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我的滇西北之行(2)

作者: etala

導讀6,August起來後把大部分行李寄存在青旅,退了房。只背了輕便背包和相機。 AM8:00大家在大水車見面,郭大俠還帶來了一個台灣人李大哥,於是還是六人組團:還有我和葉,吳、晟。坐了1路公車¥0.5/人到長途客運站,12:00以前的車票都沒有了,這時有人上來問要不要包車,麗江-橋頭,¥15/人。覺得還可以,於是上了他的車,最後談定的結果是到上虎跳,一共是¥130。對 ...

6,August起來後把大部分行李寄存在青旅,退了房。只背了輕便背包和相機。

AM8:00大家在大水車見面,郭大俠還帶來了一個台灣人李大哥,於是還是六人組團:還有我和葉,吳、晟。坐了1路公車¥0.5/人到長途客運站,12:00以前的車票都沒有了,這時有人上來問要不要包車,麗江-橋頭,¥15/人。覺得還可以,於是上了他的車,最後談定的結果是到上虎跳,一共是¥130。對了,說說我們的計劃,我們的原則是該看的景色還是要看到但體力不至於消耗過大。包車從麗江-上虎跳,從低路徒步到中虎跳,沿張老師的路下虎跳石,住TINA‘S;第二天走高路,經HALF WAY,回到橋頭。

車開了。司機也許是為了提神,一直在放藏族歌曲。覺得很好聽,真不明白藏族同胞的嗓音為何如此嘹亮和高亢,那些歌聲在藍天下真的很適合。後來改放BEYOND的,覺得也很好。路上買了虎跳峽的門票,¥15/人,半價。AM11:30左右到了上虎跳。旅游團一般只到這裡,所以這裡人很多。既然到這裡了,我們就下到下面去看上虎跳石,挺壯觀的。12:30左右回到停車場,吃午飯。12:50,開始徒步。

太陽很大。不過覺得運氣已經是很好,道路不至於泥濘,也不滑。一路上景色很壯觀,可以看到玉龍雪山的另一面,金沙江流淌而過,還有瀑布。路上人很少,偶爾見到也是徒步的,大家都“HELLO”的打招呼。最刺激的是爬塌方。前段時間的暴雨造成了道路被塌方阻塞,據說要8天才能清理好。我們是沒辦法等了,而且覺得也不是很困難,干脆手腳並用的爬過去,吳還一邊給我們錄像。爬過去的感覺很好!

PM4:00看到了“張老師客棧”。裡面的人很熱情,給我們打招呼,倒茶。這裡的廁所頗有趣,只有幾面石牆,沒有頂。休息了半個小時,由一個姓廖的向導帶我們下去。說是張老師病了,還在橋頭。事先已經說好,我們在這裡吃晚飯,這樣原來¥10/人的向導費變為¥5/人。據說這條路是張老師和他一起修的,從96年就開始,鋪路的石塊都是從山上運下來的。由於坡度很陡,爬起來還是有點險,有些地方由鐵絲做扶手。一個半小時後,到了中虎跳。我想:所有的疲憊和辛苦都是值得的,眼前的景色實在是太壯觀了!和它相比,上虎跳實在很一般。它的氣勢非筆墨可以形容。只有我們六個人,只聽到江水驚濤拍打的巨響,只覺得人的渺小。下面有一個很小的客棧,三間房。我想住在這連夢裡都是這激流的水聲吧。在客棧的木頭牆上留下我們六人的簽名。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已經變成很好的朋友。

根本就不舍得離開,在最近水的大石塊上坐了很久。天色漸暗,PM6:30開始向上爬。我們的速度不錯,只用了38分鐘就上來了。大家也已經餓得大聲叫點菜。我和晟被派去點菜。這裡是沒有菜單的,到廚房裡看到有什麼就現點什麼。(考想像力?)畢竟在山裡,都是無公害蔬菜,很滿意。飯後我們見到了張老師,因為我們決定住在TINA‘S,他還送了我們一程。天已經完全黑,六個人走在山路上,唱歌也是很愉快的。出發前買的手電筒終於派上了用場,後來發現還沒吳的數碼相機亮。走了10分鐘,就到了TINA‘S。看到溫暖的燈光,大家都興奮的叫起來。

TINA‘S有很大很寬敞的平台。安頓下來後,泡了茶,大家坐下來聊天。郭大俠畢竟是語文老師,她一開口,別人不要想插話。聊了很多。

7,August

AM6:30醒了,干脆起來。出到門外發現李大哥已經坐在屋檐下看風景。也許是夜裡下了雨,雲霧繚繞在山間,如水墨畫,清新卻又氣勢磅礡。

在TINA‘S吃了早餐(核桃蛋餅和玉米糊,完全是西餐的架勢,還有刀叉),AM8:00,出發。休息了一夜,又是清晨,大家的精神很好,走得很快,途中看到“大深溝瀑布”。走了40分鐘後大家開始覺得不對,問了人,原來我們已經朝核桃園的方向走。可是早上還是田姐送我們出來的呢。後來才知道我們居然沒看到路邊的指示牌,也沒有和田姐說我們去哪裡,就自己朝著大路走了。回去花了1個小時。一路上做智力題。9:40又回到TINA‘S,從山上的一條小路走,完全是向上的路,走起來有點費勁。幸好一路上美景不斷。還遇到了在麗江認識的韓國女孩。一路上看到不少女孩子背著比自己還高的背包一個人出來旅游,覺得她們很不錯。偶爾會遇到一些也是徒步的人,大家見面都熱烈的招呼,說些鼓勵的話。途中還看到兩個瀑布。這段路快結束的時候,看到一塊石頭,上書“你已經戰勝了自己”。11:30左右過後,開始走平路。覺得真是件幸福的事!PM1:00到了HALF WAY 。我們在這裡遇到的都是外國人。這裡是一個四合院,也有一個休息的平台,也許是地勢高,氣勢要開闊許多;桌子椅子都是木頭做的;點菜的單子是竹簡,中英文對照。還是由我去點了菜。點了中餐,味道不錯。飯後休息了一下,PM2:00出發。下午太陽出來,頗熱!路上有很多核桃樹,碩果累累;還有花椒樹,枝頭上滿是紅珊瑚般的果實,午後的陽光裡滿是濃郁的花椒味。PM4:00到茶馬客棧,已經累的不願走進去,坐在下面的石頭上休息,大聲叫老板把水送出來。問了老板從這裡出發,走28道拐到橋頭的話,需要4個小時。這樣肯定要走夜路了。而且覺得山裡人的時間計算與我們不一樣。如地圖上標明從HALF WAY 到茶馬是1.5 HOURS,我們走了2個多小時,幾乎是雙倍了。(當然我們走得不快也是原因,早上又走錯路了)權衡一下,我們決定放棄28道拐,從茶馬走近路下到永勝村。

幾乎是條垂直的路,不是太費力,只有點滑,碎石很多。即使是這樣,大家也不忘抄近路—這也是一路上大家養成的習慣。快到公路的時候,有人在叫:彩虹!。真的,一端在江水裡,一端在山上。真漂亮!覺得上帝還是很公平的,關了一道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心情愉快起來。下到公路上,有人過來問我們要不要包車,還是沒有前擋風玻璃的吉普車呢,據司機說是這幾天炸塌方的時候給震碎了。談了一會,說定了¥50包車到橋頭,司機回去拿車。過了很長時間,看到司機在車邊轉來轉去,有點奇怪。原來他找不到車鑰匙了。真是搞笑!我們只有走了,葉和晟還邊走邊回頭。很快就走到了上虎跳。因為從這裡回到橋頭沒什麼風景,大家還是決定包車,可是問了幾個司機他們的要價都特別高。大家干脆坐在地上休息,等吧。這時,剛才在永勝村談好價格的車開過來,大家激動得大喊:我們在這兒!司機主動給我們減了10塊錢。因為沒有前擋風玻璃,害得大家一看到水坑就趕快把頭埋在車裡。

PM6:30到橋頭。已經沒有了回麗江的公車,去問包車要價都要¥200,要知道公車才¥15/人。還是坐在路邊等。雖然不知道回去的車在哪裡,雖然“塵滿面,發如霜”,大家還是心情很愉快的坐在路邊。我想也就是這樣吧,隨遇而安。PM7:00,最後還是我出馬,談到¥20/人。有點得意哦!回去的車上終於忍不住睡著,雖然音箱就在我的耳邊,用帽子擋住,沉沉睡去。

PM9:00回到麗江。大家已經說好了去大吃一頓慶祝我們的徒步。由郭大俠帶路,去了“木邦倉”,在東大街放荷燈的地方。味道很好,上菜速度很快。(以後我們幾乎每一頓都在這吃,還推薦朋友來)郭大俠說他們住的“福臨居”的菜式很好,於是大家又決定明天到那裡去吃。

還是回青旅,還是原來的那間224,還是住我原來的那張床,覺得真親切。到CAFE裡忍不住就說我們徒步回來了。洗衣服的時候遇到鐘,說起這兩天的經歷。還遇到一個成都女孩,她也在問徒步的情況。

8,August

起了大早。約了吳去逛古城。買了一分手工繪制的地圖“逛麗江”。先去了“余家花園”,這是保存最好的民居,現在已經開辟為客棧。去木府的途中看到有攝制組在拍電視劇,有點好玩。木府門票¥17.5/人,半價。接到郭大俠的短信說是“福臨居”客人太多老板忙不過來午飯取消。有點遺憾。郭大俠要去附近的“忠義市場”逛逛,我們決定就在木府玩。

在“木邦倉”吃了午飯,回到青旅。因為葉和晟下午去逛木府,所以我和吳在樓下的CAFE裡呆著。很喜歡臨著流水的座位,水那邊種有粉色的繡球花和向日葵,貓在陽光和自己玩游戲。總有輕輕的音樂,“脫下寂寞的高跟鞋,踏上地球花園的小台階。。。”是齊豫的歌聲吧。室內有很好的光和影。選了臨水的位子,隨便挑了本書,把腿搭在另一張凳子上。其實也看不進什麼,只覺得很舒服。

鐘和她先生,還有小曾也在。大家就討論起摩梭族的風俗習慣來。問鐘他們這兩天是怎麼過的,覺得他們真是悠閑。可是只要覺得開心,在哪都是一樣的吧。

晚上大家約了一起吃飯,小曾還帶來一個廣東人陳。去了“木邦倉”附近的一家,臨水的桌子。在麗江上菜的速度一般都很慢,他們做生意的態度也是做也可不做也可。我們退了一道壞了的菜,服務員也許被老板說了幾句,她居然冒出一句:我明天不干了!讓我們哭笑不得。

飯後大家到新華街上的露天臨水的酒吧坐著,要了“大理十度半”。聊了一會,脖子被人圈住了,原來是鐘,還有她先生。他們也在街上逛呢。PM10:00 換到了青旅旁邊的“米思香”繼續喝。很喜歡這裡的室內設計,據說是一個法國設計師的作品。還覺得這裡很好就是每個人的費用是分開算的,外國人泡吧的習慣嘛。坐在院裡,感覺很清朗。聊天的時候吳用他的數碼錄了一些片段。後來他說怎麼我說話都是一套套的。出來1點多,到小花園旁吃了消夜,遇到一群准備夜游麗江的人。

回到青旅都 2點了。覺得這樣的日子很放肆,可是,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裡總需要些插曲吧,好在一層不變的生活裡多些回憶。

9,August

昨天說好了今天和小曾、陳一起到瀘沽湖去。早上起來的時候葉說她想先到中甸,說是擔心天氣會變壞。想了一下,也行吧。在洗漱室對小曾說我們改變了注意,有點過意不去—因為大家說好了的。後來葉說是還因為她不喜歡陳,不想和他走。我覺得無所謂,去中甸也很好,也可以遇到很好玩的朋友。旅行就是這樣啊,喜歡就共同走一程,不喜歡就走開好了。就像小曾說喝酒,可以喝就多喝一點,不能喝就走吧。匆忙收拾行李,還給鐘留了字條祝他們玩得開心。

到長途汽車站只買到12:00到中甸的車票,¥30/人。在這裡遇到了翟(那天在青旅洗衣服遇到過的),她原來要到虎跳峽,沒買到票,於是決定和我們一起到中甸。離開車還有兩個小時,還是回到古城裡逛。葉去買東西,我在“高海拔書店”和徐大姐聊天。11:00約了吳和晟到“木邦倉”吃飯。他們也是今天離開麗江,從昆明回上海。面對別離,好像有一點難過。可是也就是這樣吧,只能笑笑說沒什麼。

下午時天氣開始變陰,還下起了雨。還好,一路上風景很好。尤其是過小中甸後,成排的青稞架子,藏式的屋子,草原上的牛羊都在提醒你這裡是藏區了。我們的車開得很慢,PM6:30才到中甸,一般5個小時就到。《雲南》書裡推薦的是“旅行者客棧”,問了一下路,很快就找到。(後來發現我們找到的是旅行者驛站,其實也可以)要的是三人間,¥20/人,還有電熱毯。

同行還有兩個攀枝花的男生。五個人一起去出吃晚飯。中甸縣城好像已經進入深秋,溫度明顯比麗江低了很多。街上人丁稀疏,建築也是藏族風格。在長征路上找了一家火鍋店,是問路時別人推薦的。要了雞肉火鍋,犛牛干巴,一窩菌,還有水汽粑粑,味道都很好。還嘗了當地的青稞酒。老板口才實在很好,向我們介紹了不少旅游資料。

回去的時候開始下雨,風很大,五個人行色匆匆,有點像走在異鄉的感覺。

10,August

AM7:00起來。下著大雨,溫度是12度。把帶來的衣服全穿在身上,短袖T恤,長袖T恤,毛衣,防雨外套,還是覺得冷。到客棧外的小吃店吃早餐,小籠包子的口味有雞肉、豬肉和香菇(還是新鮮菌子)。味道很好且便宜。

AM8:00到步行街去找包車。因為是下雨天,游客少,司機答應包車一天¥180/6人,去碧塔海、松瓚林寺和那帕海。先去碧塔海。山上可以看到松樹上掛滿了“樹胡子”,據說日本人收購加工做成面膜。一路上的風景很美。常常發現最美的風景不是在終點而是在路上。我想人生也一樣吧,過程最重要。路上買了門票,¥15/人,半價。到了山頂的停車場,剩下的路(全是木棧道)我們就自己徒步。古樹參天,幽暗寧靜。下面是個高山湖泊,有森林,草甸,野花。如果是五月杜鵑花開的時節來,可以看到“杜鵑醉魚”的景色。

午飯由司機帶著去市區的“紅木風味店”吃,喝了酥油茶。覺得像鹹的奶茶,但還可以接受。這時天氣開始晴朗。

接著去了松瓚林寺。松瓚林寺在市區內,坐2路公車¥2就可以到的。記得在ABBS上看到的文章曾推薦住從市區到那裡途中的“奶子河馬店”,說是屋後有連接到天邊的野花和田地。很巧才說著,車上的人叫起來“那不就是嗎?”我們的車就剛好經過。寺門票¥5/人,半價。極喜歡藏族的色彩,單純的色塊,紅、黃、白、黑;建築的體快也是簡單厚實的,但在門窗上卻有色彩絢爛的裝飾。隨意長了很茂盛的金色的單瓣菊,襯著黃牆真是漂亮。走在這裡真是叫人有種神秘而虔誠的敬畏感。連我這個一向自稱是無神論者的都不禁恭敬的脫了帽子順時針繞堂一周。

在“羊多康倉”遇到一帥哥喇嘛,眉清目秀。每個人(包括男生)都與之合影。捐了些香火錢,拿到一串木頭佛珠,還喝了“淨水”(過後我一直在懷疑它的干淨度,不過還好沒什麼不妥)。現代文明真的無處不在,看到幾乎每個喇嘛都有手機。看到他們在打電話或發短信,拍下來一定很有意思。不過我一拿起相機他們就進屋了。在大殿裡聽導游說活佛的故事。又捐了香火錢(沒零錢了,捐了1塊錢。不過我想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是份心意)又拿到一串木頭佛珠.這串比剛才的要好,有香味,顏色要深.我想畢竟是大殿,級別都要高些。點了長明燈,寫下祝福家人健康平安的條子。

PM4:00離開,去了那帕海。坐在車上,看到漂亮的風景沒能拍下來,有點遺憾。可是留在腦袋裡也一樣吧。因為是雨季,那帕海淹沒在水裡,真是一片“海”啊!平時這裡被稱為依拉草原。司機說今年節氣來得早,9月15號以後草原上的狼毒就會紅了,那時應該很漂亮。在湖邊站了一會,雨下大了。遇到翟在麗江認識的兩個男孩。

回去路上,同游的人要去看“天珠”,我就跑去看當地藏民修房子。在當地,修房子的價格和樣式是統一的,如5萬塊的房子就只有這個樣子。一般有三層,一層放牲口,二樓住人,三層是閣樓。當地人很友好,叫我隨意看。男生對藏獒很感興趣,就叫司機帶著去看。藏獒沒看到,倒是發現了“旅行者俱樂部”,網上強烈推薦的一家住店。在裡面遇到屠大姐他們,屠大姐雄心勃勃的要找人一起去德榮太陽谷、稻城、亞丁。我和葉、翟打算明天搬過來。

晚上還是到昨天的火鍋店吃飯,要了“犛牛火鍋”,味道很好,沒有想像中的腥味。

飯後去上網,¥3/HOUR,速度很快。

決定明天去白水台。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