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的美麗
——龍川胡宗憲尚書府印像葉慶瑞
皖南之旅,看山觀水,人們首選黃山、九華,而流連古宅民居,自然蜂擁而至西遞、宏村。其實尚有一絕佳去處,卻被行者不經意間疏:s/P>
今年年底,筆者應邀前去觀光。離開績溪鎮向東,車在松篁蓊郁,澗水流淙的山谷間,屈折迂回約10公裡,便在登源河與龍川河的交彙處,遙見一座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靜觀山形地勢,東聳龍須山,西峙雞冠山,南眺天馬山巒逶迤而上,北望登源河蜿蜒而來,此乃藏龍臥虎之地也。
據導游員介紹,胡宗憲是胡氏34代,傳至當今“錦”字輩,計歷48世。自開族以來,有史可查的任縣令以上官職者20多人,進士也有20余人。聯想到明代的戶部尚書胡富和清末的紅頂巨商胡雪岩,現代文化巨擘胡適。徽墨的開創人胡開文,皆為績溪人氏,你能不驚嘆績溪的風水藏匿著種種玄機嗎?
沿著石板鋪就的小徑,穿過一片竹林,眼前呈現一口清澈如鏡的方塘,名曰七星塘,塘邊便是以“二十四門闕”著稱的尚書府。這一卓爾不群的建築群,大小房舍80余間,府第威嚴,庭院深深,有從善堂、官廳、梅林亭、銅錢井、徽戲園、文昌閣、蒙童館等,布局嚴謹,結構復雜,可謂樓舍相依,亭台相映,畫梁雕棟,曲徑通幽,可謂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宦之家 。
當你涉趣於園林,流連於殿堂,仰望日浸月衍的雕花木樓,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俯視雕工精細的磚雕、石雕和室內充滿徽州風俗情趣的擺設,你定然和我一樣,生出一種時光倒流的幻覺,仿佛一瞬間回到了那個讓人說不盡的明朝!
我在梅林亭依欄小憩,此亭依水而建,停下有水井一口,泉水常年不涸,井旁有胡宗憲親手植的梅樹一株,藤垂水面,魚戲淺池,環境清幽,令人心爽。仰視亭上“梅林”二字的題匾,我不禁陷入沉思。梅林,乃胡宗憲之號,嘉靖十七年進士。明中期倭寇屢犯東南沿海,胡宗憲臨危受命,召戚繼光、徐渭、文征明等抗倭,歷經數年血雨腥風,終於蕩平倭寇。因戰功顯赫,被授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此時,我又折回到尚書府的“從善堂”,再一次仰首端詳當年為尚書的幕僚、江南才子文征明手書的三字匾額。我想,這“從善”二字不就是胡宗憲一生的寫照嗎?他做文官時,在杭州知府任上,疏浚西湖,修整岳墳,政績顯著;他為帥時平倭寇、定海疆,並著《籌海圖編》十三卷,是將釣魚島劃為中國版圖第一人,功不可沒。然而,這位一生“從善”之人,最後身陷縲紲,僅留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詩句,而自殺於獄中。解讀胡宗憲的意義,在於他的人生歷程及其個人際遇所帶來的悲歡苦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心態,呈現出帶有普遍性的“士”的性格與命運的悲劇。
步出這座經危歷險五百多年至今仍散發著濃郁的古徽州氣息的尚書府,回望曾七世同堂的官宦之家,左顧右盼,處處是景,步步生情。我不僅為它精湛的建築工藝嘆為觀止,也為它經歷社會動亂至今尚保存得如此完整而深感驚奇。也許導游員看出我眼中的詫異,她告訴我這得歸功於一個人,他就是績溪徽州民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波先生。程波自小就酷愛徽州文化,從青年時代伊始就潛心研究和收藏古徽州的磚雕、石雕、木雕以及文房四寶、名人書畫等。近年來,他有一個夢想:傾盡個人積蓄多年的家產,也要重振古徽州文化的雄風。他邁出第一步,便是收購胡宗憲尚書府,並全力修繕早已破敗不堪、滿目瘡痍的府第。因為他是行家,所以我們今天才能一睹這修舊如舊,一磚一瓦仍能留存歷史信息的。
導游小姐說完程波的故事,她建議我們一行下午去游覽程波的另一個物館、典型的皖南風情的畫裡鄉村。她笑道:“你們想了解詳情,說不定在那兒還能見到他本人哩。”是呀,這位徽州文化的傳承者兼保護神的奇人,他一定有許多攝人心魄的傳奇故事,我是不會丟失這一難得的采訪際遇的。

(龍川胡宗憲尚書府的會客廳--從善堂)

(龍川胡宗憲尚書府的徽戲園)

(龍川胡宗憲尚書府地形圖)

(龍川胡宗憲尚書府會官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