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大龍灣避暑日記

作者: jiayouliuyinuo

導讀8月3日星期三(晴) 搭熟人的車一個人來到浙西大龍灣景區已是11:30,在門樓食街用餐,只在那吊腳樓上一坐,就已經感覺不到酷暑的淫威了,颯颯的涼風從峽谷裡穿過,從綠樹的濃蔭裡滲出,從溪水的瀑布裡濺出……,四面包圍過來,族擁過來,沁入到每一個細胞,讓身體沒有一點重量,有飄起來、飄起來的感覺。這天城裡的氣溫是37度,而在這裡不過27度吧?這個夏天, ...

8月3日星期三(晴)

搭熟人的車一個人來到浙西大龍灣景區已是11:30,在門樓食街用餐,只在那吊腳樓上一坐,就已經感覺不到酷暑的淫威了,颯颯的涼風從峽谷裡穿過,從綠樹的濃蔭裡滲出,從溪水的瀑布裡濺出……,四面包圍過來,族擁過來,沁入到每一個細胞,讓身體沒有一點重量,有飄起來、飄起來的感覺。這天城裡的氣溫是37度,而在這裡不過27度吧?這個夏天,第一次消魂的感覺在大龍灣找到。

這一次出門,沒有帶太陽帽,也沒帶遮陽傘,因為知道從門樓到景區幾乎所有的游步道都在綠樹的濃蔭中延伸,一路沐浴著清涼。據景區簡介說,門樓與景區最高處的落差只100米,怪不得景中人和人中景都顯得那麼從容,沒有氣喘吁吁,沒有汗流浹背。

沿途有紅男綠女在潑水游泳、點篙撐排,還有從水上秋千上蕩過對岸的、在急流中走過河灘的……這裡竟然名副其實地成了深山裡的大型游樂場。跟在一個團隊後面聽導游講述著三女瀑、金牛斜陽、龍潭探寶等等的關於大龍灣景區的故事,就像小孩愛聽童話故事一樣。但童話畢竟是虛幻的,到不如傾聽這真山真水真東西的。

下午2:26在景區深處毛山人家的小竹樓裡安頓下來後,首先是對這裡周圍的環境進行熟悉,挎著相機出門繞到屋後,發現原來這裡是一個朝陽的山坡,幾十米的石階把景區和這裡隔開,幾十畝的梯田層層而上,梯田盡頭有一戶原住民,據說祖上從民國時逃難到這裡直到現在。站在坡中透過一片樹林隱隱約約能看見一處白牆——這是茫茫深山中唯一的住戶,戶主叫老張頭。

坡上有種著稻的水田,有種著瓜果蔬菜的菜園,有馬蘭頭、苦麥菜、芝麻菜、邙菜等野蔬長在荒蕪的空地上。走在這像羊腸一樣大小的田埂裡,呼吸著來自水田嫩嫩甜甜的空氣,腳步不由得輕松起來。不久走到了那片透著白牆的樹林,林中有毛竹、木榧,好像還有水杉。這裡土層肥沃深厚,毛竹有大碗口一般粗,擎天蔽日郁郁蔥蔥的木榧樹估計有百十來年樹齡,要幾人才能合圍。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不可能有這樣的大樹,由此確定這是塊風水寶地啊!撐著巨傘般樹冠的木榧樹下有小溪流過。或許是累了,或許是有意想在這快寶地沾些仙氣,我在小溪邊一塊平坦的岩石上躺著,看蜻蜓、蝴蝶穿梭飛舞,聽蛙鼓、鶯歌、蟲鳴合奏,經山風輕柔地愛撫,渾身酥綿酥綿的,然後似融化了一樣渾然不知,等醒過來時,太陽已經碰到西山頂了。坡下的竹樓裡沒有別人,老板有事沒有上山,讓嬉水潭邊擺攤的老張頭的兒媳把鑰匙交給我說是讓我自便。傍晚游客都走了,景區沒有了人影,偌大的一座深山就等於我一個人,這裡不用空調自然涼快,畢竟一個人的旅程不比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喝咖啡那樣優哉游哉……

8月4日星期四(陣雨)

早晨5:00起床,度過了黑夜的恐怖,又開始喜歡一個人那種清靜的體驗了。可能是植被豐富的原因,這裡有自己的小氣候,半天時間裡天一會兒雨一會兒晴,像孩子的臉一樣變化無常。既然出門不方便,我也就安心地做做運動、靜坐、看書、聽著雨點滴叭滴叭敲著窗戶,剝剝瓜子喝喝茶,內心充滿喜悅、祥和和滿足。這是寧靜狀態。這樣的一種感覺是幸福和快樂嗎?是,好像又不是。大概我的這次獨行就是為了找到它,體驗它吧。能夠永遠的保持這種狀態那有多好啊!

那位名躁一時,富甲天下的胡雪岩有過這樣的狀態嗎?據說這裡曾是徽商往返的必經之路,前清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是從這裡開始走入他的商賈生涯的。上午10:00雨停了,早早地吃完中飯,到杭徽古道進行了一次探險。

先隨著一隊游客到了景區的盡頭“天灘絕景”,然後獨自從一塊“游客止步”牌後面撥開樹枝,走獨木橋過河,依稀看見荊棘叢中的一條小路。據資料介紹,天灘的這條峽谷深30公裡,景區只開發三四公裡而已,大部分地區是鮮有人跡的原始森林。我發現那裡的植物種類似乎比景區多了許多,而且長得更好,許多叫不出名的樹木密密茂茂的在這裡自由生長,沿溪的谷中長著成片成片的箬竹,其葉子比別處顯得寬大厚實得多了。箬葉是包粽子的材料,又能做煮菜的佐料。關於箬竹在浙西一帶留有很神秘的故事。聽山裡的老人講,這種平時不顯山露水的植物,在緊要關頭能長出雪白雪白的箬米,煮了吃味道比稻米還好呢。有關資料表明:1960——1962三年自然災害那年頭,天目山地區出產了幾百萬公斤箬米,大大緩解了飢情。箬竹有靈性啊,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它只默默的長著葉子供人們煮菜包粽子,為富足的生活添彩加色。遇到災荒年頭人們飢腸咕咕沒米下鍋的時候,它就長出雪白的箬米供人充飢活命。這是聖母的品質啊,慈愛而理智!

草木是有靈性的,它像人一樣有自己的個性和壽命,但人喜歡自以為是去主宰它們,在這兒沒有濫砍濫伐的現像,它們在這裡能夠得到壽終正寢。一路上有很多老死的樹枝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年深日久有些已經腐爛,有些則是碳化了,硬硬的有點像煤。這樣好的植被應該有很多的稀有動物,可是那天只看到些昆蟲和鳥類為我伴行,豺狼虎豹們怕嚇著我特意不顯身吧。

路一會在溪的這邊,一會又在溪的那邊。路過這裡的山民搬一根枯木架在溪流的兩邊就算是過河的橋了。幸虧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有過這方面的基本功,才沒有在此行中半途而廢。天灘景區以平展寬泛的溪床而得名,人們只知道景區有這樣的奇景,不知道景區上游無人區也有這樣的地方。從景區盡頭大約走15分鐘,這個灘面就出現在眼前。呵呵,去年爆出的裸泳事件大概就是那一帶吧。誰不在自己的家裡裸泳裸奔?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裡的水清冽誘人,這裡的山美侖美奐,身臨其景向大自然作一次毫無阻隔的親情接觸又何妨!

有一段路是在溪石上跳來跳去走的,想到有可能在這裡發現什麼寶貝時,著實激動了一把,在鵝卵石堆裡翻來翻去,找到幾塊樣子還算別致的石頭,我想這藏在閨中無人知的地方,有幾塊寶石也不希奇啊。寶石沒找到卻找到了寶貝根雕,60公分長的樣子,估計是個溪柳的根部頭,被溪水泡得有幾個年月了吧?樹皮脫落露出精光的內質,間有幾塊小石頭血肉不分嵌在根肉裡面,看著像光溜溜的海獅,又像一個壯實的裸女,抱回家後有人說像一條火腿,真乃大剎風景也……

8月5日星期五(陰)

在房間裡休息半天,下午下山,聽說台風納沙要來了,搭一輛杭州游客的車返回臨安,納沙已經先我而到,狂風暴雨正席卷著這個小城,是為我的歸來洗塵吧。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