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幾乎已經成為廈門的同義詞了。從輪渡碼頭出發,幾分鐘的船程,就能到達這個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而西式建築林立的小島。(來回船票8塊錢,從廈門島這邊出發不用買票,直接上船,回程才買。很好的cut cost的方法,節省了一半的售票成本。)
島子不大,但民居建得密密麻麻,小巷如蛛網般縱橫交錯,指示牌又不夠清楚,轉起來還挺費勁的。主要的五個景點賣聯票,80塊一張。分開買的話最貴的日光岩就要60,雖說除了一塊光禿禿的岩石可以爬上去看看風景沒別的,可好不容易來一趟也不可能不去對吧,所以還是買聯票劃算。
大部分旅行團一到鼓浪嶼就先“就近”介紹靠近碼頭的幾棟英式建築,但這些建築外形普通,年代也不甚久遠,還不能進去參觀(很多都被人買下當作私宅或是其他用途了),估計裡面也沒有什麼好東東,在外面匆匆而過也就算了。
我們的策略是先甩掉同船到達的幾個大團,直奔皓月園。皓月園是為紀念鄭成功而建,裡面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昨天在海上看到的鄭成功的巨型石雕像。

(皓月園鄭成功像遠景)

(皓月園鄭成功像特寫)
另外還有一處碑廊,是歷代名人題寫的一些有關鄭成功的詩文。起首的就是康熙御筆,
想來康熙為了拉攏台灣民心,可謂花樣出盡,不但允許鄭成功歸葬南安祖塋,還寫詩褒揚這個昔日的“鄭逆”。
中間的大多是清代與民國年間與台灣有關的政要,比如劉銘傳。最後壓卷的是張學良的《謁鄭成功祠》:
孽子孤臣一稚儒,
填膺大義抗強胡。
豐功豈在遵明朔,
確保台灣入版圖。
就詩而言其實不怎麼樣,書跡也不佳(畢竟當時已經是年逾九旬的老翁了,下筆已有病骨支離之態),但重點得看是誰寫的...
(完整版:http://***/s/blog_540d06ba0100dp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