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走出關西空港的時候還沒有已經踏上異國他鄉的覺悟,直到從大阪電鐵售票處開始我們的“關西大冒險”才開始對外鄉人的艱辛這件事有所體會。
日本的交通是以極其發達和復雜的軌道交通而聞名的,這一點我們後來在東京有更深切的體會,相比之下在大阪的行動開始得算是非常順利了。700日元的電鐵車票比之前我們查到的預計價格少了小100日,自我感覺異常良好的我們興致勃勃的在站台上東張西望,但是大概是因為周末又是午飯後的微妙時間,站台上人非常少,來往電車也不多,因此在沒有任何可觀察對像的情況下我們果斷的衝上了到站的第一輛列車。上車的時候還不禁感嘆車上好寬敞裝潢好豪華乘客根本幾乎沒有,連車的外形都很特別,純深藍色車廂配圓形車窗,與我們一般的火車輕軌都不同——不久之後,殘酷事實證明,它果然是不一般的列車。原來日本的電鐵還分為普通列車、快車和特別快車,級別越高、速度越快、車越豪華、票價越貴……在親切的列車員小姐來跟我們艱難而充分的溝通之後,我們每人只好又補了500日元的差價,於是兩個外地人就這樣花了幾乎多一倍的車錢到達轉搭jr線的車站,悲憤交加的我們只能在跳下列車後對著飛速離開的豪華列車一通狂拍照,虛妄的試圖在精神上挽回一點損失。
不過可憐的外鄉人之旅才剛剛開始,我們非常爭氣的在做錯車之後在jr線上犯了另一個經典錯誤——下錯站。本來預計要去梅田,但是卻在大阪站下了車,雖然只差了一站地,但是對於完全不認路的我們來說卻不是能用這三個字這麼簡單蓋過的。由於我們當日來大阪市內的主要目的是去探訪berber的一位好友,所以應這位思鄉情切的好友的邀請背了許多北京的土產過去,包括茯苓夾以及各種醬菜等等,因此我們在大阪市內最繁華的路段上,在上演著華麗寶塚劇的高級戲院門口和prada專門店旁邊,我們的形像徹底淪為鄉下來看孫子時迷路的老奶奶。帶著這樣的覺悟和土產,我們在街頭地圖和好心路人、便利店員,最後是派出所的警察先生的幫助下,冒著斷斷續續的小雨,終於在晚飯時掙扎到了梅田朋友工作的店。
像是補償一般,之後的形勢終於逆轉起來。朋友工作的店叫做“書游”,是一家經營文房用品的頗有規模的店,無論是筆墨紙硯還是折扇印章,品種都十分的豐富漂亮。不禁感嘆明明是我們的發明,但是琉璃廠的門臉只讓年輕人感到陽春白雪的乏味,而在遠在大阪的店裡我們卻對各種美麗的印花紙張和各種規格精致美麗的書房用具愛不釋手。最終在朋友的staff折扣下,我們成功地把滿手特產換成了店內產品。
隨後,在梅田最繁華的商店街上一家足有三層的漫畫店裡過足眼癮後,我們又在旁邊新開的一家卡拉ok裡解決了晚餐兼我個人旁聽了兩位的小型專業日文演唱會,雖然最後我也不知道我都聽了什麼,但是足夠我對兩位的日文水平產生高度敬仰了。日本的卡拉ok也很有特色,小型房間非常的小,准確地說應該是一間長條形的小隔斷,一面靠牆是火車座式的軟沙發座,面前就是從對面牆壁之上伸出來的當作桌子的擱板,還有幾乎就在你臉前的屏幕,整個空間使用率可達90%,我們的ktv即使是小包與之比起來也簡直是豪宅了。據說由於經濟不景氣,日本的娛樂業受影響蠻大,紛紛作出措施,像我們去的這家著名的卡拉ok連鎖,就打出了新開業5折的大優惠,所以在其中吃飯雖然也要單獨花錢,整體算起來也是蠻劃算的了。
在離開卡拉ok後在去搭jr線的路上由於朋友的熱情挽留以及berber手表停掉的意外,我們在地鐵商業街的咖啡館裡錯過了能到達我們酒店的線路末班車。說起來日本的地鐵商業街真的是不亞於台灣夜市一樣的特產,吃喝玩樂一應俱全,不但十分時髦且通常都比較物美價廉,是年輕人的好去處,我也不禁有沉迷其中的欲望。不過在梅田地鐵商業街裡我居然看到了一座頗有異國情調的噴泉,上方還做出了模擬天空的天花板裝飾。雖然本身是不錯的景致,但是對於在地下設置噴泉這件事我還是感到十分的奇異和難於理解。
無奈之下我和berber只能揮別友人後搭乘電鐵的另一條線路到達距離酒店一站地的車站,然後轉搭taxi回去。很多人都說過日本的出租車費很貴,坐過便知,誠不欺我。自踏入社會以來,已經很久沒有體會過那種在出租車上看著計費表的數字變動心驚肉跳的感覺了,這次卻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了一把。只有一站地的路程短短十幾分鐘的路程就要兩千多日元的車資,讓我們瞬間又產生了鄉下奶奶的感受。不過日本的出租車與國內的乘坐感覺也頗為不同,像是要為了對得起它的價錢似的,車內整潔干淨,司機先生穿著制服打著領帶十分有禮貌,途中沒有跟我們亂搭一句話,車廂內還掛著司機的個人介紹,內容豐富,像我們就從中知道這位司機先生的個人愛好是“音樂鑒賞”,拋去讓人心悸的價錢,實在是舒適又安靜的行程。於是,在午夜12點,我們的這趟關西大冒險終於在這復雜的感受中安然結束了。

(大阪-電鐵售票處)

(大阪-市區地鐵裡的噴泉)

(大阪-梅田商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