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德累斯頓之美(4)

作者: 碗茗爐煙

導讀2點半剛過不久,聖母大教堂外就聚集了不少游人,自覺的排成了長龍。因為為了控制教堂內的流量,有人數限制。抵不過教堂下凜冽的秋風,只是遠遠的坐在陽光下,眺望這座滄桑與希望並存的精美傑作。frauenkirche由德累斯頓的建築師george bähr始建於1726至1743年,毀於1945年2月的德累斯頓轟炸,是薩克森州乃至歐洲的經典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據說德累斯頓轟炸是一場軍事意 ...

2點半剛過不久,聖母大教堂外就聚集了不少游人,自覺的排成了長龍。因為為了控制教堂內的流量,有人數限制。抵不過教堂下凜冽的秋風,只是遠遠的坐在陽光下,眺望這座滄桑與希望並存的精美傑作。frauenkirche由德累斯頓的建築師george bähr始建於1726至1743年,毀於1945年2月的德累斯頓轟炸,是薩克森州乃至歐洲的經典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據說德累斯頓轟炸是一場軍事意義不大但有戰略意義的軍事行動。那場轟炸後包括大教堂在內的諸多德累斯頓文化標記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意去評價那次軍事行動,他背後綜合了太多的因素。站在文化的角度,對德累斯頓是一場浩劫,但在戰爭中像德累斯頓這樣的城市又有多少,他們也有自己的文化和輝煌,也有千萬的民眾。然而在戰爭中,還能想到盡力保護敵人文化建築的人,多少要留點敬意給他們,客觀上給人類文明在戰火中留了一點希望的種子。比如中國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給梁思成敬意的不應該僅是京都和奈良這兩座城市,文化上整個日本都應該感恩。我也相信,當年的梁思成面對滿目蒼夷的祖國,那兩個圈落筆時心中肯定也有糾結。(注,照片來源於聖母大教堂官方網頁)



(3)



(5)

13點差10分之時,我也加入了門外的長龍。在寒風中和人們聊著天氣,也聽著風中女藝人那悠揚的小提琴聲。中間偶有一兩位女士想要省事插隊,被後面的老爺爺嚴肅的阻止了。教堂外標記了內部禁止拍照,但是教堂的金碧輝煌還是忍不住讓不少游人舉起了相機。我沒有拍照,總以為一種公眾制度的制定,是有義務去執行的,社會需要一種有序才能保障更多的利益。通過聖母大教堂的官方網頁,也能夠讓人欣賞到她的精美。靜靜的坐在教堂內的長椅上,感受她的聖潔。在這樣的環境

中,牧師的布道,或者唱詩班的吟唱都能讓人升起一股神聖。

聖母大教堂的開館時間為

上午,10點–12點

中午,12點–13點,室內音樂會(免費)

下午,13點–18點

晚上,18點舉行音樂會(需要購買門票)

除了18點的音樂會以及旁門有個登頂需要付費之外,皆為免費。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