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整個尼羅河河谷直到地中海沿岸的地方,統一了埃及,古埃及的歷史由此開始。雖然埃及具有5000年燦爛文明的歷史,但作為觀光對像而言,人們普遍了解的是歷史中的古埃及,即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到公元前322年結束。現在游人所游覽的許多宏大的古跡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而個人認為在埃及旅行中決不容錯過的大型建築,一個是金字塔,另一個就是阿布辛貝神廟。
現今的阿布辛貝神廟位於阿斯旺以南280公裡處的納賽爾湖畔,是埃及最南端的景點。其宏偉程度使它成為拉美西斯二世的永恆標志和全埃及的像征。雖然,這座神廟理論上是獻給太陽神阿蒙-拉(amun-ra)、天空之神拉-哈拉克帝(re-horakhte)和冥神普塔哈(ptah)三神的,實際上卻是為了永遠歌頌神廟的建設者拉美西斯二世。神廟當初開鑿於埃及與蘇丹國境線附近,尼羅河岸邊的懸崖峭壁上。在許多個世紀裡,人們遺忘了伊伯薩姆布爾(神廟的古名)的存在,它也漸漸被淹沒在幾個世紀以來堆積而成的成噸風沙之下。1813年,一位瑞士旅行家、阿拉伯語學者約翰·路德博格·布爾卡德沿著尼羅河到達古努比亞的地域。偶然在尼羅河西岸的沙海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質人頭像,神廟才重新為人所知,但瑞士人沒有進行挖掘就離開了。直至1817年,意大利的埃及學家吉奧曼尼·巴蒂斯塔·貝佐尼從瑞士人的描述中得到啟發,挖掘出四尊座式巨像。再往下挖去,在巨像之間挖出了一座門的上部,發現了神廟的入口,神廟才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世人才得以欣賞這座拉美西斯二世建築的代表作。今天,它以所處村落的地名命名為阿布辛貝神廟。
然而,人們今天還能欣賞到這座埃及最美麗、最神秘、最不尋常的神廟,則全賴於歷史上最驚人的一次拆卸和重組工程。由此,阿布辛貝神廟也一舉成名。20世紀60年代,埃及修建阿斯旺高壩時,神廟面臨著永沉水下的厄運,為防止其淹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各國發出“拯救努比亞古跡”的呼吁及募捐運動。派出當時國際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員,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測算手段,將阿布辛貝神廟切割成1036塊,在原址向上移位65米。這項工程於1963年動工,8年後才真正完工。每塊5到20噸重的石頭被小心翼翼地切割,編號,轉移,然後在比原來高65米的地方重新接合在一起。僅僅移動這龐大的建築就需要全世界共同提供資金和技術,這不禁讓我們為拉美西斯二世的強大權威而傾倒。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是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著名法老,同時也是一個自我表現欲很強的人。在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留下了無數自己的塑像,在他建造的眾多神廟中,登峰造極之作就是這座阿布辛貝神廟。它由大小兩個石窟神廟組成,兩座神廟是在同一個山體上整體開鑿出來的。大神廟正面是4尊巨型的、拉美西斯二世的摩崖石像,雕像高20米,面向東方,倚山而坐,保持著古埃及人像雕刻的傳統姿勢,像旁還刻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4尊完美的巨像是這位法老不同時期真實面容的模擬像。從左到右,第一尊是法老青年時期的模樣,只見他嘴角微微翹起,富有朝氣的臉上流露出躊躇滿志笑容;第二尊巨像已經殘破,部分軀體和頭部橫臥地上;第三尊巨像,法老仍然年輕,神情自信;第四尊巨像,法老已經不再年輕,雙唇緊閉,成一直線,顯示出沉穩、威嚴的氣度,給人一種城府極深的感覺。進入神廟,內部是一個大列柱室,8座高10米的模仿歐西裡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分成兩排相對而立,神廟內所有牆上的壁畫都以頌揚拉美西斯二世為主題,其中北牆的一幅是描繪著名的卡迭什之戰。神廟的最裡面是聖殿,在這個最隱蔽、最神秘的聖地裡從左到右依次排放著冥神、太陽神、神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天空之神坐姿塑像。而神廟最神奇、最不可思議之處,是被稱為“太陽奇跡”的現像:即一年內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10月21日)這兩天,在拂曉時,陽光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照亮太陽神、拉美西斯二世、天空之神的三尊塑像。二十分鐘後陽光便消失。最令人驚異的是,陽光並不會照射到冥神普塔哈的塑像上。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作太陽節。在神廟遷移時,盡管煞費心機,竭盡一切努力,但神廟特有的太陽節的時辰還是挪後了一天。由此可見,三千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天文、星像、地理、數學等知識水平之高。離開大神廟向左拐,就會來到小神廟。這是法老為其最愛的妻子奈菲爾塔麗修建的。其正面有四尊法老和兩尊奈菲爾塔麗的立像,神廟雖不大,但卻精致、和諧勻稱。拉美西斯二世在深入努比亞國境的地方,修建如此宏大的神廟是有其很深遠的政治意圖的。敘利亞地區位於亞非歐三大洲結合部,扼古“錫道”要衝,是古代海陸商隊貿易樞紐,歷來為列強必爭之地。埃及多次發動對敘利亞地區的征服戰爭,力圖建立和鞏固在敘利亞地區的霸權。但埃及建立霸權的努力遇到了北部強國赫梯的有力挑戰,並抓住有利時機逐步控制了整個敘利亞地區,沉重打擊了埃及在這一地區的既得利益。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決心重整旗鼓,與赫梯一爭高低,恢復埃及在敘利亞地區的統治地位。三千年前,努比亞是由數個黑人部落組成的國家,位於埃及的南方,是埃及與黑色非洲的接壤與過渡之國。同時,其國土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量金礦。因而受到了埃及多次的攻打,最終臣服,成為傀儡國。從軍事上看,穩固南疆一切可能的動蕩,是其他戰爭開始前最為重要的一步。控制好這裡,就控制住了埃及的南方國門。拉美西斯二世不僅是戰場上的用兵高手,更是一個擅長運用精神力量來控制和籠絡人心的、天才的政治家。阿布辛貝神廟高踞於尼羅河岸邊的懸崖之上,四尊巨像仿佛直接從山崖中長出來一樣,而尼羅河恰好在雕像面前拐彎,所以凡是在河上航行的人們,不但從遠處即可看到這四尊正襟危坐、令人生畏的法老坐像,在心裡留下十分深刻的印像。這段河道又是黑非洲通往埃及的必經之道,因此,過往船只必須從法老腳下經過。敢於近前的人,巨像的宏大氣勢會讓人目瞪口呆,神廟門前的過道兩面都雕刻著被綁住頸脖的一隊隊俘虜,個個臉上流露出驚恐與臣服的神情。而在神廟最裡面的聖殿中,四尊神像的雙手拿著權杖放於胸前。其中,太陽神、拉美西斯二世、天空之神三尊塑像的手、前臂和拿著的權杖,據說是由黃金做成,也因此,這三尊塑像的前臂、手和權杖現在都已丟失。每到一年中那特定的兩天,陽光照射到這三尊塑像時,黃金反射陽光,在遠處即看到神廟發出道道金光的奇景。可想而知,這對三千年前的人們是一種何等的震懾力。拉美西斯二世作為古埃及歷史上最重要的法老之一,他十分懂得精神和宗教力量對鞏固君主不可侵犯的神聖權利的作用;認為所修建的神廟是鞏固自己統治的“永恆之石”。他不僅是開疆拓土的雄主,而且善於治國,在他統治時期埃及得到了長期的穩定,呈現出一派歌舞升平,繁榮昌盛的景像。阿布辛貝離阿斯旺約280公裡。到那裡游覽必須按埃及政府指定地點指定的時間集結,然後在武裝軍車押送下前往。據導游說,這種武裝押送並非義務,埃及政府向旅游團收取,每個游客90美金的保護費。以前,這種武裝押送的路線有三段:阿斯旺來往阿布辛貝、盧克索來往紅海、紅海來往開羅,三段路線收取的費用不同,以去阿布辛貝的費用最高。由於西方多國的抗議,現在取消了兩段的武裝押送,只剩下保護費額最高的、去阿布辛貝這段。可以說,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經濟上,參觀阿布辛貝神廟所付出的代價都是不斐的。也可能因此,國內許多旅行社的埃及游路線都不安排游覽阿布辛貝吧。但個人認為去埃及旅游,而不去阿布辛貝,絕對是個遺憾!

(阿布辛貝全景)

(遷移前的阿布辛貝神廟(下載於網上))

(神廟內的壁畫1)

(壁畫2)

(拉美西斯二世的cartou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