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揚州盱眙鎮江游
09年的端午,是第一個小長假,偷得浮生半日閑,想來也要暢快一番,邀三五知己好友到揚州-盱眙-鎮江做美食游,大快朵頤,做一次饕餮之行。
從上海的人民廣場至揚州的瘦西湖花了我們4個半小時,從上海到揚州,高速路是不堵的,只是出上海的道路用掉了1小時(從人民廣場出發—延安路高架——中環——滬寧),到了揚州問路,也花了大概半小時,所以中間一段在3小時左右。
第一頓飯——不想吃的麥當勞瘦西湖邊實在找不到揚州特色的快餐店,有人想吃揚州炒飯,有人想吃面條,可惜都沒有,只能在全世界統一的麥當勞湊和一頓。瘦西湖的門票要90,真是爆貴,想想西湖也不要錢,揚州人在門票上算得太精,離得也遠一些,上海人來得就明顯少了(也許上海人更精)。
第一個景點——不值這麼多門票的瘦西湖瘦西湖應該很淺,在那麼多游船的衝擊下,混沌不堪,以至於大家也沒了泛舟的興趣,只是隨便逛逛,不過裡面還是蠻大的,要走好久。一行幾人,走入一個幽靜處,有不少野鳥,還有天然的枇杷可供品嘗,只是回程時突然大吃一驚,原來的橋沒有了,舉頭一看,被吊了起來,千呼萬喚,方有人放下來,原來旁邊就是迎賓館(4星,前江總書記曾入住),有個大龍船,必須要把橋吊起來方能通過,就是不考慮買門票進來的普通游客的感受。
第一晚——只剩門面的“湖南會館”揚州很干淨,綠化也不錯。我們住在古運河邊,南河下(路名)的“湖南會館”,門樓高聳,當年是盛極一時的園林,可惜只剩了門樓,裡面全是現代建築,服務水平也有限。讓我感到高興的是,這是一片保留尚完好的古民居群。吃了一頓包餐的淮揚晚飯,尤其是揚州干絲,湯濃,味道還算純正,還有其他幾個菜,像臭豆腐,和上海的風味不同,也算下飯。
揚州的亮點——古運河晚飯後,直接出了湖南會館,前面就是古運河(不是京杭大運河),看來是經過了整治,沿江有燈光,還有類似上海新天地這種的餐館和娛樂場所,都在附近分布,閑來無事瞎逛逛也不要錢,比瘦西湖實惠多了。
揚州最不推薦的地方——富春茶社第二天6:30,拉起幾個人,到附近著名的富春茶社喝早茶,結果大失所望,成為此行最不推薦的地方。一,人滿為患,實在苦不堪言;二,服務堪稱落後,根本沒有把顧客的舒適度放在眼裡,真是店大欺客,先要排隊買票,然後呢被告知要找到座位,只能讓給有座位的先買,派人占座;三,管理無序,既沒有事先告知入店的人是否有座,也沒有排隊的機器(如拿號),更不讓排隊的人有個座,如果是老人小孩,真是難受了,其間還觀看了免費的動作片——為了搶座,竟然打了起來,還報警,唉!;四,出名的東西品質一般,價格爆貴,就那麼幾個小破包子,要35元/套,說是有10人品種,這些東西,要放在一般的店裡,不會超過10元,總之嚴重不推薦去!!希望富春茶社要努力改進服務質量,否則早晚被游客拋棄!
最曲折的路程——揚州至盱眙吃晚早茶,花了10元錢坐人力車返回湖南會館,退房,然後去龍蝦之都——盱眙。從揚州出發,上高速很復雜,總之如果不是本地人,肯定是要糊塗一番,上了高速,想來總是容易了吧,中間還碰到了一段奇怪的高速公路,從六合區轉到寧連調整,結果走了一段,一到安徽境,變成了國道205,其崎嶇狀,令人感嘆安徽江蘇之差異,同時還懷疑是否走錯了路,這樣2個多小時,總算到了馬壩出口,又走了一段正在修的半封閉道路,終於到了盱眙。
美味的小龍蝦——總算不虛此行最有名的於氏小龍蝦是擠不進去了,後來換了個也比較有名的阿兵龍蝦。只是人還是太多,招呼不過來,一張桌子是朋友們親自動手一起擦干淨的,評價“站在垃圾堆旁”。總算一番自力更生,有了一個尚好的環境,點了“十三香龍蝦”,“鹽水龍蝦”,味道真是不錯,從原料來看,鹽水龍蝦更飽滿,個個飽滿肉質,十三香是味道重,微辣,非常香。只是每個臉盆要180元,價格也不便宜了,能吃到就算好的了,還有一些配菜也不錯,槐花炒雞蛋,別有一番風味,雞湯裡的雞手撕不開,很有咬勁,牙口好的肯定覺得美味,畢竟是正宗的蘇北走地雞,這也是我吃過最經咬的雞肉了。
看看龍蝦的故鄉——洪澤湖洪澤湖就在邊上了,不看看,似乎有些過意不去,所以就接著開口到20分鐘車程外的老子山溫泉,旁邊啥也沒有,就是一些湖鮮,突然看到有快艇,一行人就全上了船,談到7個人/船,200元,參觀一下小龍蝦的養殖基地,船老大介紹說,養龍蝦必須要在湖邊圍上麻袋,防止蝦苗逃走。快艇速度不慢,一下子就開到了10裡路外的洪澤湖邊(之前是在蘆葦蕩裡),一望無際的洪澤就在眼前了,感嘆一番——好廣闊,洪澤湖和太湖面積相近,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其他分別排名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是淺水湖,水深不超過5米,一旦發大水,龍蝦和其他淡水養殖就會全部衝光,我們覺得好可惜,船老大說,這並不可惜,反正龍蝦還在湖裡,就是大家捕捉,在1998年發大水時,上游河道旁的化工廠也被淹了,污染了洪澤湖,龍蝦大批死亡,這才是最可惜的。
鎮江——品嘗鍋蓋面,無心插柳從盱眙回來,花了3個小時,一路順利,倒也無話。大家七歪八倒,全睡得像小豬一樣。來之前就聽說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前面兩個倒也算了,最後一個真想好好嘗嘗,這天晚上先是在住宿的旁邊,藍色快舟旁邊的鎮江鍋蓋面館吃了,味道還不錯,我吃了一碗十全面(18元),裡面什麼都有,只是覺得油膩了些,紅湯面,加了醬油,和上海的面,差異不是很大,心裡想,也是名不符實罷。第三天早上玩了焦山(江中的一個小島,路過,看過),中午在離焦山不遠的地方,隨便找了一家面館,叫小刀面館,蔔家面館,據說也有年頭了,店不大,也不是在鬧市區,想想充充飢,也沒什麼大要求。我點了一碗長魚面(黃鱔面),8元,剛點好,還沒付錢,旁邊的朋友就已經拿到了面,驚呼其速度之快。乍一看,這面條像是麻花,不是平的,一上口,頓時感覺找到了“著名”的含義,原來鎮江的鍋蓋面就是這樣有咬勁的,怪不得這麼出名,湯也味美,和昨晚的面條相比,少了幾分油膩,多了幾分鮮味,真是不錯。三日游的高潮原來就在此處了。(上網一查,還真有這家店,原來無心插柳,卻成了蔭,一路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