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網友問題:靈魂與輪回的西藏說法

作者: mandala

導讀本來想寫成留言的形式的,沒想到越寫越多,只好另起一篇。如果有個專題文化論壇就好了。我的所有見解和回答難免有失偏頗,況且涉及到佛教的哲學問題從來就沒有過所謂正解。但我至少對每一個問題都問過不同的人,他們有的是僧侶,有的是對佛教問題做專門研究的人,當然也有街上的老百姓。為了回答問題,我還參考了一些書籍及網站,並結合了我個人的體會,態度 ...

本來想寫成留言的形式的,沒想到越寫越多,只好另起一篇。如果有個專題文化論壇就好了。我的所有見解和回答難免有失偏頗,況且涉及到佛教的哲學問題從來就沒有過所謂正解。但我至少對每一個問題都問過不同的人,他們有的是僧侶,有的是對佛教問題做專門研究的人,當然也有街上的老百姓。為了回答問題,我還參考了一些書籍及網站,並結合了我個人的體會,態度至少非常認真。

原諒我偶爾使用一些文鄒鄒的討厭字眼,我不是想故弄玄虛,實在是詞彙量少不能更好解釋的緣故。讓大家見笑了。

還是那句話,寫得片面,請留言補充。

靈魂、佛及輪回 ― 藏傳佛教的宇宙觀

在很多由藏語翻譯過來的有關西藏及藏傳佛教的論著裡,我們確實能看見‘靈魂’這兩個字。藏民們也承認所謂靈魂不滅的觀念。但在西藏,‘靈魂’的定義與漢地有所不同,差別主要存在於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上。

‘靈魂’在漢地的概念是附屬於某人體內的某種精神。肉體滅亡的時候,如果精神即所謂靈魂未得到滿足,它便離開載體獨立存在,繼續在生之時未完成的事情,人們視其善惡稱之為神或鬼。漢地的民間哲學賜予靈魂回歸的地域,也就是說,游離只是暫時的階段。或者極樂世界或者十八層地獄,靈魂最終要到某個地方去。那些因為犯了某種過失或受人陷害的靈魂不得其門而入只能長時間在天地間游離,這是最悲慘不過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戲劇〈烏盆記〉和那些專門收魂的和尚道士。在這種概念裡,載體居於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說,‘人’是主體,‘靈魂’是客體。靈魂的狀態和作為取決於‘人’生前的遭遇。

藏地哲學中,‘靈魂’(如果我們一定要這麼叫的話)不是在人身上跳來跳去的魂兒,而是一種恆常的能量。有人稱之為心識、意識或者神識。這種能量獨立於一切之外永恆存在,至於所依附的物體,比如人、其他動植物或沒有所謂生命的物體,則是能量暫時寄托並顯現的物質形式。這樣一來,苯教及其它民間傳說中的‘萬物有靈’也就不難解釋了。

人們都說藏傳佛教修來世,這種說法指的的當然不是修來世的肉身,而是要借著長時間的學習和修行設法改變和提升前面提到的能量,而能量提升的最終目的則是改變整個世界,消除附著於眾生心中身上的蒙昧和苦難。當這種能量提升精煉到最高程度的時候,便成為大智慧,也就是佛。在修習的過程中,所謂的‘世’不斷更替,於是有了前生來世的說法。

我個人認為,基於這種說法,人們為了個人利益去求神佛保佑,視野不免顯得有些短淺,雖然我也深深理解。我一個朋友第一次進藏是為了替某位垂危的病人祈求病愈,當她進入寺廟與神佛對視時,發現這一切原本沒有必要,因為我們無法依靠奇跡生存,也不可能違背自然的規律。她後來對我說,她在西藏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了西藏人自然豁達的生死觀。她把這種觀點帶回家,希望病人和家屬們都能正確理解死亡的意義,從而減輕心靈痛苦並且善待今生。

前面提到,佛其實是一種智慧。那是一種修行學習甚至待人處世的方法,而不是某種具體存在。我們在造像上看到的有頭有臉有手的佛,指示的其實是一種方向。它使學習的內容有了投射的具體對像,容易令人產生堅持的信心,同時避免自持能力較弱的學習者偏離乃至產生癲狂(藏傳佛教的修習極其強調自我控制,有些修習的方法處於知覺的邊緣,很容易‘走火入魔’)。人們經常說的‘成佛’,就是指能量變成永恆的智慧,無需尋找載體繼續修習,而是變成信念和智慧,得到發揚和傳播。這其實是一個很抽像的概念,但並不難理解。

佛是智慧的名字,所以智慧就有千萬種。所有的佛經教義都是對這些智慧的解釋。很多經典佛經收錄的其實是幾位宗師的問答和對話,主題當然就是被稱為佛的大智慧。寺院裡的僧人們在樹下辨經,內容也是針對這些大智慧的討論。

至於輪回,請盡量將個人生命,甚至人類的概念拋開。萬事萬物好像海面上的波浪,而所謂生命,則是廣袤無邊的大海。輪回指的是大海永不停息的湧動,個人的一生就像是揚起來又消失的某朵小浪花。有機會請在傍晚七點鐘的時候光臨巴廓街上的情人咖啡館,你坐在窗邊,看著下面一圈一圈不停轉動永無止息的轉經人群,就懂了。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