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梵宮--追隨佛的足跡2

作者: tomyi

導讀無錫梵宮--追隨佛的足跡(續) 接著游覽。梵宮正殿又叫做廊廳,是連接三門和聖壇(劇場)的殿堂,采用教堂式的拱頂結構,中間的拱頂外部就是最高的金色蓮花塔。拱頂空間高達60米,氣勢磅礡,空間宏大,十分搶眼,而且天窗色彩在不斷變幻,圓形屏幕顯現出天空星宿,需要高高揚起頭觀看,對治療頸椎病應該有輔助作用吧,呵呵~~。天窗周圍有仕女飛天雕塑,體態豐盈 ...

無錫梵宮--追隨佛的足跡(續)

接著游覽。梵宮正殿又叫做廊廳,是連接三門和聖壇(劇場)的殿堂,采用教堂式的拱頂結構,中間的拱頂外部就是最高的金色蓮花塔。拱頂空間高達60米,氣勢磅礡,空間宏大,十分搶眼,而且天窗色彩在不斷變幻,圓形屏幕顯現出天空星宿,需要高高揚起頭觀看,對治療頸椎病應該有輔助作用吧,呵呵~~。天窗周圍有仕女飛天雕塑,體態豐盈、飛袖飄逸,其下圍繞8幅佛教故事壁畫。這種圓形拱頂周邊圍繞立體雕塑的風格在中國傳統建築裡是絕無僅有的,的確有夢幻效果。采用電光效果烘托在國外大教堂裡也是稀罕事,雖然看著漂亮,但如果電控出了問題或者停電就不妙了,感覺還是天然采光更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國外大教堂都十分注重彩色玻璃天然采光。


(四位法師誦經 眾人排成七隊 目送撒完聖水的師父)

廊廳兩側懸掛著十二幅名為“世界佛教傳法圖”的巨幅油畫,每一幅均高達12米,以時間為序列,展示佛教傳播、交流的歷史圖景。這種油畫和西方教堂的風格何其相似乃爾,但其宣傳效果的確不錯,可以大致了解和學習佛教的發展歷史。與12幅巨型油畫間隔輝映的是12根高大雄偉的廊柱,每根廊柱上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細致地表現了佛法“六度”等思想內涵。據說這是由中國木雕大師陸光正領銜二千多名東陽市優秀工藝美術師參與完成的,其規模為中國近代木雕創作史所罕見。如果有充足時間,或可將這24幅油畫和木雕上的佛教典故打印成冊,駐足於每幅作品前,細細觀賞,靜心體味,也許可以暫時跳出紅塵,忘掉人間的榮辱得失,獲得一次寧靜聖潔的心靈沐浴。

下午三點,大廳中突然人群騷動,原來要進行“灑聖水”,令人瞠目。想起當年在德國過聖誕夜,曾跟隨一個德國家庭參加教堂裡的唱詩灑聖水領聖餐的活動,那家的男主人在教堂彈奏管風琴,女主人則參加唱詩,整個過程莊嚴聖潔,令人難忘。想不到佛教裡也部分引進了。人群很快排成7排,聖壇上進來4位身披袈裟的法師,由一位主持念誦佛經,倒也抑揚頓挫,然後3位僧人走下聖壇,手捧聖盂,依次向眾人揮灑聖水,不管信與不信,總算沾上一些佛的祝福吧。



(注意觀看,琉璃件接縫處膠流淌出來,很嚴重的瑕疵喲,要是在唐朝,哼哼……)

廊廳終點的浮雕作品是靈山梵宮的鎮館之寶,叫做華藏世界,從字面上看好像有中華和藏傳佛教的含義,其實佛教教義裡華藏世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總稱,密宗裡面佛有三身: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分別對應著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浮雕主要表現以毗盧遮那佛為中心的佛教極樂世界。整幅作品以琉璃為主材料,因其“火裡來,水裡去”的工藝特點,佛教認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作品中還鑲嵌黃金、翡翠、珊瑚、瑪瑙等佛教“七寶”聖物,毗盧遮那佛的中心形像用純金打造。整幅作品用黃金15公斤,白銀500公斤;各類寶石四十余種,共計20余萬顆。

正殿後面還有兩個看點,一個是聖壇後面的前廳拱頂,還有一個是後面的圓形演出劇場。聖壇後面由六個直徑近10米穹頂構成前廳,游客到此,又是眼前一亮,心頭嘀咕:怎麼來到清真寺了?拱頂壁畫的圖案細碎而對稱,色彩豐富,具有濃郁的阿拉伯伊斯蘭清真寺裝飾風格。壁畫是依據唐代不空法師所譯《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而作,中心端坐熾盛光佛、周圍由九曜星全圖、十二宮、二十八宿等為主要元素構成天頂天像圖,展現了佛教曼陀羅意味的天像幻境。這些壁畫由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創作,這樣我們就找到了歷史淵源,敦煌壁畫的風格原本就是希腊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彙集,因此拱頂看出去像是伊斯蘭風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波斯風格的穹頂 五光十色的聖壇劇場)

穿過前廳就是光彩奪目的圓形演出劇場了,其建築面積達3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觀眾,是目前全國首個超大型旋轉舞台,直徑60米,共有4層組成,其中3層可升降,升降落差達12米。整個拱形屋頂由一千多瓣蓮花組成,由數萬顆彩色led點燃,隨著一層層燈光的亮起,不時變換色彩的巨大穹頂逐步顯現在游客的眼前,氣勢磅礡,震撼人心。據說5月中旬以後梵宮每天都將有類似“印像劉三姐”那樣的大型演出,這倒是個賺錢的高招,不然實在是浪費了這個超豪華的舞台。這個與時俱進的步伐實在是大,想不到古老的佛教在此也和最現代最時尚的商業演出聯姻了。我覺得只要演出質量能保證,這也未嘗不可,人家少林寺也在搞商業演出,也在與時俱進嘛!不過120元(據說)的演出票價加上150元的門票,宰客的刀子也太過鋒利了吧。

梵宮其它部分包括大小會議廳、貴賓廳以及宴會廳等,單說宴會廳,設計規模就是千人以上,極其華麗!想來包下此廳舉辦婚禮一定很酷,市場經濟下這樣的事兒誰都無法預料喲。

出了梵宮,可以看見湖對面的紅色建築叫做五印壇城,和梵宮、白塔相呼應,三者代表佛教三大語系。五印壇城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圍繞“釋迦五印”典故,其上設置了轉經道,游客可以登上壇城,走在轉經道上扶牆轉經。不過五印壇城還未正式對外開放。



(五印壇城、梵宮、白塔相呼應,代表佛教三大語系。)

每天4:30,還可以到靈山大佛前廣場觀看“九龍灌浴”展示,十分壯觀,攝人心魄。隨著《佛之誕》音樂奏響,巨大的六片蓮花瓣徐徐綻開,一尊高達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其來歷據說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說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朵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裡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大約10分鐘以後展示結束,只見幾位身著尼姑服的居家信女,顧不得渾身被九龍“聖水”打濕,興奮地交流著心得,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據說這是“八功德水”,會給人帶來平安吉祥。



(渾身被九龍“聖水”打濕的居家信女興奮地交流著心得)

夕陽西下,在高聳入雲的大佛慈祥的目光中,我們告別了靈山,總體而言靈山敬佛之旅還是相當值得的,但也留下了揮之不去的許多思索。感覺梵宮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功能定位含糊不清,它顯然不屬於燒香拜佛的寺廟、供奉舍利的佛塔、供奉佛像的石窟。說它是會議場所吧,僅僅作為2008世界佛教論壇的會場之一,開一個會花費16億,顯然太過奢侈,也無法在佛祖面前交待,而且佛教不像伊斯蘭教,從來沒有全世界每年聚集到一起開會或朝聖的傳統,而其他會議估計也不敢在佛祖眼前召開;梵宮用作佛教博物館吧,好像不夠格,都是些現代工藝品,比起布達拉宮和法門寺簡直無地自容;作為佛教朝聖地吧,且不說印度那爛陀寺尼泊爾蘭比尼聖園這些佛教發源地,就算在中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四大名山五台普陀九華峨眉早已是拜佛首選地,更有布達拉宮、白馬寺、拉撲楞寺、靈隱寺等著名寺廟數不勝數,似乎怎麼也輪不到90年代才開建的靈山吧。要將靈山建成“21世紀世界佛教新聖地和世界人文旅游目的地”顯然任重道遠。我覺得靈山的發展要與時俱進,別指望吸引那些中老年的佛教徒了,他們未必願意承認你。眼光要放在80後90後的下一代身上。世界最高的銅鑄大佛、金碧輝煌堪比科隆大教堂的梵宮、可視性極佳的“九龍灌浴”,這些都是吸引年輕人的法寶,不就是圖個熱鬧圖個新鮮飽個眼福嘛,至於皈依我佛宣揚佛經,燒香磕頭,升官發財,生子求願,阿彌陀佛,就讓那些傳統佛地去完成吧。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