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以南,地形圖看就是山地被砸出3個大坑,分別是四川盆地,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巴山--巫山-大樓山武陵山、羅霄山-大別山、黃山-懷玉山-武夷山將三大盆地隔開,長江把它們串起。老漢神往第一列山脈,諸蠻在焉,久蓄游志。
7、8/06/09:南京-廣州-桂林
聖經雲:太陽下面無新事,老漢還是想找新鮮事,7日,由南京飛廣州,才400元,估計和火車票差不多,城市都差不多,樓房,立交橋,廣州房價倒不特別貴,甚至比濟南那個污染嚴重的亂糟糟的城市便宜,更比破落的暴發戶南京便宜。
侄子請吃廣州小吃,覺得一般般,木瓜湯太甜。可能老夫對吃一向淡漠,說道廣州治安,他說廣州人與人之間確實淡漠,之所以外界對廣州治安印像壞,除確實出過事之外,廣州相對開放,報道限制較少,其他地方都壓住了。侄子為瑞士羅氏工作,人事關系卻在上海某中介公司,天殺的國際壟斷寡頭,只想獲得最大好處,責任一點不想承擔。
8日乘機到桂林,也才250,由兩江機場到市區,南望群峰羅列,市內也可以看到類似山峰,喀斯特地貌獨特,老夫到過甘肅崆峒山,浙江縉雲,廣西此種地貌面積更大。桂林人說西南官話,經濟受廣東影響深刻。
9日,桂林山水
參加散客團,游漓江,雨中的漓江山水確實不錯,只是人太多,跨江的電線也破壞視野,真山真水,比畫家畫的好多,喀斯特地貌,初見驚為天堂,然山體破碎,不成氣勢,久看生審美疲勞,不如西藏、新疆山水渾厚,老漢粗樸之人,喜歡剽悍的地方,陽朔有個融洞,洞中有水,也值得看看。旅游和工業化養殖一樣,流水化生產,這邊送進去,那邊出來,養殖出來的是雞肉和豬肉,旅游線出來的是被搜刮的人。
臨桂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故裡,民國時代與李、白同起的廣西人不少,猶如和蔣介石同起的浙江人士很多一樣,也如和劉邦、朱元璋同起的豐沛、淮西那些窮哥們多一樣,當時豈僅僅這些地方有英雄?其它地方盡孬種乎?主要是沒有平台、潛力未被挖掘而已,李、白、蔣、劉、朱等領袖人物為其老鄉建立了發展的平台,並且挖掘了他們的潛能,使匹夫一舉而將、相。
桂林是很小資的地方,講究的是藝術和情調,在此購trek navigatory自行車一輛。
10日,翻越天平山
計劃早發,目標龍勝,但起來依然在下大雨,遲遲不能下決心,9點多,雨稍小,出發,沒出城,衣服即濕透,買件雨衣,可以保溫,好在嶺南的雨也不冷,自上海路西拐,進入321國道,有不少奇峰,在臨桂縣城西北向北拐,西北的天空雲一直比較薄,亮,翻越3、4個起伏不大的小丘,到五通,過中庸,有不少大樹,苑田以後基本是推車。先過小嶺,然後是漫長的上坡,民族村落。西山瀑布很多,義江水流充沛,到嶺頭前,路邊有一組3個瀑布,水若雷鳴。嶺頭大霧,此嶺乃天平山,義江、潯江的分水嶺。與80裡大南山同一山系,渠水、巫水、義江、潯江出焉。雨中下山10公裡,到小鎮,最高速度達45.7公裡。
推車上山,疲勞,什麼想法都有,累時為什麼口苦?豬肉為什麼性涼?牛肉為什麼熱?我來何為?為什麼騎車?為什麼不乘車?為什麼不徒步?為什麼不買車?而下山只有飄然的感覺,什麼想法都沒有。5:20入龍勝,早已濕透。潯江穿城而過,旅館窗口下邊就是潯江。沿途瘦小的漢人、侗人、壯人差別不大,少數民族房子不易區分,山上喬木不多,過去人們破壞能力限於30公裡,現在交通方便,對森林破壞能力增強,一路森林不多,一些古老的村寨有古樹。鄉鎮也在賣地,推平一塊地,插牌子1200/平方米--800/平方米不等,這樣發展下去,中國gdp大了!960萬x10萬x1000=?
11日,沿潯江而下
龍勝至三江的路沿著潯江而下,水面平緩,掙脫壩束縛的江水,更加浩蕩奔湧在峽谷間,接近三江,山漸變低,三江城在江邊台地上,有侗人標志性建築,鼓樓。出三江城,路況很差,坑坑窪窪,321國道恐怕連鄉道都不如,途中上一平台地,侗人村落,全3層木屋,宮殿制式,黑瓦,扣白線,斑駁的白牆,村中有一漂亮的小鼓樓--鼓樓是娛樂場所,廊橋,婦女穿天藍色的上衣黑褲,內衣胸前有“凸”字型圖案,頭扎白布條。人矮小、干瘦。異國情調,有在西藏的感覺。20公裡爛路,住良口,潯江和都柳江彙合的地方,都柳江西來,南入西江,江水充沛,兩邊山地矮,房子依山而建,異域風景。
老漢相信保持某種獨特風俗的人都是些固執的人,不願意彙入時代潮流,退守山區,和吉普賽人一樣。而世界發展的規律是:要不融入,要不變成少數,太平時代成為展品,戰亂年代,就是屠殺的對像。矮小、干瘦、臉上凹凸不平之人是熱帶進化出來,便於散熱,寒冷地區的人面部比較平坦、易發胖,侗漢婚姻普遍,房東梅州客家,娶侗女為妻,據他說,侗人就希望有口飯吃,出去打工的不多,老漢一直也希望有口飯吃。侗、壯、苗、瑤、水、麼老也都大興土木。
多雲天氣,沒穿長袖衣,致使雙臂嚴重曬傷,睡覺都恍惚,低估嶺南的陽光的強度。
12日,溯都柳江而上
出良口,繼續20公裡沙石路,溯都柳江西上,侗人的世界,若干村子有巨大的榕樹,洋溪看到背著穿的很花的嬰兒、自身也穿的異常花哨的挑擔的侗人婦女,瘦小的男人身系著竹編的刀鞘。侗、壯文化可能接近,把狗也叫犬,從嶺南到青藏高原都這樣,而苗人把狗叫煞使。都柳江江心礁石多,兩側低山,植被完好但多是灌木和草,喬木少。3:40到從江,位於都柳江谷地,苗多於侗,雇車去離城8公裡的岊(苗人發bia)沙,位於山頭,很大的苗村,建築覆蓋了半個山頭,男、女、童皆簪發,男帶槍,也許是變成旅游區的原因,古老風俗得以強化。
苗人特色食物是牛、羊“癟”,飯店苗人族老板說是將牛胃中胃液,用絲瓜過濾,為湯汁,然後將肉,菜放入燉,且拿出樣品讓我看,氣味濃烈,老漢雖然好奇心重,聽了工藝、看見那食物險些暴口,更不敢吃。
孩子在校不學苗語,相信不久這些語言就會消失。
和大腸杆菌一樣,人類也是放射進化的,再通過自然和性選擇,選擇適合生存的,熱帶保存了散熱快的瘦小的、面部不平的,寒冷地區保存了胖的、面部光滑的,性選擇對人類女性已經失去作用,諺雲,有剩下的男人,沒有剩下的女人。無疑存在著北方貴種,特征是腦量大、鼻高、面/體比小。人類喜歡黃金、寶石,一種新人類在北歐進化出來,那就是金發碧眼灰眼藍眼的那些人,遺傳距離還不夠大,而人類活動空間大,金發碧眼與其它種族回交可育,就是距離還沒有驢和馬之間的距離,所以這次進化目前看被終止。
種族是客觀存在的,必須把種族主義和希特勒分開,把老子和張道陵的道教分開,把釋迦摩尼和大乘佛教分開,把基督耶穌的教誨和天主教、基督教分開,把孔夫子的教誨和腐儒分開。後者都是邪教!
13日,搭車自從江到永樂
騎車已經三天,一直在苗鄉侗寨旅行,失去了新鮮感,搭車溯江到榕江,換車,經永平,翻小山至塔石瑤鄉,住永樂,所過之地,為西南夷腹心地,東到浙江安徽山區,難道兩廣,北到三峽,西到印度東北,屬於南島或者侗台語系,創造東方文明那些人已經消失,不是現代漢人,可能與南島人也沒有關系。
天下者,有德者居之,怕不是強者的蠻橫之語,古雲:桀紂失德,湯武得之。劉邦一介平民,三尺劍取天下,懷戒懼,聽諸生意見以勢挾天下,及文帝,人格健全:“以渺渺之身,托億兆之上,朕甚懼”!布恩施德,使漢有向心力。唐太宗逼父弒兄,人倫大虧,其實太宗可以有其他選項,如春秋申生、重耳,然太宗用極端手段,他深知只有做的更好,才能彌補萬億,所以處處以明君自況,不時暴露世家公子本性,但確實他做的不錯,無愧立於偉大統治者之列。朱元璋、孫中山驅逐韃虜,德業甚大,故至今血食。
一塊土地,你住著,可只知道破壞和尋歡作樂,不被別人驅逐才怪,強大如古羅馬,只知享樂,也分崩離析,所以土地不是單純讓人享樂的。
上帝創造了各種生物,唯人,欲望難易滿足,脫離生物的規律,成為地球之癌。
“夜”也發“黑”音,夜郎、黔首、黔之間是什麼關系,莫非古代中國底層社會成員全南島之族?泰人、苗人都說自己起源於黃淮,通古斯有很大比例南島成分。存疑。
從江城一個白人小伙騎帶4個駝包的車子經過,老漢只駝包1,背1包,騎車的好處是對各地風俗感受多點,開車、乘車呼嘯而過,什麼都不知道。
14日:翻越雷公山
翻越苗嶺主峰雷山,早6點多就出發,騎不到3公裡就得推車,抬頭前面山坡有很大的苗寨,上去知道是開屯,以梯田聞名,在苗區,凡山之陽坡,都開有梯田,小山可以開到頂,雨水充沛,都種植水稻,坡稍緩則成村落,11點多,才行17公裡,到桃江,苗人飯店都很熱情。人,不被煽動都是好人。騎2公裡後,又要翻越一座更高的山,心態放松,山,總有頂,路總有盡頭,也不著急,一步步走下去,總會登頂,邊走邊看邊照邊找野果吃,在13點半左右到山頂,行7小時,30公裡,到達珠江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山上有段平路。下坡直到雷山,沙石路灰塵飛揚降低了下山的快感。
路上過一苗寨,人均收入900元,人均土地6分,雖然如此,整個西南夷地區各種人都在大興土木,住的都是3層木屋,宮殿制式,山都砍盡。老夫感慨:他們不一定都富有,但都住在宮殿中,立體居住的西南夷和藏人,對山區生態破壞更徹底,漢人破壞力過去進不了山30公裡,而這些人山有多高,住多高,梯田修到山頂,破壞相當徹底,好在這裡雨量多,草、灌木總可以長。貧窮不是罪過,富有、貪心奢侈才是罪。
山上喬木不多,作物單一,沒有什麼果樹,房前屋後也沒有多少樹,房連房,楊桃和苦李多是野生的,說明作物馴化落後,菜也不多,創造力何在?苗人有明顯北方血統,孩子平頂,苗女喜歡簪花,塑料花,人沒有花好看,耳朵穿孔,重的耳環將耳朵撕開,醜,西南夷婦女美人比例不超過1%,而漢人也不超過5%。
雷山縣城不錯,一江中流,搭車去凱裡,清水江自凱裡流過,彙入沅江。修路,30公裡用3小時。
15日:搭車自凱裡到銅仁
對苗、侗的風景審美疲勞,乘車去銅仁,司機麼老人,沿途丘陵地貌,丘陵高幾十到幾百米,間有小盆地,東山為雷山,錦屏附近一些山如桂林,漢人的房子,相對質樸些,銅仁在武陵山中,明朝武陵蠻曾經攻破。江水流過市區,看起來很熱鬧,住套間才50元。俺又發現:士卒=soldier;將=general;帥=marshal;君=gentle,漢語中軍事語言與印歐語言同?
16日:翻越武陵山余脈
出銅仁2公裡,又是上坡,急上而後是慢上,緩上,斜面上有村落,住滿了人,30公裡到大興鎮,可以看到山包上有3個烽火台,1公裡到貴州湖南界碑,邊界上湖南側多樹,但深入則與貴州情況差不多,路要寬一些,很爽快的下坡,到廖橋鎮,有3公裡完好的長城,長城攀越2個山頭,所謂南方長城,據說建於明朝,防苗的,但明朝有個皇帝的母親就是瑤人,路旁還有苗王城,阿拉營之類的地名,顯然與軍事有關。就是說直到明朝後期,中央政府對西南的控制也僅限於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線,過長城,和買桃子的土家婦女攀談,土家人圓臉,豐滿,結實,和苗、侗不同。14公裡到鳳凰,新城塵土飛揚,老城規模不小,沱江從老城穿過,和徽州老街、陽朔、大理、麗江、中甸老城一樣,紅衛兵破壞剩下的,都成了小資們的最愛,各種小鋪子賣的也不過是姜糖之類。
本計劃乘車去吉首,再經恩施,過三峽,翻越大巴山結束行程,鳳凰汽車站去吉首車又特別多,但那裡刁鑽的司機都不帶的自行車,給錢也不拉,那車不過10多公斤,此前去浙江、安徽、青海,這次在貴州司機們都拉,無非是錢多少而已,而這兩位長的還像個人的混蛋竟然堅決拒絕,不虧是毛犀的老鄉,老漢一氣之下上了鄂a直接去武漢,單車還不要錢!更顯那幫土鱉的混沌,武漢通都大邑,那裡不能去?旁邊也有去長沙的,老漢未敢上,怕老淫家老鄉中的刁民。
總計才騎車400公裡,40公裡爛路,徒步推車該100公裡。經過了侗壯苗瑤水麼老人們的核心地帶。廣西、貴州的米都很好吃,不像安徽那些開小飯館的,盡用難吃的米給客人。下一步去看通古斯的故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