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之行----九華山、寧波、普陀山、紹興、杭州、蘇州
--------------------------------------------------------------
這個游記有點長哦,泡杯茶,且聽偶娓娓道來。。。。^_^
九華山部分: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30685.html
續:從九華山(青陽縣有站)到寧波的長途客車大約7個多小時,17點左右到了寧波的長途汽車站。
晚上沒有去普陀山的船,所以我的計劃是轉天早上從寧波港客運站(在湧江大橋在外灘處)買車船聯票從大榭碼頭坐船走。去普陀山也可以從沈家門港坐船前往,只是沈家門那裡距市中心稍遠了些。在市中心地帶的好處是晚上可以轉轉寧波的夜景:-P寧波的城隍廟與旁邊的天一廣場就成為了我的首選。
在城隍廟的小吃街上終於吃到了正宗的寧波湯圓。偶總認為小吃一定要到當地去吃那樣才正宗,只有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才更顯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這裡的湯圓口味也就很地道了:外皮香糯滑爽、餡兒心香甜可口,超市裡的那種寧波湯圓是無法與之相比滴:-D
天一廣場與城隍廟很近,天一廣場的建築風格有些‘特色’,這裡的商業步行街不像其它地方的商業街方方正正的,而是圓形的街道,像圓環套圓環那樣,置身其中最大的感覺就是快要找不找北了:-D
陌生城市裡的夜晚總是過的很快,打車到不遠的火車站那裡找了個干淨的小旅館住下,住在這裡可以熟悉一下寧波站的地理位置,日後再來此買票時路程也會方便許多。
在小旅館又有段小插曲:當我放下行李准備住下時,老板娘看我是孤身一人突然同我說她們這裡的人很開放,什麼這裡的小妹怎麼怎麼著。。。。。。偶急忙說沒這方面的興趣偶是到普陀山朝山拜佛的!趕緊著把她給打發走了。感覺得出來,這樣的社會大潮中,一個人出來處處都充滿了誘惑,幸好偶經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驗。。。闖關成功!YEAH!哈哈!
第二天5點多起床打車趕到了寧波港客運站(10分鐘左右)買到了6:15的車船聯票73元,這張票包括從寧波港客運站坐汽車到大榭碼頭和到普陀山的船票。
7:55分大榭的船出發,這裡應屬東海海域,海水的顏色與渤海灣差不同為濁黃色,我坐的船是那種單層封閉式的,船的速度很快,看著在大海中快速行駛時船峰激起的浪花有種小小的暢快感,大約1個半小時後便到了普陀山。同其它山一樣,買票,進入,160元一張,我買的是165的票,外贈一張微型的普陀山光碟。
偶撥山涉水,終於來到了海天佛國----普陀山:-)
海天佛國,顧名思義,與其它名山不同的是它四面環海,有山有海,這樣的景色自然是與眾不同、美不勝收了。
出了售票大廳打算去當地旅店聚集處龍灣村找個地方住宿放下行李再說,這時一個當地的小弟前來搭訕,問住宿之類的事,我一向不會聽從這種毛隧自薦的店家,但這個小弟給我的感覺卻是很熱情實在,他看到我沒有去他家住的打算並沒有什麼沮喪的表情而是像一個主人一樣熱情的向我介紹普陀山當地的風土人情,我也請他幫我拍了幾張留影的照片。當我准備自己一個人去龍灣村的時候,他很熱情的同我分別並打算繼續去拉其它的客人。他這種有誠意的‘推銷’最終還是打動了我,隨叫他回來,去了他家:-P 因為不是旺季,所以單人間價格50元成交,聽他說如果是旺季時,有時一個標間房要5、600甚至上千元。聊天中他還告訴我說普陀山最‘大’的是和尚,因為這裡以前大部分的房子都是他們的。他家是普陀山當地人,來這裡有很久了,房子也是從他們手裡買來的。
售票大廳出來就算是進了景區,向右轉就是普陀山的一處景點‘短姑道頭’。再向前走些就是南天門。而龍灣村就在南天門對面的不遠處。從景區入口處到龍灣村大約15分鐘的樣子。龍灣村不大,以當地人建的二,三層小樓為主,很密集,村子的路口很多,稍不留神就會迷路,所以一定要記清楚旅館的名字!我住的這家叫‘觀潮飯店’,家裡很干淨,進屋要先換鞋才可以上樓的,這裡的位置也非常好,窗戶外面就可以看到大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_^
此時已接近11點了.因為普陀山的面積不是很大,所以今天在普陀山要去的島上幾個知名的地方:南海觀音像、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
先去的是南海觀音像,從龍灣村步行10來分鐘即到。
這是我所見到過最大的露天佛像了,據說97年給南海觀音開光當天陰雲密布,就在開光那一刻天空露出一道霞光照在南海觀音像上,在場所有的人得以見證,很是不可思議。我來的這一天同樣天空陰沉,各地的香客依舊絡繹不絕,許多香客都是從南方如廣東福建過來的阿婆阿公們,她們在菩薩前那顆虔誠的心讓人感動,似乎同一時刻也感受了到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此時天空中飄落下來的綿綿細雨打在身上如同甘露般浸潤身心。
在南海觀音旁邊還有‘不肯去觀音院’和‘紫竹林’等,可以同路游覽。在這裡還可以遠望到普陀山的睡佛:遠處海面上的洛迦山。去洛迦島要乘船前往,時間有限,只好留到以後了。

接下來要去的地方是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他們依次在山腳、山腰和山頂。
去普濟寺依舊是步行而去的,路程不是很遠。
普濟寺外的景色很漂亮,前面有一池湖水名曰‘蓮池’亦名‘海印池’,上有三座橋,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等級,要走哪一個就要看自己的選擇了。空中灑落的雨滴在一池綠水中泛起點點的漣漪,與不遠處薄霧中的青山映襯在一起,此時雖少了那池裡的層層蓮花,但依舊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在蓮池的旁邊是始於元代的多寶塔,當時正在維修沒有進去。
普濟寺的門票5元,居士證在這裡是無效的,普陀山也是唯一一座進寺院對居士證無效的佛山,給人的感覺似乎功利重了些。普濟寺的大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隔60年開一次,進到寺院都要從側門進去,這一特點始於乾隆的一詣玉令。寺內的‘大圓通殿’內供有國內唯一的觀音男身像。(轉:據佛經記載,觀音菩薩的法像原本是男像,傳入中國後,特別是在鼎盛的東土大唐,龐大的佛教信眾認為,菩薩早已脫離了人間凡胎,本應無性別之分,再加之女性信眾的大量增加,使得女像觀音逐漸成為觀音造像的主流,不僅觀音的五官女性化了,連她的體態也塑造得婀娜柔美,曲線動人,極富女性魅力。)
普陀山像是一個天然植被的活標本,這裡有各種珍貴的林木,普濟寺內就有珍貴的樟樹,寺外也有各種其它罕見的樹種。
從普濟寺出來不遠處有一個公交車站,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帶你去各處景點。從這裡坐車到法雨寺5元。
法雨寺景區外有個一寫有‘海天佛國’的石坊,與當時霧氣蒙蒙的景像顯得相得益彰。向裡走不遠就到了法雨禪寺,外面的閣樓寫有‘天華法雨’。進到裡面,在法雨寺對面的牆上雕刻有一面九龍壁,栩栩如生。
拜過法雨寺,在寺內停留了片刻繼續前行。慧濟寺在普陀山的最高處,一口作氣向上走吧~問了寺內的僧人,得知在法雨寺內有一個側門,從這個門出去一直向上走就可以到‘慧濟寺’。這時的山裡聚滿了霧氣,走在山中,時而還可隱約聽到遠處傳來的海浪聲與山林裡的蟲鳴鳥啼交織在一起,如同置身仙境之中,又一次飄飄欲仙啦~
這個時候已經快17點了,所以上山的人很少,但還是見到了幾個虔誠的朝拜者,一步或三步跪拜著向山上前行。偶爾還會碰到下山的僧人,邊走邊吟唱著山歌,真的是快樂似神仙了:-P
普陀山的山不高也不陡峭,爬起來也相對輕松很多,山頂最高處為291.3米。這座山也稱佛頂山,路上會看到一塊巨石,上書‘海天佛國’,這四個字是明代抗倭名將候繼高所書,寫出了普陀勝境的特點,‘海天佛國’也由此得名。在巨石上還‘坐’有一小石,此石被稱做扶雲石。繼續向前走不遠,當看到‘佛頂山’這三個字的牌坊時離慧濟寺也就不遠啦~
走過一條光滑石面的林蔭小路,便可見到這裡最為知名的四字‘佛頂頂佛’。
關於這四個字的起源呢,再次愉個懶轉一個吧:“當年郭沫若揩夫人來游慧濟禪寺,受佛頂山名字的啟發,以“佛頂山頂佛”句求聯,同行者冥思苦想,無詞以對。僅有山民老郭以“雲扶石扶雲”對之,聞者無不傾倒,一時傳為佳話,這便是慧濟禪寺郭老與老郭齊做對聯的趣事。激動之余,郭老一時興起,當即要來文房四寶,飛筆疾書,寫下了“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的感悟,一代文學泰鬥的磊磊胸懷躍然紙上。”
慧濟寺相比山下的普濟寺不是很大,這個時候來寺裡的香客很少,此刻的佛頂山頂處,更像是塊難得的清靜之地,沐浴甘露,洗滌內心的每個角落。
寺內對接待游客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沒做太多的停留便下山趕往法雨寺,期待可以在那裡吃上一頓齋飯。可惜的是,當我回到法雨寺時還是錯過了齋飯的時間,而且法雨寺的正門也已經關閉,寺內僧人告訴我可以從旁門的一條路下山。

回到旅店的時候已經18點了,好在龍灣村的小超市還是有的,晚飯就以面包方便面伺候啦:-D 超市裡有種小點心叫“觀音酥”,味道很不錯:-P口味有很多種,也可算是當地的特產了。
晚上在屋裡休息了一會,沒什麼困意加之離海邊很近,隨打算一個人出去走走。出門的時候告訴店家幫我留門,因為如果晚上沒有客人出去的話會鎖上屋子大門的。
走出龍灣村過了馬路便是大海了,海水似乎正在漲潮,海浪的潮汐聲不絕於耳,暮色中仍舊可以看到朵朵的浪花,真是大海後浪推前浪,前浪OVER在沙灘上,只是找不到衝上岸的‘海帶’哈哈~ 順著海邊的路走可以一直到最前面的‘短姑道頭’,路上會發現突然有黑影在一蹦一蹦的,好生的奇怪,再加上風聲雨聲海浪聲。。。這感覺可真。。。。打開手電一照,哈哈,原來是小個的蟾蜍,當手電的光線一照到它時就一動不動了,有意思的小家伙,之前還真是讓它小小嚇了偶一哈!
在走向‘短姑道頭’的途中還會路過 ‘南天門’,遺憾天黑我沒找到拐向南天門的路,只好作罷直行。
在‘短姑道頭’的岸邊海浪聲更大了,我站在岸邊的碼頭上,海水就在我的腳邊不停拍打著,閉上眼睛。。。遙想著當年的那個傳說,幻想著此時在這裡可以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回旅館的時候竟然還發生了件不可思議的事:進大門時廳裡很黑,發現有人蹲在地上似乎在找什麼東西,都這麼晚上以為是店主之一了,問了一句怎麼不開燈啊(因為偶也不知道開關在哪裡),對方答這麼晚還不睡覺啊,說著話便開門向外走,我說你開下燈啊,誰知他竟然沒理會我,3秒鐘後感覺不對勁,轉身出去想詢問他,誰知剛一出門就發現他越走越快開始小跑起來,我立即追趕了過去,只可惜龍灣村是個道路錯綜復雜的地方加上天黑,讓他一轉彎就沒了蹤影。從口音判斷這是一個當地的小偷,真沒想到這樣的地方會發生這樣的事,看來出門在外還是一切小心為好,所幸的事大家沒有損失,因為廳裡只擺放著游客換下來的鞋:-D(沒有驚動店主人,只是轉天早上說了一下此事,一致認為這就是小偷)
晚上,趟在床上,在濤聲依舊中美美的睡了一覺~ 不是‘酣聲依舊’:-D
一覺到天亮。在普陀山的第二天打算去西天景區轉轉,中午回寧波,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去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看看。
不到7點退了房。因為一個朋友昨晚來信兒托我帶個念珠回去,所以又去了趟普濟寺。從普濟寺出來有條路是通往西天景區的,一路走下去正好繞到普陀山景區口的左側。
西天景區的景點也很多,會路過‘心字石’、‘磐陀石’、‘二龜聽法石’、梅福庵、觀音古洞。梅福庵帶有去病靈氣的山水沒有喝到,到是把二龜聽法石下的一塊小石子帶回了家^_^ 出來西天景區的時候發現有個海軍基地和招待所,也想起了那一年來寧波岱山當兵的一個朋友,或許她也來過這裡吧。。。10年前一只寄自舟山群島的蝴蝶標本仍然保留至今。不知道那只蝴蝶飛來過普陀山沒有,但今天,我來了:-)
回到了碼頭,又看了一眼昨晚來過的‘短姑道頭’,11:20 坐上了返回寧波的船,就此告別了‘海天佛國’普陀山。
船仍舊回到大榭碼頭,依然要坐汽車回到寧波市區。在汽車上也結識了一同游覽紹興的J。
與J相識的過程非常的有趣,上車把大大的背包放在車上後突然想去WC,背包很大隨請旁邊的一女孩幫我照看一下包,偶去去就來~可是當我回來的時候卻發現車不見了,開走了!焦急中正在想辦法去聯系汽車司機的時候,驚喜的發現剛才那車從外面又開回來了,OH! MY GOD!哈哈~上車一問才知道,那女孩把看包的事忘記了,車開動不久才發現包包的主人還沒上來,於是讓車又開了回來。這個有趣的經歷也讓我結識了來自武漢的J。一路的堵車讓我放棄了去奉化的打算,下午直接去紹興,住我之前訂好的‘鑒湖戀’。
堵車的路上與J也慢慢熟悉起來,J原打算去北京探望的朋友臨時有事加之我對紹興的描述與向往也讓她心動不已。經過再三的考慮,最後J決定與我同游紹興。臨時組成的紹興二人游是第一次與一個陌生人同行,想想也是不錯的,新鮮感實足~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足足開了3個小時,回到寧波後,J也受我感染同我一起去超市買了些特產讓快遞公司寄回了家裡:-P 當辦好她的退機票手續後我們火速趕往不遠處的寧波站,因為寧波到紹興很近,所以車次也很多,買到了17:25開往紹興的K422次。距開車時間就差幾分鐘了,而且售票處與站台是有一定距離的兩個地方,時間很緊,所以偶又發揚了一下‘大男子主義’,幫J拎起行李箱急促促得趕向站台。
上了車,也就放心了。從寧波到紹興大約1個半小時的樣子,這一路感覺過的很快。在車上又聯系了一下倉橋直街的‘鑒湖戀’,幫J訂了間房。從紹興站出來坐上當地的三輪車,迎著江南夜晚的春風不一會便到了倉橋直街的街口。倉橋直街是紹興保留下來的幾條百年老街之一,來紹興自然是要感受一下她古老純樸的味道了,所以在網上找到了這家口碑不錯的‘鑒湖戀’。因此地離鑒湖不遠,由此而起名(紹興的黃酒是也是要用鑒湖水去釀滴,我想只有這樣才最正宗,嘿嘿:-P )。
倉橋直街幽深狹長,兩邊的民居也大多改成了各種小店鋪,但這種小店鋪門面復古與老街融合的恰到好處,使整條街道沒有失去原有的味道。‘鑒湖戀’只有三個房間,在二樓,兩個單人間與一個雙人的標准間,J選擇了打開窗戶可以看到小橋流水的標間,我選擇了打開窗戶可以看到天井的單人音,景色各不相同,卻同是江南獨有的風景。雖然地方不大但屋內卻很潔淨。這裡只有一個一樓的公用衛生間(可淋浴),裝修的很考究。在這裡很喜歡上樓梯時老屋發出的聲響,喜歡老屋內每一寸木頭滲發出來的那種獨有的歷史氣息、喜歡那老式的格子窗與下面的天井還有旁邊一條靜靜的小河,一切都很江南。
安置好行李後前往當年孔乙已常去的‘鹹亨酒店’,品嘗一下那裡最為出名的茴香豆。從老街坐了輛三輪車去那,原來很近,不一會就到了。J說給我添了麻煩,為了答謝我一定要請我吃飯,爭執了半天,還是聽從了J的安排。茴香豆是必點的了,它果然與傳說中的一樣好吃,香綿入味還有些許的嚼頭,難怪當年孔兄這麼愛吃呢,至今在店裡還掛有他欠下的‘白條’:-D 其它的如手剝筍、紹興油炸臭豆腐、煮花生、紹興小炒等也都很有紹興當地的特色。既然來了這裡肯定也少不了像孔乙己一樣來上一碗太雕酒了(太雕的年頭似乎比花雕,女兒紅年頭更長味道更純厚些)。只要了一碗,因為J不喝酒,但還是在我的‘蠱惑’下喝了一點點,兩碗相碰,在紹興來了次酒逢知己,哈哈~
既然老街離這裡很近,我們索性就溜達達的走了回去。四月的江南夜晚很宜人,柔和的春風吹在身上很舒服,紹興並不都是倉橋直街那樣仍舊保持著原貌,大多數地方與城市一樣,高樓,商鋪、霓虹燈,在繽紛的色彩中保留至今的那些老街才更突顯出它們記載下的那些曾經的歷史。回到鑒湖戀我、J與看店的小妹一起品茶聊天,就在房後的小河旁,雖然小河對面現代式的住房有些破壞整體的感覺,但仍很悠閑也很享受。J說,紹興是個很值得生活的地方,的確如此:-)
也許是旅途的勞頓,這一覺睡的很踏實也很舒服。早上起來的很早,好好的享受了一下紹興清晨的氣息,這氣息中透著她的歷史與古樸。
等J起來後一同去吃了早飯,老街旁邊的這條馬路漸漸川流熙嚷開來,我們也像個紹興人一樣坐到了一家早點鋪裡吃著異鄉的早飯。其中一杯鹹漿讓我們面面相噓,這鹹漿是把少許醬油與蔥花放在杯子裡然後用熱豆漿衝出來的,也許這味道不適合我們這兩個外地人的口味吧:-P
今天我的打算是中午前坐火車去杭州,J說紹興的感覺很不錯,建議一起留下來再多待一天。可是來之前答應過朋友幫他去杭州靈隱寺上柱香,因為要信守諾言所以還是遺憾的謝絕了J的提議。最終決定同J在紹興多停留些時間游覽一番,下午再去杭州。
我們一起到了魯迅故居,買了100元的聯票,這張票可以去魯迅的故居與祖居,魯迅紀念館,還有沈園,而且還可以坐一小段的烏蓬船到沈園。
魯迅故居與祖居給人的感覺是這個大宅子很大很大很大,數不過來的房屋院落,處處也散發著那種歷史的文化氣息。這裡看到了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在三味書屋裡也見到了魯迅當年上課時的書桌,只是上面的那個‘早’字因為保護被蓋了起來。百草園旁邊那口井還在,魯迅小時經常在些玩耍還曾在石井欄上跳來跳去。
從魯迅的祖居到沈園我們是坐著烏蓬船去的,船上包括船家只能坐四個人,那個船家的樣子很‘紹興’,因為他讓我想起了很多魯迅筆下的人物:-p
沈園類似於蘇州園林中的一個大花園,有800年的歷史了,這裡因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故事而出名,那兩闕在園中牆壁上《釵頭鳳》也可讓人一尋當年往事: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出了沈園也已是中午時分。在沈園旁邊的一家飯店裡有賣‘沈園’花雕的,我與J一人買了一大壇准備帶回家:-P好沉! 因為是5斤裝的啊! 哈哈~(因為快遞不寄液體的物品,最後J是回家前找汽車托運回去的,而我是直接提回家送給老爸的,這片誠意,鋼鋼滴,嘻嘻)
我們回到‘鑒湖戀’取了行李一同趕往了紹興火車站(本打算在老街上解決一下肚子溫飽的問題,點了菜,其中一道‘霉干菜扣肉’讓J這個經常吃些菜的‘行家’吃的實在難以下咽,J與之理論,可店家卻始終在給自己找理由,一氣之下J飯也沒吃甩下了錢,一同出了這家飯館)
出來老街打車直奔火車站,票很順利的買到了,J去寧波找她的朋友,我去杭州。我們一起在車站候車,當J知道我竟然大她幾歲時的那驚愕得下巴快要掉下來時的表情讓我記憶猶新。14:33送別了J,她去了寧波,5分鐘後,我也坐上了開往杭州的N446次。
在紹興,拍了很多的照片,有紹興與J的,卻沒有一張自己的影像,留在了J的相機裡,也留在了記憶中。
紹興,兩個人的旅行,一份美好的記憶:-)

車到杭州很快,1個小時就到了。下車先買好了夜裡2點去蘇州的車票(早上6點到,有很充分的時間可以轉蘇州)。在車站存好行李,當然還有那一大壇的花雕酒(在這裡建議從私人存包處寄存行李,杭州站那態度惡劣而且還很黑,這是在偶上當後總結出來的經驗)。少了行李,人也變得輕松了,坐上火車站旁的K7直奔終點站靈隱寺。
到了靈隱已經基本是到了謝客的時間了,我急促促買了票進去,這裡的票要買兩次,因為飛來峰與靈隱在一起,先買飛來峰景區的,進去後再買靈隱寺的,加在一起共35+30=65。
因為時間我無法慢慢游覽只好一路匆匆走過,飛來峰算是沒怎麼看,靈隱寺不槐為千年名剎,殿廟靠山而建,氣勢宏偉!想上到最上面真的要費一番時間與力氣,最上面的一個殿內供有普賢菩薩,因為要去的最後一座佛山四川的峨眉山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所以一定要上去了。當我從那裡出來的時候殿內的師傅已經在關正門了。
在靈隱寺時間雖然很緊,但還是完成了之前答應過朋友的事,也算是一了心願。
從靈隱坐車回來的時候在岳王廟那裡下的車,可惜的是那時已經關門了,沒能一拜民族英雄,也沒能唾棄到那跪在地上的大奸臣秦檜。
到這裡也就到了蘇堤,蘇堤很長很長,正好路口有許多家都經營出租自行車的生意,便租了一輛。
一個人,在暮色的春風裡騎行在西湖的蘇堤上,好生的愜意~ 途中偶會停下來坐在西湖邊的長椅上,看著西湖的美麗夜景、聆聽著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吹著西湖的微風,享受莫過於此:-) 我記下了西湖的味道,如果有一天我再次聞到這個味道,我想我便又回到了西湖 ~(嘿嘿,半年後很巧合的隨團又去了次杭州,又一次回到了西湖,又一次聞到了那熟悉的味道,那一天的晚上去了白堤上的斷橋)
在蘇堤上可以遠望到夜色下燈火通明的雷鋒塔,非常PL~ 從千古傳說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到魯迅筆下的論雷峰塔的倒掉,突然有了種歷史的真實感。
蘇堤好長,騎了好一陣子才出來,繼續騎可以繞到雷鋒塔下。 不遠處有一家樂福超市,隨又去買了些杭州的特產稍給親朋好友,杭州的龍井茶肯定是要有的啦~ 送還了車子,直奔杭州站。發現一個運輸的好辦法,走鐵路運輸,可以再次減輕行李,只可惜那壇花雕是無法寄了。在旁邊的私人存包處與老板大哥聊得挺開心,借用了他那的紙箱和膠帶把寄的物品打了包,很是感謝~

凌晨2點准時坐上了開往蘇州的火車,最後一天,也是我此次行程的最後一站:蘇州,即將抵達:-P
從杭州到蘇州要途經上海站(這一次我沒有下車,但是半年後我卻隨團去了趟上海),到蘇州要將近4個小時的樣子,火車上我又是無眠~
不到6點,車到了蘇州。蘇州,我來啦~
蘇州站很小,當時站旁也正在修建,看上去有些亂亂的。票是不需再買了,因為提前已經在合肥買好了回去的臥鋪,下車後直接把行李存上,輕裝上陣,游覽蘇州。
蘇州的園林最有名,也有很多,所以擇其一,二即可。我選的是掘政園,因為它很大很有代表性,而且它的旁邊就是蘇州博物館和忠王府,可以一並游覽。蘇州最有名的商業老街‘觀前街’離這裡也只有十幾分鐘的步行路程,很是方便。
從蘇州站到掘政園那裡不是很遠,我選擇了坐當地的公交車,這也是最近距離的貼進這座城市的方式之一。
掘政園早上7:30就可以進去了,裡面有很多當地晨練的老人,因為對當地的老人門票免費,外地的游客是70元,當個蘇州的老者真好呀!嘿嘿~ 掘政園很大很大,其實門票的背面已經標出了游覽這裡的最佳路線,只需按著圖上的標識一路走來就可以了。這裡處處都是亭台樓閣、鳥語花香,漫步其中悠然自得,一路的旅途勞頓早已沒有了蹤影。去過蘇州其它的園子才體會得到掘政園的確是蘇州園林的代表,因為半年後隨團之旅的‘藕園’與之相比就相形見絀的太多。
10點多出了掘政園去了旁邊的蘇博,門票20元(包括忠王府)。蘇博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建築風格了,白牆灰頂搭配著許多幾何形狀的造型,既有傳統古典之美又不失現代感,同大氣的北京首博相比這裡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江南自有的小巧與精致,而且與這裡的整條街道映襯的很是得體,這裡也是我見過的最有風格特征的博物館了。
出了這裡順著馬路直走一刻鐘的樣子就可到觀前街。這條街因在玄妙觀前而得名。
觀前街類似於每個城市的步行商業街,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一樣,這裡也聚集著蘇州的老字號,像黃天源的糕團、葉受和、采芝堂的蘇式點心與小吃,所以來到這條街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一飽口福,當然前提是要吃得慣蘇州的小吃,對於愛吃甜食的偶來說這個當然不成問題啦~ 順著觀前街一直走過了路口還可以到蘇州城隍廟對面的‘陸振興’嘗一下蘇州特色的湯面~
14點前,轉過了觀前街也享受過了蘇州的小吃,肚子飽飽的,看看時間,下午16點多的車,正好可以回火車站候車啦(想想此刻距離之前一天,偶已經30多個小時沒休息過了。。。簡直就一鐵人兒啊,哈哈)

回到了車站,也即將告別江南。走過紹興、杭州、蘇州這三個不同地方,我想白居易的《憶江南》用在這裡頗為恰當: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008年4月24日16:37,坐上了回家的車 :-)
--- END ---
lbeyondb
***/lbeyondb
-------------------------------------------------------------------------------------
附:
九華之行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27075.html
五台之行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00858.html
峨眉之行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24800.html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