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朝拜記

作者: lindm

導讀杭 州 朝 拜 記 2009.5.16-19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個月前安排這次的杭州行:周六、周日兩天加周一二共四天,我只能去周六日兩天,仍然很高興。聽老師多次介紹過上天竺的神木觀音,老師也發心帶虔誠的信眾前往參拜。距他帶隊天竺路已三年之隔,距他告訴我之日已半年之久,我很期待。 臨行前兩周,我突然知道因為周六的考試,我只能去一天。還好,老師安排周日去 ...

杭 州 朝 拜 記

2009.5.16-19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個月前安排這次的杭州行:周六、周日兩天加周一二共四天,我只能去周六日兩天,仍然很高興。聽老師多次介紹過上天竺的神木觀音,老師也發心帶虔誠的信眾前往參拜。距他帶隊天竺路已三年之隔,距他告訴我之日已半年之久,我很期待。

臨行前兩周,我突然知道因為周六的考試,我只能去一天。還好,老師安排周日去天竺佛國,我沒有錯過。可是誰又知道,原本工作清閑的我那兩周突然忙碌,完全沒有時間復習功課。臨考前一天還有一本書沒看,看來只好放棄考試。更沒想到的是第二周我的工作沒安排加上領導出差,我竟可以請假。杭州行從二天變一天又從一天變四天。老師說佛菩薩在上面點點撥撥,撥撥點點都給我安排好了。

提前買好的出發票改簽,周日的返程票請師兄幫忙退掉改買周二晚六點多的。到了周日有師兄要改行程早走,沒買返程票,把我周日的票轉給她不必退了。四日的行走非常疲憊,最後一個下午我很想早點回家,沒想到師兄沒給我買原定的票,我竟如願提早返程。

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如意如願!似乎告訴我:上天庇護著我,如果有什麼不如意,一定是自己福德不夠,要加緊積功累德,一切才會美滿。


美麗的傳說之永明延壽禪師

從火車站出來,坐游2直達杭州行第一站雷峰塔對面的淨慈寺。老師非常推崇淨慈寺,因為淨慈寺第一任當家師永明延壽禪師不是一般人。後來有名的道濟和尚(濟公活佛)也在此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淨慈寺作為南山路上的大從林,前前後後出過不少高僧大德。

吃過齋飯進過香,休息過後,大家集中在鐘樓前樹影婆娑的七葉樹下開始學習明代小說中記載的永明延壽禪師的事跡。

永明延壽禪師的俗名王延壽,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看到父母有爭吵,他就伏在地上朝父母拜,直到父母被感化,覺得不好意思不再爭吵。實實在在是位大孝子。王延壽十八歲成年後不吃葷開始吃素了。二十八歲擔任公務,處事處處公平。

吳越王信任他曾派他在余杭管倉庫,又派他到華亭(古時松江府)掌管軍需與納稅。這個王延壽喜歡放生,有錢就放生。用盡所有收入還到處借錢,連田地房產都變賣盡了。最後把收來的稅也拿了放生。吳越王查出大筆公款不知去向要斬王延壽問罪。在斬王延壽前一夜,吳越王做了個夢,夢見海龍王帶著成千上萬魚蝦到王府磕頭,求吳越王不要殺王延壽,因為這些魚蝦螃蟹螺絲的命都是王延壽放生救出來的!看在王延壽救了這麼多生靈的份上,不要砍他的頭。吳越王夢醒,命令他的手下押王延壽到刑場,如果一路上王延壽貪生怕死,就把他斬了,如果他有話要說,立刻彙報。刑場上王延壽說:“我代眾生受罪。讓我面向西方,我要含笑往生西方極樂!”王爺聽他此言,即放了他。

從鬼門關逃出,王延壽一切放下,辭別父母和妻女出家。

王延壽拜在四明翠岩寺(寧波四明山)出家,法號永明,穿百納衣吃野菜用功修行。曾打坐90天入定,鳥兒飛到他袖口做了窩,直到他出定才發現。

後來永明延壽到天台山,天台山的德韶國師見到永明延壽進門,在定中一看:阿彌陀佛來了,趕緊奔出門去跪地就拜。“阿彌陀佛,我的老師,未失遠迎,請恕我無罪。”永明延壽卻不知道自己是阿彌陀佛。德韶國師對永明延壽開示至深妙理,當下永明延壽就開悟了。在廟裡走著路,又遇見普賢菩薩走來,把手中的蓮花送給他,開了智慧。夜裡做夢,觀世音菩薩用楊柳枝把淨瓶中的寶水灑在他頭上灌頂,使他經文一看就明白,大徹大悟。

從此永明延壽講經說法不得了。吳越王也知道了這位有成就的法師。這時德韶國師就跟他說,你跟吳越王有緣,你下山去吧。

吳越王請永明延壽到靈隱寺開壇講經,轟動全杭州、浙江省。公元954年王爺特地為他造了寺廟專門供應他。就在這兒,背靠南屏山慧日峰,當年寺院以永明延壽禪師的名字命名為“慧日永明院”。淨慈寺自創建以來,歷經千余年風雨,屢毀屢建。

永明延壽禪師作為南山寺院的開山鼻祖,香火大旺,入室弟子就有2000多人。名聲遠揚高麗國,高麗國王曾派36名使者見禪師,並送他金線織的袈裟和無數精美禮物。吳越王錢弘俶拜永明延壽禪師為國師,請國師到王府為其受菩薩戒。

公元951年,正月初六,錢王生日,在淨慈寺擺千人齋,宴請出家人和信眾。正中央一個位子空著。永明延壽禪師不坐,錢王也不敢坐。大家左等右等,右等左等,肚子都餓了,來了個搖頭晃耳的出家人。啊,他的法相莊嚴啊——臉圓滾滾,耳朵長9寸,耳垂上面高出頭頂,下面能在脖子下打個結。他大搖大擺往中央位子上一坐不和任何人打招呼便吃起來,就當沒看見王爺在那裡。他開始吃了,大家也就開始吃了。王爺就問國師,百姓見了我都要下跪,這個出家人怎麼見了我連招呼都不打。吃好了以後,國師在邊上就說:“這個出家人就是法相寺的當家師法真和尚,人叫長耳和尚。”又說了一句話:“王爺,你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嗎?他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佛定光佛燃燈佛轉世的!”這句話一出,性真和尚也加了一句:“彌陀繞舌!”說完就走了。王爺一聽,這是過去佛燃燈佛,趕緊去參拜。大隊人馬趕啊,隨便怎麼趕都趕不上。趕了一半,前面偵察兵來報:“師傅歸天了。”王爺一想定光佛我拜不到,我拜我自己的師傅吧,他是阿彌陀佛轉世,也是佛嘛。往回趕。前面探子又來報“國師也歸天了。”這時才知道永明延壽禪師的身份就是阿彌陀佛轉世。

佛菩薩轉世真實身份不能暴露,一暴露就要走,留不住的。

永明延壽禪師在世時寫的一本《宗境錄》100卷是有名的佛教理論。另一本《萬善同歸集》,八萬四千法門條條道路都是成佛的法門,釋迦牟尼佛講法時並無宗派。北宋時已分了十個宗派,那時永明延壽禪師提倡任何宗派都要修心地法門,歸心,都要向善,宗派之間不要有爭論,不要比高低。永明延壽禪師被奉為淨土宗第六祖。

禪師走了,留下了放生的宏大事業,無數無量的生命被他救出來。

當時杭州有個叫吳念橋的人,他生病死了後到閻羅王那裡報到。判官跟他說,閻羅殿裡供了一張像,閻羅王天天在這裡拜。吳念橋一看,這不是我們杭州淨慈寺的當家師永明延壽禪師嗎?吳念橋問“為什麼拜他?”判官告訴他:“他是個大菩薩,救去了無數生命,震動了天地,所以我們都要朝他拜。”又給了他一句話:“吳念橋,如果你答應回到陽間去放生的話,讓你還魂。”吳念橋一口答應,一天一夜回到人間,告訴世間人他在陰間的經過,勸人放生自己放生,長壽而終。

全杭州的百姓都響應放生,放在西湖,放在水最深的三潭印月。至今,杭州人不在西湖釣魚抓魚。

公元907年,吳越王錢鏐打下天下,傳到孫子錢弘俶(音同“處”),90多年,又經北宋160多年,南宋150多年,前後400多年,杭州國泰民安,歌舞升平,百姓豐衣足食,沒有刀兵劫。杭州真所謂福地。杭州為什麼是福地呢?這與永明延壽禪師不無關系。

錢鏐統治的時候經常有水災,他發心做一個海塘,總做不起來。為了鎮海,派了一萬弓箭手在海上射箭,鎮住海面風平浪靜可是海塘還是建不起來。

錢王向禪師請教,禪師說:“你王力不得了,但你比不上韋陀菩薩、四大天王,何不依靠這些護法神的力量呢?”建議在月輪山現在六合塔塔基造塔,鎮住浪潮。造塔的時候,禪師親自念楞嚴咒,造了塔,也造了海塘。這個水利工程造福百姓。

北宋建國,吳越王錢弘俶遵從師傅遺訓“保境安民”,北上宋都,把自己統治的十三州,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多戶人家,十萬五千多兵馬拱手送給宋太祖。離京時,宋太祖給他一個黃包裹讓他到家後再打開。錢王走到半路打開來看,五十幾個奏折都勸宋太祖殺吳越王。錢王很感動,不但逃過殺身之禍還得以封王。此後,歲歲進貢,年年來朝。正是師傅的教誨,使百姓免遭戰爭之苦。

放生的宏大事業也讓杭州的老百姓免受生靈塗炭之苦!古代人以放生保和平,現代人卻不斷增加養殖規模大開殺戒,滿足人們難填的口腹之欲,種下災難的因。

杭州作為佛國福地,古時候有幾千家廟,淨土六祖、七祖、八祖、九祖都在此修行。


道濟和尚的傳說

二百多年後南宋年間,道濟和尚也就是濟公從靈隱寺出來後到淨慈寺做書記僧。有天剛要吃中飯時候,廟門口來了一個穿紅衣服的漂亮小姑娘,濟公看到這個小姑娘,大吃一驚,曉得是火神娘娘。用一把破蕉扇擋住她,不讓伊進來,一個要進來,一個不讓進來。中午吃飯回家的香客、街上是買狗皮膏藥的人圍了上來,他們都罵濟公在調戲小姑娘。驚動了裡面的方丈,罵濟公多管閑事。濟公搖搖破蕉扇對方丈說:師傅你說無寺好還是有寺好?師傅聽不懂濟公的話,在氣頭上接口說:當然是無事好,快讓施主進香去。濟公又搖搖芭蕉扇說:那我就不管了。那小姑娘就進入了寺院。結果少女一進寺院,一把火把整個寺院燒個灰燼。方丈嘆息著,急得團團轉。濟公搖搖芭蕉扇說:師傅,剛才我不是說有寺好還是無寺好,你說無寺好啊!剛才這個小姑娘是火神娘娘變的,我不讓她進,你還要罵我。方丈聽了,跺著腳說:怪我、怪我!!!

淨慈寺被火燒光,寺裡兩三百個和尚沒處落腳,老方丈急得成天長吁短嘆。濟公說:“燒都燒光了。再蓋座新的好啦。”老方丈說:“唉,蓋寺院談何容易,要多少木頭!一時到什麼地方去募化呀?” 方丈知道濟公不是一般人,說:“給你三年時間,你去化緣,只有你能行。” 濟公說:“不用三年。” 方丈說:“三個月?” 濟公說:“三個月也太多了。只要三天!不過有個條件,你要讓我吃好喝好。”

方丈讓濟公吃好喝好,濟公倒頭就睡。一天過去了不醒,兩天過去了還不醒。其他人就在邊說:“方丈你上當了,濟公是來騙吃騙喝的。”第三天的時候,濟公醒了,跟方丈說:“你用綢緞寫個布告,皇宮裡馬上有人來送錢,他們要這個布告回去交差。” 原來皇上在夢中游西湖,目睹佛和菩薩都露宿在淨慈寺中,在夢中又讀到重建化緣榜文上有“叫通天耳”等字句,似雷貫耳。於是就差大臣來取榜文。榜上文字竟與夢境一樣,連聲贊嘆我佛菩薩靈感,就布施了三萬兩銀子。

錢有了木頭呢?濟公也早有安排。濟公到一家大鄉紳門口,一個勁地敲木魚兒。那鄉紳聽見門外木魚響個不停,就出來問道:“和尚,你從哪裡來的呀?” 濟公回答說:“我從杭州西湖淨慈寺來的。”

那鄉紳聽了點點頭道:“好遠的路呀。你到我門口來敲木魚做啥?” 濟公說:“因為我們寺院被天火燒了,知道你是個大財主,山上有的是森林大木,特地趕來向你募化一些木頭去蓋寺院。”

那鄉紳問道:“你要多少木頭呢?” 濟公聽了,敲著木魚念道:“少不成,多不要,不多也不少,喏喏喏,袈裟蓋,袈裟包,蓋住包住就夠了,就夠了!”

那鄉紳一看濟顛那件破得像絲瓜筋一般的袈裟,心裡不禁暗暗好笑:哦,原來是個瘋和尚呀!這件袈裟連枝樹椏兒也包不了,我樂得做個善人吧。便滿口應承下來。

濟公道聲謝,忙從身上脫下袈裟,朝一座山頭拋去。只見那袈裟隨風長,隨風大,一下子把整個山頭都罩住了。那鄉紳驚得目瞪口呆,做夢也沒想到這瘋和尚竟有這樣大的法力呀!不過自己已經有話在前,不好反悔了。

濟公在山上挑選了一百株大樹,砍了下來,順著長江水放到東海,再漂進錢塘江。江上把關卡的見了,攔住木筏要抽稅。

濟公說:“這錢塘江又不是你家的,憑什麼要抽我稅?”把關卡的就說:“和尚呀,山是皇上的山,水是皇上的水,隨便什麼貨物經過水面上都規定要抽稅。”

濟公聽了,笑嘻嘻地問:“哦,原來如此!從水面上過要抽稅,那麼從水底下過要不要抽稅呢?”把關卡的聽到這瘋話也樂了,就哈哈大笑道:“和尚,木頭只會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頭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稅!”

話音才落,只見濟公雙腳在木筏上用力一頓,“忽”的一下子,就連人帶木筏一齊沉到江底去啦。把那個把關卡的嚇得連滾帶爬,喊爺叫娘地逃走了。

濟公回廟裡大叫大嚷道:“木頭到啦!木頭到啦!”

老方丈慌忙出來,朝南屏大路上看看 ,什麼也沒有,還愣著哩!只見濟公一把拉住他的手,大聲叫道“師父師父,快跟我來!快跟我來!”

他們三腳兩步奔到伙房前面那口“醒心井”的旁邊。老方丈朝井內一看,嗨!果然有根又粗又大的木頭,在水面上一冒一冒的,高興極啦,忙叫一些和尚在井上搭架子,安上轆轤吊木頭。

這一來,轟動了所有和尚,大家一齊動手,沒一刻,搭好吊木架子。他們吊呀,吊呀,吊起一根又一根,吊起一根又一根,整整吊了兩天,一直吊到第九十九根大木頭時,不知是哪一個木匠說了聲:“夠啦!”被他這麼一說,井裡的那根木頭就擱住啦,再也吊不動。

“醒心井”因為曾經是運過木頭,後來人們便叫它為“運木古井”。那根吊不上來的木頭,許多年來,還擱在井裡面哩。

老師年輕的時候來看這口運木古井還浮著那根木頭,上面點著一盞燈。


南屏晚鐘

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蕩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鐘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繞過雷峰塔,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回音迭起。古時候十萬戶人家都能聽到鐘聲。所以南屏山下淨慈寺的鐘聲被稱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鐘”。

這座三層樓的鐘樓有五百多件裝飾物。明太祖洪武年間也就是朱元璋十年,住持夷簡鑄了一口重兩萬余斤的大鐘。乾隆年間鐘還在,後來清末兵荒馬亂這口鐘不知去向,所以一百多年前聽不到鐘聲。

南宋時,日僧道元入宋求法,拜如淨禪師為師,盡得所傳,歸國後創立日本曹洞宗,奉如淨為始祖。如淨生前曾兩度住持淨慈寺,圓寂後亦葬於淨慈,至今墓塔猶存。日本人常常來朝拜,看到鐘沒了,1986年募集了三千萬日元請人鑄了現在這口鐘。

為什麼要敲鐘呢?

早晚課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兩遍,共108下。為何要定為108下?一說是一年有12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合為108,像征一年輪回,天長地久。另一說是,人有108種煩惱,鐘鳴108響,以盡除人間煩惱。所以敲鐘是表法的:“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炕,願成佛,度眾生。”

鐘樓裡鐘的下面一般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看到地獄裡眾生真是太苦太苦。警鐘長鳴:要深明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鐘的上面是龍王的第九子蒲牢。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像置於鐘上,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鐘壁刻著六萬八千多字的妙法蓮花經以及各種咒文和僧人對此鐘的贊嘆。鐘以荷花瓣為邊,飾以萬字符。

老師站在樹下為我們講了近兩個小時,然後帶我們上鐘樓敲了鐘,下來又瞻仰了永明延壽禪師的畫像、看了運木古井。

到山門,老師為我們解說兩個碑亭中的碑。一塊刻著“南屏晚鐘”相傳是康熙皇帝下江南時留下的手跡。另一個塊刻著乾隆皇帝的一首詩:

“淨慈掩映對南屏,斷續蒲牢入夜聲。

卻憶姑蘇城外泊,寒山聽得正三更。”

天下鐘聲何其多,為什麼乾隆皇帝聽聞南屏晚鐘卻獨憶姑蘇寒山寺的三更鐘聲呢?……

然後我們到對面的放生池,站在池邊眺望雷峰塔。放生池的對聯普勸人們:“廣施慈心於萬物魚樂人亦樂,普發宏願濟大千放生救眾生。”


天竺佛國

天竺路上三座古廟,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把上中下三寺名字改成“法喜講寺”、“法淨禪寺”、“法鏡寺”,並親題匾額。老杭州人燒香不去靈隱寺而去天竺佛國。

離開淨慈寺,我們前往上天竺法喜講寺。我神往已久,因為老師每次在學習班上都會向我們介紹那裡的神木觀音。老師喜歡那個道場的靈氣,安排大家幾天都在此掛單。

車子開上天竺山已感受到人間仙境,走入山門,白雲峰下群山環抱,我想只有綠色最長養人的心力!

第二天早飯後大家集合在圓通寶殿前,老師為大家講解這裡供奉的神木觀音。

後晉天福初(九三六年) 僧人道翊在白雲峰下結蘆修行,夜裡打坐看到有物閃閃發光。第二天一看,溪水中奇木異香撲鼻,他拿這段神木下山請名匠刻成觀音像。據說像成之日,方圓皆放毫光。此時匠人見像奇瑞,便生貪意,欲以假木刻像還於道翊。道翊拿回假木像後,觀世音菩薩托夢告訴道翊,木匠給他的是假木,真木在什麼什麼地方,有個什麼什麼標記,教他去找木匠要回來,才使得道翊請回真正的神木觀音。後人將道翊尊為白雲開山祖師。後漢乾年間(九四五至九五○年),有僧人從洛陽帶來古佛舍利置於觀音像頭頂,白天都閃閃發光。是「妙相莊嚴 端正持好 書放白光 士民崇敬」。 這尊觀世音像就更為靈驗了,求子得子,求財得財。後來當時國主吳越王錢弘俶久聞奇木觀音靈驗,又夢見白衣人求其修建住所,於是在上天竺開路築基,建「觀音看經院」。於後晉天福四年(九三九年)五月建成,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院。

由於上天竺以觀音求雨祈晴甚為靈驗,歷代帝王又都信奉觀音,所以杭州每有旱澇萬人膜拜。明清兩代帝王也因襲南宋先制經常至上天竺「祈晴」、「祈雨」,乾隆皇帝就曾10次朝山「祈晴」「謝晴」,「祈雨」「謝雨」。

老師喜歡調查研究,一個人上山遇到任居士義務在廟裡打工幾年,向她請教:“歷史上千百年來,神木觀音有求必應。經過文革以後,現在應不應?”

她說:“怎麼不應啊?”

“請你舉個例子給我聽聽。”

求子得子: 夫妻倆人結婚十幾年沒有孩子,看了很多醫生,來求觀音。杭州人有,外地人也有。第二年小孩抱上來了“阿婆,謝謝你教我怎麼求法。”給她一個紅包。任居士說“我有退休工資,我不要的。你去供養菩薩。”錢不要,一點禮品小意思。任居士也不肯收“你去供養出家師傅。”“第一年手抱上來,第二年第三年小推車推著來,以後帶著紅領巾上來。阿婆阿婆叫我。人也多了,他們認得我,我不認得他們。”

“還有例子呢?”

“高中畢業考大學,考不上大學。父母壓力好大,他沒勇氣活下去不要做人了。人家說你去上天竺求觀音菩薩,他灰溜溜上來了。小孩子不懂,問阿婆怎麼求,阿婆教他。第二年大學考取了。”

“還有嗎?”

“還有,大老板,私家車開到廟門前,財神也帶來擺在神木觀音前,磕好頭帶回去。”

“為什麼?”

“靈啊。供了以後生意興旺財源滾滾。”

“多了,多了。不跟你談。我要護法去了。”

前年方老師到廟裡辦事。早上五點多鐘在齋堂吃早飯。空蕩蕩的,一張八仙桌他坐一邊,另一邊坐了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

老師問:“老先生,你這麼早就來啦?”

老先生說:“我昨天住在這裡的。”

“你住在這,有什麼事情啊?”

“我來還願的來的。”

“還什麼願啊?”

原來老先生是杭州水利廳退休的高級工程師。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生了一個女兒。小兒子和大學同班的女同學感情好畢業以後結婚,到澳大利亞讀了碩士又讀博士,博士畢業被澳大利亞政府留下了。小兩口結婚十幾年沒有孩子,連個女兒都沒有。他們找遍了國外的名醫也沒辦法。後來老先生的鄰居跟他說:“你是老杭州了,怎麼不去求神木觀音呢?”老先生背著兒子偷偷來求神木觀音。第二年就抱了個七斤六兩白白胖胖的孫子。這次老先生來還願,載了一卡車東西在門口停著,有肥皂、草紙、毛巾、油等等,供養廟裡的出家人。

老先生說:“我今天就要回澳洲去了。”

“怎麼這麼快回啊?澳洲又不是上海到杭州,1個多小時火車就到了,怎麼不多住幾天啊?”

“不行啊,老太婆在澳洲帶孫子,一個人忙不過來,我趕緊回去給她搭把手。”

原來老先生一個人飛機來回,是專程來杭州還願的,心誠啊。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見神木觀音到現在還是靈驗。

今天大家到神木觀音這來,有什麼願望都跟神木觀音說,但是要合情合理,正當的要求,不要求神木觀音你保佑我明天中個五百萬,或者讓我麻將贏個一百萬。今天大家功夫要下去,按早課的順序來。先十方三世佛,然後108拜,再千聲聖號,四十八聲阿彌陀佛佛號,二十一遍大悲咒(比平常早課多),然後再說你的願望。(後附早課表)以至誠的心慢慢做,好像只有菩薩和你兩個人,你在和菩薩對話、交流。

老師留給大家2-3小時做功課,特別吩咐修持功課一年多的向師兄不用擔心時間不夠,108拜後想拜多少接著拜,老師在這裡留了足夠的時間等大家。

大家散開,上了香,在大殿找個安靜的拜墊前開始做功課。

來杭州前就很希望能在這個充滿靈氣的道場做功課,沒想到老師真的這麼安排。功課後大家紛紛交流。深度近視的師兄看到觀世音菩薩睜開了眼睛放出兩道佛光,然後頭頂也放光,祥和地照耀著整個大殿和每個佛子。沒有看到佛光的人也聞到了異香。是的,這麼多人誠心地禮拜一定能感應到菩薩光臨。這就是許多人要跟方老師帶隊的特殊之處。其實今天的參拜,菩薩早已知道,因為昨天在這個大殿要做佛事,明天這個大殿也要做佛事,唯獨今天沒有佛事(如果要做佛事,大家就沒辦法做功課了)。昨夜傾盆大雨,今晨路面已干,菩薩已給了安排!

離開上天竺,我們步行下中天竺,老師一路給大家講解三竺六橋。天竺路一邊是綠蔭叢生的山壁,一邊是山泉,跨過山泉是公路。大日當頭,可是林蔭路上幽幽清風。老師憶起當年,路邊是來自印度的天竺,腳下石板是古人刻下各不相同的蓮花。朵朵蓮花石板路如步於佛國。可是如今,天竺何在?蓮花石板何在?

中天竺的開山人是寶掌和尚。隋唐時期他從印度過來在此搭茅棚修行,因為手中攤開自然生七寶而被稱為寶掌和尚。因他到中國時已六百多歲,後活到一千多歲,故又名千歲和尚,他打坐的石頭就是千歲石。

法淨禪寺的天王殿供奉的菩薩與眾不同,這尊彌勒像是五十六億年後當來下生彌勒佛像而不是菩薩像,他背後供的不是韋陀菩薩而是摩利支天菩薩,兩邊的四大天王是明代的形像。圓通寶殿裡供奉的是四十八臂觀音就是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現慈悲相、憤怒相和寂靜相,一瞋面,化惡有情;二慈面,化善有情;三寂靜面,化導出世淨業。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九面上有一暴笑面,是表示教化事業需要有極大威嚴和極大意樂方能無懈而成就。最上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總為成佛的方便。老師建議大家在菩薩前拜四十八拜,感謝菩薩慈悲安排。

午飯過後大家步行到下天竺。途中經過三生石,老師一筆帶過,又說世人講不好這個景點,等修好了再詳細解說。我因好奇,返程時匆匆去看了一眼那塊石頭。原來是和尚和書生的三世情緣。我想凡夫情執,非要把友情和愛情聯系上,拿著輪回來勸自己相信宿命的安排。後來一再追問,老師只說了一句“修行人三生都在輪回裡。”心有凄凄焉,修行難,跳出輪回更難!

下天竺法鏡寺在三竺寺中歷史最為悠久,創建於東晉鹹和五年(330),相傳為印度慧理和尚所建。現寺內有天王殿、圓通寶殿、藥師壇場三進殿堂。藥師壇場供奉七佛如來和十二藥叉神將。

下天竺是杭州唯一一個比丘尼道場。古時候是靈隱寺的下院,隔著飛來峰一個門進出,靈隱寺的鐘聲下天竺聽得到,下天竺打板靈隱寺聽得到。到唐朝白居易的時代才分開來。

天竺路是觀世音菩薩道場,許多人去普陀山之前或之後都要繞到此處朝拜。

走完天竺路,老師送一部分師兄到靈隱寺停車場乘車去火車站回上海,然後他從靈隱寺坐車回上天竺。我和幾位師兄徒步走回上天竺。

雲棲竹徑

第三天從上天竺乘游4公交直接到雲棲竹徑。

雲棲竹徑落於五雲山的山坳裡,五色的雲彩常常停在這裡,千百年來都如此。五彩的雲兒為什麼停在這裡?因為萬杆連天的青竹嗎?這個綠色的清涼世界幽深得一眼望不到頭。何止五彩的雲兒要停在此,神仙也艷羨這裡的瀟灑與超脫。淨土八祖蓮池大師選在此地修行。

竹徑中央的青石板與兩旁的卵石之間用黑磚相隔,相傳,清代康熙、乾隆二帝都曾來過雲棲,當時以中央為御道,專供康熙、乾隆行走。

石板路兩旁翠竹成林,漫步竹徑,衣衫俱綠,路邊有一池,名“洗心池”,池水清涼透明。凡子落於紅塵煩惱太多,用這清澈的泉水洗去塵埃保持佛性。一抔清泉洗心革面,改惡向善。老師建議一行人在亭中靜坐片刻,體會這其中的禪意。讓心中紛爭的妄想也安靜下來,漸漸清晰地聽到池邊的蛙聲,山間的鳥鳴。

路上有許多古樹,其中有三棵楓香樹已有一千零三十歲,樹干三人合抱,高近40米,是杭州最老的楓香樹。每棵古樹都有一位樹神,我們恭敬地合掌敬禮以後,伸手觸摸,感受它的靈氣。

經過亭橋又可小憩。無水何為橋,原是竹海一板橋。不同的位置從空窗望出都是一幅不同的畫,真是處處有詩情,物物有畫意。

康熙皇帝游雲棲的時候遇到一場雨,因此有了遇雨亭,那塊碑上還刻著康熙皇帝的游感。

一路上行,當年的雲棲古寺改成了工人療養院,我們也無緣參訪。但是在最高處的亭間,我們仍能體會午間的靜怡。靜坐、感受山風蛙聲、帶我們回到大師修行時的意境。

依依不舍地離開山頭,原路下來從遇雨亭拐到蓮池大師的塔園。上香、禮拜、下山。

公路邊上,我們叫了輛車直達六和塔。

在洗心亭時有兩位游客和我們一起打坐,沒想到大家很有緣,一路他們恭敬地向老師請教修行的方法,又教我們如何養生。

有緣的還有一只貓。有位師兄幾天前夢見一只病貓,總跟著她,如何趕都趕不掉。今天在雲棲又遇見了,貓背上長一片瘡,跟著我們。我們在路邊小憩時另一位善良的師兄把它招呼過來喂它吃的。後來跟老師提起此事,老師嚴肅地說:“它來找你們求你們幫忙來了。你們要救度它。”做夢的師兄和喂它的師兄和它最有緣,兩人做三天晚課三部《地藏經》,在總回向時提提這只貓,其他看到的人做一天晚課一部《地藏經》回向給它。借地藏王菩薩大威神力救度它。也是一個因緣,讓兩位師兄更早地開始按功課表來修行。

登六和塔悟空

十幾年前讀書時上過六和塔,匆匆上去一片渺渺茫茫,下來以後什麼也沒留下,只因看不懂。

這次老師叫我們一層一層慢慢上慢慢悟。悟空悟無常,悟空以後才能一切看破一切放下。在最高頂體會一下自己有多少地位,人這麼渺小,還有什麼放不下,有什麼看不破?!

年輕人畢竟心急,上了一層繞了一圈再上一層。第一層:山門還是那山門,樹木還是那樹木。第二層:前面的江還在樹影後,後面的山還是障著視線。第三層一站到窗口,浩瀚的錢塘江水啊毫無保留地鋪在眼前,展現她婀娜的“之”字身段。頃刻被她的姿色傾倒。這第三層我們已站到了後面的山頭上。第四層第五層第六層我瞻望錢塘江大橋的繁忙,眺望對江現代化的新區,欣賞人類的創造。望著錢江不變的“之”字,突然想起一句簽文“大千世界有定規”。站在第七層,我不想動了,因為江上的船不動了,路面的車忘了注意。簽文的下一句“枉逐枉求欲何為”。從高處看下去一切都變得渺小,地面上人們煢煢忪忪,勤心營務,只是共爭不急之務,……心中若得若失,慢慢繞塔三圈,想把這感悟刻在心中,再每層慢慢地繞三圈,依依下樓。

六和塔內共有226級台階,現塔高59.89米,北宋初建時,共九級,高170米左右。北宋名匠、古建築著作《木經》作者喻皓參加設計。公元1751年,清乾隆皇帝登六和塔,給各層提了匾額:第一層“初地堅牢”,第二層“二諦俱融”,第三層“三明淨域”,第四層“四天寶網”,第五層“五雲扶蓋”,第六層“六鰲負載”,第七層“七寶莊嚴”。大家有興趣悟悟其中含義。

塔前的錢江走著“之”字路線,而“之”字那一點竟在西湖!

虎跑寺

從六和塔出來,我們搭公交車直達虎跑寺。傳說唐朝時,第一位當家師在這裡搭茅棚修行,可是因為缺水無法生活,他決定離開。這時山神托夢給他,求他別走,因為他走了山神無處皈依。山神告訴他南岳童子會把泉水引入,兩只老虎會把泉眼刨開。第二天果然來了兩只老虎在山岩上刨出泉水從山岩石壁滴下來,泉水甘冽,醇厚清香,向有“天下第三泉”之稱。杭州還有專門到虎跑挑泉水的行業。

虎跑寺也因弘一大師在此出家而有名。2006年出的一本《讀著故事游西湖》中記錄,弘一大師火化後,他的好友妙蓮法師在骨灰裡撿出1800多舍利子和600多舍利花。有一部分供奉在虎跑寺弘一大師塔園,一部分供奉在泉州。

道濟和尚也在這裡留下過許多故事。

時間緊張,我們在夢虎的塑像前叩拜完之後到弘一大師的塔園叩拜。然後一路下來到濟公紀念堂叩拜,在弘一大師紀念堂簡單學習就下山了。老師答應將來再帶大家到平湖弘一大師的出生地朝拜,那裡也有大師的紀念堂,有更完整的講述。

北山路文化街

最後一天我們到北山路,那裡有不少舊的建築群。我們去參訪瑪瑙寺和菩提精舍。

瑪瑙寺依葛嶺而築,粉牆黛瓦,掩映在蔥郁的古樹中,是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一座古代著名佛寺。連戰的祖父、《台灣通史》作者、愛國史學家連橫1926年—1927年在杭期間,曾居住於該寺研究整理文史資料,其父連震東也曾來杭探親居住,與瑪瑙寺結下淵源。2006年,連戰首次來杭參訪,對瑪瑙寺的建築及環境保護給予高度評價,並提出了將瑪瑙寺建成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平台的設想。在各方的努力下,經兩年時間,“連橫紀念館”由台灣財團法人“國政研究基金會”與杭州西湖風景名勝管委會共同籌備建設完成,運用瑪瑙寺原來的廂房作為展示空間,共分為7個展廳,分別是台灣自然環境廳、歷史文化廳、台灣原住民廳、連雅堂紀念廳、台灣人物志廳、傳統工藝廳、現代工藝廳。

“菩提精舍”是座中西混合式建築,1926年建成。民國時,有一位名叫傅裕齋的居士,來杭訪友,夜時聽聞眾僧念佛聲,猶如醍醐灌頂,遂與丁甘仁等二十余位商人一起,在西湖邊建菩提精舍,以作“現在隨力修持、老來專心辦道之所”。可惜現在改成會所,我們無緣。

坐在西湖邊上,望著白堤劃分出來的裡西湖和外西湖,我們想跟隨老師一起追憶半個世紀前的美好意境,可是卻車水馬龍,寧靜已不在。幾十年過去了,我們擁有了很多好的東西,可是許許多多好東西也消失了。


求法的心

這次朝拜團有五十多人,跟往常一樣,每個夜間休息,大家都圍在老師邊上請法。也是我們學習的機會。老師講法檀香陣陣。

看到佛光大家都很激動,老師淡然處之說:“菩薩在鼓勵你們努力修行。”誰都希望一切順心如意,喜歡看到美好的一面。我不禁想修道過程中遇到磨難或考驗,我們會怎麼樣,要一如既往地信心堅定!

老師一再地批評我悟到了早晚功課和拜經的重要性卻不肯行動。是的,佛法是一門落實到行動中的實用科學,只有做了才會受益。每天幾個小時和佛菩薩在一起都是淨念,才能和習氣做鬥爭,這樣三到四年,才能見功力,遇到外境不會動搖。我雖沒有完全做到位,仍得到了利益。同時也體會到了因松懈帶來的微妙變化。所以決心嚴格要求,盡量謝絕不必要的應酬。老師一次一次講法,讓我更明白“功力上前,把業力壓住;業力上前,把功力壓住”的現實,功力業力就像龜兔賽跑。老師在一個一個地勸渡,幫助人們在這個災難連連的共業中創造別業保平安。

半年多未見,老師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行人要無私無畏,一切利益眾生(六道眾生)。

師兄請法,老師說法:人世間的紛爭都是因果,何必取舍,切勿越鑽越深毀了自己。一切隨緣,不去執著。

老師還預告,國慶長假帶大家和九華銅陵的同修交流學習,再去九華山朝拜。大家不禁都想,以後的節假日都這麼度過,充實而愉快!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