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5點半就被乘務員用拉窗簾的方式叫醒,是個晴天,太陽剛露頭,鮮紅的,很漂亮。沒事的時候我又開始惡補新買相機的說明書,為了拍到滿意的照片出發前兩天(5月7日)利用中午時間到銳意soho店買了尼康p90相機,1200萬像素,24倍變焦,2880元,和我06年買的松下fx01價格差不多,但性能要優越得多。本想買個單反,一掂量同事的那台太沉,爬山會很累的,以後再說吧。
火車晚點15分鐘,10:40到達張家界新站。出站後直接到售票處買了15日懷化-鎮遠的車票,硬座14元/人,另每張加收手續費5元。後來證明提前買票是非常明智的,要是沒有坐票真不知怎麼熬過去。
中天青年旅舍的小於來接站。從火車站去中天大廈,司機張口15元,見我們不坐馬上降到10元,事先在qq上問過中旅的小彭,他說8元左右。最後截住一位女司機8元成交。晚些時候我倆坐環線車閑逛才知道旅舍門口的10路車不僅到火車站,還經過烈士陵園、大庸橋公園、天門山索道口,招手停車,非常方便,車還特空,每人1塊錢。
中天青旅就在鳳灣路口,離“胡師傅三下鍋”步行5分鐘即到,旅舍樓下可訂火車票,隔壁就是梅尼連鎖店,土特產、小食品很多。在旅舍二層新開了一家長沙非常有名的“火宮殿”分店,只是現在主營正餐,有名的小吃要到6月份才能全面供應,我們是趕不上了。。
放好行李我們先去“胡師傅三下鍋”。因我不能吃辣,鍋子裡只放了豆瓣醬和柿子椒,按攻略上點了核桃肉(當地對豬腮幫子的肉的稱謂)、腸子、湘西腊肉三種,30元/份,贈送一小籃白菜,酸蘿蔔、腌辣蔥絲各一碟,米飯2元/人,管夠。腊肉肥而不膩,特別有嚼勁兒,核桃肉也好吃,只是本人牙口不好嚼腸子費勁,老公吃了4碗米飯,我吃了3碗,果然名不虛傳。晚上9點關門。
購買土特產時要注意,這些包裝極具欺騙性,外觀上看很像2個小包裝的實際是一個,本以為一袋12塊的結果只有6塊,還好就6個同事剛好夠一人一塊的,否則可真現眼了。天子柿果脯酸甜可口,顏色鮮紅,但純屬天然,很適合女孩子口味。
晚上溜達到梅尼百貨大樓,回來吃小於推薦的“霸王鴨大排檔”,我們點了鴨胗、鴨翅、鴨腸、鴨脖子,即使是微辣的,已讓我倆頻喝綠豆冰來降低滿口火辣辣的味道,再看旁邊的女孩們吃的比我們辣多了,跟沒事人似的,真是佩服。剩下的不舍得扔,因為味道還是很好的,我們決定帶進山用以改善伙食。
5月11日:
早晨6點半起床,7點到樓下對面街的“妯娌面館”吃面,這是小彭特別推薦的。我開始想去吃網上傳的“草帽面”,小彭說已經過時了,對面的“妯娌面”特別好吃,純手工制作,每天只賣300碗,賣完關門,昨天我們到時已經關門了。小店簡陋但很干淨,已有不少人在用餐,老公要了大碗(5元)湯面,我要的小碗(4元)干面,面條雖細但很有勁道,配料非常香,讓人吃了一碗還想吃,但肚子盛不下。
回到旅舍把行李分類,將不需用的東西全部寄存(是免費的)。老公背個帶防雨罩的登山包,真能裝,雨衣、衝鋒衣、水壺、洗漱用品、換洗衣物全進囊中,我則背個小挎包,裝相機等貴重物品。我們參加的是中天的“三天兩晚”張家界游,470元/人(包括兩晚的農家樂住宿、五正三早的用餐、導游費、門票)。除了常規景點,我們還要去“老屋場”(不單加錢),這是一處尚未開發的景點,需要熟悉道路的導游,中天的小彭特別把他們公司最好的導游彭郡(昵稱“小郡主”)介紹給我們。
7:40分我們和小郡主出發了,打車3.50元到長途汽車站,正好有輛車,我們上去剛好坐滿。每人10元到森林公園景區大門,約40分鐘。
剛進大門就被潺潺的流水聲所吸引,在溪水中我們還看到了金鞭魚。路的另一邊則是歷代名人對張家界贊美詩句的石刻,樹木茂密,大樹參天,葉子綠得讓人心動,在北京即使是雨後的樹葉也沒這麼綠。空氣也是異常的新鮮,我們盡可能地大口呼吸,希望將肺中的毒氣全部排出。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大氧吧”廣場,我們的路線就是直接游金鞭溪。供游人行走的石板路沿溪而築,為了增加樂趣,還鋪成按摩路、梅花樁、金錢路(路上做出元寶和銅錢)。金鞭溪也一路隨行,從老磨灣到千裡相會一段有:母子峰、豬八戒背媳婦、金鞭岩(是張家界石英砂岩峰林中最高的一座,而金鞭溪就因它得名)、神鷹護鞭(與金鞭岩緊緊相依)、師徒取經、劈山救母、蠟燭峰、一座像魯迅先生側面的文星岩、雙龜探溪、秀才藏書(因汶川地震掉了一截,遺憾)、紫草潭(深4米,有金鞭魚)、千裡相會等景點,途中還喝了長壽泉。我們從亂竄坡(上2800多個台階)登上袁家界,一路上非常幽靜,兩邊都是樹木,雖然爬山讓人氣喘吁吁,但精神上感到安逸。半路遇到位女挑夫,我試著挑起她的擔子,那叫一個沉,我根本邁不開步,只能原地站一會兒,擺個pos照張像,還得雙手幫忙,對挑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1:10分我們就爬到山頂,剛走到路口就來了景區環保車,幾分鐘便到了下坪的農家院,新建成的,雖然有些簡陋,但很干淨,主人也很熱情,由於小郡主提前打過招呼,所以我們住的是二層最好的一個房間。當晚小院全部住滿。
吃過午飯游楊家界風景區,下午1點出發,只帶了相機、雨衣和水,事後證明簡直太明智了,最後累得什麼都想扔掉。先去的烏龍寨,湘西有名的土匪窩,其中的三道鬼門關(一步難行、誰敢不低頭、瘦身谷)再加一道哨卡,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土匪也太能挑地兒了,難怪剿匪困難呢,地勢太險要了。繼續前行,還看到金雞報曉、楊門女將、回音壁(此處一定要大聲吶喊,發泄一下)、五指山。山路一轉,看到一條架在兩山之間的索橋,人走在上面顫巍巍的,有膽子大的還在上面跑、搖、蹦,下面就是深谷挺危險的。過了橋便是天梯,幾乎呈90度,要手腳並用才能上去,登上山頂,看到的便是楊家界的一處絕景----天波府,四道天然形成的石牆依次平行排列,我感嘆它怎麼就呈片狀呢,絕了。欣賞完山頂上的景色,以前要原路返回,也許怕瘦身谷發生擁堵,現在在山的另一側開辟了下山的路,全是石壁上開鑿的,也挺刺激,另外還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風景。下到山腰的休息點沿另一條山路徒步而上,先是五郎拜佛,後又經過幾個上上下下、爬了比“天波府”更長、更陡的天梯才來到一步登天(楊家界的至高點),放眼望去山巒疊嶂,山谷郁郁蔥蔥,使人流連忘返,拿相機拍個不停。直到小郡主提醒時間不多了,今天還有最後一個景點空中走廊時,我們才發現已經3點40了。再沿著一條緊貼懸崖旁的羊腸小道而上,不遠處的高空觀景台就是“空中走廊”,是整個武陵源景區垂直高度最高的觀景台。雖然一路沒讓太陽曬著,但大家也都汗流浹背,此時涼風徐徐吹來,再加上廣闊的視野,層層的梯田,讓人感覺無比舒服。
拍完照原路返回“一步登天”,4點踏上歸途。由於樹木枝葉繁密遮擋在山路上空,感覺有些陰暗。來到一個不顯眼的岔路口,小郡主提議走小路,這樣只需要十幾分鐘便到山下,若按原路返回需要2個小時左右。今天一天沒閑著都在爬山,所以一想起那幾個上下心裡就怵,天色也漸漸暗了,所以我們毫不猶豫地決定走小路。小路確實比較泥濘,小郡主說這還算好的,若是下雨就更難走了。我們盡量找水少的地方落腳,這次登山鞋可派上用場了,不打滑,也不怎麼掛泥(還是有點兒,不過比旅游鞋強多了),4點半我們就安全地回到進山處,雖然還得刷鞋,但節約了很多時間和體力,值了!
5點10分我倆已經躺在床上了,腿有些酸,但心情很好。本來預報今天有陣雨的也沒下,太陽時隱時現,還算比較涼爽。除了風景,印像深刻的就是從袁家界到楊家界換車需步行的5分鐘路程,沿途槐花飄香,沁人心脾,使步行成為一種享受。除了金鞭溪游人多些外,其他路線都沒遇到幾個人,下午只遇到一對父女倆,還有一對年輕夫婦及其父母,夫婦中的男方是名退役軍人,老公又遇到戰友了,於是山谷裡傳來男聲小合唱,當然都是軍旅歌曲,原本無精打采的老公像打了嗎啡一樣,腳步也變得輕快了。
洗澡、換衣服、刷鞋,收拾妥當才去吃飯,此時已晚7點,一葷一素一湯,除了剩下些米飯全部干掉,呵呵,看來是真餓了。由於明天要去未開發的“老屋場”,往返需步行3個小時,所以飯後沒遛達,老老實實休整、寫日記,伴著蛙鳴進入夢鄉。
5月12日:
半夜聽到外面嘩嘩的雨聲,心裡一緊,完了,去“老屋場”的路本來就不好走,這下不知能否成行。5點半天蒙蒙亮,雨還在下,屋外白茫茫一片。6點半起床,心裡默默祈禱雨快些停,哪怕小一點兒都行。不安地收拾東西、吃早飯。山裡下雨後氣溫驟降,買後就沒上過身的衝鋒衣發揮了作用。直到快8點雨小了下來,我們才冒著綿綿細雨開始了今天的行程。
原本上午要去袁家界,因霧大不利於觀景,小郡主臨時決定帶我們到天子山風景區,欣賞適合近距離觀看的景點。到了大觀台,從上面看下去全是霧,什麼也看不見。沿著石階緩緩下行,風起霧散,周邊也漸漸地清晰起來。來到三岔口,我們先到右邊的仙人橋,一座天生的石橋,橋身長不過十幾米,最寬的地方也就1米左右,架在兩山之間,下面是深谷,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橋上長有苔蘚。雖然網友推薦要走一下,很刺激,但剛下過雨橋面濕漉漉的,很滑,本人實在不敢冒險走到上面去,還是安全第一吧,於是在橋頭留個影兒。接下來是天子座,當年向王天子揮兵點將的地方,“天子座“後面的山峰就是天子峰,去“老屋場”要走位於山腰的一條小路。岔口左邊是一步難行,夾在兩座300多米高的山之間的一條寬縫,為了游人安全,現在在縫隙上架起了一座由一根根圓形金屬棍焊成的橋,因為圓棍容易打滑,為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發生,我和老公扶著欄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過橋,走到縫隙上方我大著膽子往下看,深不見底,想到掉下去的後果不禁腿有點兒發軟。神雞啄食,說是觀“十裡畫廊”的最好角度,其實只是看到那條山谷。
10點40分走出景區,天雖陰,但雨停了,網上說去“老屋場”來回要三個小時,我們擔心天氣有變,就決定回來再解決午飯問題。順著柏油路來到天子山環保車停車場,沒想到去往“老屋場”的小路就隱藏其中,10點45三人走上山間小路。經過“天子峰”半山腰時,可以清楚地看見“天子座”觀景台,我們向山下的人晃動手臂(衝鋒衣色彩鮮艷)並大聲呼喊“能看見我們嗎?”觀景台的人回應道“看見啦!”感覺特好玩。小路比想像的好走多了,因為都是繞著山腰走,所以沿途風景美不勝收,我還吃到了野生刺莓(這個名字是我在鳳凰看到有人賣才知道的),就長在路邊,紅紅的非常誘人,長得像桑葚,汁多味甜,好吃。我們只用30分鐘便來到毛公路,沒想到毛公路減慢了我們的進程,這是什麼路啊,到處都是碎石、積水和爛泥,還是粘性很強的紅泥。剛開始還行,後來腳下越來越沉,走一段路就要到石頭上蹭鞋底,或者用木棍去除爛泥。艱難前行,拐過一處彎路,小郡主在前面喊“空中田園到了。”空中田園就是在周圍被原始森林包圍著的山頂上開墾出的一塊塊農田,還有修建的農舍。此時感到陰天的好處,使一切看起來像一幅水墨畫,讓人頓感安寧,稱得上是世外桃園。小郡主指著遠處山上的房子告訴我們那就是我們的住處,我用相機拉近一看,可不是嘛,原來自己住在山頂還渾然不知,在我們住處前面不遠就是被樹木填滿的山谷。
繼續前行,到了百龍電梯的對面,這裡就是神兵聚會的觀景台,48座山峰(號稱48座,數了數應該沒有這麼多)威風凜凜的排列在眼前,非常壯觀。為了留住這美景我們一通亂照,稍作休息便往回趕。往返的路上除了我們仨,沒遇到其他人和車輛,小郡主說平時還能遇上扛三腳架的攝影愛好者,今天可能是天氣原因所以一路沒人。
下午1點45我們回到“大觀台”入口處午餐,一落座店主就端來熱茶,大家邊吹邊喝,我們帶的水在回來的路上就喝光了,真是飢渴交迫呀。菜一端上來,三人也不客氣拿筷子就夾。菜都是小郡主點的,第一盤是土豆炒腊肉,就是網上推薦必吃的當地人自己做的那種腊肉,過油後酥酥的,是我吃過的最香的腊肉。當時我真想買一塊回家,考慮到這只是萬裡長征的開始,只好作罷。第二盤是清炒鴨腳板,鴨腳板不是鴨掌,而是一種長得像鴨腳板的野菜,很爽口。最後又給我們添了一盤炒土雞蛋,金黃色,比以前吃的雞蛋的味道要香。這三樣菜很有當地特色,感謝小郡主的細心周到。湯是雞蛋野菜湯,我們一會兒功夫就都包圓了。
茶足飯飽,告別“大觀台”,坐環保車來到袁家界,袁家界游覽線是個山頂游,不用爬上爬下,沿著懸崖峭壁邊修的石板路走,保護措施很好,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飽覽美景。缺點就是人多,一路上都是韓國人和香港人,內地人倒不多。走路排隊,拍照也排隊,等不及就要和別人拍“合影”,這還是淡季,到了旺季可想而知。風景雖美,但心情有些煩亂,想來是這兩天沒遇到過這麼多人不太適應。我們游覽了百丈絕壁、三觀台、八陣圖、五女出征、猿人望月、望橋台(觀“天下第一橋”的最佳角度)、天下第一橋(一座天生的石橋橫跨在兩山之間,讓人驚嘆)、四級天梯(又叫“九天玄梯”,在袁家界是縱觀,有四個方正的石峰,故而得名。在黃石寨是橫看,像是沒有橋面的橋墩,所以叫“天橋遺墩”)、神龜問天、情人谷、連心橋、迷魂台(一大片拔地而起的石峰形狀各異)。這中間還有個韓國人必去拍照的“拜仙台”和“友誼亭”,友誼亭上掛著用韓國人名片粘成的五角燈籠。最後是後花園,旅游團不會走到這裡,所以只有我們三人,我覺得這裡的風景不遜於“迷魂台”,山峰的層次感更強一些。
下午5點半回到住處,洗衣服、刷鞋、洗澡,7點晚飯。為了表示對小郡主的感謝,我寫了封感謝信,明天給小彭。寫好日記,11點睡覺,此時屋外風聲大作。
5月13日:
今天要出山,衣服都沒干,只好疊起來塞在一個塑料袋裡,再放入登山包,這回分量可增加不少。8點半到袁家界停車場,向神堂灣出發,車程約30分鐘。
今天的霧比昨天的還大,並且沒風,這可慘了,一點兒也看不見。聽說大聲喊叫能把霧叫開,我們就扯著脖子叫,雖然起點風但還是看不見,只好敗興而歸,把遺憾留在這裡。來到賀龍公園,元帥的雕像前有許多拍照的人,這是唯一能看到的景點。路邊叫賣著各種小吃,不能飽眼福咱就飽飽口福,我看中了烤玉米棒,就和小郡主每人一根舉著邊走邊吃,這兒的玉米雖然香甜但一粒是一粒,有嚼頭,不黏,北京的甜玉米水分大還黏,沒這裡的好吃。後面的天子觀景台、西海石林、仙女散花、御筆峰都是白茫茫一片,只能在小販的電腦上欣賞這些美景。
這下時間充裕了,開始走臥龍嶺的“五上午下”,雖然台階角度挺陡,但下坡比上坡多,不過在心理受到打擊的情況下,身體好像也容易疲憊,大家一路無語低頭下山。到了“四下”時,雲霧散去一些,山峰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很詩意,趕緊掏出相機拍下這美景,否則我都要難過死了。路上遇到幾撥兒從山下爬上來的,真佩服他們,這可比亂竄坡難多了,同時也慶幸自己當初沒選擇這條路線上山。
快到十裡畫廊時下起雨,還越下越大,霧氣又起,只好匆匆看些景點,有印像的就是全家福、采藥老人、食指峰、壽星迎賓。今天帶防雨罩的登山包可露臉了,只要罩好防雨罩,下多大的雨都沒事。有個小伙子看見了對同伴說“你看人家,多牛~。”我們從家帶去的雨衣也發揮作用,頻頻遭到表揚,說我們有先見之明。因為景區內賣的雨衣風一刮就壞,根本穿不住。每次我穿上雨衣,都會沾沾自喜一陣兒。
張家界的游覽行程結束,坐環保車到武陵源大門,乘1路公交(1元/人)到汽車站,再乘中巴回張家界(10元/人)。下車後小郡主帶我們吃午飯後,回中天青舍取行李、交感謝信,借小彭的電腦把松下相機的照片導入硬盤,然後乘10路公交(1元/人)到火車新站,買了張家界到吉首的2011次(10元/人),17點38分發車。
19點半到吉首,出站坐中巴15元/人到鳳凰。晚上9點到鳳凰。中巴是回場車,所以一直開到小吃街,不用自己打車了。沿著沱江南岸的吊腳樓小巷前行,網上有名的幾家已經客滿,此時已快10點了,就湊合找了一家60元/天,衛生間很小,熱水挺衝,雖然不太滿意,先將就吧。放下行李回到小吃街,這裡的東西巨黑,肉類2元一小串,蔬菜一元,比北京還貴。酒釀圓子5元10小個,還沒餡兒,當然攤主說有,還掰開一個讓我看。炸臭豆腐還可以,3元8塊。土司酒10元/小瓶,沒吃著什麼幾十元就沒了。
吃過晚飯,順著沱江北岸逆流而上,各色的燈光把小鎮裝扮得絢麗多彩。因嫌麻煩沒帶三角架,拍夜景發虛,老公聰明地利用護欄、江邊石塊作固定物,這下拍出的照片就清晰了。北岸酒吧居多,我們一直逛到跳岩。先走高跳岩,兩個岩墩之間距離有3、4米,中間架著木板,也沒有照明,晚上走在上面顫巍巍的,再看著腳下流淌的河水,感到有些頭暈,戰戰兢兢走過江,回身一看,好嘛,壓了十幾個人,沒辦法,誰讓咱害怕呢。人掉水裡沒關系,咱會游泳,怕的是相機掉水裡不就報廢了。調整好心態,再走由一高一矮並列組成兩排的跳岩,這個難度就小多了,岩墩離水面很近,並且間距適中,走起來比較踏實,兩排也便於別人通過。所以高跳岩我只走過這一次,後來再過江走的都是兩排跳岩。
給東門城樓拍完照我們便沿著小巷回住處,這是發現這邊有空房的吊腳樓挺多,我們邊走邊詢價,來到“臨水居客棧”,老板娘說3層有間空房50元,在知道我們當晚不住的情況下老板娘還同意我們上樓看房,樓梯很干淨,打開306房門,屋頂是傾斜的,感覺很溫馨,衛生間也很干淨。我想馬上就搬過來,老公覺得時間很晚了,收拾行李太麻煩,因為我把濕衣服都晾起來了,再說已交了房錢,這樣退房不太合適,勸我將就一晚。回到客棧怎麼看怎麼別扭,半天才睡著。
5月14日:
本想睡到自然醒,可生物鐘6:20就叫早了。一會兒開始衝街,機器聲轟鳴,賴到7點才不情願地起來。和老公商量“搬家”的事,因為只再住一晚,他嫌麻煩不太想換,提議和老板談談要是每天50元就不換了,結果老板娘不同意。反正12點前退房就行,到時候再說。出小巷過虹橋來到橋頭的“老字號”牛肉粉店。我們要了牛肉綠豆面(面條寬而厚,淺綠色)、排骨米粉各一碗(6元/碗),每人加一個鹵蛋(1元/個),再來根油條(1元/根),吃得很舒服,味道挺不錯,我連湯都沒剩,15元搞定。
天陰陰的,我們沿沱江北岸向下游走,感受著白天的古鎮。江水東南拐角處,一座多層疊加、翹檐高聳的樓閣,便是藝壇怪才黃永玉先生多年前修建的“奪翠樓”,現在看已經比較舊了。北岸比南岸要清靜許多,三三兩兩的學生在寫生。經過萬名塔,走到一木橋處過河來到南岸,穿行在古巷中,順著標有“沈從文墓地”字樣的電線杆一路下行便到了。拾階而上,溪水潺潺,簡單一塊石碑,碑下是一束束或白或黃的菊花,還有一只香煙。碑前一位老人在給一女孩講解碑文的含義,女孩很認真地傾聽。我暗想莫非這位就是網上提到一直為沈老守墓的老人?因我只是慕名而來,對沈老不甚了解,感到有些慚愧。下山時遇到一位當地人證實我的想法沒錯,對老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能遇到他很榮幸。
下聽濤山,網上說可以泛舟,一問價每人20元,價格又漲一倍,侃到最後15元/人。網上說能到桃花島,現在沒戲了,也就200米遠,在兩座跳岩間打個來回,順流漂下,再慢慢劃回來,時間不超過20分鐘,上當了。不過我還是有收獲的,平生第一次看到把豬殺死後吹進氣,小豬的身體像只皮球一樣漂在水面上,兩個人在給它洗澡。
讓船夫停在北岸,緩步往回走,看見一只漂亮的小鳥停在路邊石頭上,我給它拍完照才飛走,真懂事。時不時停下腳步,看著河水靜靜地站一會兒,感覺思緒都被流水帶走了。為拍下萬名塔全景再回到南岸,整個一條商業街,喧囂擁擠。
過虹橋重游昨晚的河邊,看看白天與夜晚的不同。東張西望時發現一老人開的“酒”店,幾排大壇子裝著各種口味的酒,低度糯米酒才5元/斤,高度的10元,比前幾家店都便宜,嘗一口,滿口飄香,本想只買1斤,一個葫蘆狀塑料桶外加1元,大媽說若買一整桶(1斤6兩)8元,我們就買了一桶。臨走時大媽說喝完了拿空桶回來,高度糯米酒10元賣我們一桶。剛走到跳岩,老公說渴了,打開酒就喝,我也不甘示弱捧著塑料桶一大口下肚,真好喝呀!此舉引得路人給我倆行注目禮。
白天走跳岩的感覺和晚上大不相同,一點兒也不害怕,還站在河中間給虹橋照了相。又走回小巷,到“臨水居”我忍不住走進去問“306還空著嗎?”老板娘一看是我就笑了“還空著吶,今天來住嗎?50元。”“住,您給我留著,我們馬上拿行李去。”沒等老公同意,我脫口而出。此時已11點半,拉著老公回到住處,和老板娘說要走了,她以為我們是離開古鎮,我們也沒說什麼。把晾的衣服、洗漱用品草草裝箱,結賬走人。
總算住到我滿意的房間了,看哪兒都好,因為房間在3層,屋裡很亮,雖然來回折騰麻煩些,那我也願意。屋裡有個衣架,還有個大風扇,我把未干的衣服都掛上,打開風扇吹著(第二天全干了)。以前那間屋裡都沒地兒晾衣服。真是痛快啊!已是下午1點15分了,還沒吃午飯呢,桌上的糯米酒只剩桶底兒了,哈哈,兩個酒鬼。酒雖然只有18度,我還是感覺有點兒暈乎乎的,老公說我話密。
太陽出來了,問好“大使飯店”的方位打算去吃血耙鴨。可能是昨晚吃過烤血粑(血粑就是鴨血和糯米做成的塊),我對血耙鴨的興趣已不似從前。沿著古城牆的東門城樓走到北門城樓,上到虹橋右拐沒幾米看到“苗家食堂”,這也是網上有人贊的。太陽曬著有些熱,我的嘴也不刁,就近吧,於是在“苗家食堂”品嘗了血耙鴨和清炒河蚌。也許因為要了不辣的緣故,開始吃著味道一般,老公覺得不錯。等快吃完了,血粑被湯汁泡軟時,我才感覺挺好吃。吃完又到“奪翠樓”對面拍了幾張陽光明媚的照片,我和老公各拿一部相機,各自取景,頗有一番樂趣。
回客棧的路上看見如何拉姜糖,跟拉面似的,只見師傅把一個大糖團掛在門邊的一個大鐵鉤子上,兩只手把糖團拉長後掛到鉤子上,然後將一根圓形短木棍平行套在兩股糖中間再使勁拉,拉長後擰個麻花再掛到鐵鉤上,如此反復約30分鐘,取下木棍,用手把糖團慢慢拉成大拇指寬的細長條,40公分左右就揪斷,此時糖還是溫熱的,揪斷後放在案板上晾涼,最後用剪子剪成段,裝包出售。
下午3點回到“臨水居”,老公睡覺,我寫日記,把昨天的補上。6點老公醒了,還哼歌呢。7點出發買酒去,走了一個來回竟沒找到。不可能啊,除了一個門鎖著,其他都開業呢。因為上午是無意而為,何況河邊就著一條路,沒太注意門臉兒的具體位置。我不死心決定再走一遍,來到上鎖門旁的“聽濤客棧”問老板娘隔壁是否有位賣酒的老太太,沒想到竟是她婆婆。老板娘不會賣酒,打電話叫回她老公,她老公也不知哪壇是高度的,又給老太太打電話,最終老公如願以償。此時天還沒完全黑,肚子也不餓,拎著酒我們向下游走去,尋找上午看到的小蝦餅。一吃才知道不是想像中酥酥脆脆的,特皮,還很膩。回來碰上“麻二”剛拉好的姜糖,嘗後口感不錯,其中的芝麻特香,半斤裝每袋5元,最後砍到10元3袋。又在“曾記姜糖”買了不太辣的。10元4袋砍到10元6袋,大豐收啊。
晚上8點回到客棧,可能喝酒喝飽了,打算10點再出去吃飯。“老字號”牛肉粉晚上不營業,隨便找了一家吃了米粉和蒸餃。蒸餃是死皮的,個兒特小,也幾乎沒餡,悔死我了。後來在河邊買了碗現衝的葛根粉,挺好吃。讓老公數了數跳岩的個數,共66對。本想許願放河燈,但看見河燈放在水裡有滅的,有著火的,感覺不好就沒放。由於沒看時間,走到拍虹橋夜景的地方(白天才發現的),剛舉起相機還沒來得及對焦,燈一下就滅了,一看表24點整,後悔莫及,只能記在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