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自由行2009年5月最新游記 (本站貼圖太麻煩,看圖文版的到:http://www.hswxs.com/bbs/read.php?tid=4983
http://www.kaixin001.com/diary/view.php?classid=0&uid=12128143&did=14088786&pos=0&start=0&type=list)
黃山歸來,回憶點點滴滴,感受多多:累!真的挺累!美!真的太美!比照去之前網上看的各“黃山攻略”,發現還是有許多值得來說說的,不是說網友們說得有誤,而是情況有變,我站在我的黃山旅游經歷看,可以為將要去黃山的朋友,提出的參考意見:
幾經曲折,終於和lp都在單位請好了五月第二周的年假,在網上做了3周的功課,《黃山自助行》《黃山,我來啦!》《黃山游玩路線》《上海出發,黃山三日自助游》《我的游黃山記住宿准備》《驢行黃山》《黃山旅游攻略 08版》…………看了不少,打印了也不止30頁,不少游記寫得挺詳細,對我們的幫助挺大,這裡一並感謝一下!!
lp5月4日去買好了5月9日k8418臥鋪票,下鋪175、中鋪169;網上給“黃山望秀山”http://www.hswxs.com/bbs/index.php,“黃山自助游俱樂部” http:/www.hsqs.com/等留貼咨詢,望秀山回復較快,決定在望秀山定房,5日早上給程衛兵發短信定房,一直沒回音,下午正准備換地方定房,16:39回了短信來,打電話到其前台定了10日晚上望秀山的房間,11日晚北海賓館的標間(我弟在這裡住過,推薦我住,說多人房間人多太吵雜,晚上休息不好);
攜帶的主要物品:
各類藥品:感冒藥、腸道感染藥、芬必得藥片和藥膏、暈車藥、傷痛膏藥、邦迪、雲南白藥噴劑、防曬霜、風油精等;(各人根據自己的狀況帶上藥品,比如頭痛發熱藥等後面會再提到)
衣物:帶氣墊旅游鞋,防風單衣,長褲穿、備各一,t恤長短各一內衣褲及替換件;(毛衣猶豫了幾次還是沒帶,事實證明不帶是對的!)
食品:1.25升一瓶,0.6升兩瓶;泡面,面包,牛奶,巧克力,牛肉等若干(我獨自去了趟超市,一不小心買了140的食品,事實證明帶得太多!巧克力都軟化了,爬山時牛肉干、香辣豆腐干等都沒胃口吃,就想喝水,建議零食少帶點,帶點生津的酸梅糖,占空間和分量的包裝的殼都可以去掉了!)到湯口按需購買即可!
照相機、新買了塊電池、1g、0.5g內存卡各一,還怕不夠,又借了塊2g的卡(光拍照這內存卡帶多了點)各充電器、一轉多的電源插座(怕多人房間時搶充電插座嘛,後來用到一次),小手電;手機、人民幣,各種身份證件等,該帶的都帶嘛,兩旅行背包裝了全部就可出發了!
5月9日17:35上了k8418,在站台認識了小強和其女友,車上隔壁廂間的兩對溫州情侶也是去望秀山的,但沒有與我們搭話。臥鋪車廂上鋪全空!中鋪也沒滿,下鋪空了兩三個!
10日早8:50到黃山市,出站lp就見到了寫我名字的接站牌,問明了還有兩座位,就帶了小強倆人上了望秀山的車,10:10到達望秀山。順利登記入住;50元的標間,房間小了點,條件一般,熱水不夠大,對我們就要求干淨、安靜睡一覺的旅客來說,這房間是蠻實惠的。
剛在房間裡整理了一下,吃了點東西,小強來問怎麼安排,前台電話打來,說拼車去宏村,差兩人,小強就說自己另外找人去九龍瀑,我和lp背個包下樓一看是火車上隔壁的四個溫州小朋友,一起拼車去宏村30元/人、翡翠谷10元/人,好像是三菱的七人座旅行車,位子太軟,靠背頭墊也不舒服,讓我暈車,司機小程倒是服務不錯,在這裡也感謝一下;
宏村至從拍了《藏龍臥虎》,名氣響了,價錢貴了!80元的門票我覺得不值!加上車錢30元,110元的價錢去宏村!性價比差了點!"發哥"牽白馬走過的小橋
承志堂
大梁雕塑,據說值黃金百兩!
不是特別愛好的就建議別去了,如果雨季來這裡,不妨去九龍瀑看看。
下車後,司機小程說了回程時間兩小時,然後四個溫州小朋友先走了,我和lp買票進去(望秀山可以給9折的票,我們沒問,多浪費了16元!),門口給我們倆派了個導游mm,服務也挺好,還把自己撐的紙陽傘借給我們拍照,謝謝了!跟著導游還是聽到些東西,自己看可就看不出什麼名堂了,宏村的徽派建築景色還是不錯的,
可最主要的中心景色沼月池旁居然還晾曬著衣物被褥!沼月----"發哥"從這上面飛過
太煞風景!這位抬杠說:這就是原生態!原生態有在祠堂門口曬衣物的?早給亂棒打出了!建議有車的朋友去宏村趕早/晚——在工作人員還沒上班/下班後、居民衣物還沒晾曬出來、商品攤頭還沒擺出來時游游宏村,感受一定好!徽派風格就是在青瓦白牆的灰蒙蒙晨霧中!
宏村出來,在車上打了個瞌睡就到了翡翠谷,記得問起網上看到的:望秀山可買9折門票的事,司機小程說他那裡有門票,是我們自己沒問!?(我在心裡給了他兩耳刮子!呵呵!)接過小程的9折團體票,兩人省了10元;
去之前,網上有說:去過九寨溝的就別去翡翠谷了!所以對這裡的心理期望值也不高,去看了後覺得也還可以看看,但肯定不是那種去過後還想特地去的地方。 "發哥" 和"章小妹"鬥狠的竹林
"掉劍"的"深潭"
百"愛"碑,喜歡書法的可以去研究一下
五點多等齊了四個溫州小朋友,回望秀山,半路被小程帶到個茶莊“喝茶”,茶是挺好喝,但我搞不懂茶葉質量,就沒買;六點多回到望秀山,到二樓餐廳點菜吃飯,(建議要到望秀山吃晚飯、聽程衛兵講課的朋友,到二樓餐廳,坐中間正對地圖那張桌,這樣你就可以慢慢吃,反正講課就在這裡,你可以邊吃邊聽講,呵呵!)菜上得是慢呀,最可氣的是旁邊一桌比我們晚來,還先上菜!?什麼道理?難道vip?兩人吃了四十幾元,飯菜質量、價錢都還可以,就是飯2元/人管飽,好像超出上海同檔次1元/人的慣例,哈?晚7點多,我們還沒吃好呢,一群人湧入,講課開始了,就在我們這桌前開講,內容嘛,我功課做得好,基本都知道,但程衛兵講得生動,
程先生上課(如果涉嫌侵犯肖像權,請程先生自己刪除!)
課堂上不時發出笑聲,笑聲中,行程安排、安全注意事項等都講明白了,收獲是不小,還發了雨衣、地圖;在程衛兵的組織下,驢友們相互認識,自由組合,交流下來,發現朋友們都挺和善,我們也就打消了山上住標房的計劃,和朋友們住了白雲賓館的獨衛六人間,(120元/人)算省了一筆!
這裡先把驢友們介紹一下:坐我邊上的是對上海夫婦,一交流,原來是在望秀山網上跟我帖的“很快要來黃山”老蔡夫婦,他們那旁邊是老張、老賈哥倆(他們是高中好友、現在一個在上海,一個在蘇州),另外靠門一桌是前面就在這吃飯的台胞母子、小強及女友、小張及女友(倆大四生,趁還是學生票出來玩玩)還有三美女,沒有交流不知道哪裡的,裡面一桌的是同車來的溫州四個小朋友,還有幾個人就沒有交流了。
大家交流了手機號,安排了山上的住房組合,各自到前台登記山上的住宿,去超市補充上山物資,聽了程衛兵介紹,到旁邊的小賣部買了“自熱飯”12.5元/盒,的確比別的超市便宜!質量也不錯,讓我到了天都峰頂吃了頓熱飯!(沒幾個人能夠在天都峰頂還吃到熱飯的吧?哈哈!就是有些重,不過還是推薦大家買兩盒帶上山)
11日早4:30起床!洗漱、吃早飯,程老板已經聯系好了小車等在門口,去雲谷寺,13元/人,領了拐杖出發!老蔡夫婦已先行了,我們和老張、老賈哥倆一部車。
到雲谷寺,分工排隊、買票(門票230、索道80/人)!
也許我長得太一般——在售票口遇見老蔡夫婦,他們急著向老張打聽我怎麼還沒來,我在旁邊聽得雲裡霧裡,老張好容易搞明白了,向他們指明:“我”就是他們要等的人,呵呵!驢友們相互幫助還是挺令人感動的;這時小強負責的人群都順利的到達買票了。等在索道口,我們是第一批的,6:30開門,乘索道上山。
6:30開門,檢票、進站、乘索道上山,大概是6:50左右到達白鵝峰,開始真正的黃山之行。
6:52 拍下黃山上的第一張照片(游記時間都根據照片時間對應)。
走幾步就是“蘑菇亭”然後我們在這後面的一段路小小的迷路了,在豎琴松,老蔡夫婦因為要在山上住兩天,就先去白雲賓館放行李,直奔西海峽谷,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先游後山再去西海峽谷,就此和老蔡夫婦分道。等我們糊裡糊塗走到始信峰方向,發現錯過了“小夢幻”之稱的石筍峰,由於趕時間,就沒有回頭去看,留下遺憾。
7:15到達始信峰,黃山旅游諺語有:不到文珠院(即玉屏樓),不見黃山面;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不到獅子峰,不見黃山蹤;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 這裡是看黃山奇松的地方,由於沒有導游,功課做得不到位,沒有分辨出這裡的幾大名松,建議後面的驢友,做好這方面的功課。
7:30左右在連理枝松這裡拍照,和lp攜手走過連理松前的“情人橋”(在這裡遇到旅行團,聽導游介紹的)。
連理松下的情人橋
7:38到了“黑虎松”有標示牌可以認識。
7:47看到了夢寐已久的“妙筆生花”——在很久很久前,我對黃山的情況,就知道玉屏樓前的“迎客松”、散花塢裡的“夢筆生花”,以及紅樓夢片頭的“飛來石”。
“夢筆生花”
“夢筆生花” 在散花塢上右側,孤峰高聳,上尖下圓,頂端巧生奇松一株,盤曲如花,壯似倒插巨筆。筆鋒右側,又有一峰突起,頂分五岔,酷似筆架,與筆鋒相對。一塢之中,有“筆”“架”,天然成趣。 筆架峰
8:00左右到了北海賓館前。
8:20上清涼台眺望“猴子觀海”,
清涼台又名“法合石”,位於獅子峰腰,有"黃山第一台"之稱。它背倚懸崖,三面臨空,長約5米。站在這個高台上遠眺峰石奇妙、峰雲變幻的後海,台下是十八道彎的石級盤旋而上,右側上方排列著犬牙般的石筍,惟妙惟肖的“十八羅漢朝南海”,這些皆可盡收眼底。清涼台亦稱北海的風景窗,是觀雲海、日出的理想之地,清人胡俊有詩曰:“纖塵飛不到蓬壺,至此方知熱惱除。勝地借將居士號,靈山藏遍上清書。風生天籟開瓊宇,月出林梢走玉蜍。恍在琉璃仙世界,較他歌舞復何如。”
峰石奇妙
清涼台側岩壁上,鐫有“清涼世界”、“勝妙殊絕”、“氣像萬千”等摩崖石刻,集書法、工藝於一體,讓人回味。愛好書法的得仔細看看!
"氣像萬千"石刻
台下還有黃山十大名松--扇子松;
在獅子峰北一座平頂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靜觀雲海起伏,人稱“猴子觀海”。有詩曰:“靈猴觀海不知年,萬頃紅雲鑲碧天。坐看人間興廢事,幾經滄海變桑田。” 可惜沒有雲海,石猴又如在遠眺太平縣境的綠野平疇,叫“猴子望太平”。
“猴子望太平”
都說:黃山前山峻偉,後山秀麗。在這裡就可以好好體會後山的秀麗了!
由於獅子峰封山了,不能夠去登頂獅子峰,我們就只有原路返回北海賓館,然後折轉向光明頂方向。
遠眺光明頂,向著光明頂進發!一路別忘記停步看看美景!
不知名的崖上松
9:30左右登上光明頂!在此可以俯瞰群山!
光明頂眺望鰲魚峰
在光明頂稍事逗留後,就下山9:45左右到達白雲賓館,辦理入住,前台居然說:房間還沒有打掃出來?!耽擱了一些時間後,終於入住,抓緊時間給上午用掉不少的相機電池充電!燒水吃方便面!有網友提到:“賓館裡可以燒水,但是有異味,不太習慣”,可至少白雲賓館的水質是相當好!比起上海的自來水,甚至可以說:“白雲的水,有點甜!”
11:00大家收拾停當,開始下午的“西海大峽谷”之行。
(建議後來的驢友們,在此時應該背包裡東西少而又少!帶足水,必要的傷痛膏藥、邦迪就可以了,我背了好多零食,都吃不了!你要吃零食,等躺在賓館的床上再吃吧!未來的旅程會累得你沒有吃東西的胃口!就想喝水,買兩根黃瓜帶上是好主意)11:15再登光明頂,眺望了一下將要去的飛來石和西海大峽谷,轉向排雲亭方向(西北方)下了光明頂,向飛來石進軍!
青松峽谷
一路風景如畫,常讓我們流連,由於我們刻意避開人潮,所以一路上常就我們同行的幾個望秀山驢友:我們和老張、老賈哥倆一直走在一起,不時停下來相互拍照,小強、小張這倆對小情侶則不時出現在我們前後,台灣母子時時跟上隊伍,一路上看美景、聽松濤、向黃山小松鼠致意…………
黃山小松鼠
11:45才來到飛來石前
飛來石
飛來石 位於光明頂西北方,相距近1公裡;它豎立在黃山天平矸西端的峰頭上,此石高12米,寬8米,厚1.5至2.5米,,重365噸。正好應和了一年12個月365天,所以又傳“飛來石”是女媧補天剩下的兩塊石頭之一。如此巨石卻被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岩石上,岩石成分完全相同的上下二石,其間的接觸面積卻很小,使游人感到上面的巨石似從天外飛落崖上,故名“飛來石”令人驚嘆不已!游人站在平台邊緣上憑欄攬勝,對面的雙剪峰、雙筍峰就像一幅神奇的潑墨山水畫。如臨畫境,故石面上有“畫境”二字題刻。明代游覽者程玉衡驚嘆此石的存在,有詩雲:“策杖游茲峰,怕上最高處。知爾是飛來,恐爾復飛去。” 巨石如此巨大,何人能夠撼動半分?
畫境
我們在飛來石前遠看飛來石時,上面有些人,我們還挺遺憾,等我們登上時,這批人正好走了,哈哈!這塊美景之地就屬於我們這批人獨享了!老賈頗想回到前面遠看飛來石的地方,拍張飛來石的遠景照,沒注意他去拍了沒有,我偷懶,不想往回走,想遠景照片上有幾個閑人也不要緊,大不了把他們ps掉嘛!呵呵!
飛來石上眺望西海大峽谷
在這裡逗留了一刻鐘,12:00戀戀不舍的下了飛來石,繼續前行,路邊有一小亭,走近看是“行知亭”,亭柱上鐫有陶先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名言,
亭前的石牌上鐫著“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的格言。
立於亭中,遠眺飛來石,雄奇險峻;近觀名言警句,回味無窮。在欣賞大自然美景的同時,體會先賢的教誨。
這個小亭一般沒有介紹,《黃山導游圖》上畫得有,但沒有標示名稱,網友們去了不妨注意看看。
12:40我們來到了排雲亭前
排雲亭位於黃山西海門,飛來石以北約1公裡,該亭建於1935年。由於西海雲霧多在此亭之下,故名排雲亭。是 西海景區重要的觀景勝地之一,這裡是西海觀黃山巧石最理想的地方,故有巧石陳列館之稱。站在排雲亭前放眼望去,但見箭林般的峰巒,重重疊疊,每當雲霧裊繞,時隱時現,酷似大海中的無數島嶼。近看眼前,左側不遠處的巧石,恰似一只古代男人穿的靴子倒置於懸岩之上,故名“仙人曬靴”;右側溝壑中豎立著一根石柱,有兩塊巧石,恰似兩只古代仕女穿的繡花鞋,人稱“仙人曬鞋”。左靴右鞋,遙相對應,實乃大自然之傑作。其他巧石,有名可數的還有不少,如“天女繡花”、“天女彈琴”、“天狗聽琴”、“仙人踩高蹺”、“武松打虎”等等。排雲亭也是黃山觀賞日落的最佳地之一。
仙人曬靴
我們到這裡時,人潮湧動,好幾對旅游團擠在這裡,唉!哪還有那個意境!我們擠在人堆裡“旁聽”了一下導游們的介紹,除“仙人曬靴”不用介紹我自己一眼就認識,其它的什麼“仙人踩高蹺”、“武松打虎”我一個也沒看出來!嗚嗚嗚,又留下遺憾處!搶空位拍了幾張照,我們只有繼續向西海大峽谷前進了。
12:55來到寫有“西海大峽谷北入口”的標示牌前,我們集合隊伍,拍了西海大峽谷入谷探險全體合影(小強的女友急不可待搶先入谷,又不願回頭,就沒有參加合影);然後就依次入谷...............2005年正式開放的黃山西海大峽谷,號稱“夢幻景區”!
西海大峽谷,號稱“夢幻景區”
正以其秀麗和險峻日益成為驢友們的新寵。在望秀山的“游前准備課”上,程衛兵重點對這裡做了介紹,按照他的講解,我們走的是“北入南出”的線路,(實際走下來知道這是較為省力的合理線路)北起西海景區排雲亭,南至白雲景區步仙橋,全長約15km,峽谷呈v字型,只有在接近谷底的時候有個服務站,(程衛兵說是有造價兩千萬的超星級廁所!您沒有上過這麼高級的廁所吧?不可不去!)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補給。
婉轉的山澗雲梯
游客如果想要穿越幽深的西海大峽谷,必須從峽谷的最高點下至谷底,然後徒步爬至高點,一般需要5~6個小時的時間,需要消耗很大強度的體力,您別指望今天穿越一半,休息休息,明天繼續穿越,這裡面根本沒有酒店!您也別指望實在走不動了出錢找人抬,那陡峭的棧道,根本沒發抬,所以這裡也沒人在做滑竿生意!
棧道穿山過
對游客的體力和意志力,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您得想好了,進去就難回頭,沒有做好准備的,就在谷口探望一下算了!?!?----哈哈!開玩笑,嚇唬您的呀,實際上,真的走進去,咬咬牙,堅持一下,也就走出來了,人的潛能是驚人的!
老賈不"恐高"了
進入西海大峽谷了,游人稀少,(全程走下來,大概沒有看見超過20人)我們保持距離,散隊前行,小張和女友是大四學生,體力不錯走在前面;我擔心的爬梵淨山留下的舊傷沒有發作,和lp走在中間;老張陪著號稱有“恐高症”的老賈(經過這次鍛煉徹底克服了!)與我們在一起,小強的女友衝鋒在前一段後,真的恐高了,讓小強陪著緊跟隊伍,台灣母子可能因為體力關系,落在隊伍後面…………
小強陪著"恐高"的女友
途中還遇到也是住在白雲賓館的兩上海mm、背了一個大攝影包的中年夫妻、有個女導游陪了三個mm是與我們走同樣的線路,與我們反向走的與到過五六人,還有一中年人是跟旅行團的,導游給了他兩小時的時間,他從排雲亭進來走了一段,就惋惜著時間不夠回走了。一路上認識不認識的驢友們都相互鼓勵,累並快樂著!呵呵!共同分享這融奇峰、秀松和峽谷奇觀於一體,風格迥異的美景。
“奇、秀、險”三字當然概括不了這裡的全部,空氣清新,幽谷鳥語,巧石林立,峰回路轉,曲徑通幽,是游客尋幽探奇的最佳處,而且谷中大多數景點未被命名,游客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以自己的眼光給它取名。
背劍的武士
峽谷裡的"妙筆生花"
在將下到谷底時,我和lp體力不支,落在隊伍的後面,為了追趕隊伍,我們錯過了號稱兩千萬的超級廁所,因為出汗大,我們就沒有上廁所的需求。結果走過谷底才發現他們都去參觀超級廁所了,反而落在了我們的後面。
" 超級廁所"
大概15:00左右,我們下到谷底,因為道路的曲折上下,我們好幾次判斷到谷底了,都沒有走到真的谷地,等真的走過了才發現,原來已經穿過了谷底。
陡峭的山道
15:45好不容易走到了傳說中的“步仙橋”,也許是累得沒有力氣發現美了,沒有覺得這裡有傳說中的奇險。
步仙橋
看過步仙橋後,覺得踏上歸途,可是後面的這段路遠比想像中的艱難,常覺得就要到了,滿懷希望,實際上還挺遠…………
16:30左右在“”西海瑤台,16:50終於踏上了西海賓館的台階。大家都累壞了,沒有了拍勝利穿越大峽谷合影的心情。其實應該拍張合影看看的,比較一下進出谷時各人的風貌差別。
不知道台灣母子遠落在隊伍的後面,以為他們也就落後大家20來分鐘的路程,我們也就沒有返回去尋找,只有在賓館裡焦急的等待,大概在晚上8點左右,他們才回到了賓館,因為累壞了,對黃山的印像變得很差,第二天就直接乘索道下山了。沒有照顧好台胞,是我們這次團隊的失誤,希望能夠聯系上這對台胞,我還得把入谷時的合影發給他們呀!
友情提示:帶足水,並且節約著喝!我們開始沒有控制好,喝得快了,帶的兩升水過了谷底就剩半升了,處於缺水狀態,那個渴呀!回到白雲賓館,房間的門開著,老蔡夫婦(“很快要來黃山”)已經比我們早了1個多小時回到這裡。大家趕緊喝水燒水,(賓館裡的電熱水壺同我家的一樣,鐵殼的那種,看起來挺干淨,燒水不到十分鐘就燒好一壺,能夠保證我們房間六個人的開水供應。)我不知道是不是穿的棉襪厚了點,腳丫脹痛得厲害(懂行的朋友幫我分析一下),趕緊換了拖鞋,就輕松多了,雙腳有解放了的感覺。
喝足了水,休息了一下,先問了前台,說今天日落是在18:46。近18點時老賈就在宣稱“已經完全恢復了”!叫人去看日落, 呵呵!我們說他是“快充電池”。lp本來再也走不動了,現在休息了一下,也有些恢復,我的腳解放了一段時間,也不怎麼脹痛了,就和老張老賈哥倆一起去看日落,老蔡因為生病發燒了,夫婦倆就留守修養。因為是在望秀山就交流認識的,相互都比較放心,所以各自的東西攤了一床,也沒有關系。
白雲賓館到光明頂和鰲魚峰的路程都是15分鐘左右,在門口商量了一下決定去鰲魚峰,過了海心亭,前面有個滑竿的站點,然後就一路向上,18:20登上鰲魚峰,山頂比較開闊,大概幾十人在上面,不顯人多,可以隨意找位置。遺憾沒有多少雲層,就沒有斑斕的晚霞;但看看落日余輝中的蓮花峰、光明頂還是挺美的。
落日余輝中的蓮花峰
落日余輝中的光明頂
18:46太陽悄然隱身在天際,沒有想像中的輝煌。
黃山落日
下山,回房間,燒水泡面吃晚飯,並且涼好裝瓶的開水。老張、老賈還要在峰頂看月亮;我們正好抓緊時間洗澡,淋浴房水量很大,熱水衝著腳很能夠解乏,衛生間裡還備有電吹風!衛生條件是相當令人滿意了。房間裡是三個高低床,其中兩高低床是拼在一起的,我和lp在下鋪,老蔡夫婦在上鋪,另外一個單獨的高低床就是老張、老賈哥倆。我的手機從床拼接的縫裡掉到了床底,害我好找。提醒住這種房間的朋友,離開時床底下看看有沒有掉下去的東西。 老蔡發寒熱了,我沒有帶退燒藥,老賈卻備著,拿出給老蔡吃下,第二天就好轉了,沒有因病打亂老蔡夫婦黃山旅游計劃。再次提醒驢友們:出門根據自己的情況,備齊常用藥!自己用不上,也可以學老賈助人為樂嘛!
12日早4:30起床,上光明頂看日出。我的手電筒不知道放在包裡什麼地方了,只有跟著別人的手電走(放東西要有規律,不要臨時亂找!)
4:48在光明頂上,人是那個多呀!找不到好位置了。建議住天海的驢友們,看日出還是到鰲魚峰吧!那裡開闊,人也不會有光明頂這裡的多!我和lp都只穿了防風夾克衫和兩件t恤,只稍微有點冷,絕對沒有到難以忍受的地步!看見有的人裹著被子出來看日出,真的太誇張了!
裹著被子出來看日出
有穿羽絨服的、穿雨衣抗風的,都沒有必要,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冷,老蔡夫婦生病了,也穿得同我們差不多,沒有被凍著嘛! 沒看到日出,失望下山。
晨曦中的黃山
5:40左右回到賓館,吃早餐,整理背包,記得收好充了一晚的電池,瓶裡都裝滿燒好的涼開水……… 約6點小強來報告,他先行天都峰,他女友從玉屏乘索道下山,他先出發,趕著去山下與女友回合。
6:20我們和老賈、老張整裝出發,老蔡夫婦還要在山上住一晚,退房的事情就交給他們了。 6:27來到“海心亭”,正好有導游在講解:海心亭是黃山前後山的分界線。
海心亭
過了這裡,就進入了以玉屏樓為中心,蓮花峰和天都峰為主體的玉屏景區,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前山,(蓮花峰和天都峰輪流開放,我們爬天都峰)沿途會有“蓬萊三島”、“百步雲梯”、“一線天”、“鰲魚洞”等奇妙景觀,當然最著名的“迎客松”就在這裡!
6:40登上鰲魚峰,到達“大塊文章”這裡
鰲魚峰在黃山中部,蓮花峰西北,從平天矼能攀至峰頂,海拔1780米,為36小峰之首。因山峰形狀極像鰲魚而得名。一邊峰腰有三角形的鰲魚洞,洞額刻有“天造”二字,洞內有梯道,游人可從洞中穿過。古人有詩:“東海有巨鰲,何年飛到此;人行穿魚腹,沾衣濕玉髓。”寫的就是人行洞中的情景。我們沒有走這條路遺憾沒有體會到“人行穿魚腹,沾衣濕玉髓”。不過我們走的是另一側,峰壁刻有“大塊文章”四宇,字徑約70釐米。落款:“丁醜(1937年)夏日,鄒魯題;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大塊文章
我不懂書法,只覺得這字是很質樸,四個字卻是大有來頭:“大塊文章”是道家語言,源出莊子。莊子在《大宗師》中說:“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身,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在《齊物論》中又說:“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大塊”即是指天地,指大自然。唐代大詩人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中“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是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文中“大塊”亦指天地,“文章”指錦繡交織般的自然景色,意思是:暖融融的春天用它那煙氣一樣朦朧的美景在召喚著我們,大自然又為我們展現出錦繡風光。句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那“陽春”是多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來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絢爛的“文章”獻給我。天人融合,給人以文采煥然、賞心悅目的感受。鄒魯為同盟會會員,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校長,在黃山留有多處石刻。他巧妙地引用,將“大塊文章”鐫刻到鰲魚峰上,形像地概括了黃山的無限風光,是黃山美景生動而真實的寫照,可謂字字珠璣、一字千金。在描繪黃山上,與溫泉的摩崖石刻“大好河山”、慈光閣的石刻“錦繡河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既是黃山一道豐富的文化風景線,也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耐人尋味的是,石刻“章”字一豎出頭與“立”相連,據說是鄒魯希望他的子孫後代出人頭地,是鄒魯對後人的一種美好祝福。我們在這裡經過時人潮湧動,好幾個旅行團的在此,但大多是匆匆而過,導游也不提這四字,看一下這字的沒幾個。讀了以上介紹的朋友到時可以細細揣摩一下,回來也好“出人頭地”,呵呵!
登鰲魚峰左可見蓮花峰高聳雲霄,右可眺西海仙桃石。前面南海寬闊,後為天海、光明頂。鰲魚峰一帶景色雄偉而美麗。古時上海人(清江南華亭)、太常寺少卿沈宗敬游鰲魚峰有詩曰:“黃海山如海,神奇靡不收。虯松能破壁,靈石欲吞舟。無意傳(音團)鵬翩,容誰下釣鉤?雲濤時起伏,任爾自鑽頭。”
鰲魚峰遠眺
6:50就來到了著名的“一線天”,人很多,排隊通過。6:55下到底下有“一線天”介紹牌的地方,有幾個走鰲魚洞的年輕人特地過來看看“一線天”的險境(等你走翻越了天都峰就知道,比起那裡,這裡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一線天
在下“一線天”的過程中,lp傷了腿關節。友情提示:下山時,腿部要微曲,不可繃直,減少對腿部關節的衝擊力,在“一線天”這種陡峭的階梯下去時,倒退下行是安全又不傷腿關節的好辦法。
7:20來登“百步雲梯”,在這裡回望“鰲魚洞”“一線天”可見全景。
回望"鰲魚洞"
回望"一線天"
“百步雲梯”對於年紀大點的,看過劉曉慶電影《小花》的就有點知道了——劉曉慶在這裡跪著抬擔架上去的呀!
百步雲梯
在蓮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在“蓮梗”不遠處有兩塊巨石,一形如龜,一形如蛇,兩石平行。在石壁上鑿成的一百余級險峻陡峭的橙道從兩石間穿過下行,從對面鰲魚洞觀看,磴道下臨深淵,像靠在峭壁上的長梯,常有雲霧繚繞,十分險要,這就是“百步雲梯”。那龜蛇二石又恰在梯口,如同把守,故名“龜蛇守雲梯”。
7:36登完“百步雲梯”來到蓮花峰下“蓮花亭”在這裡休息一下,吃了個黃瓜。仰望蓮花峰已經封山保養,我們只有下次來登了。
7:45向玉屏樓前進
一路自然是風景如畫…………有像老手機的“手機石”;
"手機"
山道有兩處挺有意思:裡面是平道外側卻造了個拱橋,橋下看去是深不可測的山谷,坐在拱橋上拍張照,取景時把平道去掉,看起來就好像坐在高懸凌空的橋上!呵呵,我們紛紛上去拍張“英勇”照。我還休息時看了只小鳥在山泉裡洗澡---黃山市鳥“相思鳥”,到黃山的情侶們可得看看著鳥呀!
黃山市鳥----相思鳥
8:35看到“送客松”來到玉屏樓前,滿山壁的石刻,各有典故,應該做好功課好好看看,
送客松
玉屏樓,位於天都、蓮花兩峰之間,後方即是玉屏峰(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著名的“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明代普門和尚曾在峰上為文殊菩薩建有文殊院,今在其舊址建王屏樓賓館,古人有"不上文殊院,不見黃山面"的說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黃山至此,贊嘆道:“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手可擎。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記述:“光明頂之曠,桃花源之幽,石筍罡之奇,各擅其異,唯文殊院兼收之。”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獅石、迎客松,右有白像石、送客松、立雪台。此峰海拔1716米,玉屏樓距峰頂36米。
朱德手書"風景如畫"
峰壁刻有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和朱德“風景如畫”的手跡,獅石上刻有劉伯承所題《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游黃山》的詩篇,還有“一覽眾山小”等大量古今石刻。
玉屏石刻
我們坐在這裡看看石刻,聽聽導游們忽悠:遠眺的就是“天都峰”,山頂只有雙腳並攏這麼寬,兩邊都是懸崖,相當的危險!只有帶上專業攀登工具才可攀登,我們是不去的。有人問:看那上面有人的嘛?導游說:那都是對自己安全不負責任的散客自己去的!
獅石,旁邊是"迎客松"背景是天都峰
——導游,你不帶客人去是對的,(我要是導游,也不帶隊去天都峰、西海大峽谷這樣的地方,要走了一半,隊伍裡誰來句:我走不動了!那可就叫天天不應了!)但忽悠人就不對了嘛!哪有你說的那樣“專業工具”什麼的?沒這麼誇張嘛!
這裡人真太多了,旅游團都到這裡來兜,來到最著名的“迎客松”前,最好的拍照點在排隊排照,我們就不去擠拍照了,就在旁邊拍了幾張照。也許是期望值太高,真的來到“迎客松”前看,覺得也不過如此。
迎客松
9:05從“迎客松”下穿過,去向天都峰。 9:05從“迎客松”下穿過,去向天都峰。“迎客松”下面搭了鋼架支撐,從下面沿著階梯在兩人寬狹縫間穿過,一下像來到另外的一個清靜世界,喧囂被關在了後面——嘈雜的旅游團是不走這邊的,山道上又剩下我們這個小團隊:小張和女友是前鋒,老張、老賈走中間我和lp跟在後面。偶爾有從對面過來的驢友。從人山人海裡出來,一下這麼清靜!對比真太明顯,讓人精神一爽!
9:11來到“蓬萊三島”,這個景點挺有趣——比較小巧,像個大型盆景!三座參差不齊的小石峰相擁而立。峰巔似劍,峰上奇松挺拔,形態各異。沒有別的人在,我們就自由自在的休息拍照,享受這清靜世界。
蓬萊三島
再下行幾十個台階又是個狹縫,只容一人通過,對面有人上來,我們就讓在旁邊等待,聽他們在說“一線天”,就疑問“一線天”不是在鰲魚峰那裡嗎?不過看這裡:兩壁夾成狹長石巷,寬處不過2米,窄處僅半米,中間盤道有80多級,只能容一人通過。人行其中,仰望長空,藍天僅存一線。叫“一線天”是相當的確切!等我們通過了這裡回頭看時,石壁上有銘牌,果然是“一線天”。這才知道黃山有兩處“一線天”!(旅游資料上都沒有提到這個嘛?!)
“一線天”裡眺望天都山道
9:17穿過“一線天”繼續下行,過渡仙橋(相傳為古代神仙為救藥農而點化此橋)眺望對面的天都險道;過“小心坡”,此處坡長數十米,左臨深澗,右依懸崖,古為黃山奇險之處,今道路鑿寬,安有鐵鏈,已是有驚無險。來到“蒲團石”,幾個游客在這石作打坐狀照相;我們一路走一邊感嘆風景優美,可惜就是沒有看見雲海——真是天人感應呀!正說著,就見雲從山下飄飄而上!我們那個興奮呀!舉了相機一陣狂拍。小張和女友已經在對面的天都山道上呼喚我們,我們也搖手呼喚!下來回頭望去,可見路旁岩壁上刻有“別有天”、“觀止”等石刻。
遠眺天都險道
9:35左右下到“天門坎”,這裡位於橫雲石和天都峰之間,登山道路自天門穿過,故名天門,天門坎下的天都峰腳,為新老兩路登天都峰的勇士上下彙合之處。我們坐下休息,(這裡有兩山間唯一的廁所,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9:45我們戴上手套開始攀爬天都的行程!
天都北道起點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南,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此峰海拔1810米,卓立地表,險峭雄奇,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素有“任他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之說,尤其是天都峰上一段長10米,寬不到1米的“鯽魚背”,蹬道兩邊皆為懸崖峭壁,萬丈深淵,以奇險著稱。置身其上,令人毛骨悚然,被稱為黃山最險處,是游客最為向往的黃山景點之一.前面說了:黃山前山峻偉,後山秀麗。天都峰就是最為俊偉處了。
回望雲霧中的玉屏峰
剛爬了沒多久,9:48小強發來短信:“已下天都峰,在半山寺”小伙子速度真快呀!
雲霧黃山
攀爬的過程真是一言難盡呀!其中的苦樂只有自己來爬了才能夠體會。lp的腿關節傷疼越來越厲害了,我們不得不放慢速度,時時休息,遠遠落在後面。休息時也好回望玉屏樓,看看升起的雲霧………
回望玉屏樓和迎客松
俯瞰玉屏峰
10:45終於來到令人毛骨悚然,被稱為黃山最險處的“鯽魚背”,通過時那左顧右看、心驚肉跳的感覺還得走過才知道……
鯽魚背
有一群貴陽來的老大媽、老大爺都五、六十多的,也同路爬了上來,真是佩服!我熱情地幫她們在“鯽魚背”上拍合影;還有個胖mm面紅耳赤的也上來了…… 所以這裡雖然是“黃山最險處”,但是只要你不是有什麼特殊的身體問題——逛街能夠走兩小時的,都鼓起勇氣來爬吧!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一定能夠上來的!
峰頂小松
同伴們都在這裡等了好久了,我們同上天都頂峰,11:08在“天都絕頂1810”標示牌處留照為證。
古時候,天都峰無路可登,能夠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釋島雲,慕東國僧擲缽神異,來游黃山,成為有記載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迥入天都裡,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間宿錦雞。”我們不知道是登頂的第幾人?呵呵!1937年建登峰梯道,長3裡,有1564級台階,194個石欄干和600米鐵索,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絕頂。這就是我們登上來的北道;1984年於峰腰另辟新徑至峰頂,這是我們下去的南道。
山道
11:29小強到了望秀山發來短信:“快點,點菜了!”小伙,大哥我在山頂吃,你們就自己吃好吧!
在天都峰上有個刻登頂紀念牌的攤頭,我和lp在對面的石頭上坐下吃午飯,lp辛苦背上來的“自熱飯”熱氣騰騰,引得一些游客觀看詢問,呵呵,在這裡吃熱飯的就我一個!不過我也不建議你帶“自熱飯”攀上天都峰,太重了!裡面飯菜只占三分之一的分量,另外還有發熱包和水占了三分之二重!山下帶到山上賓館吃倒是挺好。
我們在山頂耽擱的時間長了點(自熱飯就要熱十分鐘)11:50開始下山。
幽洞深深
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真是有道理呀!面對對陡峭的階梯,仿佛就一直在懸崖邊,俯瞰群山,千峰競秀,風光無比壯麗。可低頭一看要走的道路,不由得腿軟。正著走時時擦傷鞋後跟,還是lp反身退行,比較安全和保護腿關節。
陡峭的階梯,下面是中途休息的平台
好在長段的陡峭階梯都會在中部適當地點建有休息平台,供休息和上下行交錯時讓路。有次我們正在一個這樣的平台休息,上面傳來一女聲“oh! my god!”(這台詞在好萊塢大片中聽到過多次,但都沒有這次聽的那麼“聲情並茂”!呵呵!)不一會兒下來個壯漢老外,他就仰頭等著,過好一會兒,一外國mm戰戰兢兢下來了 ,看見我們還不好意思的笑笑,我看他們在猶豫是不是應該等我們先下,就笑說:“you first please!”(倒不是我特別禮讓外賓,我走在他前面,萬一他這大塊頭從上面砸下來?我可接不住!)
小一線天
道路有時會遇到岔道,一邊標有“由此下行”另外一邊則沒有標示,開始我們還猶豫走哪邊呢?後來明白了:沒有標示的那條路是上行的道,這些道都是只容一人通過的,中途沒有錯身的位置,如果沒有按照標示的走,遇見逆向的人來,就會“堵車”!
又往下走了一段,來到一標有“由此下行”石縫口,往下一望,我也要說“oh! my god!”了!——一眼望不到底,一股股“仙氣”(雲霧)從下往上冒,真如無底洞一般……
無底洞(照片拍得不好,實際看可比這嚇人多了)
如此走一段,以為最險的道路已經過去了,又一更險的山道出現在面前……
雲霧山松
13:45終於到了天都峰南路封山的木門口。
後面的道路遠比我們想像的困難,以為就快到了,可道路還是那麼無窮無盡,就忙著趕路了,也無心看景;這時又下起了小雨,老賈他們拿出雨衣穿上,我們嫌悶沒有穿,結果他們穿了一段時間也脫下來了。
15:20來到慈光閣,匆忙看了一下山牆上的石刻碑林展示,就趕車回到望秀山,打消了去千島湖的計劃,望秀山幫忙定了四點多回上海的長途車;
慈光閣的碑刻牆
16:25車到了望秀山門口,我們匆匆和正在吃飯的老張、老賈、小張和女友告別,逃一樣的回上海了。這班回上海的車真是不能夠乘呀!它在黃山區域到處兜客,18:30都還沒有出黃山市,到上海南站已經是晚上快零點了!
老張、老賈可能受我們拖累,沒有能夠按計劃趕時間到黃山市游覽,真是抱歉。
事實上我們後面一段應該打定主意慢慢行,看看風景名勝,不趕四點多的車可能更好點。
慈光閣也是大有來頭,值得一游的:慈光閣 古稱朱砂庵,原為法海寺,位於溫泉北部端點,距溫泉1.5公裡。明嘉靖間(1522—1566),玄陽道士居此,題額“步雲亭”。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普門僧來此,改法海禪院。神宗敕封“護國慈光寺”,皇太後賜以佛經、佛像、袈裟、錫杖、缽盂等物,盛極一時。曾是徽、宣兩州禪林之首。清新安畫派創始人漸江和尚(弘仁)和國畫大師石濤均曾居此。後寺毀。原址尚存部分樓房,建國後建為賓館。其上有含沙嶺,嶺上有妙之亭。金沙嶺後是立馬亭,立馬亭上可見立馬峰摩崖大字:“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十字。
1965年,董必武手書題額“慈光閣”。四周群山環抱,茂林修竹相掩,十分幽靜。有千僧灶、法眼泉、披雲橋諸名勝。現辟為黃山博物館。
黃山大門口,我們也沒來得及看看,這裡有建於1956年的黃山大門坊,坊高10米,寬12米。全鋼筋水泥結構,樓式。飛檐如翼,翹角凌雲,兩條巨龍盤旋於坊頂。前後上端及兩側,鬥拱懸托,彩繪繽紛,上復朱色筒瓦。撐在基座上的四根紅色粗柱一字排開,將整座牌樓間隔成三道橫門,中間一道可通各類車輛。門額上"黃山"二字,是陳毅元帥1963年陪同各國駐華使節游黃山時親筆所書。
遺憾不少,也為下次再來黃山留下空間。
再見!黃山!(感謝你耐心看完,如果覺得有點用處,就投一票呀!也是對辛苦寫出來的肯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