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2月27日多雲
火車站坐上了游5到達兵馬俑,下車時看到一個巨大的秦始皇石像豎立在門前廣場。8點半我們購票入內,從大門口到兵馬俑展館是有一段路的,我們沒有坐園區的小車,而是步行入內,天空飄著白雲,地上、樹枝上仍有些許積雪,不時有鳥兒在鳴唱,我和bf哈著白氣,心情大好 ~~~
整個博物館共有四個區域,一、二、三號館以及銅車馬館組成我們先到了銅車馬館(該館是一次性進入),館內大廳一巨大的兵馬俑牽一小孩的人造影(著實不咋樣)。由於沒有導游,我們在電子屏前仔細閱讀了銅車馬俑的介紹後,入館參觀。館內有二個出土銅車馬,據說均是按秦始皇鑾駕車輛之副車為原型1:2的比例嚴格鑄造並精心彩繪。尺寸雖有縮小,工藝技巧卻是毫不含糊,整個銅車馬的制造運用了大量目前人們使用的(有些工藝我們現代人還不會用哦)各種包括機械連接、加工、造型、合金配比和彩繪工藝,簡直就是一部鮮活的機械技術學。例如,馬的鬃毛、繩索等就是一絲絲銅線縷成,而馬頸上帶的金銀項圈,則是由84個金銀管連接而成,相連部分放大25倍後才能看到焊接痕跡;又如二號車那個碩大無朋的青銅車蓋,覆蓋面積達2.3平米,最薄處僅為1毫米,最厚也不過4毫米,這樣厚薄不均,狀若穹窿的巨大銅件居然是以渾鑄法一次成型。……2000年前秦人使用的技術在今天看起來依然是匪夷所思、嘆為觀止。可能是出於保護的原因,燈光很暗,不過肉眼還是能夠看清的。啟初,我們不敢拍照,因為網上說館內不允許,但後來發現保安並不阻止拍照,只是拍了也白拍,燈光太暗,拍出來根本的看不清的。
出了銅車馬館,我們來到一號館。一號館從外觀來看是最簡陋的一個展館,確也是最大的一個展館。館內前端有數個兵馬俑坑,坑內整齊排放著多個兵馬俑,氣勢恢宏。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每個俑的身材、發髻、臉型、面部表情包括膚色都不同;而馬俑也是一樣,表情、體型各有不同,用栩栩如生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邊不停的拍照(遠影、近景、特寫一個都不拉),邊往後走,發現中間部分如網上許多留言所述,均為回埋俑坑。之所以回埋,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保護技術有限,對於發掘的兵馬俑無力保護致使損毀嚴重,不得以只得回埋,待將來有能力時再重新進行挖掘。1號館的尾部則陳列著一些正在修補的兵馬俑以及部分碎片,據說(蹭聽到的),修復一個兵馬俑需要一個熟練工3個月至2年的時間呢。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張大導曾參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中表述的俑是活人澆鑄的情況並不屬實,因為,根據碎片或正在拼接的俑來看,其實就和我們的零件拼接一樣,是根據各段拼裝而成,之所以做得那麼逼真,據說,在俑的內側每個造俑人是要刻上名字的,也就猶如我們現在的專人負責制哦。
見過了一號館,再看二、三號館就會少了一些震憾的感覺。二號館,實際沒啥東西,據說都回埋了,只陳列了幾個玻璃罩保護起來的兵馬俑,不過還是頗具代表意義的。因為,這幾個兵馬俑的代表著不同職級、不同軍種的官兵形像,我們也可貼著玻璃清晰的看到諸多俑的細節處理,如眼神、發絲、腰帶飾物、包括鞋底等,而在一旁陳設的圖片來看,這些俑剛出土時,均是彩繪的,只是出土後迅速氧化剝落,才成現在的泥俑狀。這些俑無不體現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能力與智慧。三號館據說是儀仗列隊和指揮部,目前也是開挖了極小一部分,以圖片為主,有趣的是,士兵手中均沒有兵器。所有展館都看完後,想著要出去了,又有些不舍,,於是我和bf又折回一號館再次“震撼”一下。
從兵馬俑出口離開,到游5車站,需必經一條商鋪街,各商家賣得商品均是大小不一的兵馬俑,我們沒買兵馬俑,不過,我們買了流動攤販的口碑商品——石榴(5元/個)和石子饃(1.5元/個),真的很好吃呢~~~
座游5在回程的驪山站下即到了驪山風景區。游5這條線路是不錯的,途徑驪山、華清池、秦始皇陵等景點,不過,真正值得去的,個人覺得還就只有兵馬俑了。
我們在驪山下,先是坐覽車(40元/人)到了半山腰,然後用年票進了景區。這是年票第一次發揮作用,其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們進景區時,門口人員不讓進,說年票是針對陝西本地人的。我一聽不對啊,還想讓我們買門票呀,於是我就說,你們這門票不是也針對來陝西工作的人員嗎?那人愣了一下,問你是哪個公司的。於是,我報了公司名。那人於是就放行了。呵呵,公司大還是有好處的……。bf對我的反應迅速大大的誇講了一下哦,。
進驪山的第一感覺就是“人造”痕跡太明顯了,俯看是著名的人造景觀華清池,近看是剛建完或正在建的一些人造景觀……。沿石磯而上,向傳說中的“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峰火台進發,貌似不是太遠的路程實際走走還蠻遠了,,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峰火台實在太平常、太不起眼了,我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周幽王還真能折騰,難怪要失天下呢”。bf看著遠處的天文台,對我說了句“我們去天文台看看吧”,,mgd,還要翻一個山頭呢,不去。
2點的樣子我們准備下山,原想著下山快,3點就能到山下了,實則不然。我們先是路過了人造鵲橋,共同漫步了一下。隨後又到了兵諫亭(就是當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迫蔣抗日的地方,後來由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建),這座石亭還是蠻高大的,有些氣派,我們研究了旁邊的小道,據說就是西安事變時蔣藏身的地方,好小哦,真不知道蔣總統是怎麼爬上去的。。繼續往下走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過在這裡繞了一大圈,因為門都鎖上了,唉,太不人性化了……。等我們到山下時,實際時間已是4點了,依舊座游5回,到火車站的時間是4:45分。晚飯在西安飯莊,我們點了一壺稠酒、葫蘆雞、涼皮、茄子、豬爪以及小點心三件,真的好吃呢,,而且不貴,總共才花了102元。飯後,我們撫著胃滿足的離開了飯店,原想著去易俗大劇院看秦腔的,但到那兒時,已開場15分鐘了,只得作罷,散步回如家(注:西安內城不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