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在黃土高坡小村落---榆次後溝村游記(攻略)

作者: 阡陌52ebook

導讀可能因為成長在多山的四川吧,爬山是我最喜歡的運動。2009年的五一只有短短三天(廣州變相延長時間還被叫停,可惜),論文沒寫完孩子作業多,遂沒有長途出外。但是畢竟是個節假日,怎麼著也要出門讓孩子去爬山踏青去。考慮幾處地方後,便選定了最近幾年漸漸出名的榆次後溝。一、了解後溝村 後溝村的發現,與一個改革人物有關,媒體的評價他是“呂日周第二”、 ...

可能因為成長在多山的四川吧,爬山是我最喜歡的運動。2009年的五一只有短短三天(廣州變相延長時間還被叫停,可惜),論文沒寫完孩子作業多,遂沒有長途出外。但是畢竟是個節假日,怎麼著也要出門讓孩子去爬山踏青去。考慮幾處地方後,便選定了最近幾年漸漸出名的榆次後溝。一、了解後溝村

後溝村的發現,與一個改革人物有關,媒體的評價他是“呂日周第二”、“又一個仇和”,他就是目前在任的大同市長耿彥波,他先後在任上開發出了靈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莊園、老城、後溝,並在2007年的太原大搞城建(適逢省長於幼軍籌辦首屆煤博會),目前又在大同大搞城建,政績卓越,非議不少。

據《收獲》2004年第04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文章,後溝於2002年11月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民俗學家、遼寧大學教授烏丙安先生,民間文化學才向雲駒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喬曉光先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潘魯生先生,民居攝影家李玉祥先生,民俗攝影師樊宇先生、譚博先生應榆次區委書記耿彥波邀請,來到後溝村,進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實地采樣考察。

他們一致認為,榆次後溝是難得一見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村落,這是濃縮保留了千百年黃土旱原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方式、生活狀態、傳統工具、民俗民風,保留了中國,特別是北方漢民族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在後溝古村,古樸的農耕文化、純正的自然文化、傳統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2003年元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宣布後溝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采樣地。

後溝古村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與晉中市壽陽縣交界。總面積1.33平方公裡,現有居民75戶,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對高差67米,形成了後溝村溝、坡、垣、灘縱橫交錯的獨特地貌。

後溝有村諺雲:“四十裡龍門河正當中,二龍戲珠後溝村”,後溝村起源無證可考,從考古發現的一塊唐代墓志銘推算約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6年)古碑中記載,“年代替遠,不知深淺”。後溝村古建星羅棋布,神廟系統相當完善。關帝廟、文昌閣、真武廟、三官廟、魁星樓、觀音堂、菩薩殿、山神廟、河神廟、五道廟等18座神廟和1座祠堂依風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將佛教、道教、儒教盡收囊中。

後溝古村濃縮了黃土旱原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保存了中國北方漢民族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民居建築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土穴窯居,其特點是依崖就勢、隨形生變、層窯疊院、參差別致。遙相呼應的石窯、土窯、磚窯、明券窯、土挖窯、獨體窯、裡外窯等,形成了後溝村渾然天成的獨特風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統可與一流的水利專家設計的工程相媲美,從村東北、西北的高處起,穿村過院,勾連各家各戶,形成黃龍、黑龍兩個體系,流經村西南、東南留水口最終歸入龍門河中。

後溝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統、等級分明的窯居建築格局、威嚴的張家祠堂、精雕的古戲台、自給自足的生產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儲制度等充分顯示出族權勢力的統治地位,是北方農耕文明活態文化的完整畫卷,堪稱“農耕桃源”。有幾句《收獲》上的馮驥才的語言很喜歡,摘錄在這裡:

“村民說,以物易物,相互看得見,不用算計,實實在在,最公平。”

“一條漢子倚在一架手搖的鼓風機上讀報;幾個孩子聚在一塊平台上玩“跌面面”;一個小女孩穿著名喚“外剎孩”的鞋子在一旁獨自踢毽兒;還有四五個老人一排靠牆蹲著,曬太陽,抽煙,發怔,相互並不說話。他們幾乎整整一生廝守一起,話已說盡,為什麼還要坐在一起,一種生命所需求的依靠麼?”

“據同來的一位東趙鄉的人說,有時兩人說話,全村都能聽見。

我忽然悟到,所謂桃源,既非鏡花水月,亦非野鶴閑雲。原來——互不設防,才是桃源的真意。陶淵明所寫是他心中的桃源。我所寫是我眼見的桃源。”

二、後溝的交通情況

後溝自發掘出來,柏油馬路已經修到村口。自駕車從太原出發走太榆路到榆次市區,在順城街十字口(有後溝指向標志)左轉東行,一直到頭,再左轉(行50來米)右轉,一路東行出市區,經北合流(不過蕭河大橋)順石太線逆蕭河一路直行,看到東趙橋(不過橋)即左轉過鐵路橋洞北行6公裡就到後溝村。交通很便利。

公交車則是在太原火車站坐901線到榆次晉中晉華站,轉車18路到後溝終點站。注意太原901線有2趟(901線和901支線),雙層城際大巴,看站點有榆次晉中晉華站的。榆次18路也是有2條線,記住坐終點站後溝村的,只有4趟,早8、10、12、14點,返程是8:40、10:40、12:40、14:40。

三、出發榆次後溝

5月2日清晨,正是風和日麗日子。背了個小包,裝了幾瓶飲料和水,還有水果點心,拿點濕巾就出發了。對了,皮鞋是不能穿的(村路崎嶇,鋪路是石子),旅游鞋是必備的。

孩子平日就坐公車少,也想測試一下太原去榆次景點的公交情況,一早在建設南路邊上等到了901線。汗顏,多年來還沒有坐過公交雙層大巴,上到頂層於我都很新鮮。太原到榆次正在修西環高速,工地到處都是。雖是兩個城市,隨著經濟發展,城際間已經沒有了農田,完全連接在了一起。據說榆次未來會是太原的衛星城市,看來已具雛形。

不到一小時到達榆次晉中晉華站,看看早8點已過,又錯上了不是開往後溝的另一趟18路公交車。等好心的司機在城邊湊空放下我們,耽誤了至少半小時。於是打車前往,問詢了幾個taxi司機,均是50元喊價,40元出發。田野開闊,路況不錯,和司機聊天,司機笑對孩子來說還有看頭,對我們來說那小村子到處都是沒啥意思。想想也是,不是為了孩子,這山西的農村對我也是一點新鮮感也沒有,且不說老家也是在農村,就是類似《甲方乙方》中馮小剛的農村生活我還在呂梁實踐了一年呢,比他長。看看就是20分鐘左右就到了後溝在公路上的售票處前。公路上有欄杆攔路,售票處是一木板流動房,左側下坡是一山谷停車場,門前就是18路站點。門口有警車和警察值班。門票不便宜,40元一張。

小貼士:

1、記住買票索要景區簡介頁。游玩出來才看見有,買票時售票姑娘沒有主動給。

2、售票處距離村口還有1公裡,村口其實也有停車場。售票處放在公路上,估計一是攔截繞後山逃票的,二是村民想讓坐他們的牛馬大車想出的招數。不斷地看見有車進出,不知是否什麼關系車還是本地車才能進。我們坐的當地taxi買了票以後就直送到村口了,司機還不錯。

3、關於逃票。後溝一路游玩下來,一個感覺,40元有些過於高了,據說還是60元降下來的。想逃票,有後山可進後溝,只是不知路線了;偶們是帶著孩子,也不好做這事情,呵呵。四、後溝村中游走

後溝村口扎著紅紅火火燈籠紅布一類的竹竿門樓架子,左面是黃土懸崖(有一大門洞禁止入內),右面是進村的上坡路,路邊有導游小屋,想請導游可以請。因為本是山西人,於這黃土高坡小山村沒什麼新鮮,且主要目的是踏青爬山來了,也就省略了導游。具體多少錢不清楚。

從路邊的景區牌子看,村左右兩側都是高地,遂決定以爬山為主,走游人少基本是逆行的右側線路,爬上左右兩個制高點魁星塔和真武廟。

小路開始就有馮驥才題寫的“後溝古村”石碑,可以留影。


(後溝村口)1、爬山-魁星塔(樓)

村口上去很快出現高高低低石坎上的村屋,可能臨近村口發達地區的緣故,大多是磚房,橫幅標寫的飯店居多,路邊是村民擺的小攤,多是棗子梨等當地農副產品。左側台階上有戲台,沒做停留,直接沿著河溝看著右側遠處山上的石塔而去。春意已經盎然,路邊的灌木小樹郁郁蔥蔥。一個不平坦的小村,到處是坡坡坎坎,黃土高原的小土丘此起彼伏。看看到了塔下,邊上有小路通往山頂,遂和孩子比賽吶喊著往上衝,拐了2道大彎上到了山頂,估計垂直高度就是個50米。氣喘吁吁,迎風站立,放眼望去,倒也是心曠神怡。山下就是村子,70來戶的小村子一覽無遺,俱是土黃或青的房子,村中的黃土坡上還有不少的窯洞口,應該都沒有人住了。村裡的標志,看來就是這邊的塔和對面的廟了。右面出村又是一條平坦彎曲的小路,不知道通向哪裡,可能是更遠更深的村子吧。

(魁星塔下看村莊)山頂上是一座全封閉小石塔-魁星塔,只有幾米高。周圍全是果園,果樹排排列列的伸遠開去,看來秋天來是采摘的好地方。遠處溝壑縱深。和孩子在果園裡走走,有零星的村民在翻地。

下山是一神泉,石砌的水坑,清澈冰涼,品了品水;再上到泉上方的小亭子裡看看供奉的後溝龍王,給孩子解釋風調雨順的現實意義。小兒頑劣,就是跑上跑下,一刻不停。

2、村中游走

龍門狀元樓

下坡往村中進發(往前就出村往深裡走了),過一座門洞,門洞上供奉的好像是讀書人的神仙,此門洞也好比是龍門了。爬上門樓,進門記不得是何神了,孩子納頭邊拜,明知他根本不是何物就是好玩,也是在邊上大加贊揚,講解此謂狀元神也;至於爬起來就要燒香,風干物燥消防要緊,小兒無知燒香不雅,趕緊拖走。

古代防盜門

村中大大小小的有說法的小院不少,也記不住是什麼院了。最有印像的就是一家荒廢的土崖邊上的小院,進其窯洞式的門洞裡,周邊鐵釘累累的一大門放在地上做陷阱蓋子,晚上拽起來就是嚴絲合縫的大門,現在躺下的門下面則是深坑陷阱。聰明啊!停留了好一會,和孩子一起研究怎麼操作這陷阱上厚重的木頭門,講解其作用後,孩子恍然大悟:“哦,防盜門!”無言,妙!額咋滴啰啰嗦嗦半天就是沒想起來這簡單的2個字就解釋清楚了。出來也迷惑,這小破村子裡,在古代有什麼可防盜的,專門修門洞,安防盜門,真的是大盜或官兵抓人來了,從屋上面沿土崖懸條繩子就吊下來了,防什麼防啊,不解,或許有故事呢。

張家的祠堂

路過左面一窯洞,窯洞前有一白淨小伙道士在轉悠,見我們來,手一指“張家祠堂”。進去是一低矮長窯洞,供奉兩個清朝打扮先祖,窯洞門口上方是祖訓4幅,頗有見地,摘錄中間骨干部分:奉親唯孝,夫妻唯敬,鄰裡唯和,立業唯勤,持家唯儉,持心唯正,待人唯義,待事唯誠。

孩子又頑皮要跪拜,笑著攔住,這是張家祖先,不是咱家的,禮敬即可,不可隨見隨拜。後溝村裡據說姓氏眾多,不同於山西普遍的村莊都是張家莊、李家溝、趙家嶺、王家村似的,一般都以某個大姓群居為主。像這樣的雜姓村不多,可能有世外桃源,各色人等或逃荒或逃難等原因來的吧。山西村落很有意思,各地現在還保留著明顯的山東、河南口音的百年前逃難過來的外省村,也多是同姓整村遷移過來的。同姓同一村裡嚴禁通婚,尤其是五服內,就是忌諱,以前是沒什麼下一代的理論,看來有樸素的意識。

半腰長的大古槐

上坡石頭路漸漸尖利,厚底旅游鞋的優勢出來了,要是皮鞋就受罪了。慢慢喘著粗氣上到了村裡的博物館屋頂壩子(四川、西南是叫壩子,山西叫這平頂好像沒啥稱呼)。坐下歇息一會,看看村中,大量的房頂都是曬糧納涼的平壩,也很有特色。不遠處山路牆中,半腰裡90度彎曲出一碩大的槐樹,根系牢牢扎在半腰牆中,真是長得不容易。和孩子蹦跳過去,舉其上樹,lp在遠處,很擺pose的照了幾張像。上去容易下不來,小兒騎虎難下,大叫大嚷了半天,引得一路游客微笑側目。

山頂的真武廟

沿著山邊小路走到了村中香火最旺的真武廟。就是一外觀破破爛爛的舊廟模樣,高高的矗立在村中的高土山上,對面山上即是魁星塔。後溝最有名的一大特色就是各色廟宇道觀眾多,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廟宇神龕,各路神仙菩薩都顯靈啊。廟前人來人往,進進出出,顯得香火旺盛;信則有,名山大川燒到小村土山上,很是佩服這些善男信女。孩子又想燒香,知道其是想縱火,堅決不允,噘著嘴扭頭就走。村中和尚道士有若干人,擺攤算命也有,很是奇怪這麼偏僻的小村子,這麼小的廟也有大和尚?後來午飯時的飯店女老板才道出天機,下文再敘。

(真武廟)孫悟空的山神廟

下山沿著路走,過一門洞進村。看見路邊又有小徑蜿蜒而上,就繼續逗孩子快速跑上。路稍有點險,窄且一邊是土崖。不高,很快登頂,回望是村子的高處,正對門票好像5元博物館的2排貼崖樓房和菩薩廟;前望是村邊溝溝壑壑的黃土丘陵。山神廟也是個小房子,前面還有一根電線杆子,後面看去頗像孫悟空被二郎神追逃搖身一變的山神廟,尾巴還是在前,神似!

在這裡發現個很有趣的現像,廟後草地前,站在正對距離廟後牆十余米的小路分叉口,對著廟宇大喊,竟然清清歷歷地聽見了回聲!走前幾步,走後幾步,左右挪開幾步,都聽不到回聲,煞是有趣。於是三人不停的測試,還真是這樣,正好是小路踩踏出來的自然分岔口處,回聲明顯。有機會來的朋友上到這個孫悟空變的山神廟背後,自己找一下某個位置(小路分岔口),狠狠的吼一嗓子:孫悟空,哪裡跑!就有奇妙的回聲出來,空山人鳴語啊。但是挪開一點都不行了,有意思。看看有緣人自己去發現吧。

(孫悟空的山神廟---回聲位置)酒屋豆腐坊

看看臨近中午,途中消滅完帶的水果點心礦泉水,隨著三三兩兩的游人下村去。到了村中半腰,不少游人拐進農家就餐。繼續下行,到香油屋,有室外水管,順便洗洗手;參觀了一下,小院裡有壓榨石磨等物什,大鍋干啥的不明白了。香油屋的路對面下方就是酒屋和豆腐坊。有孩子喜歡的馬或驢子在門外。lp問我不買點酒,頗為詫異,平日最不喜就是偶喝酒啊。進小院右側是一大片正在屋檐下翻弄的滿地酒糟,空氣中有酸澀的酒糟氣。院中有幾人在一櫃台前站立,一桌上擺了玻璃瓶、瓷瓶、塑料壺的幾種包裝酒,看看都是村子自釀的高粱白。想想平日裡喜酒的幾個朋友,帶回去一瓶也新鮮,就手拿起酒盅品了一口,度數當在60度以上,不是很辣口,應該比太原高粱白北京二鍋頭更綿一些(多年不喝烈酒了,平日都是汾酒十年陳釀中低度多),但是下胃就是騰騰的熱。好酒!買了2瓶,一瓶朋友品嘗,一瓶送老丈人。價格不低,1斤裝的就15元/瓶。只是不見有出廠日期什麼的,問及,賣酒的憨憨的笑,沒問題就是後溝的。嗯,這些東西還是商業化一些好,買著也放心。

隔壁就是豆腐坊,進窯洞參觀,石磨和大塊的豆腐、豆腐腦缸子還新鮮的擺在那裡。這是真正的農村鹵水豆腐啊。豆腐腦賣光了,只見很多的小碗堆放在那裡。lp愛吃,遺憾嘖嘖。看見有游客1斤2斤的稱買豆腐,有些心動,但考慮一路不好拿,也就放棄了;出門建議女主人,以後做些豆腐干吧,方便游客攜帶啊。

無處不在的古水道

繼續下得坡來,路邊延伸出來或凹進去的下水道口隨處可見。最大的一個道口邊我停步看了看,探頭進去看了看。全村水道3000多米,上到山頂下到河溝,排水系統錯落有致,暗道縱橫,體現“明走暗道”含義。這是後溝村一大特色地方,應該感謝的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村長有這麼高的見識和知識,把一個小小的山地村落排水做得如此先進。看看那古水道口裡面,黝黑深邃,一路過的年紀較大女游客說有的地方還能進去人呢。水從各戶的暗道瀝出,沿道路下行,繼續流入下一個暗道,最後流入河床,家家、道路無淤水積水,不容易。

沒戲的戲台

下到坡底,就是戲台,對面是道觀。中間站定向村口望,是觀音廟的高地。木結構的戲台,山西農村多了去了,沒什麼特色,只是歲月把柱子也衝刷得斑斑駁駁微有紅色。不是啥節日和集市,今日肯定沒戲唱,對面道觀不感興趣,進也沒進去。繼續下到街上(如果能叫街的話)往村口走,就進入回頭路了。

(古戲台下村集市(街)---站在觀音廟門前拍攝)普通話的觀音廟

初進村就看見這路旁的觀音廟,我還以為是飯店。剛率先登上高高的台階,轉身高聲召喚肚餓懶洋洋在橋上東張西望的母子兩個。回身才發現是廟,門口一棵伸張四面八方的樹掛滿吉祥請願的紅布條,門口門裡種著大簇漂亮的鮮花,看看像是虞美人模樣,到底是什麼不懂了。不好意思把懶洋洋上來的孩子lp再驅趕下去找飯店,遂進門看看觀音廟。進門大院式樣,兩側是廂房,盡裡頭是佛堂,走近就有人遞送上香。擺手不要,把伸手的孩子拉開,那遞香的和尚說話了,不要錢的。普通話?!我回頭看了看,2個和尚,1個閑裝人士,再次擺手:“參觀一下不燒香”。那閑裝中年人發話了:“來了就燒燒香唄,免費的,瞧把你嚇的”。又是普通話!這話可不好聽了,我回答,我不信這個,轉身出門。他們肯定不是當地人。

僻靜的關帝廟

從觀音廟出來,看看快出村了,肚子也餓得緊了。趕緊找飯店吧。幾步左行誤打誤撞進了關帝廟,小院安安靜靜沒有人,和孩子捉了次迷藏。告訴他可以拜這個關羽關雲長,孩子趕緊標標准准地叩了三個頭,咱們只拜大英雄,像岳飛關羽什麼的,不拜泥菩薩。孩子一下子想起,岳飛?好熟啊,是啊,前年五歲時在杭州拜的,看看錢白花了又忘了。

有鵝、蹺蹺板的農家院

關帝廟後面看看是一家農家小院,有幾張桌子和吃飯的三口,於是也過去坐下,看看菜譜,價錢不貴,點上炒撥爛子和尖椒土豆絲就等著了。小院有幾只鵝,嘎嘎的叫,來回踱步,兒子來了興趣,跑去看,被鵝猛地低頭咬褲腳追回來了。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城裡的孩子,除了動物園的鵝,還從來沒有這麼近距離見過家養的鵝呢。一會遠遠的看鵝,一會又玩起了屋檐下的秋千。農家大嫂很熱情,不斷提醒我們14:40的班車時間要到了,起身時又指點我們出村的路。問及村中的道士和尚,大嫂言之以前有和尚道士來,都被趕走了,現在來的和尚道士不是本村人。哦,明白了,關系戶進來的,不是旅游局、當地政府的關系進不來,敢情真和尚道士被攆走了,假和尚道士騙錢來了。

不按時的公交車

走回去時很急,大概1公裡到了售票處門前的公交站點,已經有二三十人的游客在等車了。小兒頑劣成性,找來大樹枝,在風中橫掃,蕩起陣陣黃土,趕緊呵斥趕去停車場下自己玩。游客看來大部分是太原或榆次本地的,車輛牌號也絕大部分是山西牌子。等等半小時過去,18路才過來,上車坐下,半小時回到榆次市裡;下車正好901路從榆次老城過來,車上滿座,游客居多,40分鐘一路站回了太原。五、後溝感受

由於對山西農村的感受比較深,對於我來說沒有多少的新鮮。作為景點,還是有些游後感:

1、黃土高原的山村,還算經典。各教雲集(能歷經幾百年加文革,保留到現在不容易),小院特色,古排水別具一格,爬山進村也可怡情。對於外省游客,值得一看。山西本地的,尤其是對農村了解深的人,尤其像我這樣的,來也是就為了踏青爬山鍛煉孩子;不會再來第二次。要去就去呂梁山坳裡沒開發出來的山村,平武舊城那些地方了。

2、門票偏貴,40元,博物館、采摘費用另加。對於大學歷史考古專業、給排水專業、佛學專業學生40元值得,一般游客40元太高,自己感覺20元足矣。公路不是景點遲早也要修的,村中沒什麼新建的地方,博物館可有可無;投入感覺不多,相比最近去的太原蒙山大佛的投入差遠了,可那裡還不收門票。據說提前聯系一個後溝村民,可以不需要門票進村,前提是你要在他家住宿,或者吃一頓午飯。但是目前操作有些困難,因為少有農家樂上網的;需要網友以後游記提供。去時沒考慮這點,等回來撰寫游記時分才發現,搜索自己的照片,只有吃午飯的那農家牆上宣傳電話稍微拍進來了,模糊辨認出聯系電話是(區號0354)2631087,最後2位是87還是31不很確定,照片傳到攜程相冊裡大家自己看吧。3、自駕車交通信息。沒走過除了前面介紹的,還有太原車友俱樂部會員“lydxw”的介紹,摘錄過來:太原出發,走太榆路到榆次。我建議走濱河東路-機場大道-太榆路(免費)、或者走環城高速晉中出口下榆次方向(5元錢),太榆路那個收費站10元錢不是掏不起,不值。說遠了。到榆次後,從迎賓路(我認為比從八一飯店的西順城街好走)左轉進榆次城,穿過鐵路立交橋,過“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左手)、晉中藝術學校(右手)、一個十字路口、迎賓廣場、再往前一個十字路口時右轉,再穿越一個鐵路立交橋,一直直行到榆次最繁華的購物中心紅燈左轉,上東順城街向東走,大約1.5公裡左右在源堝村口向左再向右,(此時就有路標了)以後基本上不用拐彎了,一直向東,大約在15公裡左右,注意路標,向左轉彎(後溝村),然後沿著一條展展的鄉村旅游公路就到村口了!方便得很哦!從太原過去大致有將近46公裡左右,一路路況不錯。在榆次市內繁華地段注意安全,源堝村地段可能不太好走,其余的隨便你啦,沒有大車,注意控制自己的車速就行了。4、是否住宿的問題,老實說因為假期短,不然我會帶孩子在這裡住一晚上,農村景點過夜才是旅游的精華,漫天繁星和絲絲縷縷的夜風,窯洞的燈火和河邊的散步、采摘的快樂和農家飯的清香、雞鴨鵝的玩耍和草叢中的逮蟲……那才是真正的休閑旅游。最好的季節還是夏末秋初。回憶起來,五一後溝村的一行,還是很怡情的一次踏青。(更多照片放在攜程相冊裡了,點擊作者名進入)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