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十八澗——杭州行(一)

作者: 隔窗愛竹

導讀坐車到九溪站之前,杭州的雨就一直沒停過,時密時疏的。不過這也給我們今天的行程增添了幾分樂趣。溪水、雨水,一個在地上流,一個從空中落,也算是縱橫交錯的立體化體驗了吧。閑話少說。我們的起點正是九溪彙向錢塘江的入口。所謂“九溪十八澗”是由大大小小多條溪流彙聚而成,至於這些溪流的名字,我們不清楚,畢竟不是做學術報告,也就不必一一考究了。也 ...

坐車到九溪站之前,杭州的雨就一直沒停過,時密時疏的。不過這也給我們今天的行程增添了幾分樂趣。溪水、雨水,一個在地上流,一個從空中落,也算是縱橫交錯的立體化體驗了吧。閑話少說。我們的起點正是九溪彙向錢塘江的入口。所謂“九溪十八澗”是由大大小小多條溪流彙聚而成,至於這些溪流的名字,我們不清楚,畢竟不是做學術報告,也就不必一一考究了。也許是下雨天、也許還是不夠出名,九溪就如同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前來游玩的人並不多。我喜歡這樣淡淡的感覺,畢竟人一多,再好的景色也就俗起來了,西湖就是。這許是游人的一點私心吧。一路溯流而上。高高低低的樹將小溪掩映得十分寧靜。溪水順勢而下,或緩或急,或柔或蕩,變化有致、姿態無窮,深得山林之趣。更兼有蒙蒙細雨,四面八方不知從何而來,濕了我們的衣服和臉,又跳入溪水而去。汀汀淙淙的流水聲、稀稀漱漱的雨水聲,再有山林中時不時掠過的一兩聲鳥鳴,真能蕩滌人心,盡洗俗塵。陳三立墓在溪邊的一個山坡上。沿著濕濕滑滑的小徑走不幾步,眼前的景像竟為之一變。矮矮的茶樹在山坡上列成整齊的一行一行,沒有高樹濃蔭的遮擋,天地一下子明亮了。我們順著茶農的小徑找到了陳三立及其夫人和長子的墓。墳頭上已生了雜草,墓邊僅有一木牌樹立,介紹父子二人的生平。在這空無一人的茶林裡,墓顯得有些蒼涼。離開陳三立墓繼續北上,有林海亭可供行人歇腳。亭無甚可觀,倒是兩副楹聯頗值得玩味。一副是“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寫得挺有意思,另一副“林深每得六時蔭,海靜常涵萬像天”暗隱“林海”二字。約走了兩三裡路,可至九溪煙樹。此地是九溪景致絕佳處。溪水在此變作一潭池水。池中有島,島中有樹。丹楓如霞,青荇成簇,碧波如鏡,嵐靄生霧。更有亭台相映,石橋相連,文人碑刻,點綴其間。真個如置身仙境一般。至此路分兩岔,一走乾龍路往楊梅嶺村而去,一過九泓亭往龍井村而去。我們選擇後者,換了拖鞋,一路濯足戲水繼續北上。龍井茶聲名在外,龍井村自然也免不了寂寞。不少村民在村口設卡,招攬生意,拉人去他家吃茶買茶。家家戶戶如此經營,也就失去了山裡人樸實的本性,我們沒有在這裡停留,徑直奔向煙霞三洞。


(九溪十八澗)



(陳三立墓)



(九溪煙樹)



(龍井村)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