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紹興的江南味道

作者: 理安

導讀紹興的臭豆腐臭豆腐其實是聞著有股不太好的味道,但吃起來還是蠻香的,配以辣醬和甜面醬,再發揮自己的想像,那臭豆腐其實是很真誠的小吃,讓人覺得很地道,那發酵的時間、煎炸的功夫、低廉的價格還有紹興文化的濃縮等等,而且吃起來還很文雅,不像羊肉串,讓人感覺自己就是一具典型的食肉動物,而臭豆腐呢,俗到了極致,恐怕用“臭”字命名的食品還不多,所 ...

紹興的臭豆腐臭豆腐其實是聞著有股不太好的味道,但吃起來還是蠻香的,配以辣醬和甜面醬,再發揮自己的想像,那臭豆腐其實是很真誠的小吃,讓人覺得很地道,那發酵的時間、煎炸的功夫、低廉的價格還有紹興文化的濃縮等等,而且吃起來還很文雅,不像羊肉串,讓人感覺自己就是一具典型的食肉動物,而臭豆腐呢,俗到了極致,恐怕用“臭”字命名的食品還不多,所以,臭豆腐還冒天下之大不韙堂而皇:sft> 阿Q是魯迅筆下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文學人物,拋開其文學意義和社會意義不講,在紹興,阿Q是那麼的具體和現實,魯迅故居旁一個臭豆腐攤,攤主直接就把阿Q拿來用了,仿佛這香噴噴的臭豆腐是阿Q家的,不過,這樣的叫法反而給阿Q增添了很親切的味道,是的,阿Q本來就是我們平常中隨時可能出現的一個人物,他是那麼的平常,就如同這臭豆腐一般。在沈園附近,一個擺攤子的阿姨並沒有像大多數賣臭豆腐的攤主一樣只是單純的賣臭豆腐,而是,有蝦餅、有粽子還有菠菜、火腿腸(不知道用作什麼用的),很豐富,也給臭豆腐提供了伴侶,就叫做臭豆腐伴侶吧,就像咖啡伴侶一樣,在吃臭豆腐的同時也可以吃些其它的東東,就更加填飽肚子了。紹興的江南味道紹興是古老的,也是散發著濃郁江南味道的城市。也許,與杭州比起來,紹興沒有精致而又大氣的西湖、沒有仙霧繚繞的青山、沒有更多精彩傳神的故事傳說,但紹興也是獨一無二的,紹興有魯迅、有黃酒、有烏篷船、有蘭亭、有沈園,紹興的小橋流水也是很自然的,沒有了蘇州園林的嬌氣,也沒有了杭州山水的大氣,有的只是更多的世俗氣息,讓人感到很親切,完全是平等的交流,這在其它的小橋流水為代表的地方中是不多見的。魯迅家門外的風景這次到紹興,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到魯迅故居一看,原因主要是票價太貴。八十元的票價覺得對於並不是很近到紹興的且在旅館住宿翻了一倍的情況下以及還要買很多紹興土特產的背景下以及紹興一點都不比上海消費低的情況下(一小份霉干菜燒肉竟然要價28元,實際上肉是很少的,霉干菜是唱主角),所有這樣的情況,讓自己覺得花八十元看一下老房子實在不值得,所以,最後狠了狠心沒有買,但到現在卻充滿了後悔,但礙於生活的不易,也就算了,只能夢裡魯迅故居一游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在紹興,老房子很多,雖然魯迅故居裡面的擺設可能和其他人家是有所不同的,但房子尤其是老房子的味道,看外表已足夠,那粉牆黛瓦的格調,那已經被風雨侵蝕了的磚瓦,那爬山虎放肆的樣子,那小橋流水,不用到房間裡面,就可以領略到這江南的風景。所以,我是站在魯迅家門外看風景,倒也收獲頗多,相當養眼。現在的風景區也決定了風景不單純是景點了,可能就是一個整體的環境,所以,與其看那些被鐵柵欄圈住了的風景,還不如在人流湧動中體會這風景中的熱鬧,對於一個人的旅行這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解決孤獨和無聊的辦法。紹興也逃不過很純粹的文化場所變化為(可以說墮落為)人潮湧動的風景區的悲慘命運,所以,買不買票,也並沒有什麼不對,商業味道的過分張揚只會讓人覺得難受,也許,若干年後,沒有了限制,就像西湖一樣,旅游開發把精力轉到其他方面,那麼,魯迅的意義、魯迅故居的意義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在紹興你一定要看的在紹興,除了魯迅故居、沈園、東湖、蘭亭等一定要看的之外,鹹亨酒店、秋瑾紀念碑、大善塔、紹興不多的青山(名字叫不出來)以及紹興的小橋流水也是不錯的選擇。鹹亨酒店目前正在重新擴大規模建設,所以,現場看起來很是錯亂,亂糟糟的,游客都是當街吃飯,盆碗交錯,人流不息,不過倒也有種徹徹底底的熱鬧。這些地方與魯迅故居等地方比起來,門檻更低,有的是不要門票的,鹹亨酒店雖然貴了貴了點,但作為紹興極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酒店,還是值得一看和一吃的。大善塔是位於紹興城市廣場的一座石塔,始建於梁天監三年(504),南宋慶元三年(1197),寺、塔焚於火。明永樂元年(1403),重建寺、塔。從大老遠就能看到這個很敦實的塔,被太陽映射的黃黃的顏色仿佛一塊很大的冰淇淋,顏色很是柔和,飽含了食物的成分。大善塔吸引我的其實並不是塔本身,而是她的名字。可能和這一段自己的心情有關,作為一個世俗的人,對於世俗大大小小的事搞得人特別疲憊,雖然覺得這些都會過去,也不是大不了的,但始終不能做一個很灑脫的人,當看到大善塔時,自己突然領悟,有些事情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再去計較的,過去了就過去了,對朋友、愛人付出自己的百分之百,那就不管什麼結果了,如果出現什麼事情,作為自己來講,看開一點,放松心情重新上路,反而會活得更好。正是大善塔,讓我看到了來自生活之上的智慧。秋瑾紀念碑高高的聳立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很是孤獨,雖然並沒有什麼其他的風景,甚至連風景都談不上,但對於一個很有個性的近代女俠,個人以為,秋瑾不僅是宣傳中的巾幗英雄,她更是一種心靈蓬發的寫照,是精神執著的最鮮明體現,我更願意把秋瑾當普通人看待,秋瑾是我們每個人陷入極度孤獨時心靈慰藉的伙伴、朋友、知己,所以,秋瑾紀念碑還是要看一下的。紹興是很沉默的,魯迅筆下所記錄的人物其實也是很日常的,是大眾的,所以,魯迅筆下沒有那種很強勢的英雄,有的只是閏土、阿Q、祥林嫂這樣的人物,這也是紹興城市的一種寫照,在紹興碰到的人都是特別的好,特別的善良,那個小旅館的阿姨竟然自作主張把我兩天的房價算作了一百五十元,本來要一百六十元,而她其實也只是打工的,由此可以看出,對於這樣一個善良的江南城市,唯有尊重老百姓的選擇,才會讓紹興越來越美好。其他地方,我想也是如此。在紹興你一定要吃的紹興是江南城市,既然是江南城市,就少不了甜甜的、軟軟的食物,紹興有奶油小攀這樣的食品也就不足為奇了。一開始以為奶油小攀是一個叫小攀的人做得奶油蛋糕之類的食品的,可是後來聽賣奶油小攀的老奶奶說,是民國時期紹興一家康復醫院的外國專家發明的一種食品,類似於蛋撻,但比蛋撻更脆弱,內容是很稀薄的,但軟軟的,一股奶油的味道,外殼卻是很堅硬,有點鍋巴的意思,吃起來奶油小攀入口即化,但也並不是特別甜膩,至於為什麼叫奶油小攀,老奶奶也說不上來,網上搜索了一下也沒找到,看來只能意會了。這個叫做奶油小攀的食物被我一口氣吃了五個,余味猶存,是個很地道的小吃。但也很奇怪為什麼其他地方沒有奶油小攀呢?在紹興,霉干菜燒肉可謂是家喻戶曉了,那燒得很正宗地道的霉干菜,再配以酥軟的紅燒肉,簡直是絕配,讓人大快朵頤。只是,希望霉干菜燒肉能夠再降到更加平民的價格,放下身段,讓更多的普通來百姓能夠天天吃到它。對茴香豆的認識從孔乙己開始。那個中學課本裡的魯迅筆下的經典形像讓我對茴香豆、對紹興充滿了無限向往。當真的到了紹興,晚上迫不及待的就想品嘗傳說中的茴香豆。等端上來之後,拿了一顆放到嘴裡,鹹鹹的、香香的,一股濃重的八角的味道。談不上有多好吃,可能是地方特色太明顯了,所以,在我看來,茴香豆還談不上很大眾的食品,可能也只有紹興人才喜歡吃這樣的食品。茴香豆,看來只能作文學意義上的想像了。在紹興你一定要喝的紹興人喜歡喝黃酒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到紹興,本來是要好好品嘗一下當地的黃酒的,因為這黃酒雖然和上海賣的黃酒差不多,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紹興當地人說起黃酒那可是頭頭是道,到他們黃酒博物館參觀,連解說的小姑娘兼營業員都是很專業的,讓人佩服。但酒館裡的黃酒價格是很難恭維的,連服務員也說,喝了不劃算,還不如喝啤酒。就這樣,把喝黃酒的機會留在了上海,以前喝過很多次,但沒能在紹興喝上黃酒會是一個遺憾,這遺憾就放在下次到紹興再彌補吧。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是健康的營養型的酒,所以,你看到黃酒的度數不高便是很正常不過的,要是再高的話,就是白酒了。黃酒的容器是很有特色的,或大或小,或瓷器或陶器,很藝術風格的設計,讓黃酒的文化含量更加濃郁。黃酒是一種文化色彩很濃的酒,與白酒不一樣的是,黃酒是適合慢慢品的、慢慢喝的,在冬天,家裡溫上一壺黃酒,獨自小酌或者三五好友敘舊,黃酒就會讓人產生更加生活更加親切的感覺,是把人往一起湊的,而白酒卻是往人往外面拉的,黃酒不易醉所以是能邊喝邊能認真聊天的,而白酒易醉,劃拳猜酒完全是喝白酒才會出現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認真聊天是難以想像的,說話也是言不由衷的。白酒是要用作大快朵頤的,用作酣暢淋漓的,這也就是來自白酒的故事傳說中總是用來壯行之類的,而黃酒則是用作女兒出嫁之類的,是生活的一個延伸。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是個好地方。在杭州楊梅嶺54號——【家·江南文化生活館】,給你N個愛上江南、愛上杭州的理由!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