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男孩單身游中國——洛陽,少林寺

作者: stephen_king

導讀聲明:所有圖文皆原創,廣大驢友盡情轉載。。(本人超懶,這裡不貼照片啦,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去我空間看全部照片~ 地址是: http://wangguanqing.spaces.live.com) 在河南的這些日子,感觸最深的是一個字——緣。以至於回到上海後的幾天,那時那地,遇見的許多人,許多事,當地人的熱情、善良,至今仍舊讓我回味不已,使社會上的一些關於河南的流言蜚語在我心中頓時煙消雲散 ...

聲明:所有圖文皆原創,廣大驢友盡情轉載。。(本人超懶,這裡不貼照片啦,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去我空間看全部照片~ 地址是: http://wangguanqing.spaces.live.com)

在河南的這些日子,感觸最深的是一個字——緣。以至於回到上海後的幾天,那時那地,遇見的許多人,許多事,當地人的熱情、善良,至今仍舊讓我回味不已,使社會上的一些關於河南的流言蜚語在我心中頓時煙消雲散。接下來,故事就從火車上開始說起吧……5月23日,帶著頂禮膜拜的心情,踏上火車,伴著鐵軌交錯的聲音,去追尋一段歷史的夢……我乘坐的是23日下午從上海始發24日早晨到洛陽的火車,將近16個小時的車程,與我同一車廂的旅客有,兩位剛畢業的實習生,他們結伴回洛陽學校一起辦畢業手續,一位在滬打工的師傅和一位回家喝喜酒的女孩,很快,大家就聊了起來,很隨和很nice,當得知我第一次去洛陽旅行,紛紛給出了路線建議,給了我很大幫助,並讓我臨時決定改變計劃,將本來與龍門石窟、關林同在一天參觀的白馬寺,單獨分隔出一天參觀白馬寺。快到終點站洛陽站的時候,車廂裡的好多陌生人此時都成了朋友,我們車廂後排的一位師傅挑起擔子下車時,回頭遲疑一下,笑了笑,然後用河南方言對我們身後幾位師傅搞笑的說了一句“再見,再回眸一看~”早晨9點下了火車後,兩位實習生中的一位李旭,還熱心的給了我他的手機號碼,如果有路線不清的時候可以找他。於是,在車站她女友已經早早的等著接他,揮手告別,謝謝,朋友。一出車站,馱著沉重的背包,開始尋找在網上搜到的那家國際青年旅社,走了幾分鐘,順利到達住所,由於是旅游淡季,旅社很空,於是卸下行李,要了間三人房,得知現在房間只有2人住,一個是我,另一位是英國來的paul。在走廊剛見面時,paul剛從公共浴室出來,say hi,有力地握了握手,大家便這樣認識了,得知他在洛陽第二天了,今天他要待在賓館好好歇一天,好吧,雖然我已一晚沒睡,可倒不覺得累,於是換了件衣服,洗漱一下,便出發前往龍門石窟了。旅社門口的車站就有好多去龍門的公車,在洛陽的公車票價基本都是1元,但是經過景區的公車(諸如龍門石窟、白馬寺之類)都是1.5元,所以要備好零錢,上車後,車廂內人不多,隨便找個位子坐下(洛陽的街道很是整潔,道路兩側的梧桐樹散發著幽香的氣息,車站石階比較高,且洛陽的公車都比較空,很舒適),鄰座的是位男孩,見他手拿一份地圖和一個包,想必他也是去龍門的,和他聊了起來,果然,他叫梁漢超,剛考上重慶的研究生,昨天和同學從鄭州剛到洛陽,也是第一次來,今天和同學“分道揚鑣”一個人去龍門石窟玩,而後今天下午要趕回鄭州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真是馬不停蹄哩……下車後得知他沒帶相機,難得來一次龍門石窟,不留下相片有點可惜,於是便提議和他一起結伴,於是,兩個男孩開始了龍門之旅……洛陽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前後,自北魏開鑿以來,已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滄桑,它見證了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龍門石窟斷斷續續開鑿了四百多年,經過了四百多年的苦心營造,不同時期的能工巧匠在龍門石窟創造出不朽的藝術作品,被世界稱為我國石刻藝術博物館。龍門石窟分為西山石窟、東山石窟,中間有橋連接。龍門石窟票價120,學生票半價,在售票處和售票員軟磨硬泡了10分鐘,終於給了張學生票…龍門石窟景區包括四個景點:東山石窟、西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在龍門景區購票處可看到一座龍門大橋,上面的“龍門”二字為陳毅元帥所題。走進龍門,首先看到的並不是石窟,而是兩座青山,中有一衣帶水,這,便是伊水了。因其夾於兩山之間,整體遠觀去形似天然門闕,故稱“伊闕”。未到龍門之前就已經久仰賓陽三洞和奉先寺的大名了,剛進石窟景區,我就被眼前一側的龐大石窟群震撼到,恢宏,大氣,一下讓人肅然起敬,對先人精工細鑿的藝術、對佛教聖地的敬畏,更是對長達1500年歷史的感嘆。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下左圖)。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台上,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 下右圖為賓陽三洞,“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北魏時期的雕刻風格是以瘦為美,而唐朝是以胖為美,所以,窟內內苗條纖瘦的佛像多為北魏時期所建,而略顯富態的佛像則是唐朝時期的作品了……下左圖是賓陽三洞的主佛,釋迦牟尼。

他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和我國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他在29歲時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

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體態修長。

走到邊上一看,賓陽三洞最右面那個洞裡的佛像竟然做v字手勢一剛……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在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釐米高。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範例。菩薩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也有人看到菩薩倒拿瓶子,所以戲稱這是菩薩下班後的輕松樣子…因其頭部受損,又號稱東方的維納斯(下右圖)下面三組圖很好的寫實了窟內大批佛像受損的現狀,有的佛像頭沒有了,有的肩膀被人斜劈了一塊,有的索性被“連根拔起”全盤拖走,只剩個空窟,還有許多許多很久之前就被搶到了國外……走著走著,來到了龍門石窟中的重中之重,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多米。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至此,西山石窟全部參觀完了,和漢超洗了一下臉,買了綠豆冰棒,過鐵橋,朝東山石窟走去……下圖是在鐵橋上看西山石窟全景。

比起西山石窟,東山石窟可謂石窟佛像少,分布散,且人氣很低,不過正因為去的人少,所以很安靜,

我和漢超悠閑地把東山石窟,和位於東山上的香山寺與白園游玩了一遍

白園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是白居易的墓園。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陽18年。雖尊為“少傅”,但一生清貧,喜酒善詩,在龍門修香山寺,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

園內幽靜典雅,小橋流水,豎立許多白居易生前的詩文,好多日本人都立碑緬懷白居易。

其中,我注意到一塊由日本中國文化研究會豎立的碑文更是寫道:

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

從東山石窟可以很好的觀賞西山石窟的全貌,建議還是來東山走一走,東山石窟的岸邊,面向對岸盧舍那大佛的地方,有虔誠餓佛教徒正在打坐,

生怕打攪她,我們輕聲的離開了……

漢超和我參觀完龍門石窟後,已經快下午2點,漢超要趕回火車站回鄭州參加畢業典禮,與他在公車上告別後,我便獨自下車前往不遠的關林。如果說,去年的拜謁孔子是帶著謙卑學習的態度,那這次的拜謁關羽則是帶著敬畏的心情,這位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在當代社會“黑白通吃”的人物,很早就為人熟知,從三國時期,到如今眼下最新的港台黑社會影片,關二爺真是穿越時空,黑白通吃,老少皆宜……千余年來,關公被視為忠義化身和道德榜樣,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敬仰。而洛陽的關林廟是中國唯一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它的建築是按帝王宮殿式樣建造的,以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塚到後門為其南北的中軸線,其他建築的布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嚴謹有序。此地一年一度的“洛陽關林朝聖大典”,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批港澳台,新馬泰華人越洋跨海前來祭拜,美,德,法,日韓等國的外賓也專程前來參加大典。來到關林門前,寬敞恢宏的廣場彰顯關公的大氣,大門兩邊牆上篆書“忠義仁勇”四個大字。

據下左圖中一白衣游客指點,古代只有帝王的陵園能稱為“廟”,而將軍功臣等的陵園只能稱為“林”(孔子除外,因為孔廟是皇帝封的),所以只能稱為關林而非關廟。原本林內威嚴的氣氛卻被即將出林時看到的一幕所打消,那時我徑直朝門口走去,一男子與我迎面一路小跑過來,與周遭安靜悠閑漫步的游客格格不入,跑著跑著竟然還清了清喉嚨,接著,一口惡心的痰便出現在原本干淨的石板路上。鄙視一下,膽子也夠大的,敢在關二爺面前動粗。下中圖是關林內碑刻展覽室。下右圖是關林內一棵十分有趣的樹,旋生柏,相傳關羽在此乘氣盤旋升天,久而久之,樹成此狀。它的邊上是三根枝頭的結義柏,排版的關系,這裡就不展示,等你自己去看咯,嘿嘿~

再往裡走,林內的盡頭便是關公首級的埋葬處,出門在外各地旅行時,我一般不會拜佛,而在關公墓前,我決定一拜,繞到側面一看,墓地的頂端好像有個割草機……墓地的牆上還有一個小鐵門,供工作人員上去進行修草坪的操作,上前問了問,我能否也進小鐵門看看,阿姨笑笑說,不行滴不行滴,只有我們才能上。好吧,敢在關公頭上動土,算你們狠~

參觀完關林,在對面車站買了根冰棍,湊到了零錢1.5元坐車,在車站等車的時候,詢問了身邊一位老爺爺到麗京門是哪一站下,老大爺好心的告訴了我,這時車正好來了,在道謝之後剛打算上車,老大爺說連聲說不用謝,見我手裡捏著零錢,模模糊糊的聽到老大爺說“你給我1塊錢,……”之類的,心想不會問路也要收費吧……才不是這樣,後來才明白老大爺的意思是他有老年人乘車卡,他可以給我免費用,然後我給他1元錢,這樣就是雙贏了。可惜這時我已經上車,沒能做成這筆生意,在下一站停車的時候,上來一位女孩,和我剛才發生的事情如出一轍,女孩用車門外一老奶奶的卡刷了一下,然後轉身遞回給了車外的老奶奶,司機好像司空見慣一樣,未加以阻止,後來問了下這位女孩,得到了證實。

下午3點15分終於來到十分喜歡的麗景門,幾乎在洛陽的幾天的伙食都在這條韻味的小街上解決的,麗景門十分有特色,仿古的建築中,有許多河南美食,和古玩字畫,到了洛陽,才知道什麼叫作面,河南的面食種類十分多,怪不得許多在上海的北方朋友抱怨說吃不到面,幾天內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是終於把計劃中的面食都嘗過啦(漿面條、糊塗面、燴面、甜面片、不翻湯……)

在麗景門中,偶遇一家書店,在書店裡偶遇一位熱心的阿姨,申阿姨和書店老板關系不錯,平時有空會經常去書店看看書。阿姨給人的第一印像是一位老師,很有氣質,素樸整潔的著裝,低調而有韻味,阿姨是位十分喜愛文學歷史的聰慧女子,給我講了好多洛陽的歷史、麗景門的歷史,仿佛命運注定要在這樣一條古街,這樣一個午後,讓我們相識,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洛陽的最後一天,同樣是一個午後,雨下的很大,我又去了這家書店,希望能和阿姨見一面,道聲別,可惜詢問了書店老板,今天阿姨沒有來,不過還好我們留下了通訊方式,回到上海後,我們依然可以交流文學交流歷史。下圖粉色衣服的年輕女孩就是老板哦,年輕有才。

下面兩圖是洛陽名店真不同,以洛陽水席出名,可是裡面消費比較高,一道水席菜要30元左右,所以沒在裡面吃,在裡面打包了雞蛋灌餅和灌湯包就回賓館了,途中又去了大張超市買了點吃的,又買了盒臭豆腐,打算回旅社和paul當夜宵吃。想去洛陽吃水席的朋友不妨可以去旁邊的麗景門那裡比較實惠,平均一道水席菜10幾元。

晚上回到旅社,前台服務小姐說paul給我留了口信,讓我回來去上網室找他,原來他不懂中文,想和我一起去吃晚飯,正好我帶了些吃的回來,2人份的食物買的有點多了,本來想做夜宵,現在就作為晚餐吧,於是我們邊吃邊聊,聊中英兩國文化,聊旅行經歷,印像最深的是當我問道是否英法兩國人民關系不好,他俏皮的回答,他們假裝關系不好,其實他們關系不錯……來自英國的paul是一個很有意思,很隨和的人,在澳大利亞做英語老師,今天早上第一面見他,就看到他剛洗完澡從公共浴室出來,在旅社裡,常常見他不穿拖鞋到處亂走,其實paul會幾句簡單的中文單詞,比如“你好”、“謝謝”、“沒有”,我納悶為什麼他會說“沒有”呢,原來paul在2000年的時候來過中國,那時他向人求助,得到的好多回復都是“沒有”……他在中國從不坐飛機,火車只買硬座票,說是要體驗生活,paul去過不少地方,也出過自己的旅行書籍,他目前正在寫絲綢之路這本書,而洛陽是他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明天過後,他要去西安參加一個剪彩儀式,晚上陪他一起去火車站買第三天去西安的票,我教了他“硬座”的正確中文發音,他想嘗試著自己用中文買硬座票,我問如果沒有硬座怎麼辦,他毫不猶豫地用蹩腳的中文發音回答“無座”…… 一路平安,朋友~ 少林寺 day2少林寺 少室山 三皇寨昨晚睡的好香,按計劃,今天的目的地是少林寺和三皇寨(傳統來說,嵩山位於河南登封市,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少林寺所在少室山,我們通常所稱的嵩山其實是當地人口中的太室山,一般去嵩山可以在洛陽坐長途汽車到登封,然後在登封市汽車站坐公交車或者打的到少林寺即可,據昨晚在青年旅社遇見的一位剛從少林下來的上海驢友說,也可以在洛陽火車站坐直達少林寺的長途汽車,不過網上驢友評論這些車有許多都是“一日游”的車,一路上會附帶一些不必要的景點,耗時耗錢,由於初次到洛陽,還是選擇了謹慎的路線,決定坐車先到登封,然後轉車去少林寺,但是洛陽火車站有兩個長途汽車站,到底哪個才是呢?)。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一早7點半准時起床,洗漱完畢後離開了旅舍,在火車站對面的粥店喝了碗糯米粥和一個茶雞蛋,就朝火車站右邊的錦遠汽車站(下圖左上)去買登封的車票,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發現這是個錯誤的選擇,首先,在汽車站買完票後,正在找哪裡候車的時候,售票處窗口邊身著汽車站工作人員制服的阿姨拿過我的票,說跟她走,當時心想她是車站工作人員,也許真是帶我去候車,所以也沒怎麼在意,結果她拿了我的票,在錦遠汽車站門口的辦公桌子上敲了一個不知是什麼的章,然後把車票交給汽車站門口的摩托車司機,讓他帶我走……我暈了,這什麼情況,不是在錦遠汽車站買的票嗎,難道不是在這裡坐車,還在別出坐?還真不敢坐上摩托車,再三詢問後,那阿姨說摩托車大叔是免費帶我去斜對面的洛陽汽車站(下圖右上)坐車,在那上車,於是半信半疑的上了“黑車”……坐在車上,脊背嗖嗖發冷,後悔自己怎麼隨便上了摩托車,萬一真是不懷好意的人怎麼辦,還好,摩托車在馬路上穿梭了一分鐘後,把我帶到了洛陽汽車站邊的停車地,把我的汽車票交給了一輛依維柯汽車的售票員,於是,我又一次被轉賣了……上車看了下,車況條件不太好,有點小,而且,問了下司機到登封需多久,回答是1個半小時,可網上記得說只要1個小時啊,原來該車不走高速……汽車等差不多坐滿才開,這時已經9點10分了,再三催促下,司機緩緩啟動了發動機……

10點半到達登封汽車站,出站後就有司機迎上來問你是否許少林寺,本來按計劃是坐公車去的,可是時間已有點緊張,如果再花時間找車站可能會趕不上11點半少林寺武僧表演(武僧表演時間是上午9:30/10:30/11:30,下午是14:00/15:00/16:00,所以一定要在進少林時先看武術表演,因為表演館靠近大門口,除非不上三皇寨了,除非你是體力超人,不然下午一定趕不回看的!),於是和一個私家車司機好說歹說,還價到25成交。因為第二天還要去爬嵩山(太室山),所以想今晚就住在嵩山附近,我和司機說明了我的意圖,司機也毫不含糊的幫我介紹了一家位於少林寺下賓館,我一看也挺安全,旁邊就是公安局,讓司機給我講講價,50元成交。住少林寺山腳下一來可以把包存在房間裡,二來如果三皇寨下來後7點了,一定能夠很累,這時少林寺門口很少有車去登封市區了。從少林寺出來到招待所還要有一段20分鐘的下坡路,招待所飯菜比較貴,一盆蛋炒飯好不容易還到6塊,我的房間在地下室,進門打開燈一看,地方狹小,沒有熱水,晚上只能用冷水洗頭了,床頭的牆上還有只蜈蚣趴著休息呢……不過50元能在少林腳下住一晚,也不挑剔什麼了,反正就一晚。

10分鐘後到達少林寺,老遠就能看到路口有座僧人的雕像,作雙手合十狀,今天陽光明媚,白雲和遠處的山脈使心情格外舒暢,買了少林寺和三皇寨的聯票學生票85元,在幫廣東政協的幾位領導拍照留影後,正式邁入少林的石牌坊,政協的人不為民多辦事,跑來少林干嘛~

進入牌坊後還要走一段大約20分鐘的引路才能到少林寺,其中要經過塔溝武術學校的訓練場和少林武僧表演館,剛走沒幾步就聽見遠處傳來整齊的口號聲,跑來一隊整齊的武術學員,精神抖擻,讓人感覺很有氣勢,一腳踢開東亞病夫的招牌!

進了表演館,已經差不多坐滿了人,為一睹武僧的精湛武術,於是干脆坐在舞台正面第一排前的地上,表演十分精彩,二指禪、硬氣功、棍術等許多電視上常見到的功夫都在眼前活靈活現地上演著,其間主持人還會請三位觀眾上台參加互動,模仿武僧的功夫動作,我見沒什麼人舉手,心想可以有機會上少林寺的舞台真不錯,於是把手舉的高高的,很幸運,我被邀請上台了,由於動作模仿過像,結果以掌聲最少的優勢獲得第三名。30分鐘的表演很快結束了,出表演館後竟然下起了密密的細雨,氣溫開始降低,沿著樹蔭下,走了10分鐘後,終於到達天下第一祖庭——少林寺門口,此時雨越下越大。(小插曲:從三皇寨下來回到少林寺已經5點多了,正好趕上少林寺僧人吃齋的時間,此時少林寺的游客越來越少,結果少林寺門口時發現裡面變的好安靜,完全沒有了中午游客、旅行團熙熙攘攘的樣子,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詢問檢票口的師傅,能否再讓我進去拍些照,師傅倒還真沒有拒絕,也許從前也遇到過像我這樣提出過分要求的游客吧…哈,他示意我去邊門出口處問一下,趕緊跑到出口處,向另一位師傅說明了我的意圖,師傅檢查了一下我照相機裡的剛才拍的少林寺內的照片,然後看了看我手上的門票,證明我不是逃票之後,欣然允諾我可以進去,oh yah~這才有了以下恬靜的照片)

剛走進少林寺內,迎面而來的是1000多年的銀杏樹,藏經閣內的佛經早已被搶掠燒毀,藏經閣的“藏”字少林偏旁的兩點就寓意此意。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歷年鑄造的,

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像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下中圖是和尚用齋的地方。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築,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這是1985年重建的。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牆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牆後壁懸塑的是觀世音。

立雪亭有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後,有一高僧法號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並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後,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立雪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後,見神光站在雪地裡,就問他:“你站在雪地裡干什麼?”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並為其取名為“慧可”。

到了西方聖人大殿,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長年累月下來,殿內地板上有一個個練腿功時留下的坑一個人在寺內閑逛時,在方丈巔門口偶遇這位師傅,這位師傅實在可愛,詢問師傅是否可以一起合個影,師傅燦爛和藹的笑了笑,酷酷的說,“好,隨緣,隨緣”……本想師傅應該會擺個阿彌陀佛的手勢,沒想到師傅看到我舉起大拇指,他也伸出了大拇指……

離開少林寺,出門向右轉走幾分鐘,便是塔林了,實在太喜歡塔林的建築群和風格了,有種神聖震撼的感覺。

但是,記得人可不能和塔林合影啊,不吉利哦~出了塔林,下一個目的地就是三皇寨了,三皇寨是一個國家地質公園,裡面大的很。天色已晚,漸漸陰沉,如果要自己爬到三皇寨索道口的話需要走1個半小時的坡路,坐纜車的話15分鐘,在纜車上解決了午飯,沿途沒啥風景,如果不是想鍛煉身體,建議這段路坐纜車上吧,因為到了三皇寨,來回三皇寨起碼又要3個小時。於是,到了少林索道口,坐纜車去三皇寨,纜車票價單程50,往返60,開始認為這種票價結構很不合理,有誰會蠢到買單程?後來想想其實也有原因,因為三皇寨景區十分大,如果你下午才到三皇寨的話,很有可能來不及趕回坐5點回少林的末班纜車,只能從後山下,或是原路返回,沿著先前上山的平坡路走下去,如果票價100的話,許多人就要浪費50元了。我正好趕上了末班纜車,來回恰巧都是坐的同一輛纜車。本以為今天下雨後,天氣陰陰的,山上會很冷,沒想到纜車坐到半山腰,太陽出來了,陽光曬在車內,心情格外舒暢,看見一路上往返的纜車都是空空的,這個山谷很寂靜,吃著午飯,遠眺窗外一片山巒樹林,很是愜意

纜車的座位下是兩塊鏤空的小窗,讓人有種不安心的感覺,窗戶也是殘破的,當纜車行駛到半山腰懸空而掛時,車下萬丈深淵,山谷中風速越來越大!風從窗外席卷進來,這整個纜車劇烈搖晃,甚至劇烈的風速把纜車吹成30度傾斜……囧~我只能往一邊挪,讓自己的重心靠在翹起的那頭,後來下山坐同一輛纜車才發現,原來窗戶是可以往上拉攏的……囧 過了幾分鐘,纜車恢復了平靜,終於到了三皇寨索道口,問了下值班師傅,索道5點末班車,此時已經14:15分了……如果要走完三皇寨幾乎不可能,除非用跑的~還是不死心,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快速想三皇寨走去,誰知剛下纜車,太陽才露了會小臉,山頂又起大霧了,原來以驚險著稱的棧道,在濃霧的籠罩下,變得如履平地,絲毫感覺不到底下的萬丈深淵……一開始大約有7、8個人同行,大家趁著濃霧散開的間歇,紛紛拍照留念,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發現一些人因為怕來不及趕回坐纜車,都原路返回了。這時,開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已經走了1個多小時了,沒帶雨披的我在返回與繼續前進的選擇中猶豫,最後決定繼續走下去,做好了不到三皇寨決不罷休的決心,大不了走下去唄,於是繼續埋頭前進。

到了吊橋,這應該是三皇寨景區最驚險的地方,然而因為濃霧的關系,絲毫不覺得害怕,過了吊橋又有一對夫妻返回了……

只剩下我與後來居上的5個男人了,佩服他們穿皮鞋和拖鞋來爬山

轉眼到了大雨的程度,在吊橋的另一端有位阿婆坐在店鋪裡,因為今天下雨,看來生意不怎麼樣,整個三皇寨好像只有這個小店鋪,過了吊橋走了半個小時,突然看到右邊有座廟,莫非……開始興奮起來,下去一看一問,果然到了三皇寨,於是也不管多大的雨,拿出相機對准廟一陣狂拍,從廟裡出來一位僧人,“在這拍什麼呀,在上面,到上面去拍~!”囧~揉了揉滿臉的雨水,仔細一看,該廟上下各有一座廟,下面的廟還在修建,這座廟也在“裝修”,原來所謂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該廟上面的一個廟,那才是三皇寨的最高處,於是冒著大雨再跑到上面,留下了一張渾身湯湯滴的照片,終於圓滿走完全程……在三皇寨歇了5分鐘,可以從三皇寨後山走下去至後山山腳的停車場,看了看時間,3點半了,單程走了一個半小時不到,中間只休息了一次,而且速度也比較快,如果要返回坐纜車下山,就不敢停留太久時間,原路返回了。一路上,雨漸漸變小,濃霧漸漸散開,山谷裡的風吹著濕透的衣服、褲子,讓人感到些許寒意。

快走到索道口時,太陽出來了……

終於在5點前趕回了三皇寨索道口,在索道口休息了一會,雲霧散盡,陽光下,遙瞰三皇寨景區,感嘆原來剛才自己走了一段絕美的路途~

期待明天嵩山(太室山)的征途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