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是舅舅的原創。70歲的舅舅真厲害,全文近4000個字都是他自己打字 email給我們,足足連載了一個星期;舅媽也很棒,沒有她的鼓勵,內向的舅舅還不好意思把他辛苦碼的字拿給大家分享呢。我就做一回文字搬運工吧,把游記從信箱搬到鞋城,呵呵…五月二十三日早上搭機飛往西雅圖,隨即乘預訂好的面包車到碼頭。十二點過登上了挪威之星號游輪,這是一艘九萬一千多噸的巨輪,首尾長二百九十六米,腹寬三十二米,吃水八點五米,航速二十四節,載客兩千兩百四十人,即有客房一千一百二十套,船員一千零八十四人,極大部分是服務人員。午飯後兩點接受安全訓練,無非是如何穿救生衣,一旦有了緊急情況如何逃生。我們的套房在九樓右側,內有一米八十幾寬的大床一張,雙人沙發一張,有壁櫥、梳妝台、冰箱、電視等,廁所間有淋浴。陽台寬與房間一樣,深一米多,置有兩張躺椅。午睡片刻便去各處轉了一下,從四樓到十四樓都有客房,有游泳池兩處,熱水池六處,餐廳十三個,酒吧八個,一個可容一千二百多觀眾的影劇院,一個畫廊,還有樂廳舞池健身房拍賣場和禮品商場。七樓幾乎全是活動場所,沿著開放的船舷甲板走一圈長達五百六十米,早上和晚飯後我們會走上五六圈。我們用餐大都在六樓主餐廳或十二樓自助餐廳,我則更喜歡自助餐,可以吃到合我口味的食品。下午四點,游輪啟航,開始了我們的阿拉斯加之游。二十四日整天在海上航行,右側是大陸,左側是群島,相當於處在海峽之中,所以風平浪靜,感覺不到搖晃,只是陰霾千裡,兩面的群山顯得朦朦朧朧。晚上看了魔術表演。二十五日上午抵達克奇肯港,這是阿拉斯加最南端的港口,人口三千。迎接我們的是煙亦濛濛,雨亦濛濛。冒著如絲細雨,我們游了南北兩處公園。園中的特色是展示一些土著印地安人的雕刻,他們崇拜鷹,木雕都是用整根巨大的紅杉一段一段地雕上十分誇張的人臉和鷹,屹立在山坡上,樹林中,走道邊。公園小到十幾分鐘便可全部走遍,還是回到小城中,其風光稍有特色。一條急湍的溪流從山上曲曲折折地奔瀉下來,緣溪築有高低錯落的小木屋,珠寶店,禮品店和飲食店竟三分天下,其中還有一家叫"泰源"的中餐館。阿拉斯加以產三文魚出名,想品嘗一下新鮮三文魚的味道,可走遍小城無覓處,只好回到船上去吃。下午四點,游輪繼續朝北進發。晚飯後觀看了歌舞雜枝,四名來自北京雜技團的三流演員挑了大梁,他們簽了一年合同,其中八個月在船上演出,四個月休假。歌舞與雜技混合編排在一起,也頗覺新鮮。二十六日早上到達阿拉斯加首府朱諾,是該州第二大城市,人口三萬,有兩條四車道的大馬路。天氣陰冷,需穿球衫加茄克。碼頭邊上即是高大的雪山,花七十美元可乘纜車到山頂去俯瞰小城的全貌,我們則搭旅游巴士去觀看大冰川。車行二十多英裡到達冰川公園。相距四五百米的海峽對岸,一條寬闊的白帶從山谷中蜿蜒而下,直至浸入海中,望不到源頭也不知其厚度,海中漂浮著許多冰川崩裂下來的冰塊。右側距冰川兩三百米處有一巨大的瀑布從崖中直瀉入海,其水源是冰川和山上積雪溶化會集在一起,經山中一個溶洞奔流出來。據記載,自1760年被發現和歷次測量記錄,至今入海端已向上退縮了三百多米,公園中長滿了天然生長的碗口粗細的紅杉,六十年前這一帶還見不到任何綠色的植物。哪一天整個冰川將會全部消失,到時候人類如何生存!公園中有許多曲折的小溪,有些地方水流很急,是三文魚產卵的極佳場所,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不過等到那個季節游輪已不再光顧這裡,取而代之游客的將是棕熊,它們可以飽餐活奔亂跳的三文魚了。游完諸景,時間尚有富裕,便覓一小徑去爬山,穿行在密林中感到絲絲寒意。一塊醒目的警告牌樹在路邊,告訴游人這裡是野熊出沒的地方,看了不免有點膽寒,稍走一程便回頭了。下午兩點游輪繼續北行,旅客可以花兩百美元另乘一小船去看巨大的冰川群和冰山崩裂的壯觀,途中要經過一段很窄的海峽。原計劃我們的大船也要經過那裡的,但據前行小船的報告峽中浮冰巨大而眾多,為避免重演泰坦尼克的悲劇,大船只好繞道而行,直到離冰川群五六公裡處停了下來,等待小船上旅客返回,我們遺憾地失去了觀賞小海峽的機會。時近旁晚,遠望冰川白茫茫的一片,夾在黑蜮蜮的山中,用十二倍的長焦鏡頭拍下了它,能容三百人的小船在它右下方只是一個小黑斑。從小船上回來的人們狂喜的程度,可以想像他們不是飽覽了奇特的景色,便是經歷了十分驚險的場面。一路行來,海面漂滿大小不一的浮冰,大者如房,小者如鬥,而露出水面的僅只它們總體積的百分之十八。冰塊經海浪精雕細琢,形態千奇,有如鷹撲,有如魚躍,有如馬奔,有如熊臥,且塊塊色如翡翠,晶瑩剔透,實可嘆為觀止。二十七日凌晨船靠斯卡圭碼頭,這是我們行程最北面的一站。斯卡圭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1896年加拿大育肯地區發現金礦,引起了一場稱為克隆迪克的淘金熱。這兒離礦區只有三百多公裡,面對大批發財夢者的湧入,有人投資從斯卡圭建造一條窄軌鐵路通往礦區,於是大量人力,原材料和機械設備投入到這個無人居住的港口,一時人口到達三萬。1898年小鐵路動工興建,歷時兩年零三個月,1900年7月與加拿大懷特霍斯向南築路隊伍會師,接軌於卡克羅斯。前後十幾萬淘金者,正式到達礦區的不到四萬,而成為富豪的只有兩百多人。隨著金礦的枯竭,人們漸漸離開了這裡,因為自然條件不宜居住。這裡地處北緯六十度,相當於俄國的聖彼得堡,夏季早上三四點日出,晚上十點多日落,冬季的白天只有五個小時,且全是山地,無寸土可種作物,糧食素菜全靠南方運來。1982年金礦封閉,1988年開辟旅游,自五月初至十月底接待游客。如今斯卡圭白天有人口一萬多,晚上只有五百,這五百人又全是外來打工的,十一月初他們也將離去。上午八點我們上了小火車。鐵路的軌距約九十釐米,與廣西雲南的滇越鐵路相仿。每節車箱載客五十二人,一列火車共十五節車箱,三列火車從早上八點始,每隔二十分鐘開出一列,到山頂相會後逐一開回,下午十二點始同樣有三列。另外新修一條公路也可通往山頂,不過景觀和驚險程度相差甚遠。八點二十分,我們第二列火車緩緩駛向密林深處,漸漸地列車右側的樹木越來越少了,替之以抬頭望不到頂的高山,而左側車窗外是樹梢,透過樹梢的空隙可以看到深澗的激流和對面雲遮霧繞的大山。每近一個景點,喇叭會叫大家准備好相機,並對景點作一簡略介紹。有一處叫黑十字標記的地方,一個小小的黑色十字架豎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當年築路發生一次事故,爆破時一塊一百多噸重的花崗石將兩名工人嚴嚴實實平平整整地壓在底下,以當時的條件除了爆破別無它法能將巨石移開,而爆破又必將炸毀屍體,只好讓他們永遠安息於此。如今每天數千人來憑吊,不知對他們是安慰還是干擾了他們的寧靜。有一處稱作死亡谷,築路時物資靠騾馬馱運,這處地形特別驚險,一側是峭壁,一側是深崖,過重負擔的騾馬隊其中一匹受到驚嚇,導致三千匹騾馬全部墜落谷底的慘劇。另有一景稱為新娘的婚紗瀑,在峽谷的對岸有一大片多級跌落的瀑布,從兩千米高處的冰川和積雪溶化的水,一級一級彎彎曲曲地傾瀉下來,當中又左右逢源,會集了多支小瀑布,十分壯觀。全程共有十七個景點。開了約十公裡後,火車完全處在懸崖峭壁上了,從斯卡圭到目的地懷特帕斯才三十二公裡,要爬上近千米的高山,一般的鐵路規範坡度不能超過千分之七,北京八達嶺超過千分之十二,被認為奇跡,可這段路的平均坡度達千分之三十,最陡的地方達三十九,因此必需以三台柴油機車來牽引。全程有橋梁七座,隧道兩個,橋隧緊緊相連,最高的一處橋隧旁邊有一座廢棄了的大橋,為單跨兩百米的鋼結構高架橋。當年它曾是海拔最高的大橋,在逮築史上與巴黎的鐵塔和紐約的帝國大廈齊名,歷經百年滄桑,它顯得十分蒼老了。開發旅游後,為了安全,另造了一橋一隧而代之。穿出八十多米的山洞,又前行兩公裡,便到了我們的終點懷特帕斯,這裡正好是阿拉斯加與加拿大育肯的邊界,車站上飄著兩國國旗和兩州州旗,車站建築只有比公共廁所還要小的一座木屋。這裡沒有邊防站,沒有移民局,不怕有人會走私偷渡。這裡冬季的積雪深達四米,初夏的今天仍能看到兩米的積雪。邊界靠加拿大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冰湖,湖面呈翡翠綠色,阿拉斯加一邊是高山峽谷。因為海拔在千米左右,又是高寒地帶,幾乎看不到植被,只有幾棵瘦弱矮小的紅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站場只有兩股軌道,前兩列車必須等笫三列到達後才能往回走,車箱座位設計很巧,回程時只要將靠背一翻,座位便又是朝前了。三小時後回到了斯卡圭。下午五點多游輪掉頭南行,回程中將停靠加拿大魯珀特太子港。二十八日下午,游輪到達魯珀特太子港,這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北面的一個港口,當年曾以天然不凍深水港的優越條件,要與溫哥華一爭高下。然而經過百年的競爭,溫哥華已經是人口超過百萬的世界著名大港了,而魯珀特仍然是默默無聞的一座小城。因為是加拿大的領土了,旅客上岸須經過入關檢查站,但檢查十分寬松,兩個海關人員站在棧橋的過道中,只要向他們出示貼有照片的身份證,護照駕照均可,便算進關了。綿綿細雨下個不停,無興去游公園,好在碼頭上就有公共汽車,專門帶游客沿市區街道轉一圈,票價是兩美元,不必兌換加元,商店中也都收美元。城市規模很小,但街道很整潔。沿途停靠八站,大都是購物中心,駕駛員則不無驕傲地一路介紹著名的建築和景點。一刻鐘後就回到碼頭,下車後我們就在細雨中步行到一處旅游中心去看了一下,原來可玩的地方還不少,只是下雨和時間限制了我們。加拿大的國旗是紅白二色的,大概為表示這裡是加拿大的領土,不少房子被漆成紅白二色,十分醒目。晚上八點游輪離港。二十九日全天在海上航行,返程走的是外海,風浪較大,使人有點暈。三十日早晨回到西雅圖。下船後坐免費的九十九路公共汽車到終點站中國城,並在一家小小的中餐館吃了午飯,連著吃了一個星期的洋餐,感到炒空心菜的味道太美了。下午四點多乘飛機回洛杉磯,旅游到此告終。

(火車開在高山上)

(冰山一角)

(與加拿大國旗同色的房子)

(美加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