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緊,秋水漸涼,又憶起了曾經的江南,曾經的那一次錢江觀潮。 那年,正在杭州讀書。也是這麼一個季節,幾位同室好友相邀趁周末去看錢塘潮。頭一天,我便將自己那輛破敗不堪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二手自行車略作了一番修整,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就整裝開拔了。
天公作美,難得的陰天,騎在自行車上,任憑風從敞開的領口灌入,當時只有一個感覺那就叫“爽”。出了市區,路上和我們一樣三五成群的騎車族突然多了起來,顯然都是和我們屬“同一階層”的觀潮隊伍。在自覺與不自覺中,不同的隊伍間就開始你追我趕,一下子公路成了自行車團體賽的競技場陡然間熱鬧起來,連過往的機動車也不得不降低了行速。於是我們一會兒將一隊隊人馬甩到了身後,一會兒又被一隊隊人馬趕超,路途不覺之中變得輕松刺激起來。
經過近五個小時的長距離騎行,我們終於在下午2點前趕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海寧鹽官鎮。鹽官“位浙江省海寧市西南,濱杭州灣。錢塘江口海潮至此洶湧澎湃,為著名觀潮地之一。”面前的一大片兩人高的蘆葦林已被游人和各式車輛占領,其中尤以自行車居多。顯然由於我們並沒有等到中秋節前後來湊熱鬧,此時來看潮的人並不算多,但粗略估計江堤上或坐或立已經有了幾百人,我們便見縫插針地擠到了人群裡各自找到有利地形坐好,靜候潮來。
錢塘潮“也叫‘海寧潮’,為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湧潮。以每年農歷8月18日在海寧所見者為最著。整個湧潮全程80公裡,歷時四小時左右。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灣口寬度達100多公裡,向內逐漸淺窄,至海寧鹽官鎮,驟縮為3公裡,致使潮水湧積,潮波受約束而形成。湧潮來襲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湧,有如萬馬奔騰,成為自然界之壯觀。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
眼前的錢塘江波平浪靜,幾只廢棄塑料瓶散落在水面上,輕輕地搖蕩。江的對岸還停泊著兩艘漁船,絲毫看不出非同尋常之處。江水的盡頭與天空連為一體,那應該是入海口也就是潮來之處吧。大概過了幾十分鐘,隨著人群中出現的陣陣異動和叫聲,在水天連接之處,隱隱出現一條細細的白線,伴著漸進漸甚的響聲,白線越來越寬、越來越明顯——錢江大潮驅著千軍萬馬、攜著滾滾雷霆來了。
毫無准備之際,壁立翻滾的潮頭已殺至面前,瞬息而來、轉眼而去,在一聲驚呼之間全身的衣褲已被澆濕大半……雷聲漸遠,潮頭漸去,腳下的江水卻仍舊翻湧不已。剛才江面上飄浮的物件早已不見蹤影,江對面的那兩艘漁船居然卻闖過了洶湧的潮頭依然在波濤中起伏挺立……
潮頭終於從視野中消失,也該踏上回程了。我們仿“駕著”滾滾西去的潮頭,暢然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