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德累斯頓之美(5)

作者: 碗茗爐煙

導讀離開聖母大教堂,又回到了zwinger,那裡還有兩個展館在吸引著我。首先來到了porzellan sammlung(瓷器館)。透過玻璃落地窗就能隱隱見到一排排的青花瓷,果然整個展館裡,最多的便是青花瓷。不得不提的又是august這位君主,他對中國的青花瓷有一種近乎瘋狂的迷戀,館藏有大量康熙時期贈送的青花瓷,標簽上僅僅是有康熙或者乾隆的年號,至於它們漂洋過埠的淵源就不得而知 ...

離開聖母大教堂,又回到了zwinger,那裡還有兩個展館在吸引著我。首先來到了porzellan

sammlung(瓷器館)。透過玻璃落地窗就能隱隱見到一排排的青花瓷,果然整個展館裡,最多的便是青花瓷。不得不提的又是august這位君主,他對中國的青花瓷有一種近乎瘋狂的迷戀,館藏有大量康熙時期贈送的青花瓷,標簽上僅僅是有康熙或者乾隆的年號,至於它們漂洋過埠的淵源就不得而知了。不知是否是康熙皇帝作為禮物而贈,果真其然的話,估計康熙也只是隨便讓人打發了這個遠在歐洲“蠻荒之地“的君主,因為那些青花瓷根本無法與故宮館藏的瓷器相媲美,更似來自民間,無論質料,還是花紋都略顯粗糙。但正是這些瓷器,讓歐洲開始認識和痴迷起了中國的瓷器。august讓人大量仿造這些青花瓷,在展館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歐洲瓷器無論是形狀還是花紋都是在模仿中國的瓷器,甚至出現人物的服裝,也盡量保持了中國瓷器的原型。為了這位君主的痴迷,成就了德累斯頓旁一個小鎮,meißen(麥森),當年這個小鎮是這些仿制品的產地,而今他是聞名歐洲的瓷器之都。

(以下照片來自網絡)



(2)

走過一個個展館,從起先剛見中國瓷器時小小自豪,到之後所見大量仿制品時的會心一笑,直至最後進入18世紀後期meißen瓷器展館的肅然起敬,可謂是五味雜陳。18世紀後期,meißen出產的瓷器不僅質地細膩,做工精致,色彩光鮮,而且已經形成了歐洲的風格,還出了一系列的工匠。甚至仿制的青花瓷,也在色彩和質料上更勝一籌,當然可以說,沒有拿中國頂級瓷器與其相比(估計也旗鼓相當)。但是在這短短1個世紀的光陰中,這些見證了歐洲的發展理念和歐洲的文明。我從來沒認為仿制是一件多糟糕的事情,雖然任何文明都值得尊重,但是文明都有自己的盲點和弱勢,看到差距,學習模仿和借鑒,都是我認為一種可取的手段,沒必要都事必躬親,從頭來過。然而只是沾沾自喜於模仿,就算是模仿到天衣無縫,終究是讓人不屑。跟著別人的腳步,永遠只是在別人的影子中。早期的學習模仿只是今後發展創新的一塊基石而已。只知模仿,猶如舍本求末。更不屑的是連模仿都在馬馬虎虎,偷工減料。

porzellan sammlung(瓷器館)的開館時間,每天10點-18點。星期一閉館。

門票:6歐元(優惠價3.5歐元)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