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在路上(1)信仰的力量

作者: sunnywei66

導讀在都市中生活工作時間長了,人似乎都麻木了,每天上班下班機械式的生活似乎對身邊的一切缺乏感動,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單調生活也使得大家在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裡沉醉,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和充斥大量汽車尾氣的灰蒙蒙的世界裡呼吸,但這個世界並不缺乏感動,告別城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感動。對於我來說,西藏的感動,印度的感動,埃及的感動 ...

在都市中生活工作時間長了,人似乎都麻木了,每天上班下班機械式的生活似乎對身邊的一切缺乏感動,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單調生活也使得大家在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裡沉醉,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和充斥大量汽車尾氣的灰蒙蒙的世界裡呼吸,但這個世界並不缺乏感動,告別城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感動。對於我來說,西藏的感動,印度的感動,埃及的感動,巴基斯坦的感動都令我終身難忘。

西藏的感動是虔誠的藏族人一步一磕長頭從家鄉一直磕到聖地拉薩的大昭寺,每個藏族人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前往聖地拉薩在大昭寺門口用3個月的時間磕10萬個長頭,前往聖地的路曾經是很艱難的,隨著公路,鐵路通到了拉薩,去聖地朝拜也變得方便了很多,但依舊有很多虔誠的信徒寧願用3年的時間磕長頭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軀體丈量的尺碼縮短與聖地拉薩的距離,風餐露宿,披星戴月,他們的臉上看不到疲憊和痛苦的感覺,有的只是燦爛和幸福的笑臉。而大昭寺門前的石板路已經被無數的朝聖者磕得無數個長頭摩出了一道道深深和光滑的印記。

印度的感動是我走進印度錫克教的聖城阿姆利則的那一刻,這個印度城市和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在印巴分治前是錫克教徒集中居住的城市,在1948年印巴分治,錫克教徒的家園旁遮普邦被一分為二,印度教徒集中到了印度,伊斯蘭教徒集中到了巴基斯坦,而家園被一分為二的錫克教徒卻不知該往何處去,錫克教徒自從印巴分治以來就從沒放棄建立自己獨立家園的訴求,並有不少人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些烈士的照片就被供奉在錫克教的聖地金廟。1984年,當時的印度總理甘地下令調動坦克攻打金廟,清剿錫克教獨立人士,最後在擊斃1200多錫克教徒後攻占了金廟,盡管,我是在2004年走進這座令我有天堂般感受的金廟,但還是有錫克教徒站在記錄這段血腥歷史的紀念牌前給我描述當時血流成河的慘狀,1200多錫克人的軀體沒能擋住坦克的進攻,環繞金廟的湖泊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阿姆利則同其他印度城市一樣基礎設施落後,但沒有印度其他城市的肮髒,當我走進金廟那一刻,似乎覺得走進了天堂,環繞金廟的高大的大理石建築氣勢輝煌,金廟裡面所有的地面都鋪上了大理石,巍然屹立在湖泊中央的用黃金包裹的金廟的金頂金光閃閃,金廟裡的每一個人都用真誠的微笑面對你,當我走進金廟裡面時,看到的是很多錫克教徒圍坐在中央,大家一起如同基督徒唱贊美詩一般吟誦著一曲曲的詩歌,我默默地坐在角落裡聆聽,盡管我一句都聽不懂他們印地語。但突然間,我還是被這發自心靈深處的心靈頌歌感動的熱淚盈眶,我恍然間聽懂了他們的吟誦,他們是在歌頌自己的祖先和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訴說自己家園被無情分割的痛苦和自己民族的歷史,錫克人就是這樣每天從早上6點一直吟誦到晚上9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自從金廟建立起來,他們就一直堅持著。在印度這個十分炎熱的國家,錫克族人始終如一恪守自己的民族風俗習慣,18歲成年後就不剃頭包頭巾,並且寬容對待其他民族和教徒,乞丐在印度很多,但絕對不會有錫克族人,任何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都可以去金廟免費食宿,我也去金廟那個可以容下上千人的食堂,同眾多印度人一起免費吃了一頓咖喱湯加面餅,據說這個食堂人多的時候要供應上萬人的飯,這麼大的開銷全部是錫克人的捐助,因為在錫克人的心中,金廟就如同他們生命中的指路明燈,他們的心靈家園,印度人憑借智慧和語言的優勢,在世界各地的各個國家和政界商界都有不少傑出的人士,現在的印度總理就是錫克族人,盡管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文化交流和融合正在把世界變成一家,one world,one dream,但在錫克族人的心靈深處,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家-金廟,那裡永遠飄蕩的是能讓人心靈淨化和感動的心靈之歌,也是他們疲憊的身軀和心靈的最終歸宿地。

http://***/u/1411717644


(聖胡納木錯)



(拉薩大昭寺)



(印度錫克教金廟)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