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

作者: 95622088

導讀西行漫記 朋友的公司去西安開展覽會,准備開車過去。一路回來的時候還要經過洛陽和雲台山,他們邀我同行,我早就向往那十三朝的古都,又聽說雲台山的風景絕佳,便欣然前往。 出發 為了在第一天能夠盡量多趕路,朋友要我在早上3點就准備好出發。天沒有亮我們就出發了。但是等到把所有的人接到,天光已經大亮。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匆忙吃了點早飯,我們又上路。 ...

西行漫記

朋友的公司去西安開展覽會,准備開車過去。一路回來的時候還要經過洛陽和雲台山,他們邀我同行,我早就向往那十三朝的古都,又聽說雲台山的風景絕佳,便欣然前往。

出發

為了在第一天能夠盡量多趕路,朋友要我在早上3點就准備好出發。天沒有亮我們就出發了。但是等到把所有的人接到,天光已經大亮。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匆忙吃了點早飯,我們又上路。這時有人提議鬥地主,我也算一個。由於專心鬥地主,沒有注意導航上的指路信息,弄得我們多走了一大段的冤枉路。本來我們是從南京奔合肥然後上滬陝高速,不知為什麼,司機錯過了一個路口,把我們一直弄到蕪湖,然後才去的合肥,整整多走了100多公裡路。

第一天我們在河南南陽落腳。南陽也是個有名的地方。在《陋室銘》中就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何陋之有。”的名句。是諸葛亮發跡前呆的地方。市內還有臥龍崗公園,我不知道諸葛孔明是不是真的在那裡呆過。

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准備早一點就到西安。一路上看著高速公路的指示牌,上面標記出很多的風景:西峽,金絲峽等等,倒是很令人神往。就在過了商洛以後,前面突然有路障,警察把我們引導到一個服務區,一問,才知道前面的隧道裡發生了交通事故,正在清理。問什麼時候能夠通,回答竟然是“不知道”。沒曾想這一堵竟然堵了我們6個小時,本來想中午前到西安,結果弄到了晚上。下車來拍了點山景的照片,不過霧蒙蒙的,也不是太好。終於在6點半我們到了西安。

1.西安

西安是十三朝的古都,其實比較大的就是秦,漢,隋,唐四個朝代。無論是城牆,碑林,鐘樓,大小雁塔,述說的都是西安故往的燦爛和輝煌。

在市內,我就去了博物館,碑林,大雁塔和城牆。在博物館裡,我看到了在小學歷史書裡講述半坡聞名的那個著名的陶盆,還有令我驚嘆的1500年前盛世唐朝的那些精美工藝品,有的工藝品的設計就是在現在看來還是非常時尚,比如這匹抽像的麒麟。這裡我們看到了從周到唐的盛世繁華,但是從唐朝以後,可展出的東西真是乏善可陳,那時中國的中心已經東移了。(博物館門票免費)

接著就是碑林,裡面是歷代名家的書法作品,從張旭,懷素,到米巿,顏真卿,最後還有康熙,乾隆的字無一不全。我不是書法的愛好者,但是看裡面的工作人員拓碑,卻是件有趣的事。把上好的宣紙蒙在碑上,利用宣紙的柔韌性,盡量將宣紙嵌入字的凹陷處,然後用一個圓形的棉布包,蘸著墨輕輕在碑上拍打,發出有節奏的“啪啪”聲,隨之而散開的是一股濃濃的墨香,有如游龍飛鳳一般的字便漸漸顯現在紙上。即使這樣的拓片也要200大洋一張,不便宜啊。(碑林門票45)

在碑林旁邊就是城牆。西安雖然是唐朝的盛都,但是真正的唐城牆已經是遺跡了,我們所看到的是明代的城牆,經歷代修繕和保護,才呈現在的模樣。我從正南門,也就是永樂門登上城牆。在城的一邊是修復過的仿古一條街,那一邊是新區的高樓大廈,兩個時代的衝突盡現在這裡的風景。(城牆門票40)

西安的大小雁塔,我只去了大雁塔,但由於不知道它的歷史,所以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所以有句話倒是要說一下,去西安前一定要將中國歷史的前半段好好看一下,看見那些現在的景物而發千古之憂思,那才是領略西安最好的方式。

(大雁塔門票40)

到了西安,不能不說說這裡的小吃。這裡的小吃是能夠登堂入室的。在鐘樓的德發長是以吃餃子宴而聞名德。聽他們的服務員介紹,他們那裡有318道餃子,而且還在開發之中。通常說的餃子宴就是14道餃子,加一點涼菜,那也是讓你吃得大腹便便。還有就是老孫家的羊肉泡饃,那應該是地道的街邊小食,但西安的老孫家氣派就很大。吃了泡饃,也覺不出啥味。後來我在賓館附近找到一家羊肉湯館,那裡的湯才叫一個濃,味兒也比老孫家的香。街邊的小吃還是要回到街邊啊。

第二天我們驅車往東,去華清池和秦俑。華清池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愛情故事的見證之地。白居易由此寫出了《長恨歌》,還有一部古老的小說《長生殿》。唐楊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愛情悲劇,從中交錯的政治權力的爭鬥,確實令人遐思。而就此以後,就是安史之亂,黃巾之禍,一個令無數國人引以自豪,心神往之的唐朝就衰敗了,中國從此也沒有一個更令人神往的盛世了。唐楊的愛情似乎成了中國歷史的最高峰一般,造物安排是何等巧妙啊。

但就華清池而言,它是那麼普通,我都覺得它無法承載如此厚重,如此輝煌的一段歷史。毫無生氣的,灰冷的池子,裡面還有很多後人丟在裡面的硬幣。我無法將此和那皇室的雍容和絕世的顏色聯系起來,我都不忍拍照,只是拍了點外面的景色充數。(華清池門票70)

接著就是壯觀的秦俑了,我的腦海裡是從各種媒體看來的秦俑雕塑,還有就是著名的影片《古今大戰秦俑情》,想像著它宏大的規模。我們先是去看陳列館,那裡展出了著名的銅車馬。我們請了一個很好的導游,他繪聲繪色得給我們講解銅車馬中的那號稱“青銅之冠”的傘蓋。那傘蓋和下面的撐柄拆開後,盡然能夠變成一支矛和盾,設計確實非常精巧。

秦俑現在開發了三個坑。一號坑就是我們通常所在媒體中看到的,有騎兵,弓箭兵,步兵等組成,其中步兵還有側衛等(就是在旁邊面牆而站如小便狀的那些了)。二號坑一個俑都沒有,現在還埋在地下。因為一號坑在發掘時,在幾個小時內,那美麗的彩繪陶俑就變成了著閑雜灰白的顏色,所以二號坑就遲遲不能開發,等日後技術成熟後再說。說到這裡,我真是羨慕那些發掘秦俑的人,他們是唯一看到了那驚鴻一瞥的亮麗顏色的人。三號坑是一個軍事指揮所,就那麼幾個,但確實給人一種威嚴,肅穆的感覺, 軍隊的核心樞紐就是不一樣啊。最後我們還去看了一下楊先生,就是秦俑的發現中楊志發先生。他坐在那裡給買書的人簽字。那本書叫做《神秘的地下軍團》,200大洋一本呢。(秦俑門票90)

華山

在絲絲的春雨中我們來到了華山。由於滿天的雨霧,已經在山腳下了,我們還沒有看到巍峨的華山。我們坐著景區內專用的巴士到了索道站,坐索道上了北峰,那是華山東西南北中最低的一個峰。但是霧還是太大,根本看不清景色。許多人上了北峰後就不准備去其他地方了。但我的幾個朋友還是心有不甘,我們從北峰下來後有從另一條道,擦耳崖上蒼龍嶺。華山的地勢確實非常險要。我看見很多人都戴著手套爬山,剛開始還不知道是什麼用處,等到了大小魚嘴,才知道,那裡的懸崖都是90度直上直下的,我們得拉著旁邊的鐵索才能上去,這時候手套就大派用場了。

從蒼龍嶺下來,雨已經停了。天空顯出了一點的藍色,但是霧氣從山峰上蒸騰上去,被風一吹,被扯成了一絲絲的飛絮。山也顯出了蒼翠,而且被雨洗過後,那綠色真是像要滴下來一樣。山間的小溪也漲水了,激情地從身邊流過,衝向山下,發出隆隆的聲音。

華山游是有點遺憾的,那麼點時間也是浪費了120元的門票,但這次權當預習,下次再來吧。

靈寶

從華山出來,我們奔著三門峽方向去。但是看著天色已晚,我們就在中午找了一個地方住了下來。那個地方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靈寶。

靈寶有一個地方,大概是如雷貫耳的,那就是函谷關。同行的朋友說既然來了,就去看看這個地方吧。老實說函谷關已經沒有什麼遺跡了,大多是現在新建造出來的城樓和廣場。但是就憑著老子騎著青牛,紫氣東來在函谷關寫下千古奇書《道德經》這一件事來講,這個地方就夠令人遐想的了。再想想當年六國之師“扣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六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應該就是在這裡吧。秦王當年雄師百萬,是何等了得,卻已化為一抔塵土,和無言的泥塑了。不對,怎麼又進入秦俑的情懷了。是啊,秦晉大地到處都能勾起你對遠古的幽思。(函谷關門票40)

洛陽

我們從一個古都又來到另一個古都,那就是洛陽。洛陽以牡丹名動天下,但是我們這次沒有時間看洛陽牡丹了,我們的目標是另一個洛陽的名勝――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盛名之下確實是值得一看的。但是看了之後也確實讓人遺憾,許許多多的洞窟中的佛像都不見了,有更多的佛像是沒有頭的,歷代的盜取者一次次的洗劫,使這裡的雕塑殘缺不全。但即使這樣,龍門石窟的整體的氣勢還是令人震撼的。

從歷代的雕塑中我也看到了世事的盛衰。石窟中最大的一坐窟洞始建於盛唐,是用武則天的脂粉錢來建造的。而到了五代十國,軍閥混戰的時候,雖然後唐將佛教立為國教,但是那時的佛洞的規模就很小了。而且被盜的多時那些小的佛像,我想盜取者只是拿他去換了一頓晚飯吧。那荒亂的年代,有飽飯吃已經不易,還談得上什麼藝術和高雅呢。

再說說龍門。我們中午在一家小店裡吃了黃河鯉魚,這大概就是鯉魚跳龍門的地方吧。蒼山扼著河津要道,遠處還有一座橋飛跨,一旁星羅棋布的洞窟,真是一個臥虎藏龍地啊。(龍門石窟門票120)

雲台山

時間過得好快啊,很快就是我們最後一站了――雲台山。這是我的領導極力推薦的地方。 到了雲台山,還是老規矩,我們得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然後坐景區的大巴士到各個景點。 由於時間緊迫,我們只能玩最值得去的三個地方:潭瀑峽,泉瀑峽和紅石峽。

雲台山是太行山脈的一支,在景區的停車場我們就看到連綿的大山拔地而起。那天的天 氣特別好,藍藍的天上飄著絲絲白雲,雲兒被山風一吹,如脫逸而去一般,巍峨而穩重的大山襯著這份靈動飄逸,雲台山給我的第一感覺就很不錯。

泉瀑峽和潭瀑峽就是典型的中國山水的景色,在幽深的峽谷中,從下游往上游拾級而上,一路上是各式各樣的大小的瀑布,旁邊是蒼翠的山林。我們去的那天陽光特別好,陽光照著清澈見底的溪水,在溪底的石頭上畫處一道道變化不定的光影,閃得晃眼。 有時還能看見幾條小魚在水中嬉戲。前兩天這裡剛下過雨,水量特別充沛。當我們到了一個叫水簾洞的景點時,看見綠色的青苔石上掛下縷縷細流,真如珠簾一樣將洞口遮住。在水中,那青苔真是綠得可愛。

泉瀑峽的終點是一個落差很大的細小瀑布,但是潭瀑峽就是一道水量非常充沛的大瀑布,從下看上去,從瀑布從藍天深處傾瀉下來,剛開始還是一股水柱,慢慢地和空氣撞擊,融合,到了下面已經變成了大片大片的水幕了,但落在石頭上的聲勢還是不小,遠在幾十米外我們已經被著瀑布雨淋到了。

雲台山的精品在於紅石峽。那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就是和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樣的地貌,但是規模要小的多。我們看見紅色的沉積岩一層層的壘起來,形成一座座峭壁,在被瀑布和小溪淋濕的地方,就顯得更加紅艷。順著山勢,人們將峭壁鑿進去,形成一個凹陷,我們就順著這條路進行游覽。有的地方的石頭很矮,我們必須彎著腰才能通過。泉水從上游的子房湖流下來,形成一個個水潭。水潭映著藍天和綠色的山林,顯出沉寂的墨綠色,靜靜的如同一面鏡子一樣。紅色的石頭,綠色的水,形成了一幅非常和諧的山水畫,而山石的突兀和奇特,又給這幅山水憑添了奇詭,使得這裡的景色真的與眾不同。

雲台山的門票是兩天有效的,還有猢猻谷,百家岩等景區,但我們都已歸心似箭,下午兩點我們就走上了奔往鄭州的征途。(雲台山門票120元,車票60)

一共四天的旅程,因為一路都是開車過來的,所以真的很累。但作為以後開車自由行的嘗試,真的很值得。我們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看到中原大地千古的風情,同時我們也享受到了旅行的自由和隨性。這次旅行真是收獲良多。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