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周六陰轉晴參觀完威斯敏斯特教堂,在教堂外的草坪上用完午餐,我又返回教堂出口處,先去書店看紀念品,然後就尋找拍攝目標。大本鐘總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我的目光,2點15分,我拍下了(議會大廈1:《從威斯敏斯特教堂望大本鐘》。2點25分,我發現了拍大本鐘比剛才更好的角度,即不僅拍得更全些,而且還拍到—角附近的綠草地作襯托(議會大廈2:以前上傳照片《議會大廈一角》)。接著,我再把目標轉到議會大廈的維多利亞塔,拍了(議會大廈3:《從威斯敏斯特教堂望維多利亞塔》)。2點35分,我發現有個角度不僅能把大本鐘拍得更全,而且還能讓倫敦眼同時出現在畫面上,便按下了快門
(議會大廈4:《從威斯敏斯特教堂望大本鐘與倫敦眼》)。這張照片在介紹倫敦眼的日記中已寫到且上傳過了。拍完這幾張照片,我就往議會大廈跟前走去。到了跟前,由於大廈實在太大,太高,自然什麼都拍不上了,只能拍大廈前的一尊銅像,這時大約是3點鐘(議會大廈5:以前上傳照片《大廈前的銅像》)。拍完銅像,我們向位於維多利亞塔旁的維多利亞公園大門走去。該公園是免費的,裡面游人很少,當然不及聖詹姆斯公園那麼有名和漂亮,但也有它的特色。特色之一是公園裡有一尊雕塑大師羅丹的力作(但因不合我的胃口,較抽像,我不懂它的美,就沒把它拍下來)。特色之二是,它位於泰晤士河畔,占據著這一非常有利的地勢,加上公園為游客考慮十分周到,在河畔放了許許多多長靠椅,游人走累了,坐下休息,欣賞美麗的河景,確是十分愜意的事。特色之三是,這裡除了有大片大片開滿白色小野花的綠草坪外,還有幾個造型各異的涼亭,可供游客躲雨之類。特色之四是,由於它位於議會大廈旁,所以提供了拍攝議會大廈的又一新視角(議會大廈6:以前上傳照片《維多利亞公園與維多利亞塔(一)》)。我正是聯合利用了後面二個特色,拍攝了這一景點的最後兩張照片,感到比較滿意。為了拍這兩張照片,我馬不停蹄地—直在草坪上走了許久,才走到這兩座亭子裡,當時的時間己是3點45分,也就是說,我在這公園裡邊走邊看邊拍,己走了45分鐘的路程,中途一直未停下休息過,而我的家人一直坐在河畔長靠椅上休息,等我。當然,這累是我心甘情願自找的(議會大廈7:以前上傳照片《維多利亞公園與維多利亞塔(二)》);(議會大廈8:以前上傳照片《維多利亞公園與大本鐘》)。
離開維多利亞公園,我們找了有名的唐寧街(10號是英首相的官邸),但可惜沒找到。於是我們到特拉法加廣場去看鴿子,然後從那裡坐地鐵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