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顛簸,帶著滿臉的倦意走出蘇州火車站,撲面而來幽潤的空氣中夾雜著些許so2。蘇州護城河就在面前,余家居洛陽,求學於西安,對護城河早已司空見慣,但面對如此秀氣的護城河,仍不覺望而失神。極目遠眺,粉牆黛瓦在暗淡卻並不陰霾的天空的籠罩下,透出江南水鄉的清秀,不遠處的廊橋讓我想起四個字——長橋臥波。
在赴酒店途中,看著車窗外的市井人家,不由浮想聯翩,在那粉牆灰門後,烏船石橋邊,是否有浣紗溪畔、顧影自憐、等待陌上少年的女子;若有,她應當在河邊的小石上,一雙纖纖細足浸在水中,引得魚兒來戲,調皮地抬起蓮藕般的玉足,帶起一陣漣漪,驚得魚兒四散游去,俄而在不遠處吐出一串泡泡,抬頭一望,卻又沉了下去……
同學的驚叫驚叫將我的目光再次引向窗外,一個個高大醒目的路牌指示出一個個令人向往的勝景之地。車過虎丘,那數百年的石塔依舊巋然,但那延綿百年的虎丘盛會是否有了新的內涵?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少男少女早已不是去年模樣,物雖是,人已非,情依舊……
居於此,真好!
下午參觀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私家園林之冠。請了一名金導,自詡為最佳導游,其吳語晦澀、英語博雜。嗚呼,天不憐吾雙耳。在園內游覽,處處留心皆入景,且不說那亭台樓閣、廊坊水榭,腳下石、足邊花都有各自名目,真應了那句偈語: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
聽雨軒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遠香堂外,小荷才露尖尖角,為有暗香隨風來;荷風四面亭邊,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三十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館內,“裙裾蓮步,曲笛幽咽,暗香迫近眼眉,水袖能觸到你的鼻尖”的昆曲幾時上演,傳承六百年的昆曲,和園林的歷史一般悠長;後花園的秋千下,“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上佳人笑。笑聲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秣香館旁,可有李贄這位稻香老農在為香菱改詩……
走完全程,我醉了,醉於這山縈水繞,醉於這移步換景,醉於這鬧中取靜,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假如真有天意,我願歸於這一片靜秀的城市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