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廈門,原自一部電視劇《你一定要幸福》,劇情早已記不清了,惟有劇中鷺城廈門那美麗風光,讓我憧憬不已……總算在今年五月得以成行,一解夙願。
2009.05.24(周日):廈門天氣:多雲23-29℃
今日行程:上海虹橋機場——廈門高崎機場——鼓浪嶼
09:15~09:30 地鐵2號線凇虹路站打車20元,前往上海虹橋機場
10:40~12:15 春秋航班:上海虹橋機場——廈門高崎機場(提前1小時辦理登機手續)
(飛機票199元 + 機場建設費50元 + 保險20)* 往返=520元/人
春秋旅游上海虹橋機場售票處(a樓國內出發廳三號門222櫃台,021-51152597)
如果你老早就定好計劃去廈門,對於春秋航班的網上特價機票一定要下手快哦。
其中有個小插曲:小姑娘嘛出門,瓶瓶罐罐的比較多,建議別帶液體護膚品,否則行李只好托運啦。更搞笑的是flora帶的奶茶中檢查出有果凍成分,只好扔掉。我就奇怪哦?果凍能夠影響飛機飛行安全,或者說有爆炸嫌疑?
12:30~14:00 出廈門高崎機場候機樓左轉50米公交站台27路前往輪渡終點站
候機樓左轉300米是27路機場終點站,如果高峰期到達,建議步行到27路終點站,因為車行路程1小時,總得坐個位子不是?
15:00輪渡前往鼓浪嶼,灣景旅店chenk in休整
廈門輪渡為節約人力成本,前往鼓浪嶼不收費,返回廈門本島收費為8元/人。
當時我提前20天電話預定娜雅家庭旅館的標房都沒有了,可見廈門旅游之紅火,老大,這還不是高峰期呢,都這樣哪緊張?灣景旅店是只有1間陽光標房了,我快下手為強!好像廈門所有賓館的房間預定都需要彙一天的房費作為定金,這和其他城市不一樣,沒法商量啊,但好歹可以保證你的住宿問題。
灣景旅店的位置還是不錯的,距離輪渡只有5分鐘,可惜2個笨女人,七繞八繞半個小時才找到,汗……!記得哦,輪渡下來,左手邊看見一棵大榕樹,樹下就是賣鼓浪嶼景點門票的,順著石階向上,再右轉就是灣景旅店的正門啦,其實灣景的房間就在麥當勞對面,竟然麥當勞的小伙子也不知道,害得我們好找……而娜雅家庭旅館呢,你輪渡下來,左轉200米就可以看見鹿礁路,向上走50米就是娜雅,再向上100米右轉就是灣景旅店。嘿嘿,看得有點迷糊吧,這可是我冤枉路走多了,總結出來的,況且你也知道鼓浪嶼上的路,本來就夠繞的,理解一下啦。
15:30逛蕩鼓浪嶼上漳州路、福建路、復興路、泉州路
鼓浪嶼的美,不是景點套票上的那些,而是這些幽靜的小路以及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老房子。我和flora就這樣悠閑逛蕩著,慢慢地細細品位這些榕樹掩映下的老房子背後的故事……其實,鼓浪嶼的萬國建築群和上海外灘、武漢江漢路的建築群風格類似,但上海外灘、武漢江漢路屬於繁華鬧市,不能讓人靜心品位它的美、它的沒落、甚至於它的哀怨……千萬不要坐什麼景區電瓶車,因為清晨或者黃昏,光影下的老房子,那種建築美、那種韻味,無法言語表達,只能靠腳一步一步測量,我們迷失在這些幽靜的小路,很久很久……晚上,吹著海風,留戀於美麗的夜景,不願離去……
鼓浪嶼島上薈萃了上千座風格各異、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築。有中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廟宇,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樓,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西方國家的領事館,還有堪稱江南古典園林精品的菽莊花園。
八卦樓(風琴博物館)
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總建築面積3710平方米,有8道棱線,置於八邊形的平台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稱“八卦樓”,是廈門近代建築的代表。八卦樓原主人為台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由原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郁氏借鑒巴勒斯擔、希腊、意大利和中國一些經典建築風格,設計出這幢融東西方建築文化於一體的獨特的仿古建築。紅色圓頂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房圓頂;82根大圓柱是參照公元5世紀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梁和線條,可從希腊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於希腊,後用於羅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愛奧尼克式柱頭裝飾和壓條下的青鬥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結合的古典美。八卦樓建築藝術精美,成為廈門的標志性建築,現為廈門博物館。 黃家花園中樓(晃岩路25號)
1921年建成黃家花園南北樓後,黃奕住決心造一幢超過鼓浪嶼所有別墅的高級別墅。他拆除“中德記”舊紅磚樓,延請中外工程師精心設計。中樓注重歐陸風格,用料講究,中樓內精雕的博古架、青銅鏤花壁爐、名匠細琢的廊柱,處處顯示中西結合的古典美,既具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風采,又有18世紀德國貴族家庭的華麗裝飾,並兼有許多中國傳統裝飾技藝,是一座中西結合的以歐式風格為主的別墅。
海天堂構中樓(福建路42號)
晉江旅菲華僑黃秀火良,於20世紀20年代與同鄉黃念憶在福建路蓋起一組5幢歐式別墅。樓群正門門樓上書“海天堂構”四字。這5幢別墅采用中國建築傳統的對稱格局,以中樓為主,向兩側展開,中心建一廣場,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中樓是一幢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築,采用重檐歇山頂,四角高高翹起,門、窗、廊、廳的楣上均掛水泥透雕掛落飛罩,檐角均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蛟龍挑梁雀替均塑龍鳳飾件。特別是屋頂下裝飾二個藻井,井壁上繪中國花鳥畫,外形又頗像亭子,非常突出。走廊外沿裝飾鬥拱掛落,花籃垂柱,把中樓裝點得十分民族化。遠遠望去,這幢建築頗有氣勢,又穩重脫俗。
黃榮遠堂別墅(福建路32號)
建於1920年,是以歐陸風格為主的大別墅。整幢別墅通體有許多大小廊柱,用整條花崗岩琢成,一派古羅馬風韻。庭院裡修竹茂林,幽雅清靜。這幢別墅是西洋的、中國的、古典的、現代的風格和諧結合,是鼓浪嶼別墅中的精品。
彙豐公館(鼓新路57號)
1876年,彙豐銀行選址在筆架山的斷崖頂上,蓋起占地400平方米的英式別墅。基樁打入岩石,異常牢固。公館結構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邊鈍角,主人推窗便能飽覽寬角度的遠山海景,入夜“員當漁火”盡收眼底。漫步回廊,廈鼓景色擁入懷抱。站在崖頂欄杆邊,放眼四望,天風海濤,蒼鷹鷗鷺一齊奔來,有傲視海天的氣概!
八角樓(鹿礁路15號)
八角樓在林氏府內,建於1915年,屬法式建築,有南歐風格,兼有巴絡克韻味。台灣墾撫大臣的林維源,攜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他先買下一幢英國人的別墅,稱“大樓”,而後再建一座“小樓”(後因失火小樓被燒毀)。1915年,林菽莊在大小樓之間建一別墅,稱“八角樓”,並增設連廊將三幢樓宇連在一起,通稱“林氏府”或“府內”。八角樓共5層,為塔式建築,立面呈多個八邊形,故名。正門方柱拱券,雙旋台階,門楣、窗楣均塑纏枝薔薇、飛翔白鴿,頗具巴絡克風韻。
殷宅(泉州路126號)
建於1925年,由主人的大兒子殷祖澤設計,系西歐法國韻味。它的特點是就地取材,基地上開采出來的花崗岩條石砌牆,粗獷豪放,既有閩南石鄉的個性,又具文藝復興反樸歸真的感覺。內廳有五個拱券,三廳相連,四個臥室。全樓有四套衛生設備,顯示設計者的文明意識。院內的黑松,與別墅同齡,仍蒼勁挺拔。
李清泉別墅(旗山路7號)
李清泉,晉江籍旅菲華僑。1926年他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層別墅,正面有羅馬式大圓柱,莊嚴穩重。別墅庭院以多色花崗岩卵石鋪成小徑,形成彩色圖案,使別墅顯得更加秀美。庭院裡種植名貴南洋杉和花木,中心為歐式噴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別墅多了幾分大自然的溫馨。他在漳州路還有兩幢別墅,裡面的楠木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鑒人。
金瓜樓(泉州路99號)
因樓頂有兩個“金瓜”而得名。金瓜樓建於1922年,1924年由旅菲華僑黃賜敏買下作為住宅。該樓是一座用中國傳統裝飾工藝裝修的別墅洋樓,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飾有花卉、禽鳥、植物浮雕,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洛可可的韻味。窗是歐式的,均裝百葉。內部的廳堂布局又是中西結合的,既有中式的廂房和公用的廳堂,又有歐式壁爐和寬廊。這種用中國傳統工藝裝飾洋樓的手法,反映了廣大華橋的鄉土情結,這也是金瓜樓的獨特風格。
觀彩樓(筆山路6號)
筆架山頂,有一幢風格獨特的歐式別墅,因形如花轎,故人稱“新娘轎子”,又因在樓上可觀賞到美麗的落日彩霞,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觀彩樓”。觀彩樓建於1931年,由荷蘭工程師設計。它的屋頂十分別致,為背弧形,由棱線分割,既是外牆又是女兒牆,凸拱窗鑲嵌其間,立體感特強,裝飾效果特好,頗有西歐風格。觀彩樓的門柱為絞繩狀,新穎別致,有西班牙風韻。窗楣系整塊石材雕成,借用中國鄉村民居的的鋪首形式,雕刻成歐洲劍客(火槍手)的臉龐,手法簡潔,頗有藝術靈氣,也增添了別墅的華貴氣派。
楊家園(鼓新路27-29號,安海路4-8號)
楊家園共有4幢歐式別墅,大約建於1913年前後。以鼓新路的“忠權樓”最有氣派,以安海路的別墅最為漂亮。忠權樓為英式別墅,凹槽廊柱挺拔秀美,拱窗有半圓的、尖拱的,窗柱的雕塑裝飾、花瓶設計,一窗一式,各不相同,頗有藝術韻味。楊家園有一套當年可稱得上先進的供水系統。各樓的頂層和底層均設有水池以蓄積雨水,院內挖掘水井,配手壓式抽水機。這個供水系統的不同水源分別用來洗衣、澆花、消防、衝廁,地下水用以飲用。
林屋(泉州路82號)
1927年建成,由房主的兒子林全誠設計。林屋的特色在立面和屋頂上。屋頂使用北歐風格的坡折屋面,突出美觀;立面不一刀切,突出收進和諧自如,與屋面配合協調,形成鮮明的個性。林屋鶴立群樓中,顯得穩重纖麗。
船屋(鼓新路48號)
般屋的宅基地呈長三角形,別墅建在其上,如海輪甲板上的船艙,登三樓俯視,宛如一艘正待遠航的海輪。船屋建於1920年,由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他利用地塊形狀把別墅設計成待航的輪船,可謂匠心獨具。他使用傳統建築手法,以中軸線為基准,左右展開,嚴謹對稱。別墅樸實無華,簡潔明快,采光充足,通透性好。地板采用寬條楠木,家具多為酸枝、紅木,至今保持完好。
亦足山莊(筆山路9號)
建於20世紀20年代,為同安籍越南華僑許漢所建。這是一幢個性突出、藝術性強的歐式建築,它有鼓浪嶼最大最美的門樓和石階,外觀雄偉挺拔。雙拱窗套,流暢秀美,頗為漂亮。它還有一個歐式花園,高處有八角亭,曲徑相通,是主人休閑觀景的地方。
原美國領事館(三明路26號)
建於1930年,為二層羅馬式紅磚樓房,設有地下室和樓頂夾層,形體秀美。領事館以紅白兩色為基調,山牆用5個大三角裝點,簡練明快,還特設一個觀景天台。天台下就是夾層,非常實用。領事館的羅馬式大圓柱柱頭使用科林斯柱式裝飾,塑以誇張的百合花葉片。葉片纖長整齊,托起整座建築,顯得特別美觀。
林語堂故居(漳州路44號)
林語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鳳的家,也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原為二層別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層。林語堂結婚的廳堂、新房仍在。
天主堂(鹿礁路34號)
建於1917年,為哥特式建築,其特點是目光所及均為尖形,拱、門、窗、塔以及女兒牆的鏤空裝飾均呈尖形。室內天花為彩藍色珠網結構,繁褥華麗,這是廈門僅有的一座哥特式教堂。
鼓浪嶼的老房子冰箱磁貼6元1個,買一組就是鼓浪嶼的萬國建築群了。手繪地圖8元,帶鼓浪嶼手繪地圖的蘭色手帕10元,鼓浪嶼建築或風景明信片10~15元,都是不錯的送朋友的禮物哦。鼓浪嶼的手繪地圖很古舊很有特色,但准確率實在不敢恭維,如果你按照地圖找景點的話,恐怕你連回家的路都找不著啦,呵呵。
我和flora按照攻略尋找龍頭路有名的小吃,,可惜龍頭路183號的原巷口魚丸湯一直找不到,其余的掛著原巷口魚丸湯招牌的不知是真是假。還好找到林記魚丸湯(泉州路54號),品嘗了所謂的鯊魚魚丸,和普通的包心魚丸有區別嗎?感覺不出來……品嘗了廈門的特色土筍凍,涼涼的,感覺也算海鮮類吧,炸五香,確實很好吃,很香哈。順著龍頭路麥當勞一直走,看見郵局右轉,就是林記魚丸湯,對面是baby-cat的手工餡餅,旁邊是八婆婆的燒仙草,好好吃哦,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