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武漢旅游日記今年是五一長假改為三天的第一年,對於往年都利用此長假暢游一番的我們感到很無奈。lp提議找一個城市休閑觀光,待上兩天。從標滿了我們出行地的地圖上找了一圈,目標最後定位在武漢市上,就是它了!
在攜程上意外地找到了武漢-北京的3折機票,一下子省掉不少的銀子。
4.30 北京-武漢,江漢路步行街-吉慶街
兒子學校下午要開運動會,所以請了個假。來到北京機場。lp、兒子都是第一次走3號航站樓。飛機正點到達武漢,乘機場大巴來到市區的航空路,正是下班時間 ,街上還是一片忙碌的景像。吃了點街邊小吃,在擦黑的時候打車直奔晴川假日酒店。
酒店環境不錯,選擇這裡是因為它就在長江邊,從地圖上看離武昌、漢陽都比較近。事實上位置還是有些偏,出行不太方便。
雖然才近5月,但武漢這兩天都是30度以上的高溫。稍事休息,打車來到江漢路步行,准備逛逛夜景。感受當地生活是旅行中的一大享受。
從江邊步入燈火瀾柵的江漢路,眼前是一派大都市的繁華景像。游人不是太多,小吃也很有限。買了些鴨舌,第一次嘗到並領教了武漢的超辣。這陣子不太敢吃辣,卻把胃口吊了起來。在街上還見到一家賣公婆餅,據稱是土家族小吃,其做法大約是去年曾在北京風靡一時的“土掉渣”的改良版,兩面油煎的,又酥又脆,味道比“土掉渣”更好,全家人都喜歡。越往前越熱鬧,在擁護不堪的小商品夜市,兒子買到了找尋已久的變形金剛玩具。

(江漢路步行街夜景)
吉慶街是一條與江漢路垂直的小街,曾因池莉的小說《生活秀》而火了一把,但現實當中卻是冷冷清清。吃的有也一些,但選擇余地不大。找到一家鐵盤燒烤,類似於鐵板燒,雞翅加兩份蔬菜,只要25元。又是辣的,不過味道很不錯。10:00多了,走出路口,打車回到賓館休息。
5.1 黃鶴樓-戶部巷-東湖-長江大橋
晴川閣酒店的不便之處體現了出來,雖位於江邊,與黃鶴樓隔江相望,但打車盤橋過江卻用了17元。不知是不是有意,過橋後司機又往前繞了一小段路,把我們放在黃鶴樓東門。不過從這裡進景區正好是順光,利於拍照。進入公園的路一條仿古街,由於時間太早,兩側的店鋪大部分還未開門營業。
黃鶴樓最早建於唐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偉大建築之一。唐代崔灝那首膾炙人口的《黃鶴樓》更使它聲名遠揚。

(黃鶴樓)
黃鶴樓 -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但屢建屢毀,在二層有自唐代之後歷代黃鶴樓的模型展,各代結構均不相同,當然最為壯觀的還是現代這座建於1985年的九層建築。逐層登樓而上,可遠眺長江大橋及對岸,但天空灰蒙蒙的,與北京差不多,應該是霧氣及污染所致。
從公園西門,也就是正門出來,往前不遠轉到解放路,再往北來到大名鼎鼎的戶部巷(含自由路一段)——武漢小吃聚集的地方。早上一直還餓著肚子,正好到此饕餮一番。真正的戶部巷是與解放路平行的一條小巷,南出口在民主路上。約百余米長的小巷,小吃店一家挨一家,游人摩肩接踵,擁護不堪,場面蔚為壯觀。
豈止是胃口不夠大,就連眼睛也不夠用。雖然有bt雞翅、黯然銷魂翅等嘩眾取寵的名字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但最令我們感興趣的還是本地小吃。像熱干面、鮮魚糊湯粉、豆皮、面窩、燒麥、糯米包油條等等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熱干面久聞大名,今天總算嘗到了真味,其做法有些像北京的炸醬面和天津的打鹵面,只不過鹵換成了麻醬而已;鮮魚糊湯粉胡椒味十足,而糯米包油條有點北方風格,很合口味。一趟街走不到一半,肚子已經溜圓,早飯、午飯二合一了。

(戶部巷)
武漢公交的發達名不虛傳,穿過解放路,看到的第一個公交站便有去往東湖的車。乘公交現在越來越成為我們喜歡的方式,不但省錢,更能貼近生活。到達磨山景區,提議進去爬山,可大熱天的,lp、兒子明確表示反對。嗨,反正是來逛湖的,在湖上玩倒更符合目標,還省去了40元/人的門票。
東湖面積很大,據說是杭州西湖的6倍。磨山腳下的湖面上有很多私人出租的電動船,五一期間60元/小時,價格還算合理。一艘“大”船,一家三口,吃著零食,賞著湖景,確實比爬山要明智得多。湖面上有一段從岸邊延伸入水中的城牆,那是磨山景區的楚城,遠看非常壯觀。

(東湖)
一小時轉眼過去了。回到岸上,兒子又玩了會兒水上步行球,坐401路離開東湖。這條線路好長,一直過了長江大橋才下車,穿過龜山公園旁的小道,回到賓館。
其實時間還早,只不過天氣太熱了(三十幾度),更想回賓館休息調整一下精力。傍晚時分,步行來到長江大橋,不過一站路的距離,大橋凌空飛架,在橋墩下可乘電梯(3元)上到橋面。橋頭有武警戰士站崗,這一站已經有幾十年了。武漢長江大橋建於1955年,現在看來並不算什麼,但當時絕對是轟動全國的一項浩大工程,毛主席曾為此賦詞《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武漢長江大橋夜景)
現在才知道,龜蛇是指大橋兩岸的龜山和蛇山。站在大橋上,看著腳下寬闊的江面,會使人豪氣頓生。漫步走到江對岸,大約40分鐘的時間。夕陽西下,城市漸入夜色。從民主路轉到戶部巷,再次開始了小吃勝宴。一路吃下來,又是一次溝滿壑平。
武漢的夜晚非常熱鬧,全城的人似乎都在晚間出來活動,這是北京無法比擬的。華燈初上,大橋在夜景燈光的映襯下,雄偉之中又多了幾分嫵媚,正是拍攝夜景的好時候。橋下人流如織,聚集了很高的人氣,但打車也犯了難。lp建議先坐船到江對岸,再打車回賓館。主意似乎不錯,也可順便體驗一下豪華游輪。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卻害苦了我們:船到對岸,出了碼頭,這邊就連公交站都是人山人海, 打出租更不可能。空等20分鐘後,無奈之下坐了兩站公交車,又步行了兩三公裡,走過晴川大橋後回到賓館。進房間已經10:30了,今天走了太多的路,好累呀!
5.2 省博物館-寶通寺
來武漢,湖北省博自然不能錯過。自從全國博物館實行免費參觀後,據說省博每天領票的人都要排長隊。酒店離省博超遠,lp自告奮勇,早上七點剛過便趕去排隊領票。7:40叫醒兒子,趕上晴川碼頭8:00的渡輪過江,轉14路公交趕往目的地。印像中第一次坐雙層公交車,雖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但覺得很好玩。
車到省博,還沒進站便看到從博物館大門排過來的領票長龍。lp已在門口拿著票等我們。“長龍”足有200米的,看似遙遙無期,但lp說其實速度很快,大約半小時到四十分鐘的樣子。
省博很值得一看,除了享譽世界的曾候乙編鐘之外,像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鄖縣人頭骨化石等均是鎮館之寶,當然前三件文物更具觀賞性。在著名的曾候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許多都是國寶級文物,更能使觀者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整整四層的展覽,走馬觀花下來已過中午。昨天暴走的疲勞顯然還沒有緩過來,腳底板累得不行。出了省博,門外長龍依舊,看來這免費的吸引力還真是不能小覷呀!
打車來到寶通寺。這是一座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寺院,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歷史。院牆是南方寺廟那種深黃色,寺門旁的售票窗口就是在牆上開的一個小洞,裡面黑洞洞的,售票員是一個身著僧袍的和尚。其實武漢還有一座很有影響的寺院,即位於漢陽的歸元寺,無論是朋友的推薦還是市區地圖上的標記,那邊似乎更是熱點,據說香火非常旺盛。之所以來此,主要是受攜程網目的地指南的影響。因為當時這兒的評級比歸元寺高(但後來攜程又將歸元寺調成了五星,有些受誤導了)。
寺內游人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在院內樹蔭下乘涼。穿過幾層大殿,來到山腰間的洪山寶塔腳下。登塔是要收費的。售票的和尚正在和幾個中年婦女圍坐在一起打牌,連賣票也懶洋洋的。塔上有幾個年輕人,在這窄小的通道內爬上爬下是個體力活,上點歲數估計還真不靈。閃轉騰挪,一口氣上到頂,此處可一覽寺院全景。幾個大殿正在維修,這是盛世的體現。
從寺院出來已是3:00多了,肚內空空如野。寺外的素齋堂還在營業,進去點了幾個菜,飽餐一頓素齋。大中午的夠熱也夠累,於是坐車回賓館休息。
晚上本意想再去戶部巷,但不知lp哪根筋不對,說是已去了兩次再去沒什麼意思。於是又到江漢路給兒子買玩具,順便再找些吃的。結果這頓晚飯吃得很是糟糕,後悔!
5.2 返京
夜裡下起了雨,直到早上還沒停。一大早就要趕到機場,也只好打車了。這個壞天氣一直蔓延到北京,近2小時的飛行,飛機本已接近目的地,卻因天氣原因不能降落而被迫返至鄭州機場。
最可惡的是,國航為了節約成本,竟不讓乘客下飛機,將眾人“禁閉”在飛機上5個小時,而且耗到下午兩點才送來午餐。任憑乘客風吹雨打般的抱怨,乘務組自巍然不動。直到北京那邊天氣轉好,才重新起飛回到北京。
原來總覺得五一長假去哪玩人都多,都不方便。如今真的取消了,又覺得非常不自在。看來今後的五一也只能做這種“短平快”出游了。
寫於 200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