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 多雲 游凡爾賽宮還有最後一天的時間在巴黎.去凡爾賽還是去楓丹白露?女兒給我出了道選擇題.凡爾賽!我毫不遲疑一錘定音.同為王宮,凡爾賽比較近點,它離巴黎市區才十八公裡,坐地鐵花2個多歐就到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讓我選擇凡爾賽,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召開.讀過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那次和會,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也是中國人擦亮眼睛看世界的開始.因巴黎和會而引起的國內五四運動,成了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出門照例帶好水,買好面包香腸之類食物.在門口一個水果店裡又買了一只瓜.有點像新疆的哈密瓜.2.5歐.女兒不樂意了,說背著太沉.我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再說,吃到肚裡就不沉了.還能添力氣.女兒譏笑我像土撥鼠,老是想著要儲存食物.我說,最後還不是小土撥鼠吃得多啊?一路說笑著,就在夏紅那附近下了地鐵,坐上車,約半個小時左右到凡爾賽宮.走出地鐵,是一條寬闊的大街.店鋪林立.找人打聽,說就在前面.走沒幾步,在路邊看見有凡爾賽宮旅游咨詢台,讓女兒去問了一下,說是可以在這裡直接買票從邊門進去,而不必排隊.我一向不喜歡沾不明不白的便宜,於是繼續尋路找凡爾賽宮的大門.在一個大豁口處,終於看見凡爾賽宮那龐大的建築群.與我們看見的巴黎其他建築有點不同,它沒有圓形的穹頂,而是一幢幢規整的長方形的建築,宮殿所在的地勢比較高,宮前是一大片石塊砌成的有點傾斜的廣場,宮門前還有金色的柵欄.乍一看見, 眼前只覺白颯颯明晃晃一片.大門邊倒真有人在排隊等購票進門.而門票也是一樣價錢.既然已經走到這裡,也不會再回過去了,就在這裡老老實實排隊.普通門票13.5歐,如果多看一個路易十六皇後的寢宮,則要20歐.我關心的是當年簽訂凡爾賽條約的鏡廳能否看見,得知購買普通票就能進鏡廳,那這六七個歐還是節約了吧.據資料介紹,凡爾賽宮最早只是一個小村落,周圍有著大片的森林,路易十三經常來這裡打獵,並建行宮.路易十四開始大興土木,擴建宮殿.到路易十六,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豪華奢侈程度達到鼎盛.據說,全盛時期,在凡爾賽宮中居住的國王一家,以及國王的眾多情人,貴族僧侶及其衛隊侍從達3萬6千多人!曾經駐扎過的軍隊有步兵4000人,騎兵4000人!國王還經常在宮中舉辦各種大型舞會,晚會,慶祝典禮,大肆揮霍的結果是宮中費用要耗去法國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這樣的開支當然無法持久.於是王朝對外加緊侵略,對內橫征暴斂,最後落得四面楚歌,百姓反抗,王朝的統治也就走向沒落.這也似乎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中外莫不如此.所以,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開國時都是儉樸節約的.也就是吸取了上一朝滅亡的教訓.波旁王朝到路易十六時代盛極而衰,當法國大革命開始,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獄,起義的群眾把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中趕出來,路易十六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呢?接下來的事情順理成章.凡爾賽宮被起義的群眾所砸,接著有不懷好意的民眾來偷,有強盜來搶,很快凡爾賽宮成了廢墟.一晃四十年.1833年,還是那位復辟的皇帝路易十八,危難中登上皇帝寶座,知道要順應一點民心.在路易十八主持下修復的凡爾賽宮,已不再作王宮使用,改其功能為歷史博物館.後來在凡爾賽宮又上演了一幕幕歷史活劇.1870年普法戰爭德軍占領凡爾賽,第二年德國皇帝在凡爾賽宮中舉行加冕典禮;同年,法國的梯也爾政府糾集軍隊,盤踞凡爾賽宮,最終在此蓄勢一舉消滅了巴黎公社;時間的台歷掀到1918年.1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國英美法日意等國在此召開巴黎和會.會議一直到第二年六月結束.在這個會上,所謂的公理,成了分贓的代名詞.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團在此受盡屈辱,但最後終於做出抗爭:拒絕簽字!總算為中國人爭得了一點點面子.如今這座宮殿就在眼前.排隊等待參觀的隊伍中的游客各種膚色都有.不知他們對這座宮殿有何看法.從管理者把參觀皇後寢宮的門票價格提高一個檔次來看, 管理者還是深知游客的心理特點的:人們更多關心的是幾代路易在這裡過的究竟是怎樣奢侈的生活.可惜他們還沒有想到組織點人員,穿上宮廷的服裝,訓練他們來模仿宮廷人員及演繹日常起居,這樣能吸引更多人來參觀,也能更大幅度的提高門票價格.就像我們國內一些旅游景點一樣.如此來看,凡爾賽宮的管理人員思路還不夠開拓.終於輪到我們.參觀還是從邊門進去的.一間一間看過去,一層一層爬上去,一幢一幢樓房的走過去,這些房子格局都是差不多的,寢室加會客室.家具顏色或質地略有不同而已.一個共同點,就是所有家具,所有的裝飾都極盡精雕細刻,富麗堂皇能事.同時我發現,同為皇宮,凡爾賽宮的房間采光極好,比盧浮宮拿破侖三世寢宮來得敞亮.因為房屋布局都是開放式的,每層樓面都有一條通長的走廊.走廊上設落地長窗,打開窗戶就是陽台,站在陽台上,凡爾賽皇宮前面那宏大得不可思議的簡直有點一望無邊的呈對稱幾何形狀的大花園盡收眼底.想來當年那些皇後公主,貴婦人太太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是不至於太悶氣的.至於看見鏡廳,其豪華的程度真的只有吒舌的份了.隔斷大廳的那堵牆體是用大理石作框,鑲嵌玻璃,裝飾有鎦金雕花的飾物,還有兩尊人物浮雕.中間開一個高高的拱形大門,因為牆體有部分是玻璃的,呈透明狀態,從外面就可以看見大廳裡面一些擺設.更顯得大廳山重水復,莫測高深.廳裡掛三排水晶吊燈.天花板上都是精美的油畫和精致的裝飾.鏡廳另一頭的牆上一面圓形藍色鏡子,其凸出的鏡面起到廣角鏡的作用,可以把整個大廳都收進這個鏡子,不知鏡廳名字的來歷是不是因為這面鏡子的緣故.鏡廳是凡爾賽宮的主要議事大廳.當年凡爾賽和約就是在這裡舉行簽字儀式.中國代表團為維護國家利益(也有史家觀點說是迫於國內進步力量的壓力),拒絕出席在鏡廳舉行的簽字儀式,終於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但是中國該從會議上爭得的利益沒有爭得,甚至該收回的權益,也不能收回.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令每個中國人痛定思痛的真理.且喜國人經過這百年的抗爭,奮鬥,國力越來越強大,國際地位也日益提高.撫今思昔,能不令人感慨萬千!參觀罷宮殿信步走進皇宮花園.這花園適合遠看.遠看壯觀美觀,由樹木花草,河流池塘組成的各種幾何圖形變化自如.近看倒不過如此.就像看張藝謀導演的奧運會開幕式,若你站在體育場表演台上,而演員就在你身邊,你肯定不知道他們表演的是什麼.花園中間是一條寬闊筆直的運河.河流挖得如此筆直,以致不是走到河邊,親眼看見粼粼的波光,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是河流.真是奇觀.而園中的樹林,也是修剪得如筆挺的牆壁,一堵一堵的排在那裡,形成一條一條綠色的走廊.想像一下,當年路易們和他們的情人們,若在這些樹木走廊裡談情說愛,倒也浪漫得很.至於園內到處可見的各種雕塑,噴水池,因為在巴黎已經看了很多,倒不覺奇怪了.補記:旅歐日記到此就結束了.因為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9月12日中午,我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坐上東航的飛機回國了.這次歸國途中,有女兒同學小樊的老公一起同行,一應手續都是小樊幫助辦理,我倒是方便輕松了.進海關前,看小兩口依依惜別,甚是不忍.好在,小樊他們再過一年也是要團圓的.想起女兒對我說,若不是她也即將回國,而且不用再來了,她不知會怎樣難過呢!想起中國人一句老話: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

(站在花園池塘邊看到的凡爾賽宮部分)

(不知是哪代皇後的梳妝台)

(凡爾賽宮內的臥室)

(簽訂巴黎和會協議也即凡爾賽條約的鏡廳)

(在陽台上看見的凡爾賽宮皇家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