你好,謝謝,再見之類,一起做小游戲,玩得很開心。吸引一些游客也跑來看,呵呵,我們也成了這裡的一景了。我問他們長大後打算做什麼,除了一個女孩子外,其他孩子,全是男生,願望是:當和尚。臨走,孩子們問:老師,下次什麼時候再來啊?我笑著說,再來時,你們都已經是寺廟的和尚了,不會記得我了吧?“老師早點來吧!我們肯定記得你的!”走出好遠,回頭時,還看見這些小孩,倚在門口,向我揮手。……回國後還常常想起在柬埔寨的那些情形。大年初一在金邊,遇見一隊一隊的醒獅團到各處華人店鋪采青、拜年;在吳哥城,正趕上寺廟維護、翻修,很可惜,沒有看到吳哥窟完整的樣子;有個曾經在雲曬援教、對育成很有好感的新加坡女孩據說要在春節後過來,不知後來來了沒有?那個我曾留宿了一夜、西池旁的那戶人家的男孩,名字叫做dos sokvan,他說他最大的願望是能當導游,還說,也想到中國看看,不知他的願望能否實現?身處喧囂都市,再也難尋柬埔寨的痕跡。去網上搜索,有關柬埔寨的消息也很少,且大都已過時,和我感受的柬埔寨不一樣。肯定也有不少准備去柬埔寨的人,希望了解更多關於柬埔寨的最新、最豐富的信息吧。要是有一個專門有關柬埔寨的網站該多好啊!這樣想著,就和幾個同樣熱愛柬埔寨的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名為吳哥客棧的網站。網址是:www.5kor.com。網站包括旅游資訊、論壇、社區等板塊,既發布、搜集有關柬埔寨的最新資訊,也分享我們自己在柬埔寨的感受,希望能為前往柬埔寨旅游、工作的朋友及在柬華人同胞提供一個交流的空間和服務的平台。網站建成不到一個月,很快就彙聚了一群在柬埔寨和在中國朋友,一起來補充新的信息,交流經驗。大家還建了一個名為吳哥客棧的qq群,端午節前在金邊組織了一次聚會。相逢在異鄉,相同的感受,相互鼓勵、安慰,倍感溫暖、親切。原以為再也無緣柬埔寨的,沒想到能在吳哥客棧,重返柬埔寨,重逢那些風景那些人,重溫難忘舊事,續寫精彩新篇。



(吳哥窟裡面的那間學校的孩子們的簽名)


精選遊記: 金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