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那反過來“沒有期望,或有驚喜”。我們這次的嶗山之行可以說就是後一句的寫照。
早晨5:30,我和lp就起床了,准備好一些食品和水,我們6:00就從賓館出發了。出了賓館所在的老年大學正門,馬路對面有一家吃早飯的地方,看樣子這家店早就開門了,已經些人坐在店裡吃早飯了,裡面東西還挺多。早點和上海差不多,有油條、包子、粽子、餡餅、火燒、豆漿和小米粥等。我和lp要了1碗豆漿、1碗小米粥、2根油條和餡餅。發現豆漿摻水厲害,三個字,相當淡。小米粥在上海很少見,所以我每次到北方只要看到有小米粥都要喝上幾碗。吃完早飯,看時間差不多6:15。因為前一天晚上我們已經到110車站走過一趟,這裡到車站最多10分種,所以我們不緊不慢的走到車站。到車站6:25,車站上已經有1、2個和我們差不多的背包人等著了,但他們手上都有一根登山杖。我們心想,不會錯了,這些人應該和我們一樣是去嶗山玩的。
我們等到7點差幾分鐘,才看到有110專線車出現,專線車前面的有個牌子寫著北九水。等車期間陸陸續續有一些拿登山杖的人到了車站,專線車來了,這些人和我們一起上了這輛去北九水的110路專線車。
上了車發現,這輛車和公交車一樣,座位不多差不多坐滿了,絕大部分的人背著個包,很多還帶著登山杖和帽子,其中有七、八個老年紀的人看著是一起的,一路上說說笑笑的,他們人手一頂帽子和一根登山杖。猜想這車人應該大部分都是到嶗山北九水的。從我們上車的地方到終點北九水一個人6元,不算貴。這輛車和普通公交車一樣,一站一站,一路上要停靠二三十個站,路線可是夠長。後面上這輛車的人裡很多都是和我們類似的游客。這趟車一路上還經過青島二中和中國海洋大學。青島二中給我留下蠻深的印像,校區在嶗山區,看上去很新,面積很大,看著都有一所大學的規模了。
在途中有2名乘客上了車後發現這趟車是到北九水的,乘了一站路就下了車。這也解開了我們前一天晚上的疑惑,其實110路專線車是從台東到仰口的,但每天早晨和下午各有1班定班車是從台東到北九水來回的,我們坐的就是早晨的那班車,並不是賓館工作人員對我們說的每班車都到北九水。當然定班車和常規車的大部分路線是一致的。
在車進入嶗山後,一些拿登山杖的人都陸續開始下了車,那七八個一起的老人也在一個站一起下了車,原來這些都是純粹登山的,並不是和我們一樣去北九水景區的。這些登山人中,退休的老年紀人特別多,而且看他們的身體氣色都非常好。青島的老人真會享受生活,看他們一路說笑,一起登山,真是羨慕。
車駛上了上山的盤山路,風景也越來越美,車窗外出現高高的山,山上覆蓋著綠色的植被,山下面有時有一潭清澈的水,看著這風景,人的心情一下子就會變得舒暢起來。車到了一個收費站停了下來,看到收費站的一名工作人員上車向每人收取景區的門票費,50元/人。從這裡開始,每輛經過的車都要停下來,車上面的人都要購買景區的門票,我們的車其實還沒到終點站,等車上的人都購買好門票後,車繼續上行,大約5、6分鐘,我們到了終點站北九水。下車的時候差不多8:20左右了。
終點站旁有個道觀-太和觀,這個道觀很小,裡面也沒什麼游客。道觀旁有一條車行的盤山路,指示牌上嶗山風景區就指向這條路,可能私家車上山就可以走這條路,我們就只能步行了,一路上看看風景也不錯。走差不多10多鐘我們就到了嶗山北九水風景區的檢票口了。
北九水風景區主要是一條主路,2條支路,2條支路1大1小。2條支路最後都能轉回到主路上。主路往山上走從一水、二水、一直到九水、潮音瀑。一條大支路在進檢票口不久就到了,這條支路上有一個據說是明代就已經建造的很大的道觀,我們看這條支路上有名字風景點不多,就先沿著主路上山了。沿途看著周圍高大聳立的山石,褐土色的山石映襯著藍藍的天空及旁邊綠色的植物,風景真是漂亮。因為不是在雨水的季節,河道裡的水流很小,河床下的石頭都暴露在熾熱的陽光下。
說到陽光,從我們到青島的第二天開始,一直到我們離開青島,每天都是艷陽高照,和我們之前在上海出發前查的天氣預報完全不同,天氣預報說青島那幾天是多雲甚至陰天,所以我們防曬霜、帽子都沒准備。在青島的幾天,我和lp都被曬得厲害。
走到差不多七水的地方,就到了一個小的支路,看景區指示圖上面,這條小支路沿途的風景點不少,而且最後在九水附近回到主路上。我們就岔到了這條支路上,果然沿途風景不錯,有山有水潭,一個水潭的對面山上有個人工雕刻的獅子。看景點文字說是獅身人面,我怎麼看怎麼就是個獅身獅面。
繞了一個不大的圈子,又回到了主路上,走不了多久就到了北九水最主要的一個風景點-潮音瀑。因為現在不是豐水的季節,瀑布很小,瀑布下面有個水潭,水潭裡面的水非常清澈。在這裡我們坐下休息,看看瀑布,補充點食物。看時間差不多是11點多,從下車到這裡走了差不多2個半小時,因為沿途我們走走停停的,算一下回去應該1個多小時就差不多了。休息了差不多,我們就下山了,下山就沿著主路回了,在途中,經過很多攤子都有賣當地人自己做的嶗山涼粉,找了一個攤子坐下吃了一碗涼粉。涼粉味道本來就不錯,加上一路走過來已經渾身冒汗,況且烈日當頭的,涼粉涼涼的感覺吃到肚子裡怎一個爽字能形容。在上海就沒吃到過這麼好吃的涼粉。如果不喜歡吃大蒜的人在青島吃涼粉可要提前跟賣家說好了,他們的每碗涼粉上面都會放一大勺蒜粒。
一路下山,順主路返回,到了去往道觀大支路交彙的地方,看時間才1點不到,本來不准備走這條支路的,但看時間還早就到了大支路上,看上面的指示有個最近的景點在距離交彙點600米處,就沿著這條路走了下去。這條路相對主路游客就少許多了,在走到一個鐵索橋後就到了第一個景點,這個鐵索橋跨越在一個峽谷上,鐵索橋大約60~70米長,站在鐵索橋中間,看著兩邊的風景,又是別有一番味道。這裡再上去大約1km左右可以到那個明代的道觀,但那時我和lp腿腳都早已經酸痛了,就不再上行而往回走了。
這次的嶗山行,在之前因為看到聽到很多不甚太高的評價,所以去的時候也沒報任何期望,但真到了那邊,一步一景,每個角度嶗山都呈現出各自的面貌,山山水水,還是覺得不虛此行啊。
在檢票口問了一下工作人員回青島市區公交車的情況,得知北九水我們來時下車的地方有3部公交車可以去青島市區,但最早的一班要14:50。我們看時間還早,就到從盤山公路通往私家車、旅游公司大巴的停車場的一條小路走了一下,這條小路長200多米,小路兩邊都是小攤販,主要賣嶗山當地的特產為主,以賣嶗山茶葉最多。轉了一圈回來順著盤山公路下到公交車站終點站。
在公交車站看到311路15:00有一班是從北九水到青島火車站的,當中經過香港中路市政府,市政府對面正好是五四廣場,我們可以到那邊轉轉,順便在那裡碰老同事。因為前一天吃完飯老同事和我們約好嶗山回來後到市區碰面一起去啤酒街喝啤酒。
那天從北九水坐311路可以說是嚇人,玩好北九水景區回市區的大部分散客都是坐311路(這條公交線路經過市區的主要的站點),311路從北九水上完乘客可以用沙丁魚罐頭形容,車廂裡面擠滿了人,座位上面一般是3人坐2個座位,更厲害的是4人坐2座位。接近市區了,車廂也越來越空。大約16:30左右我們到了市政府站。下了車往海邊走就到了五四廣場,廣場上面有個紅色的巨大的雕塑叫五月的風,這次是近距離的看了一下。雖然已經近下午5點了,但天氣很好,海水很藍。
和老同事全家在五四廣場碰面後,和老同事商量了一下,我們想自己買了海鮮去類似啤酒屋的地方加工,然後喝啤酒吃海鮮。老同事說,“那就去台東吧”
台東是青島的一個商業區,很熱鬧,有一些購物商城。但吸引我們的不是商店,而是那邊連片的啤酒屋。老同事說選台東一方面這裡的啤酒屋非常多,而且都在一起,另一方面,這裡有一個大的市場,很多生的活的海鮮都直接可以在市場裡買到。我們在靠近台東七路這裡找了一家可以代加工的啤酒屋,然後在市場裡采購了2斤基尾蝦、2斤嘎拉(蛤蜊)、2斤蝦牯(瀨尿蝦),2斤蟶子,2斤牡蠣,5個小鮑魚,一大盆海涼粉回到啤酒屋,海鮮讓店裡加工,我們又要了啤酒,點了些冷菜,以及店裡烤的每人一串魚、一串肉,一串魷魚,就大家坐在小馬扎上圍在小矮桌子旁邊喝啤酒,吃海鮮了。這個吃的爽快啊,啤酒是新鮮的,很爽口,和老同事各喝了3、4大杯。海鮮的加工其實也很簡單,基本就水煮或者清蒸,不放任何作料,吃的時候自己蘸醋吃。既便這樣,因為海鮮是新鮮的,吃起來也是非常好吃。老同事說,在青島,很多人喜歡這樣喝點啤酒,吃點燒烤,再一點小菜就可以了。2、3知己經常在啤酒屋坐在馬扎上喝啤酒,吃點東西,聊天。吃罷最後算下來包括啤酒屋海鮮加工費、燒烤、啤酒及自己在市場買的海鮮等所有費用5個人總共花費200元左右。吃的這點量這個費用比起正規飯店可是便宜很多了。
後面一天,我們就准備去青島海濱的幾個景點玩了。

(盤山路上的嶗山風景)

(北九水景區內的一個風景)

(景區內的大石頭獅子)

(潮音瀑,水很小)

(五四廣場旁邊的小商品市場,後面紅色的雕塑就是五月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