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生活

作者: luke晶晶

導讀很久沒有寫游記了,上一次還是07年底去天津的。整個2008年都是空白,世界不太平,國家不安定,自己也經歷了有別於以往的一年。 最初喜歡旅行是因為可以出遠門,後來覺得看看不同的地方很奇妙,再後來又流著口水衝著食物而去。漸漸地不為什麼而上路,偶爾也會思索“旅行的意義”。記得去過塔斯馬尼亞後,我以為旅行的意義是療傷,愈合新傷撫平老傷,讓自己重新蕩 ...

很久沒有寫游記了,上一次還是07年底去天津的。整個2008年都是空白,世界不太平,國家不安定,自己也經歷了有別於以往的一年。

最初喜歡旅行是因為可以出遠門,後來覺得看看不同的地方很奇妙,再後來又流著口水衝著食物而去。漸漸地不為什麼而上路,偶爾也會思索“旅行的意義”。記得去過塔斯馬尼亞後,我以為旅行的意義是療傷,愈合新傷撫平老傷,讓自己重新蕩起生活的激情。現在的我想,那固然不錯,可能也不僅於此,未必非要有一個所謂意義的吧,或者說不清道不明,也許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套用句不太恰當的話來說就是,我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准備旅行。

5月去了四川,4月去了雲南,我倒是對生活有了個小小的新發現。你們說生活的目標是什麼?我指的是ultimate goal。它不應該是太復雜的東西,有人說是好工作,是家庭美滿,是錢夠多,有人說是擁有愛情,是健康,是舒服地過日子。都對,不過我的更簡單直接——快樂。

用一個小小的例子來說明:一富翁去鄉間度假,住農家樂,和當地漁民一起去垂釣。閑聊中漁民問,你拼命掙錢為了什麼?答曰為了成為有錢人。再問成為有錢人又為了什麼?答曰為了可以悠閑地度假,比如像這樣釣釣魚。輪到富翁發問,你難道不想也同我一樣掙錢成為有錢人嗎?漁民答,我已經可以天天悠閑地釣魚了。

我熱愛祖國思念家人,我覺得放棄留洋機會回到家鄉是種快樂;我不太在意女生貌比西施身材出眾,卻貪戀迷人的笑靨如花,那會讓我也從內心感染到快樂。當然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盡相同。

去過一些地方,時常能感受到人們不僅有對大都市上海的羨慕,更能感受到那份自得其樂。除去天差地別的鄉村山區,我想以同為大城市的天津和昆明為例。前者為厚重的歷史、豐富的人文而自豪,後者為坐擁多樣的民族風味與宜人的自然條件而驕傲,如果去問當地人,知足常樂的他們多半是不願放棄那慢半拍的生活,來換得北京上海的高收入和高消費的。

天災過後的四川和傷痛猶存的四川人,則更進了一步,似乎反而回到了一種純樸而坦然的精神狀態,不似那偏安一方小富即安的心理,而是脫胎換骨徹頭徹尾的轉變。不光是閑來麻將和宵夜的悠然,還有對生命和物質的重新定位。

說這些我的感悟,只是想提醒你,不管你是否喜愛旅行,都可以常常停下來思考一下,諸如生活的意義,或者你的追求。

盡管關於四川的吃喝游玩樂可以看其他朋友的文章或者網上搜到無數,我還是簡單說幾句吧:

峨眉很累人,大佛很雄偉,不過我更喜歡青城山的幽靜和遠離喧囂的感覺;火鍋很美味,燒烤更隨意,不過去到四川還是別忘嘗試一下串串香和缽缽雞;川味藝術濃縮版的“蜀風雅韻”和夜晚的錦裡也都值得一去。



(讓我覺得“生”的希望)

後記:寫下這些字的時候,一陣碩大的冰雹突如其來,除了新鮮感,更多的是恐懼,這是不是天對人類任意妄為的怒吼呢?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