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裡市,快活林酒樓,招牌菜:酸湯魚火鍋)
貴州人喜愛小吃。2001年夏天,我在四川旅游,邂逅幾位貴陽人,知道我從西安來,首先向我打聽的是陝西小吃。由此可見一斑。其實說起來,陝西小吃實在耐飽,那是屬於勞動人民的,而貴州小吃奇特,有著濃郁的地域特點。
貴州比較有名的小吃很多,菜肴也有特色,如酸湯魚,牛肉粉、腸旺面、豆腐圓子、絲娃娃、荷葉糍粑、怪嚕飯、烤臭豆腐……到貴州後的第一頓大餐是在凱裡的快活林酒樓吃的。黔東南主要的少數民族是苗族和侗族,此酒樓也做少數民族風情狀,在進門玄關處掛著全副的苗族銀飾,包括頭飾、肩飾、衣飾等,銀光閃閃,頗為壯觀。
大約平日裡愛吃酸湯魚,吃的多了,感覺此次的酸湯魚味道一般,問其他四朵花,說還行,比較鮮嫩。嗯,也就如此了。價格不便宜,一個火鍋,三個菜,大約210元。

(鎮遠古鎮,早餐:綠豆米粉)
鎮遠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以自然風光取勝。也有文化底蘊,比如明代建築群——青龍洞。我們到達的那天晚上,舉行鎮遠文化藝術節開幕式表演,人山人海,大約鎮上的老鄉們全體出動。我們在人群中被擠得東倒西歪,還興致不減地努力踮起腳尖看表演——寧靜的小鎮也有熱鬧的時候哪。
上面的綠豆米粉口感不錯,湯料可以任選,比如牛肉湯。不過添加的湯汁味道吃不慣。三口兩口吃完,抹抹嘴,急著去看青龍洞呀。

(朗德上寨,苗家午餐:炒菜)
因為趕路,錯過了飯點,到達朗德上寨已經下午兩點多鐘,正趕上寨子裡准備開始表演。我們一合計,看表演還要每人20塊錢,不如就在看表演的地方吃午飯,一舉兩得。
這是苗家的二層小樓,在樓上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可惜苗族同胞們一律背向我們唱歌跳舞,真是惱火。直至下一場表演,苗族同胞們朝向我們又開始同樣的唱歌跳舞,我們才明白,敢情他們的朝向是換著來的啊。
老板娘是個矮小精明的女人,得知我們要吃飯,說每人20元的標准。問她幾個菜,說5個菜。我有點呆:我們7個人,吃5個菜不夠呀。沒關系,每樣菜炒兩盤。哦,明白了,那都有些什麼菜呀?有沒有土雞?土雞?沒有沒有,有腊肉有青菜豆腐。
以上的溝通看似簡單,實則花去我20分鐘,大約老板娘說漢語沒多長時間。窗口的位置被人占據了,我們請她再搬桌凳來。可是地方狹窄,老板娘大感生意不好做,跑去打扮一番,准備去跳舞掙錢,據說一場下來可以獲得2-5元的酬勞。跳完去場邊領取一根簽子,以作證據。
看不到老板娘,我向屋中一位銀發滿頭的老婆婆打聽,聽她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似乎又回到了年初在東南亞向當地人問路的窘境,那時還可以做身體語言,現在只能干瞪眼。
終於逮住了盛裝的老板娘,她回心轉意給我們下廚。老板娘是善心人,最後上來的菜單如上圖, 6樣菜,分12盤,分量足啊。我們飽餐一頓,順便看了到達黔東南後的第一場表演。因為是第一次,記憶深刻,不論是表演,還是苗家的這頓午飯。

(肇興,午餐:牛癟湯)

(牛癟湯細節圖)
肇興,這個黔東南最大的侗族村寨,給我印像深刻的地方,除了那最為著名的鼓樓群(寨中分為五團仁義禮智信,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便是終於嘗到了有名的牛癟湯。
自從來到黔東南,街邊的小店招牌上屢見“牛癟湯”三字,問司機同志什麼是“牛癟”?語焉莫詳,十分神秘。越如此,越勾起我們的興趣,好,今天中午就吃牛癟湯。
不一會兒,上來一鍋不辨顏色的濃湯,加熱後出現綠色的泡泡。叫老板娘:這是牛癟湯嗎?為啥裡面什麼也沒有啊?哦,牛癟湯只是湯啊,要另外加菜或者牛肉?好,來兩斤牛肉放進去,再放點青菜,顏色才好看嘛。
迫不及待,五朵花一人盛一碗,一氣喝光。咦,味道怪怪的,怎麼有股泥土和青草的腥氣?又問旁邊看我們笑的司機同志:這牛癟到底是什麼呀?司機同志有點說不出口:其實,嗯,就是,那個,是牛的——
哇,原來是這樣!!!梅花,名花,黃花,萍花,綠花都做嘔吐狀,平日裡飯量驚人的眾女人們開始謙讓起來,筷子轉向其他菜肴,都故作不見還有半鍋牛肉。
我嘆息,將牛肉撈出來,滿滿一大碗啊,只好我一人吃了。一邊吃一邊埋怨:多浪費呀,多好的牛肉呀,湯裡不就有牛癟麼?牛癟不就是牛反芻出來的草麼?
p.s.每次只能上傳5幅圖片,so,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